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之洞刘坤一 刘坤一晚年做了哪两件大事 怎么评价刘坤一?
刘坤一晚年做了哪两件大事 怎么评价刘坤一?
刘坤一雕像 刘坤一事晚清重要人物,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人离世后他代表湘军苦撑大局,中日甲午战争时任湘军统帅指挥湘军出关与日军交战。
刘坤一晚年做了哪两件大事
一是光绪二十五年(1899)太后立端郡王载漪的儿子溥为皇帝嗣子(大阿哥)由此朝野汹汹纷纷认为将废而让溥即位刘坤一致书大学士荣禄曰:“君臣之分久定中外之口宜防。坤一所以报国在此所以报公亦在此。”这个话他是要通过慈禧的红人荣禄传到慈禧本人的耳中。刘坤一的这番明确表态不仅仅代表他本人也代表其他一些开明的封疆大吏。由此废立之事罢了。 二是“庚子事变”后首倡“东南互保”为中华保住了南方。庚子事变是地处中枢的一些颟顸大臣如端郡王载漪、溥的老师徐桐和刚毅等人排斥开明派利用慈禧太后的私心造成的大祸。 当慈禧对列国开战后下旨要求各督抚一并向各国开战。刘坤一联合湖广总督张之洞、两广总督、闽浙总督许应、山东巡抚袁世凯、浙江巡抚刘树棠、安徽巡抚王之春和广东巡抚德寿倡议东南互保称圣旨是拳民胁持下的“矫诏”。陕西巡抚端方、四川总督奎俊虽然没有加入东南互保但亦支持东南互保。在刘坤一授意下由从中牵线策划上海道余联元与各国驻沪领事商定了“保护东南章程九款”。1900年7月14日闽浙总督许应与各国签订《福建互保协定》。 这实际上是一次封疆大吏对清廷糊涂决策的一次公开反抗和纠偏在高度集权的帝制时代这是要冒相当大的风险的。但等人显然以整个国家的利益为重而将所谓“君臣之道”放置一边。
怎么评价刘坤一

刘坤一身为清廷的南洋大臣、两江总督兼管两淮盐政,再加上刘晚年的勋望,甲午之后实为疆臣领袖、诸侯之长,他的言行举止、价值取向与清廷的决策不无影响。虽然他与康、梁等维新派有一定距离,但对变法维新却深表赞同,他痛心疾首咸同以来的洋务失败,认为当务之急是亡羊补牢,兴学练兵以图振作。戊戌政变后,群臣缄默,唯刘挺身力言或瞒天过海,想方设法保护了维新以来的许多成就。民族资本主义在甲午战后到20世纪初年得到了初步发展,南洋省份尤其是苏沪地区的经济发展成为了全国之首,又进而推动了全国的近代化进程,这都与刘坤一的极力倡导不无关系。此时西学以更广泛的规模得以传播,大批新型的知识分子涌现出来,近代化的变革呼声亦越来越高,随着新政的实行,人们的改革目光也变得更为宽阔。在刘坤一逝后,新政进入了官制改革阶段,先进的人们已开始为立宪、共和的目标呼吁甚至浴血奋争,这是刘坤一在倡导新政之时所未曾料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