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杯酒释兵权的后果 赵匡胤的上位之路!“杯酒释兵权”之后还做了什么?
赵匡胤的上位之路!“杯酒释兵权”之后还做了什么? 赵匡胤的上位之路!“杯酒释兵权”之后还做了什么?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gt 01、翊戴首功 gt 五代大周显德七年,960年正月元旦。

赵匡胤的上位之路!“杯酒释兵权”之后还做了什么?
赵匡胤的上位之路!“杯酒释兵权”之后还做了什么?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01、翊戴首功>五代大周显德七年,960年正月元旦。>北部边防镇、定二州上奏,辽军南下,侵犯中原。>大周先派大将慕容延钊率军为前锋出发,接着由殿前都点检(禁军总司令)赵匡胤率大军北征。>赵匡胤掌握军权六年,威望高,气场足。>宰相范质等授予他调动全国兵力的权务。>当时整个东京城各种传言在坊间,说天上出现两个太阳,“点检为天子”。舆论已造足。>正月初三,大军到了离东京二十里的陈桥,当晚驻扎下来。>赵匡胤的弟弟赵匡义、幕僚赵普、大将高怀德等与将士们讨论:>我们这些人为国流血卖命,皇帝年幼无知。谁会知道我们的辛苦!>不如一起立点检为天子,然后北征!>决定下来,立即派赵匡胤的心腹骑士郭延赟连夜飞驰回京城,和留守京城的大将石守信、王审琦联络。>石守信立即命令部队戒严,做好战斗准备。>将士们全副武装,列队待命到天亮。>这是政变关键的一环,大军回师,要进得了京城,控制住局面才行。>得到石守信OK的消息后,初四天一亮,将士们闯进赵匡胤卧室,把一件黄袍披在他身上,团团下拜,齐呼万岁。>赵匡胤同意,并和将士们约法:不得骚扰京城官员和百姓,严守纪律。>绝对听命于赵匡胤。>于是大军回师,石守信打开仁和门,军队安静进城,各归兵营。>真是秋毫无所犯。>天已经亮了,将军潘美等先到朝堂,向大臣们告知:赵匡胤已由将士们拥立为皇帝了。>大臣们正在上早朝,军人簇拥着赵匡胤到来,他对宰相范质、王浦等人哭道:“形势所迫,我不得不如此。”雪亮的刀、顶盔披甲的兵士是背景图。>范质等人先后向赵匡胤下拜。>接着举行禅让大礼。>赵匡胤上位,称大宋国,改显德七年为大宋建隆元年。>所有官员各依原位。>市场照旧开,百姓安堵。>皇帝换了,其他没有换。>这次政变不动声色地完成了。>唯一流的血,是禁军副总司令之一的韩通被杀。>他匆匆忙忙地往家里赶,要组织人马反抗。>被将军王彦升飞马赶上,一刀砍了,还把其家小都杀了。>赵匡胤很不高兴,但开国初,隐忍不发。>相对来说,石守信干得就漂亮,没死伤一人,保证了京城掌控在自己人手上。>论功行赏,石守信“翊戴”首功——辅佐拥戴第一人,升任马步军副都指挥使。>>02、义社十兄弟>打战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赵匡胤年轻时投奔后来的周太祖郭威,在其手下为低级军官。>和石守信、王审琦、李继勋等十人结为“义社十兄弟”,同甘共苦,生死与共。>在长年的战争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其中石守信更是与赵匡胤共进退,同呼吸。>著名的高平之战,刚继位的后周世宗柴荣,率军与北汉、契丹联军交战。>双方交战伊始,周右翼大将樊爱能、何徽就望风溃败,周军危险。>柴荣亲自冲上第一线督战,赵匡胤就在柴荣边上,对将士们说:“主上这么危险,我们还能不死战吗?”>对禁卫军统帅张永德说:“你手下很多左撇子弓箭手,占领左边高地为左翼,我率军为右翼干他们!”>于是各率二千人冲入敌阵。>赵匡胤一马当先,奋勇杀敌。>将士们奋不顾身,无不以一挡十。>把北汉军打得大败。>这一战转败为胜,赵匡胤功劳很大。>战后提拔为殿前都虞侯,严州刺史,进入后周军的高级将领行列。>石守信、李继勋十兄弟大多数都参加了高平之战,和赵匡胤并肩作战,都有战功。>石守信提拔为左第一军都指挥史。>这一批在战斗中成长的军官们,渐渐进入后周军的上层,形成一个以赵匡胤为中心的实力派。>柴荣是个了不起的君王,在他的整治下,中原欣欣向荣,越来越有统一天下的迹象。>可惜人算不如天算,不到四十岁就去世,才有赵匡胤陈桥兵变发生。>显德六年,柴荣北征辽国回师,途中在一个袋子里发现一个三尺长木条,写着“点检做天子”。>当时殿前都点检是张永德,柴荣把张永德撤职,提拔赵匡胤为都点检。>石守信就接替赵匡胤为殿前都指挥史。>作为赵匡胤的副手,石守信步步紧跟着赵大哥。>柴荣回京城不久就病逝。>儿子柴宗训继位,不到半年,就发生陈桥兵变。>其时,赵匡胤一派已经掌握了禁军的大部分权力。>义社十兄弟石守信是殿前都指挥史,王审琦是殿前都虞侯。>殿前副都点检是慕容延钊,和赵匡胤是发小,关系非常好。>侍卫司长官韩令坤与赵匡胤也是“兄弟之交”。>整个军队高层领导,只有一个政变中被杀的韩通不是赵匡胤这派系的。>义社十兄弟其他人不少是各地的节度使。>大宋建立,各地多表示拥护。>加上赵匡胤措施得当,对待后周的旧臣,各依原职,照旧上班。>被杀的韩通,追认为侍中,厚葬。>人心稳定,后周到大宋,过渡很平稳。>03、杯酒释兵权>石守信在后周柴荣征讨南唐的战役中表现相当突出,赵匡胤是军锋,石守信是刀刃上的好钢。>下六合、入涡口、克扬州,战功赫赫,名扬四方。>当年的四月,泽州的昭义节度使李筠为后周起兵反宋。>石守信、高怀德立即率军征讨。>兵贵神速,石守信扼守住关隘,不让李筠西出太行山,战略上一举控制住敌军。>在长平、泽州连败李筠军,李筠兵败自焚而死。>泽州平。>同年九月,扬州的淮南节度使李重进再反,石守信再次挂帅出征。>赵匡胤亲自督军,十一月,就把叛乱平定下来。>至此,原来大周的境内反抗实力全被大宋剿灭。>大宋朝更加稳定。>鉴于五代军人权力过重,君弱臣强。>为加强中央集权,赵匡胤首先要解决的是收回大将们的兵权。>建隆二年(961)。>赵匡胤宴请石守信、王审琦、高怀德等大将。>大家酒酣耳热,赵匡胤看时机成熟,就对大家说:“我现在当天子,还不如当节度使来的自在。晚上老是睡不着觉呢。”>石守信吓了一跳,这是为什么呢?赵匡胤指着自己的座位说:“这皇帝的位子,谁不想要?”>大将们酒都吓醒了,全跪下:“现在天下安宁,谁也不敢有非分之想了。”>赵匡胤说:“不一定。你们没异心,可要是你们的手下贪图富贵,把黄袍加在你们身上,就由不得你了。”>黄袍加身,在五代时是常用的套路,后周太祖郭威也是由部下拿件黄袍披上,起兵夺天下的。>赵匡胤陈桥兵变,沿用的还是这一招。>大家哭了,请陛下指明一条生路吧!赵皇帝说:“人生匆匆如白驹过隙,追求的只是荣华富贵。你们不如放弃兵权,到富欲地方。买田地置产业,美女佳肴好好享受人生嘛。我和你们结为儿女亲家,君臣间没有猜忌,相安无事,不是很好吗?”>大将们磕头,谢陛下您把我们当作生死与共的骨肉兄弟。>——第二天,大家全部上表辞去军职。>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杯酒释兵权”。>只有石守信还保留着“马步军都指挥史”这军职,其实已没有兵权,只是一个荣誉,让当年的老战友心里安慰一下。>石守信的二儿子石宝吉娶了赵匡胤的二女儿延庆公主,几个大将也都和皇家结亲。>大家都吃下定心丸。>04、天平军节度使>建隆三年,石守信把最后的军职辞去。>到山东任天平军节度使,实践宋太祖为他们定下的享乐主义生活。>这一年,曾经叱咤风云的石将军三十五岁。>放现在还算是正青年,创业打天下的大好时光。>但他必须开始享受人生。>指挥千军万马纵横天下的英雄男儿,胸中的热血是不容易冷下来。>不像凡俗人等,在长安街有了几家店面,二环内有几套房子,得瑟满足,恨不得让天下人都知道。>石将军即富且贵,但缺了最好的春药——权力。>闲得淡出鸟来的日子,老朋友老梁的儿子来拜访。>石守信很高兴,接待得很好。>一聊,小梁文学水平还很高。>石守信得意劲上,给小梁写了推荐信,向赵匡胤提:这个人是不是可以当秘书?>料不着赵匡胤非常恼火,把小梁赶出京城,到地方去锻炼几年再说。>明面上敲的是小梁,打得是老石的脸。>石将军不会不明白,太高估自己了。>再也不敢过问政治人事,在天平军十六年,哪儿也不去。>专门搞钱,家里钱财巨亿。>宋太宗继位,石守信改任洛阳(西京)留守。>这时候的石将军非常信佛。>正是英雄到老皆皈佛,宿将还山不论兵。>他在洛阳兴建崇德寺,花了大钱,征召了很多民工,大兴土木,把崇德寺建造得辉煌灿烂。>但他有意虐待民工,工期催得紧,督工动不动打骂工人,还拖久工人工资。>——虽然他很有钱,表现得贪婪无比。>当然有关部门就把石将军的违法乱纪报告给新皇帝宋太宗,这才是石守信要的结果。>他“自黑”就是给皇帝看的嘛。>当然国家的大功臣,这点小事,批评改正下就行了。>皇帝更为放心的是这帮老将,终于老死在富贵温柔乡。>太平兴国九年(984),石守信去世,享年57岁。>朝廷给了很高的荣誉,追封威武郡王,谥号“武烈”。 很赞哦! (1058)
相关文章
- 宋朝赵匡胤杯酒释兵权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后玩得更绝的一招!是什么呢?
- 杯酒释兵权的后果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但却漏了一个人,此人15年后果然篡位称帝
- 赵匡胤如何杯酒释兵权 「杯酒释兵权」的漏网之鱼,乱世中的完美人生,三个女儿均为皇后
- 宋朝赵匡胤杯酒释兵权 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其实是在颁发腐败许可证?
- 宋朝赵匡胤杯酒释兵权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后又对开国功臣们使了什么阴招?
- 宋真宗 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夺大将权力
- 宋朝赵匡胤杯酒释兵权 北宋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纯属子虚乌有?
- 赵匡胤如何杯酒释兵权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在历史上是子虚乌有的?
- 宋朝赵匡胤杯酒释兵权 北宋皇帝赵匡胤“杯酒释兵权”这件事在史上到底是真是假?
- 杯酒释兵权简述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的续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