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最难理解的十大成语典故 鱼游釜中

火烧 2022-10-03 01:20:41 1042
鱼游釜中 【成语名字】鱼游釜中 gt 【汉语拼音】yú yóu fǔ zhō g gt 【成语解释】 gt 游,通“游”。釜,古代的一种烹饪器具,类似现在的铁锅、铜锅。“鱼游釜中”指鱼在锅中游动。比喻

鱼游釜中  

最难理解的十大成语典故 鱼游釜中
【成语名字】鱼游釜中>【汉语拼音】yú yóu fǔ zhōng>【成语解释】> 游,通“游”。釜,古代的一种烹饪器具,类似现在的铁锅、铜锅。“鱼游釜中”指鱼在锅中游动。比喻身处险境,危在旦夕。语出《后汉书.卷五六.张王种陈列传.张纲》。>【成语典故】> 《后汉书.卷五六.张王种陈列传.张纲》> 时广陵贼张婴等众数万人,杀刺史、二千石,寇乱扬徐闲,积十余年,朝廷不能讨。冀乃讽尚书,以纲为广陵太守,因欲以事中之。前遣郡守,率多求兵马,纲独请单车之职。既到,乃将吏卒十余人,径造婴垒,以慰安之,求得与长老相见,申示国恩。婴初大惊,既见纲诚信,乃出拜谒。纲延置上坐,问所疾苦。乃譬之曰:“前后二千石多肆贪暴,故致公等怀愤相聚。……婴闻,泣下,曰:“荒裔愚人,不能自通朝廷,不堪侵枉,遂复相聚偷生,若鱼游釜中,喘息须臾闲耳。今闻明府之言,乃婴等更生之(晨)〔辰〕也。既陷不义,实恐投兵之日,不免孥戮。”纲约之以天地,誓之以日月,婴深感悟,乃辞还营。>【成语注解】> 1、 荒裔:指荒凉边远的地方。裔,边远之地。> 2、 侵枉:侵犯冤陷。> 3、 须臾闲:极短的时间。闲,同“间”。>【成语出处】> 1、《后汉书.卷五六.张王种陈列传.张纲》:“荒裔愚人,不能自通朝廷,不堪侵枉,遂复相聚偷生,若鱼游釜中,喘息须臾闲耳。”(源)> 2、《杨家将演义.第七回》:“汝辈如鱼游釜中,死在顷刻,不降何待?”>【成语用法】> 语义说明    比喻身处险境,危在旦夕。> 使用类别    用在“处境危殆”的表述上。>【鱼游釜中造句】    > 1、他中了对方的计谋,已如鱼游釜中,自己却一点都不知道。> 2、这盘棋白棋已大半被围,犹如鱼游釜中,败阵只是早晚之事。> 3、他好比鱼游釜中,有亡身之虞,恐怕连神仙也救不了他,何况是我?> 4、敌军误中我军圈套,不知已如鱼游釜中,苟延残喘而已,却依然沾沾自喜。> 5、只身深入敌人预设的陷阱,现在的老王犹如鱼游釜中,随时都有被擒杀的危险。> 辨识>【参考词语】:鱼游沸鼎>【汉语拼音】:yú yóu fèi dǐng>【成语解释】:犹“鱼游釜中”。见“鱼游釜中”条。> 1、《梁书.卷二○.陈伯之列传》:“而将军鱼游于沸鼎之中,燕巢于飞幕之上,不亦惑乎!” >【参考词语】:鱼游釜内>【汉语拼音】:yú yóu fǔ nèi>【成语解释】:即“鱼游釜中”。见“鱼游釜中”条。> 1、《魏书.卷一九.景穆十二王列传下.南安王》:“又命扬徐二州,声言俱举,缘江焚毁,靡使所遗。建业穷蹙,鱼游釜内。” >【参考词语】:鱼游沸鼎>【汉语拼音】:yú yóu fèi dǐng>【成语解释】:犹“鱼游釜中”。见“鱼游釜中”条。> 1、唐.李商隐〈行次昭应县道上送户部李郎中充昭义攻讨〉诗:“鱼游沸鼎知无日,鸟覆危巢岂待风?” >【参考词语】:鱼游釜中>【汉语拼音】:yú yóu fǔ zhōng>【成语解释】:即“鱼游釜中”。见“鱼游釜中”条。> 1、《资治通鉴.卷一九二.唐纪八.太宗贞观二年》:“师都中国之人,盗我土地,暴我百姓,突厥受而庇之,我兴兵致讨,辄来救之,彼如鱼游釜中,何患不为我有!”> 2、《封神演义.第九一回》:“姜尚进山,似鱼游釜中,肉在几上!” >【参考词语】:如鱼在釜>【汉语拼音】:rú yú zài fǔ>【成语解释】:犹“鱼游釜中”。见“鱼游釜中”条。> 1、《金史.卷一一七.国用安等列传》:“赞曰:『……当时烝黎,如鱼在釜,其何以自存乎?』” >【参考词语】:游鱼在鼎>【汉语拼音】:yóu yú zài dǐng>【成语解释】:即“鱼游釜中”。见“鱼游釜中”条。> 1、金.马钰〈满庭芳.山侗昔日〉词:“万般忧愁思虑,为儿孙、恼断肝肠。不知苦,似游鱼在鼎,尚自游扬。” >【参考词语】:鱼游釜底>【汉语拼音】:yú yóu fǔ dǐ>【成语解释】:即“鱼游釜中”。见“鱼游釜中”条。> 1、明.徐复祚《投梭记.第九出》:“而今江左势孤危,兵屯江上,一似鱼游釜底。” >【参考词语】:鱼游沸釜>【汉语拼音】:yú yóu fèi fǔ>【成语解释】:犹“鱼游釜中”。见“鱼游釜中”条。> 1、清.南荃外史《叹老传奇》:“傀儡儿一场热闹,依旧的鱼游沸釜,燕处危巢。” >【参考词语】:鱼游釜底>【汉语拼音】:yú yóu fǔ dǐ>【成语解释】:即“鱼游釜中”。见“鱼游釜中”条。> 1、清.马寿龄〈纪张殿臣总戎近事〉诗:“鱼游釜底鸡在笼,万箭千刀都在手。”> 2、清.秋瑾〈普告同胞檄稿〉:“夫鱼游釜底,燕处焚巢,旦夕偷生,不自知其频于危殆,我同胞其何以异是耶?” >【参考词语】:游釜之鱼>【汉语拼音】:yóu fǔ zhī yú>【成语解释】:比喻身处险境之人。见“鱼游釜中”条。> 1、宋.真德秀〈除福帅谢丞相启〉:“政苟安和,寍有骇舆之马;吏无侵枉,谁为游釜之鱼?”>【鱼游釜中的】> 《后汉书.卷五六.张王种陈列传.张纲》里记载,东汉顺帝时,御史张纲得罪了大将军梁冀,梁冀怀恨在心,于是上书建议将张纲调到广陵当太守。当时广陵一地因张婴等人不满地方官的压榨,起兵反叛,并将官员杀害,朝廷派兵征讨十多年都无法剿灭。梁冀因此设计张纲到广陵当官,让他去送死。别的官吏一听说要到广陵,都要求加派兵马维护安全,张纲却轻车简从上任。到了广陵,张纲派人安抚当地居民,并慰问张婴,让张婴感到十分惊讶,前去拜见张纲。张纲表示同情他作乱的原因,对他晓以大义,并保证投降后可以让他们安居乐业。张婴原本就是因地方官过于暴虐贪婪起而为乱,现在听到张纲这么说,感激涕零地说:“荒裔愚人,不能自通朝廷,不堪侵枉,遂复相聚偷生,若鱼游釜中,喘息须臾闲耳。”意思是指自己一个荒凉边远的人,受了委屈无法上诉朝廷,又不堪官员的欺凌,只好相聚起兵为乱,自知为乌合之众,有如“鱼游釜中”,危在旦夕,现在不过享有一时的偏安而已。“釜”是古代的一种用来烹煮食物的锅子,张婴的这句话用鱼在锅里游动,看似无事,其实随时都有被烹煮的危机,来比喻自己处境危险。后来“鱼游釜中”就是直接摘自此处的一个成语,用来比喻身处险境,危在旦夕。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