打抗美援朝的中国部队是不是主要是林彪的东北野战军?
打抗美援朝的中国部队是不是主要是林彪的东北野战军?
打抗美援朝的中国部队是不是主要是林彪的东北野战军?
不是的。
最早入朝的是 13 兵团,也叫做 “东北边防军” ,司令员邓华上将,下辖 38、39、40 、42 军,都是原四野部队。
后来,毛-主-席调动各野战军陆续入朝参战,轮流作战。
东北野战军是不是五大野战军当中实力最强的
不是
在解放战争中,解放军共进行了较为重要的战役134次,每役歼敌3万以上者38次,华东野战军有12次;每役歼敌5万以上者23次,华东野战军8次。解放战争总共歼敌807万,其中华野歼敌247万,占36.6%,居五大野战军首位。林彪的东北野战军(第四野战军)虽然人数最多,装备也很先进,而且是由各解放区抽调精华部队组建而成的,但请对比一下华东战场和东北战场:
1946年7月,华野面对的是24个军(欠一个师),东野面对的是5个军(欠4个师);
1947年4月,华野面对的是33个军,东野面对的是7个军(欠一个师);
1948年10月,华野面对的是27个军加一个师和一个骑兵旅,而东野面对的是12个军。
据1950年解放军总部发布的《解放战争综合战绩》:第一野战军(西北野战军)歼敌51.3万人;第二野战军(中原野战军)歼敌211.8万人;第三野战军(华东野战军)歼敌247.5万人;第四野战军(东北野战军)歼敌180.3万人;华北军区歼敌101.6万人。按歼敌数量,三野居首,二野排第二,四野排第三,华北野战军排第四,一野排第五
三野的战绩最佳,环境最差
林彪0057部队听说是抗美援朝后备军
胡扯
0057部队是原四川省军区,独立第一师步兵三团,主要负责四川省内重点企业的警戒和安全保卫工作
这个部队是1966年才组建的,目的是应对日益紧张的中苏关系,是当时大量组建起来的部队的一支
抗美援朝都结束十几年了

东北野战军(4野)的王近山是不是陈庚部下?
王近山同志最近调动到东野去了?哦,那么谁接任了王将军在中野的职务呢?
顺便问下2野4野何时人员对调的?真的不知道~~~
王近山确实是陈赓大将麾下勇将之首。
第4野战军的42军的抗美援朝的情况,谁知道?
42军是原东北野战军5纵。说起来挺有意思,解放军各大野战军除东野外都没有5纵。为何?盖因1936年西班牙内战,为独裁者佛朗哥开路颠覆了共和国的就是内奸“第5纵队”,此后便成了共产党人的忌讳。林彪则不信这个邪,在全军来了个独一无二。1948年2月,将南满的3个独立师改编成东野5纵,首任司令也很有名,便是人称“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毅)”的万毅中将。
5纵在东野各部队属于资历甚浅、排名靠后、战绩一般的部队。值得一提的亮点是辽沈战役中打廖耀湘兵团,5纵在黑山以东地区吃了个肚满肠肥,歼灭国民党军17000余人,生俘新编第1军中将军长文小山。后全军整编,5纵改编为第四野战军第42军。在进军中南时,42军没有过长江,一直在河南剿匪,参加了攻打安阳、新乡的战役。1950年2月,42军奉调东北从事生产,已有了全军转业的趋势。
朝鲜战争的爆发使42军有了英雄用武之地,作为第一批入朝的志愿军6个军之一,因离战地最近,42军于1950年10月16日秘密入朝,比其他兄弟军早了3天。其时的军长是出身红四方面军的“瘸子”名将吴瑞林。
当时的形势很严峻,因为联合国军北进速度太快。为了不使东西两路敌军达成会师合围,彭德怀制订了“西攻东防”的第一次战役计划,集中3个军在西线打美第8集团军,由42军在东线阻击美第10军。
东线战场位于险峻的朝鲜东北部长津湖地区。当时朝鲜东海岸只有2条纵向公路通向元山港和鸭绿江边,位于长津湖以南的黄草岭和赴战岭成为了居高临下的必争要点。美第10军由精锐的美陆1师、美7师、美3师、韩军首都师、韩3师等部队组成,在人数和火力上都远远超过42军。冲在前面的是韩军2个师,其中韩3师沿水洞公路向长津湖前进,首都师沿东海岸公路前进,沿途扫荡小股拦路的北朝鲜军队。
10月25日上午,韩3师26团大摇大摆地向水洞前进,结果迎头挨了42军124师370团一顿120毫米迫击炮加机枪、手榴弹,被打了回去。韩军还以为当面之敌是残兵败将的北朝鲜军队,颇为不服,又连续发动进攻,但都被击退。124师370团越战越勇,打得韩3师26团抬不起头来。双方一直打到10月31日,韩3师26团已阵亡500人,受伤1300人,伤亡过半,终于退了下去。韩军攻击无果,收获却还是有:他们俘虏了一些42军的士兵,证实了中国军队已经参战。
11月1日,美陆战1师接替韩军参战。而42军124师也将3个团沿黄草岭、赴战岭一线摆开,控制了水洞、烟台峰、松茸洞等战场要点。美军先以极为猛烈的炮火轰击中国军队的阵地,然后步兵再发起冲锋。42军部队顽强奋战,顶住了美军的攻势。到了夜里,42军夜袭敌营,突入美军阵地展开短兵相接,搅得美军终夜不得安宁。就这样,42军白天守、晚上攻,死死拖住了美军。美军遇到这样顽强的敌人,十分恼火,只好发挥优势地空炮火的威力,强攻死打。42军部队主动防御,打得英勇灵活,死死拖住了美军。而陆战1师除拥有巨大火力优势外,还可以呼唤海盗式轰炸机群进行空中近距离支援,中国军队仅以迫击炮和轻武器进行顽强防御,因而付出了惨重伤亡。这样一直打到11月7日,西线战斗已达成胜利,42军奉命撤出黄草岭地区。
黄草岭阻击战是42军战史上的辉煌。在13天作战中,42军完成了阻击任务,124师在黄草岭、烟台峰一线杀伤美韩军2700余人,同时也付出了1800余人的伤亡;126师在赴战岭歼灭美7师500余人。其中124师370团4连二天内打退敌军20余次进攻,歼敌250余人,荣获“黄草岭英雄连”称号;371团4连坚守烟台峰,歼敌300余人,荣获“烟台峰英雄连”称号。
美军方面统计,陆战1师阵亡46人,负伤262人,失踪6人,合计314人。再加上之前韩3师26团伤亡的1700人,则联合国军为打通长津湖的道路一共付出了伤亡2100人的代价。同时杀伤中国军队7000人,42军124师作为一支战斗力量已不存在了。
战场上的伤亡统计,通常歼敌数字多属估计,准确性较差,还是应以各方自报的伤亡数字为准。美军认为42军124师已失去了战斗力,实际上124师很快又活跃在了战场上,而且打得相当不错。
在第二次战役中,42军在西线担负了外层战役迂回任务。吴瑞林先打宁远,3个师互相配合,一举打垮了韩8师,在联合国军东翼防线上撕开了口子。其后,42军向顺川、肃川地区进行穿插,准备一举兜住西线美军主力。非常遗憾的是,42军穿插部队在新仓里遭到了美骑1师的阻击,指挥员临阵犹豫,攻击决心不坚决,没有穿插到位,使西线美军抢先夺路而逃。二次战役中,38军因穿插成功而一举成名,奠定了中国陆军部队老大的地位,42军则错失了一次历史性的机遇。
在第三次战役中,42军和66军担任东线攻击任务,互相配合,突破了当面韩2师和韩5师防线,纵深穿插,在汉江以北切割歼敌,攻进到三八线以南50公里的加平地区。共歼灭韩军6个团大部,毙伤俘敌3900余人,缴获各种火炮145门、汽车98辆、各种枪支2463支。
第四次战役中,联合国军在东线发起“围捕作战”。42军125师与美2师23团及配属法国营在砥平里东南4公里处的双连隧道发生激战,因美军巨大的地空火力优势,125师伤亡很大,被迫撤走,使砥平里被美军占领,成为影响朝鲜战局的一个重要因素。
为打破联合国军的北进攻势,邓华率东集团发起横城战役。42军以124师、125师沿横城的2条主要公路发起攻击,配合兄弟部队一举大胜,歼灭美韩军12000余人。其后,42军以125师375团、126师376团、377团共3个步兵团加炮兵42团,参加了对砥平里的围攻战。天有不测风云,炮兵42团在开进途中因马受惊暴露了目标,被美军飞机炸了个一塌糊涂,无法进行火力支援。砥平里之战成为硬碰硬的攻坚,中国军队火力薄弱,屡攻不克,伤亡惨重,只好在漫天大雪中撤出战斗。42军3个团共伤亡600余人。其后42军在东线节节阻击,进行了40余天的防御作战,顶住了联合国军的北进攻势,为稳定整个战线争取了时间。整个第四次战役中,42军共伤亡6112人,付出很大代价。
第五次战役发起前,42军后撤到阳德地区休整。后来五次战役遭到挫折,联合国军发起猛烈反击,中国军队的防线一时出现了很多漏洞。彭德怀的指挥部位置竟也唱起了空城计。吴瑞林率42军放弃休整,急忙赶到前线保卫总部。只差一天,美军就到了。
第五次战役后,42军担负了西线的守备任务,参加了反秋季攻势及战术反击等作战。
1952年11月,吴瑞林率42军奉命回国。
在2年多的抗美援朝作战中,42军共歼敌30716人,终于从二流部队中脱颖而出。日后中国陆军经历了数次裁军整编,42军这支年轻的部队总是得到了保留,应当是和朝鲜战争中的表现大有关系。
在79对越作战中,42军在南线从布局关突破,以124师和126师配属坦克团组成混编梯队,强攻4号公路,连闯嫩金山口、弄梅隧道,冲过博山险隘,率先攻克高平。共歼敌6901人,在全线9个陆军军中排第四位,打得相当出色。
抗美援朝中第三野战军和第四野战军里面哪个有40个团
第一野战军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主力部队之一。它是以抗日战争时期的陕甘宁晋绥联防军为基础,逐步发展起来的。根据中共中央军委关于组编野战军的指示,1946 年4月,陕甘宁晋绥边防军整编为5 个野战旅,王世泰任司令员;晋绥军区组成下辖4个野战旅的晋绥野战军 ,贺龙任司令员 、李井泉任政治委员。1947年3月,上述两支部队成立西北兵团,同年7月,定名为西北野战军,彭德怀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辖第1、第2、第3纵队、新编第4旅、教导旅等。至同年10 月,又新组编第4、第6纵队。1948年7月,相继又成立第7、第8纵队。1949 年2月,西北野战军编为第一野战军,彭德怀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所属各纵队依次改编为第1 、第2 、第3、第4、第6、第7、第8军。同年4月,中央军委决定将第18兵团( 辖第60、第61、第62军)、第19兵团(辖第63、第64、第65军)拨归第一野战军建制。同年10月,第一野战军将原辖的6个军改编为2 个兵团:第1兵团( 辖第1、第2、第7军 );第2兵团(辖第3、第4、第6军)。1947年3月,国民党军23万人,向西北野战军驻守的西北地区发动进攻。西北野战军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英勇作战,连续取得青化砭、羊马河、蟠龙、沙家店等战役、战斗的胜利;1948 年2月,先后取得宜川、陕中等战役的胜利,4月收复延安;8~11月,相继进行澄郃、荔北战役和冬季攻势;1949 年7 ~12 月,进行扶(风)眉(县)、兰州、宁夏等战役,并进军新疆,解放西北全境;同时以一部分兵力配合第二野战军进行西南战役和以后的向西藏进军。第一野战军经过两年半艰苦战斗,共歼灭国民党军51万余人,俘将级军官197人,在战斗中,第一野战军官兵牺牲1.8万人,其中团以上干部50人。第一野战军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作出巨大贡献。 第二野战军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主力部队之一。它是以抗日战争时期的晋冀鲁豫边区八路军及地方部队为基础,逐步发展起来的。根据中共中央军委关于组编野战军的指示,1945年冬,晋冀鲁豫边区八路军整编为晋冀鲁豫军区野战军,刘伯承任司令员,邓小平任政治委员,辖第2、第3、第4、第6、第7等5个纵队。1946年6月底,以晋冀鲁豫军区野战军的第3、第6、第7纵队和冀鲁豫军区主力一部,组成晋冀鲁豫野战军。1948 年5月,改称为中原野战军,刘伯承任司令员、邓小平任政治委员。1949 年2月,中原野战军编为第二野战军,辖第3、第4、第5兵团。第3兵团辖第10、第11、第12军;第4兵团辖第13、第14、第15军;第5兵团辖第16、第17、第18军。抗日战争胜利后,晋冀鲁豫军区野战军1945年9~11月,先后取得上党、邯郸战役的胜利;1946年 7月~1947 年5月,晋冀鲁豫野战军又取得破击陇海路和定陶、鄄城、晋南、豫北等战役的胜利;1947年6月30日~1948年10月,取得鲁南战役胜利,随即挺进大别山,进军豫西,与华北野战军密切协同,纵横驰骋于长江、淮河、黄河、汉水之间的广大地区,歼灭大量国民党军;1948年11月~1949年1月,与华东野战军一起,取得淮海战役的巨大胜利,基本解放了长江以北华东和中原地区。1949年4月,第二野战军与第三野战军、第四野战军并肩发起渡江战役,突破西起湖口,东至江阴的国民党长江防线,解放南昌等城市和皖、赣 、浙、闽广大地区。1949年11月~1950 年4月,在第一、第四野战军各一部主力部队协同下,进行西南战役,解放四川、贵州、云南、西康;随后,又抽调一部分主力部队进军西藏,促使和平解放西藏。解放战争时期,第二野战军共歼灭国民党军200余万人,其中投诚、俘虏160 余万人。在战斗中,第二野战军官兵牺牲3.7 万余人,其中团以上干部200人。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作出巨大贡献。 第三野战军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主力部队之一。它是以抗日战争时期的在华中的新四军大部和山东的八路军一部为基础,逐渐发展起来的 。根据中共中央军委关于组编野战军的指示,1945 年10月,由进到山东的新四军主力和留在山东的八路军主力,组成津浦前线野战军。1946 年 1月,改称山东野战军,陈毅任司令员,黎玉任政治委员,下辖第1、第2纵队和第7、第8师;1945年11月,留在华中解放区的新四军组成华中野战军,粟裕任司令员,谭震林任政治委员,下辖第6、第7、第8、第9纵队。1947年初,山东野战军与华中野战军合编为华东野战军,陈毅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辖第1、第2、第3、第4、第6、第7、第8、第9、第10、第11、第12纵队。1949 年1月15日,华东野战军改称为第三野战军,陈毅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下辖第7、第8、第9、第10兵团1 :第7兵团辖第21、第22、23 、第35军 ;第8兵团辖第24、第25、第26、第34军;第9兵团辖第20、第27、第30、第33军;第10兵团辖第28、第29、第31军。另1个特种兵纵队。从1946 年6月以后,华东野战军取得苏中、宿北、鲁南、莱芜、孟良崮战役的胜利;1947 年8月,主力挺进鲁西南,进军豫皖苏,与晋冀鲁豫野战军密切协同,纵横驰骋长江、淮河、黄河、汉水之间的广大地区,歼灭大量国民党军;内线作战部队在此期间,也取得胶东、潍县、兖州等战役的胜利;1948 年9月,主力部队先后取得济南战役和淮海战役的巨大胜利 ,基本解放长江以北华东和中原地区。1949 年4月,与第二野战军并肩发起渡江战役,突破西起湖口,东至江阴的国民党长江防线,解放南京和上海等大城市。接着,进军福建。至1949年10月,全部解放华东大陆及其沿海大部岛屿。解放战争时期,第三野战军共歼灭国民党军245万余人,在战斗中,第三野战军官兵牺牲11万多人,其中团以上干部195人。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作出巨大贡献。 第四野战军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主力部队之一。它是以抗日战争转入反攻后进入东北的八路军、新四军主力一部及东北抗日联军为基础,逐渐发展起来的。日本投降后,中共中央于1945 年9月19日提出“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大批中央领导率2 万名干部进入东北,并成立东北局。接着,山东军区机关及所属第1、第2、第3、第5、第6、第7师等约5万余人,新四军第3师辖4个旅3万余人,加上陕甘宁、冀东及其他各解放区抽调部队共10万人,挺进东北。同年10月31日,成立了东北人民自治军。1946 年1月,改为东北民主联军,林彪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至同年10月,部队改编为第1、第2、第3、第4、第6纵队又4个独立师(旅),并建立10个炮兵团及战车、高射炮兵大队等特种兵。1948 年1 月,东北民主联军改称为东北人民解放军,又先后新成立第7、第8、第9、第10、第11、第12纵队;根据中共中央军委关于组编野战军的指示,同年8月,东北人民解放军整编为东北野战军,辖第1、第2兵团。1949年春,东北野战军改编为第四野战军,林彪任司令员,罗荣桓任政治委员,下辖第12、第13、第14、第15兵团:第12兵团辖第40、第45、第46军;第13兵团辖第38、第47、第49军;第14兵团辖第39、第41、第42军;第15兵团辖第43、第44、第48军及两广纵队;1 个特种兵司令部(辖炮兵、装甲兵、工兵部队及1个铁道兵纵队)。1946 年10月~1947 年10月,东北民主联军进行新开岭、临江等战役。1947 年5月后,连续取得夏季攻势、秋季攻势和冬季攻势的胜利,迫使东北地区国民党军收缩于长春、沈阳和锦州3个地区。1948年9~11月,东北野战军取得辽沈战役的巨大胜利,解放东北全境;随即进入山海关,同华北野战军一起,于1948年12月~1949 年1月,取得平津战役的巨大胜利,解放北平、天津等城市。1949 年5月,第四野战军从武汉以东团风到武穴间强渡长江,解放武汉。同年6月以后,在第二野战军配合下,进行衡阳 、广东、广西等战役,到同年12月底,全部解放中南大陆,并配合进行西南战役。1950年5月1日解放了海南岛。解放战争时期,第四野战军共歼灭国民党军180 余万人。在战斗中,第四野战军官兵牺牲6万人,其中团以上干部178人。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作出巨大贡献。
林彪如何对待抗美援朝
在中共中央决定抗美援朝时,毛泽东与林彪有不同意见。当年,毛泽东和中央确曾考虑由林彪带兵入朝,但林彪因为身体不好而没有去,改由彭德怀带兵。后来,对这一问题有种种说法,特别是“九一三”事件之后,流传这样一个“版本”:林彪在抗美援朝问题上态度消极,装病不带兵入朝。(剩余8687字)
东北野战军第6纵队第17师的前身是哪
1948年11月,东北野战军第6纵队第17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3军第128师。
第128师的前身是1937年山东淄博地区黑铁山起义部队成立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5军。1938年,改编为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3支队,编入八路军山东纵队。1940年,与清河地区武装合编为山东纵队第3旅,后改为八路军清河军区。1945年9月,以山东渤海军区直属团和部分军分区基干武装组建的山东军区第7师。抗日战争胜利后进入东北,隶属东北抗日联军。
1946年10月,与原新四军第3师第7旅合编组建为东北民主联军第6纵队,原20旅与7师警卫团合编为6纵17师。1948年1月改称东北野战军第6纵队第17师。
解放战争时,林彪带领的东北野战军骨干成员是原八路军115师的人吗?
是的
一开始进入东北的10万人里面,大致可分为这么几大块
1、新四军3师,黄克诚部,大约3万人,3师的前身为八路军第二纵队(皖南事变后,以第五纵队身份加入新四军,改为3师)。最早的起源就是115师长344旅大部
2、山东来的八路军,大约5-6万人,其中1、2师是在原八路军115师,343旅基础上发展而来,4、6、7师则是115师和山东纵队的混合,山东纵队成分比较大
3、冀热辽部队,这部分部队是平西起义失败后,李运昌拉起来的,和115师关系不大
但综合算下来,大约50%是115师的直接血脉
干部里面,基本上115师出身的,和红四方面军出身的,占到7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