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唐代宗是个什么样的皇帝 唐代宗,历史上的李豫有多少个妃子

火烧 2022-04-17 00:25:21 1052
唐代宗,历史上的李豫有多少个妃子 历史上的李豫有多少个妃子历史上的李豫有9个妃子。1、睿真皇后睿真皇后沈氏,相传名为沈珍珠,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官宦世家出身。汉族,出身著名世家“吴兴沈氏”。玄宗开元
唐代宗是个什么样的皇帝 唐代宗,历史上的李豫有多少个妃子

唐代宗,历史上的李豫有多少个妃子  

历史上的李豫有多少个妃子

历史上的李豫有9个妃子。

1、睿真皇后

睿真皇后沈氏,相传名为沈珍珠,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官宦世家出身。汉族,出身著名世家“吴兴沈氏”。玄宗开元末年以良家子身份被选入宫中,时肃宗李亨为东宫皇太子,将沈氏赐予广平王李豫(李亨长子,亦即日后的唐代宗)。

天宝元年(742年),沈氏为15岁的皇长孙李豫生下长子李适,即日后的唐德宗,日后沈氏母凭子贵,被遥尊为皇太后并由唐宪宗追尊为睿真皇后。

2、贞懿皇后

贞懿皇后独孤氏。父独孤颖,代宗赠工部尚书。其直系先祖原姓陇西李氏,隋朝时赐姓独孤。独孤贵妃其部分族人曾在唐朝恢复原姓,故独孤贵妃家世复杂,其成为皇孙广平王侍妾颇有违反同姓不婚的《唐律》之嫌。

独孤氏因姿色娇艳,约天宝九载(公元750年)前成为皇孙广平郡王的侍妾,天宝九载(公元750年)生下广平王第七子李迥,后有一女华阳公主。当时,李豫的嫡妻王妃崔氏,挟母家权势,性情悍妒。

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爆发安史之乱后,崔氏的母家失势,本人亦在之后逝世。此后独孤氏“以姝艳进,居常专夜”,获得李豫的专宠,“爱遇第一”。李豫在宝应元年(762年)登基为帝,其子李迥获封韩王。

大历三年(768年),独孤氏被册封为贵妃。女儿华阳公主因“韶悟过人”而得到唐代宗的怜惜眷顾。但在大历九年(774年)逝世。唐代宗哀伤过度。第二年,即大历十年(775年)十月初六,贵妃亦逝世,追谥贞懿皇后,殡于内殿。

3、崔妃

崔妃,博陵安平(河北省安平县)人,出身博陵崔氏家族最显赫的博陵第二房,是唐代宗的嫡妻。父崔峋,为秘书少监。母韩国夫人杨氏。郑王李邈、召王李偲生母。

4、崔贵妃

崔贵妃,唐代宗贵妃,升平公主生母。史书中对崔贵妃的记载甚少,仅知她是升平公主的生母。而升平公主的生年大约在天宝十年左右(750年代),其余不详。崔氏应是在唐代宗登基后,获得或追封贵妃。

《旧唐书·列传第七十》称其女升平公主为唐代宗第四女。升平公主墓志称第二女。《旧唐书》懿安皇后郭氏传记中,称“母代宗长女升平公主”。如果此处"长女"指代唐代宗嫡长女,那么崔贵妃与唐代宗嫡妻崔妃就是同一人,但尚无其他史料佐证。

5、某氏

大理寺评事日益之妹。

6、太妃某氏

李通母,史书无载,仅见于元稹为她所作的挽歌。

7、太妃某氏

端王李遇母,贞元十一年八月薨。

8、昭仪张红红

史书无载,见于《乐府杂录·序·歌》。

9、薛琼琼

唐开元宫中筝手,见宋陈元靓《岁时广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豫

唐代宗在位共多少年?对其应做何评价?

唐代宗李豫是肃宗的长子,公元763~779年在位,约十七年之久。年号广德、永泰、大历,谥号“睿文武孝皇帝”。

代宗初名俶(chù),于开元十四年(726)生于东都上阳宫,是在和平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玄宗天宝年间,李林甫、杨国忠先后专权,代宗目睹了李林甫的奸诈、杨国忠的跋扈、唐朝的政局逐渐腐化。“安史之乱”爆发时,李俶已经成年,他亲眼见到了一个安定升平的盛世逐渐腐朽与衰落,统一的王朝面临割据分裂的局面。政治形势的变化犹如霄壤之隔,这一切都促使代宗对唐王朝以后的命运有了深刻的思索。 至德二年(757),广平王李傲被授为天下兵马元帅,领兵出征。当时肃宗刚刚继位,兵弱将寡,李椒身躬下士,招怀流散,没多久就招兵数万,并率领大军驰骋沙场,连续战败安庆绪,在对安史叛军的作战中出力甚多。后来,回纥叶护王子率兵援助唐军,李俶又与他结为兄弟,合兵进击叛军,收复了西京和东都。回京不久,即被立为太子。上元三年(762),肃宗病逝,李辅国、程元振等人拥立李俶即位,是为代宗。所以,史书称他是年少即经战乱,熟悉军旅形势,懂得人间世故,知道生活艰难。 代宗即位以后,在用人上颇能任贤锄奸。首先,他常利用机会,借他人之手,除掉奸臣,而不加以酷刑,对于恃功恣横的权臣,也是在尽量不引起内乱的情况下夺取他们的权力。如大家熟知的大宦官李辅国、程元振、鱼朝恩以及奸相元载等,在铲除这些势力时都未引起大的政治动荡,反映了代宗宽仁明恕的一面。此外,代宗也颇能任用贤臣,根据当时紧迫的形势,代宗尤其抓住了军事、财政两个关键环节,军事上寄托于能以身许国的郭子仪,使代宗朝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损失大大减轻;在财政上,则仰仗于理财专家刘晏。由于军需国用有了财政支持,财源又有了军队的保障,代宗一朝的局面还是较为安定的。 代宗在位时,还对税法进行了改革,为后来两税法的实行奠定了基础。租庸调法推行日久,到玄宗末年以及肃宗、代宗时期,由于土地兼并日益严重,百姓失去土地,因无法承担租庸调及其他杂税,而被迫逃亡。这样,按人丁为征税标准的租庸调制就难以推行下去了,于是自代宗朝起,开始以亩定税,在夏秋两季征收,两税法进入酝酿阶段。赋税法的改革,使代宗一朝的国库收入、户口数以及垦田数等都有所增加,虽然还不能恢复到国泰民安的盛世局面,但在这一段时间,百姓起码能安居乐业,自劳其事。从这个意义上说,代宗大历年间是“安史之乱”后的一个小升平期。 当然,代宗在位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如他后期生活奢侈,颇有铺张浪费之嫌;用人上虽能锄奸任贤,却免不了用非其人的情况出现。最为严重的是,代宗对藩镇采取了姑息政策,从而造成了严重的历史影响。但总体看来,代宗仍是一位有所作为的君主,正因为如此,欧阳修在《新唐书·代宗纪》中,称代宗为中材之主。而《旧唐书》对其评价则更高,认为是古代的贤君,都没能像他这样的,明显是夸大之辞。唐德宗在位共多少年?对其如何评价 唐德宗李适(742~805),唐代宗的长子。李适在唐肃宗即位不久,就封其为奉节郡王。代宗即位后,他任天下兵马元帅,进封鲁王、雍王。广德二年(764),立为皇太子。大历十四年(779)五月,代宗病死,他即位为皇帝,史称唐德宗。 德宗即位初期,颇想有一番作为,他改变了代宗时期对藩镇一味姑息的政策,改革政治,刷新吏治,比如他下诏罢去诸道州府所贡金银器,新罗、渤海贡鹰鹞,罢去了岭南贡枇杷,江南贡橘柑,广西贡奴婢。他还不许各地再献祥瑞,释放了梨园乐工三百人,又将外国贡献的舞象三十二匹放于荆山之野。这一切都反映了新皇帝决心改革旧貌,刷新政治的决心。但是唐德宗才智不足,为人固执,听不进去不同意见,喜欢顺从自己的大臣,这样就给一些心怀不轨的人留下可钻的空子。德宗一朝确实出现了一大批人才,如杨炎、陆贽、刘晏等,也出现如卢杞、张延赏这样的奸臣。因为德宗自身的缘故,有才之人不能很好地使用,奸臣也不能及时发现并铲除,所以德宗一朝朝臣之间勾心斗角,明争暗斗,搞得十分激烈。又由于他处事不当,引发了泾原兵变、李怀光叛乱,使唐朝的统治几乎崩溃。他还猜忌功臣,他即位不久,就罢去了郭子仪的兵权。李晟收复长安,是平叛功臣,由于他的猜忌,却搞得十分狼狈,几乎不保。影响最大的一件事,就是他不相信文臣武将,不愿将兵权交给他们,却信任宦官,于是便将禁军兵权交给宦官,从此以后成为定制,遂使唐代的宦官之祸愈演愈烈,成为唐朝政治的一大特色。 贞元二十一年(805)正月,唐德宗死于长安会宁殿,终年六十四岁,在位共二十六年时间。唐顺宗何时即皇帝位?在位多长时间 唐顺宗李诵(761~806),德宗长子。肃宗上元二年(761)正月生于长安大明宫,大历十四年(779),封宣王,建中元年(780),被立为太子。 贞元二十一年(805)正月初一,诸王、国戚进宫向德宗祝贺,唯独太子李诵因为在年前身患中风之疾而不能前来。德宗涕泣悲叹,由此患病,一日重似一日。约二十多天过去,内宫与外廷断绝了消息,众人都不知德宗与太子是否平安。二十三日,德宗驾崩。仓促间召见翰林学士郑细(yīn)、卫次公等人到金銮殿,起草德宗的遗诏。时有宦官称:“内廷计议册立谁,还没有确定呢。”群臣都不敢答话。卫次公连忙说:“太子虽然身患疾病,但身居嫡长,为朝廷内外所归,如果没有别的办法,也应该册立广陵王(宪宗),否则肯定要出大乱子。”郑细等人也随声附和卫次公的意见,这才算议定下来。太子李诵知道此情犹疑不定,于是身着紫衣,足穿麻鞋,勉强支撑病体,走出九仙门,召见各军使,才使人心稍安。次日,德宗遗诏在宣政殿公布,太子身着丧服,接见朝廷官员。二十六日,太子李诵在太极殿正式继承皇位,是为唐顺宗。时宫中卫士仍然怀疑登位的不是太子,便跷脚向殿上张望,知是真太子,喜极而泣。 但当时顺宗仍然不能处理朝中事务,经常住在宫中,四周挂起帘幕。只有宦官李忠言、牛昭容在顺宗身边侍奉,朝中官员奏请什么事情,顺宗就在帘幕中认可他们的奏请。直到二月初三,顺宗才在紫宸门初次受朝中官员的朝见。顺宗因为他自己的疾病久久不能痊愈,遂应百官之请,在三月二十四日册立长子李淳为太子,改名李纯。不久,顺宗又颁布诏书,命令太子即位,自己则为太上皇,次日移居兴庆宫,颁布诏命,改年号永贞。八月初九,太子李纯即位,是为宪宗。顺宗自德宗贞元二十一年正月即位,到八月初退位,在位约八个月时间。宪宗元和元年(806)正月十九日,太上皇李诵在兴庆宫咸宁殿驾崩,享年四十六岁。唐宪宗何时即皇帝位?如何评价他的功过 唐宪宗李纯(778~820),原名李淳,唐顺宗长子。代宗大历十三(778)二月十四日生于长安。贞元二十一年(805)正月,唐德宗病重而死,太子李诵即皇帝位,史称唐顺宗。由于顺宗患有中风病,不能亲理朝政,于是由翰林学士王叔文等专权,引起了很多守旧官员的不满,他们拥立李纯为皇太子,不久又力主顺宗让位,由皇太子古代名画即位。这样顺宗当皇帝不满一年,就于永贞元年(805)八月下台,由其子李纯即皇帝位,史称唐宪宗。唐宪宗即皇帝位时,已经二十八岁了,正当壮年,而且早年又历经政治动荡,对当时的政治弊病也了解颇多,于是他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改革。首先,他严惩了王叔文集团,因为这个集团曾经反对立他为太子,在他即位问题上,也设置过障碍。其次,他杜绝皇室及宫廷奢侈,整顿京城秩序,拒绝各地进献珍禽异兽,打击京师地区的豪强恶霸。再次,解决财政问题。对于德宗时期混乱的财政状况进行了整顿。经过整顿,到元和三年(808)时,财政收入就已超过了当年刘晏主持财政时的总数。最后,解决跋扈的藩镇问题。只用了短短的几个月时间,就制服了十余个藩镇,将他们替换的替换,调任的调任,使德宗时期一些专横跋扈的藩镇得到了初步的整顿。从而为元和由兴奠定了基础。 唐宪宗最大的贡献就是平定了藩镇叛乱,改变了自“安史之乱”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增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威。最先平定的是西川、夏绥、浙西三个藩镇,这些藩镇的平定,增强了朝野对解决藩镇问题的信心,打击了跋扈藩镇的气焰。争取了河北诸镇中最强大的魏博镇的归顺,并使河北其他藩镇纷纷表示愿意服从朝廷指挥,贡纳财赋。接着又任用裴度为相,对叛乱的淮西镇进行讨伐,经过多年艰苦的战争,终于攻破了蔡州,活捉了吴元济。宪宗对藩镇战争的胜利,是唐朝自“安史之乱”来获得的最大军事胜利,对维护中央集权,维持社会稳定与经济的发展,都有着极重要的意义。 唐宪宗晚年追求长生不老,服食仙丹,从而使性格暴躁,动不动就大发雷霆,身体状况每况愈下。元和十五年(820)正月二十八日,突然暴毙于大明宫,终年四十三岁。对于他的死因,史书上记载说,由于他脾气暴躁,身边的宦官往往获罪,他们害怕被杀,于是在宦官陈弘志的策划下,害死了宪宗,对外则说是服丹药而暴崩。

唐代宗有几个儿子

儿子

代宗二十子 睿真皇后生德宗,崔妃生李邈,贞懿皇后生李迥,其他十七王的生母资料已失。 奉节郡王→鲁王→雍王→唐德宗李适(母睿真皇后) 郑王→昭靖太子李邈(母崔妃) 均王李遐 睦王李述 丹王李逾 恩王李连 韩王李迥(母贞懿皇后) 鄜王→简王李遘 益王李乃 隋王李迅 荆王李选 蜀王李筑→李溯 忻王李造 韶王李暹 嘉王李运 端王李遇 循王李遹 恭王李通 原王李逵 雅王李逸 粗体字为追赠 女儿 《新唐书》记载唐代宗共有18位女儿,另有一女乐安公主漏记: 灵仙公主(夭折) 真定公主(夭折) 永清公主(下嫁裴仿)

唐代宗之死

唐代宗李豫是唐朝皇帝,在位时间达17年,这17年间励精图治创下佳绩。唐代宗李豫登基后,对整个唐朝的政治军事进行了改革。唐代宗不论是其人品还是政治举措都受到了很高的评价,这就是唐代宗李豫的魅力。

唐代宗李豫简介 唐代宗李豫生活于唐朝时期,父亲是唐肃宗,出生于公元726年,于762年登基为皇,称唐代宗,在位时间达17年,于779年去世,享年53岁。唐肃宗是唐朝的第8个皇帝(武则天和殇帝不算在内)。 唐代宗画像 李豫是唐肃宗的长子,出生在东都上阳宫,15岁的时候被封王,称为广平王。年轻时候的唐代宗就是一个仁孝温恭,宇量弘深之人,还勤奋好学,深得唐玄宗的喜欢。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逃往四川避难,唐肃宗在众人的拥护下登基为帝,此时的李豫正当兵马元帅在战场上冲锋陷阵,先后收复洛阳长安两帝。李煜于758年被立为皇太子。 唐肃宗重病,李辅国处死张皇后及越王等人,唐肃宗被吓死,李豫在宦官丞相李辅国的拥立下登基为皇,称唐代宗。 唐代宗登基后就除了大奸臣李辅国。李辅国是唐肃宗时期的心腹及左右手,后来还拥立了唐代宗可谓是一代功臣,但是李辅国独揽大权,手握兵权,目中无人,恃此骄横,干预朝政让代宗很是不满。唐代宗一登基就把目标定在李辅国身上,唐代宗私通大臣,将李辅国刺杀而死,除去朝廷一大危害。 唐代宗处理完李辅国后开始亲政,部署平叛,荡平余孽,对宫内宫外的人员进行了调配,并于763年平定安史之乱,举国同庆。因为安史之乱军队损失惨重,同期遭到了吐蕃的攻击,无力反击只能逃到陕州避难。逃跑后,唐代宗再次部署军队,重用郭子仪全面反击,经过半月的抗战终于胜利,唐代宗回到长安。 唐代宗李豫怎么死的 这时候的唐朝已经是内忧外患了,特别是内部矛盾尤为严重,仆固怀恩叛唐向吐蕃,吐蕃再次卷土重来直捣长安,郭子仪再次出兵,再次力挽狂澜,但是这时候整个唐朝已经显现的国力用尽了。 779年,唐代宗被传病重,消息传出没多久不到10天的时间,病入膏肓无法上朝,18天后就驾崩了,享年53岁。 关于唐代宗李豫简介,唐代宗李豫怎么死的?我们已经介绍完毕了,唐代宗是一个明君,他在政治,军事方面都有建树,唐代宗在历史上的评价颇高,不论其人品还是做事都受到推崇。

唐代宗李豫在位18年,为什么一直都没有立皇后?

唐代宗李豫是唐玄宗的孙子,唐朝第九位皇帝,他继位于乱世之中。一直没有立皇后,原因可能有两个:第一,史传李豫是个多情的皇帝,他一直难忘沈氏,但沈氏在史思明攻陷洛阳后,不知所踪,寻找未果。第二,太子的生母必须是皇后。沈皇后既然没找到,就一直没立后。在沈氏失踪的时间里,代宗独宠独孤氏,在代宗死后,才追封独孤氏为皇后。

安史之乱爆发,纵情声色,满足于开元盛世的唐玄宗被迫带着皇子皇孙逃离长安,后太子李亨自行登基,但没能坚持多久就病故,代宗继位。在代宗还是广平王的时候,有一妃子,出身名门,兰心蕙质,生下长子李适。李豫非常喜欢这个妃子。

但遗憾的是,皇子皇孙都仓皇出逃了,他们的妃子和皇亲国戚却被留下来,没来得及逃走,被叛军所抓,包括了其中的沈氏,后李豫收服东都后,找到沈氏,沈氏已经被关押了一年多了。由于战事频繁,朝政杂物牵绊,李豫并没有把沈氏接走,让其依然住在洛阳宫中,谁知史思明又再次攻陷洛阳,从此,沈氏失踪。

李豫后来找了10多年也未能找到沈氏,沈氏是死是活无从知晓。而皇太子李适逐渐长大,作为东宫太子,只尊他的生母为“睿贞皇太后”。所以李豫为了太子,不再立后。虽然他后来专宠妃子独孤氏,独孤氏也未能如愿。独孤皇后也是李豫死后才得以追封。

唐代宗介绍,唐代宗李豫怎么死的

李豫(727年1月9日-779年6月10日),即唐代宗,初名李俶,唐肃宗李亨长子,唐朝第八位皇帝。原封广平王,后改封楚王。

安史之乱中,以天下兵马元帅名义先后收复长安、洛阳。乾元元年(758年),被立为皇太子。宝应元年(762年)即位。次年,安史之乱平定。李豫在位时期,改革漕运、盐价、粮价等,实行了安定社会,发展生产,“以养民为先”的财政方针。

大历十四年(779年)五月初二,宫中传出代宗生病的消息。这一病很是不轻,不到十天,代宗就无法上朝了。五月二十日,下达了令皇太子监国的制书,当天晚上,代宗就在大明宫紫宸之内殿驾崩。八月庚申,群臣上尊谥曰睿文孝武皇帝,庙号代宗。

扩展资料:

在位时主要政治举措:

1、改革漕运

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任命刘晏接办漕运,漕运是通过水路交通,将江淮的粮食运至长安,当时漕运废弛阻塞,造成关中粮食困难,缺粮上百万石,饥荒四伏,粮价暴涨。刘晏曾做过一个时期的地方官,对人民的疾苦比较了解和同情。为此日夜焦虑,最后果断提出疏浚河道,南粮北调的宏伟计划。

2、改革盐政

唐初,实行自由贩卖,不收盐税。后实行国家专卖,官府大幅提高盐价,甚至贪官污吏还抓夫抓差无偿运盐,勤孛百姓。中饱私囊。人民怨声载道,恨透食盐专卖。同时政府盐务机构庞大,开支惊人。他首先大力削减了盐监、盐场等盐务机构,又调整了食盐专卖制度,改官收、官运、官销为官收、商运、商销、统一征收盐税,改变了肃宗时第五琦规定的官运官卖的盐法。

3、改革粮价

半年收粮存入平仓,以免谷贱伤农,当荒年、青黄不接粮价上涨时,开平仓以平粮价,百姓受益、国家获利。在商业中建立驿站信息,使“四方货殖低昂及它利害,虽甚远,不数日即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唐代宗

唐代宗李豫也是一位明君,为什么一生都没有立皇后?

唐代最著名的人物李帝皇,为明显得不是他的政治成就,而是他的迷恋爱人。他的一生中有两位皇后,但都是死后追封的。

让我先谈谈皇帝的皇后沈氏。她是唐德宗李氏的亲生母亲,戴宗李皇的妻子。他们于741年结婚,两人都非常深情。742年,沈的儿子出生了,这就是李氏的未来。因为当王光平还在的时候,他的家里除了沈、崔之外。崔的侄女是杨贵妃,杨国忠不在李皇放在眼里。他在府里很难堪,李皇不喜欢。

可能是因为杨国忠和杨贵妃的关系,李皇觉得自己是与崔氏的是政治婚姻,更厌恶崔氏。特别是崔的母亲、韩国夫人和杨贵妃的关系也在飞扬,使李皇更加厌恶。所以他更喜欢沈氏。

如果不是安史的混乱,也许李和沈会继续爱,但由于安石的混乱,李协助父亲唐宗收复长安,但他找不到沈夫人。

李皇继承王位后,仍四处寻找沈。这已经有十多年了,但沈没有下落,也总是忘不了沈氏,为了等沈氏回来,便没有立皇后。

因为他对沈氏的迷恋和爱,李皇在他的生活中没有继续立后,虽然后来他遇到了自己最爱的孤氏,他也给了她贵族的称号,而且一直到杜古贵死后才给她正名,只为了封她为皇后。李皇的一生都在寻找沈氏,所以如果沈氏还在世上,他应该得到安慰。

唐代宗李豫皇后有几个

唐代宗李豫是李隆基的孙子,于公元762年登基一共在位18年庙号代宗。历史上记载代宗李豫有两个皇后,一位是睿真皇后沈氏,一位是贞懿皇后独孤氏,现在小编就来介绍这位睿真皇后沈氏,睿真皇后是唐代宗李豫的结发之妻,话说代宗对沈氏宠爱有加,第二年便生下了未来的德宗李适,下面小编就来郑重的介绍一下这位唐代宗的皇后睿真皇后。

睿真皇后,沈姓,名字生卒年不详。吴兴人氏,唐代宗为广平郡王时的妾室,唐德宗生母,在安史之乱中失踪,后追尊为皇太后。 浙江吴兴(今湖州德清人),出身世家,玄宗开元末年被选入东宫为宫女。时肃宗李亨为皇太子,赐沈氏予广平王李豫(李亨长子,亦即日后的代宗)。沈氏美貌如花,又贤淑纯良,故而深得李豫宠爱,于天宝元年(742年)为李豫生下长子李适(即日后的德宗)。 天宝十五年(756年),安禄山叛唐后进逼长安,玄宗带着杨贵妃及诸皇子皇孙仓皇出逃,李亨李豫李适自然都在其中,而诸皇子皇孙的妃妾及一大群皇亲国戚却被遗下未及逃走,被叛军俘获,从西京长安劫掠到东都洛阳,其中就有沈氏。 李亨在灵武称帝后,封长子李豫为天下兵马大元帅。至德二年(757年),李豫收复东都,在掖庭中找到了已被关押一年多的沈氏。乾元元年(758年),李豫被立为皇太子,但并没有明确沈氏的名分,也没有把她迎回长安,而是一直住在洛阳宫中。乾元二年(759年),史思明再次攻陷洛阳,沈氏从此失踪。 李豫即位后,于广德二年(764年)立长子李适为皇太子,同时下诏寻找沈氏。虽派人到处寻访,十余年却始终一无所获。其间经常有人声称自己是沈氏,比如有个尼姑就曾谎称是太子之母,但后来都发现是冒名顶替。大业十四年(779年)代宗驾崩,太子李适即位,于次年建中元年(780年)遥尊生母沈氏为“睿贞皇太后”,在含元殿具册`立牌`上皇后朝服,李适亲奉册伏拜痛哭不止,左右群臣皆泣。 为了寻找生母,德宗李适采纳了中书舍人高参的建议,任命睦王李述为奉迎使,沈氏族人四人为判官,派使多人分行天下,四处寻访,多方查找,同时对沈氏家族大加封赠,以期母子团聚。 建中二年(781年),消息传来,沈太后在洛阳找到了,长安城中一片喜悦。然而,很快就证实所谓的“沈太后”只是高力士的一位养女,因为年纪相貌酷似沈氏并与之在宫中有所接触,诱于名利而行冒充之举。德宗左右都很气愤,纷纷请求对之治罪,而思母心切的德宗不但不予治罪,还对身边的人说:“只要能找到真正的生母,我受一百次骗也没关系。”从此之后,冒名者越来越多,然而,终德宗一生,也未能找到真正的沈太后。 德宗在位26年而崩,长子顺宗即位并于七月后驾崩,由其长子宪宗即位。此时,寻访沈氏的工作已经进行了几十年,仍无音讯,有司建议予以停止,同时发诏,在肃章内殿为沈氏发丧,上太皇太后号,建衣冠冢于代宗陵并立神位于代宗庙。 纵观沈后一生,命运多艰,屡遭离乱,结局更是千古之谜,故而小说家多有臆造之举,更有许多地方的尼庵留下了沈后在此出家的传说,颇具传奇色彩。 妃子(53)有多少个(7)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