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泰问苏绰 宇文泰与苏绰对话是假的,宇文泰和苏绰的对话
宇文泰与苏绰对话是假的,宇文泰和苏绰的对话
宇文泰和苏绰的对话
有史料~~据说2人曾于密室内密谈三天三夜~~所以虽见于史料,但可信性仍然不高。其实你不必纠结于真实性。他们说的话的确是很有道理的
宇文泰和苏绰的对话
有史料~~据说2人曾于密室内密谈三天三夜~~所以虽见于史料,但可信性仍然不高。其实你不必纠结于真实性。他们说的话的确是很有道理的
宇文泰问计苏绰,有真实历史典故吗?寻出处。
假的,后人杜撰。这段对话与苏绰其人生平言行相去甚远。曾经在国内各网络媒体上,广泛流传的宇文泰与苏绰“用贪官与反贪官”(又称具官论)的对话故事,并说此段对话出自《北史卷六三·苏绰传》。
其实,很容易查到《北史卷六十三》,是赵煚和元寿十四个人物的合传,其中并无苏绰,也无“苏绰传”,更没有这段对话的记载。然而,在《周书-苏绰传》里,倒是记载了宇文泰与苏绰两人谈论通宵,但并未记载具体对话内容。下面这段文字,虽然有托名之嫌,但的确很有道理。
有苏绰者,(《北史》有传,见卷六三) 深谙治 国之术,孔明、王猛之流也。宇文泰以治国之道问于苏绰,二人闭门密谈,至三昼夜乃罢。
宇文泰问曰:国何以立?苏绰曰;具官。问:何以具官?曰:用贪官,弃贪官。问:贪官何以用?曰:为君者,以臣工之忠为大。臣忠则君安,君安则国安。然无利则臣不忠,官多财寡,奈何?又曰:奈何?予其权,以权谋利,官必喜。
问:善。虽然,官得其利,寡人何所得?曰:官之利,乃君权所授,权之所在,利之所在也,是以官必忠。天下汹汹,觊觎皇位者不知凡几,臣工佐命而治,江山万世可期。叹曰:善!然则,贪官既用,又罢弃之,何故?曰:贪官必用,又必弃之,此乃权术之密奥也。
宇文泰移席,谦恭就教曰:先生教我!苏绰大笑,曰:天下无不贪之官,贪墨何所惧?所惧者不忠也。凡不忠者,异己者,以肃贪之名弃之,则内可安枕,外得民心,何乐而不为?此其一。其二,官有贪渎,君必知之,君既知,则官必恐,恐则愈忠,是以弃罢贪墨,乃驭官之术也。不用贪官,何以弃贪官?是以必用又必弃之也。倘或国中之官皆清廉,民必喜,然则君危矣。
问:何故?曰:清官或以清廉为恃,犯上非忠,直言强项,君以何名弃罢之?弃罢清官,则民不喜,不喜则生怨,生怨则国危,是以清官不可用也。宇文泰大喜,啧啧有声。苏绰厉声曰:君尚有问乎?宇文泰大惊,曰:尚有乎?苏绰复厉色问曰:所用者皆贪渎之官,民怨沸腾,何如?
宇文泰汗下,再移席,匍匐问计。苏绰笑曰:下旨斥之可也。一而再,再而三,斥其贪墨,恨其无状,使朝野皆知君之恨,使草民皆知君之明,坏法度者贪官也,国之不国,非君之过,乃官吏之过也,如此则民怨可消也。
又问:果有大贪,且民怨愤极者,何如?曰:杀之可也。抄其家,没其财,如是则民怨息,颂声起,收贿财,又何乐而不为?要而言之:用贪官以结其忠,弃贪官以肃异己,杀大贪以平民愤,没其财以充宫用,此乃千古帝王之术也。
宇文泰击掌再三,连呼曰:妙!妙!妙!而不知东方之既白。
扩展资料
一次,宇文泰与公卿们前往长安的昆明池观看捕鱼,走到城西汉代仓库遗址,宇文泰回头问左右的人此地的故事,没有人能回答。有人说:“苏绰博识多知,请问问他。”宇文泰便召见苏绰。苏绰详细作答,宇文泰十分高兴,又进一步询问天地造化之由来,历代兴亡的遗迹。苏绰能言善辩,对答如流。
宇文泰更加高兴,就与苏绰并马缓行到昆明池,竟然连捕鱼也没有看就返回。宇文泰又把苏绰留下来直到深夜,向他询问治国之道,宇文泰躺着听他说。苏绰陈述指明帝王之道,并进述申不害、韩非的精要。宇文泰于是起身,整衣端坐,不知不觉移坐而前。苏绰一直说到天明,宇文泰还未厌倦。
次日,宇文泰对周惠达说:“苏绰真是个才能出众的人,我要委任他政事。”随即任命苏绰为大行台左丞,参预决定机密大事,从此对他的宠爱礼遇越来越优厚。苏绰创制文案程式,用红黑两色分别书写出入公文,又制定计账、户籍之法。
大统三年(537年),东魏丞相高欢兵分三路,进攻西魏,诸将都打算分兵抵抗,只有苏绰与宇文泰意见一致。于是合力抵御窦泰,在潼关将其活捉。
大统四年(538年),加卫将军、右光禄大夫衔,封爵美阳县子,食邑三百户。又加通直散骑常侍,晋封美阳伯,增邑二百户。
大统十年(544年),授大行台度支尚书,领著作,兼司农卿。苏绰为改革制度所草拟的《六条诏书》(治心身、敦教化、尽地利、擢贤良、恤狱讼、均赋役),最为后世称道。
宇文泰立于座右,令百官习诵,规定不通计帐法及六条者,不得为官。后又草成《大诰》,痛斥六朝以来的浮华文风,作为范文,西魏作文皆仿其体。并奉命据《周礼》改定官制。
苏绰勤俭朴素,不经营产业,家里没有多余的财产。由于天下尚未平定,常把国家大事当作自己份内的职责。广泛访求贤能英杰之士,共同弘扬治国之道。凡是他所推荐提拔的,后来都当了大官。宇文泰也对他推心置腹,委以重任,彼此之间没有猜忌。
有时宇文泰外出巡游,便把预先签字的空白纸张交给苏绰,如果有急需处理的政事,苏绰可根据情况决断,宇文泰回来时,也只是打开看一下。苏绰曾说,治国之道,应当像慈父那样爱惜百姓,像严师那样教育百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苏绰
北周武帝宇文邕问政于苏绰,有这事吗?
假的,很明显是现代人的托古伪作,以古讽今宇文泰字黑獭,鲜卑族,西魏王朝的实际建立者和权臣,也是北周政权的奠基者。西魏禅周后,追尊为文王,庙号太祖。苏绰是北周重臣,被宇文泰视为“王佐之才”。朱熹在谈论夫妇之道时曾提及:“昔宇文泰遗苏绰书曰:吾平生所为,盖有妻子所不能知者,公尽知之。”(《朱子语类》)可见两人相知之深。 但各种媒体上广泛流传的宇文泰与苏绰“用贪官与反贪官”的对话则是以讹传讹伪造的。所流传对话题目或作《苏绰具官论》或《苏绰论用官》,大意是:“用贪官可以建死党,反贪官可以除异己,杀贪官可以得民心,没收贪官可以充实国库。”云云,并说此段对话出自《北史卷六三·苏绰传》。 查《北史卷六十三》,是赵煚和元寿十四个人物的合传,其中并无苏绰,更非“苏绰传”,当然也没有这段对话。《周书-苏绰传》倒是记载两人谈论通宵,并未记载具体对话内容。原文如下: “太祖与公卿往昆眀池观鱼,行至城西汉故仓地。顾问左右,莫有知者。或曰:苏绰博物多通,请问之。太祖乃召绰。具以状对,太祖大悦。因问天地造化之始、历代兴亡之迹。绰既有口辩,应对如流。太祖益喜,乃与绰并马徐行。至池,竟不设网罟而还。遂留绰至夜,问以治道。太祖卧而听之。绰于是指陈帝王之道,兼述申韩之要。太祖乃起,整衣危坐。不觉膝之前席,语遂达曙不厌。” “指陈帝王之道,兼述申韩之要。”便是苏绰谈话的内容,主要以帝王之道为主,同时介绍了法家学派的要点。帝王之道即王道政治(帝道也属于王道范畴),强调为政以德,《尚书·洪范》如是描述:“无偏无陂,遵王之义;无有作好,遵王之道;无有作恶, 遵王之路。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党无偏,王道平平;无反无侧,王道正直。” 下段提到“大统三年”,那时宇文泰约三十岁左右,皇帝是元宝炬而非宇文泰。伪对话中宇文泰自称“寡人”,荒谬之至。史载苏绰素性俭朴,不置产业,家无余财。遇有贤才,竭力举荐,皆至高官。依苏绰的文化素养和生平表现,也完全不可能说出伪对话中的那番话来。况伪对话言辞粗劣,一看就是现代人假冒的。 大统七年九月,宇文泰颁行了苏绰草拟的《六条诏书》,曰:治心身、敦教化、尽地利、擢贤良、恤狱讼、均赋役,包括了修身养性、道德教化、生产富民、人才选拔、法律公正、税役分配等六个方面。《六条诏书》条条与伪对话相悖,充满儒家精神,富有现实意义,特录其一共赏。其一、先治心: “凡今之方伯守令,皆受命天朝,出临下国,论其尊贵,并古之诸侯也。是以前世帝王,每称共治天下者,唯良宰守耳。明知百僚卿尹,虽各有所司,然其治民之本,莫若宰守之最重也。凡治民之体,先当治心。心者,一身之主,百行之本。心不清净,则思虑妄生。思虑妄生,则见理不明。见理不明,则是非谬乱。是非谬乱,则一身不能自治,安能治民也!是以治民之要,在清心而已。夫所谓清心者,非不贪货财之谓也,乃欲使心气清和,志意端静。心和志静,则邪僻之虑,无因而作。邪僻不作,则凡所思念,无不皆得至公之理。率至公之理以临其民,则彼下民孰不从化。是以称治民之本,先在治心。 其次又在治身。凡人君之身者,乃百姓之表,一国之的也。表不正,不可求直影;的不明,不可责射中。今君身不能自治,而望治百姓,是犹曲表而求直影也;君行不能自修,而欲百姓修行者,是犹无的而责射中也。故为人君者,必心如清水,形如白玉。躬行仁义,躬行孝悌,躬行忠信,躬行礼让,躬行廉平,躬行俭约,然后继之以无倦,加之以明察。行此八者,以训其民。是以其人畏而爱之,则而象之,不待家教日见而自兴行矣。” 这一条是正君心和正官心,最高领导和各地长官要自治其心,做到心和志静,“率至公之理以临其民“,同时亲自实践仁义、孝悌、忠信、礼让、廉平、俭约等等美德,还要继之以无倦,兢兢业业;加之以明察,不被欺蒙,没有冤情。 其二敦教化,强调了教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第一句指出“天地之性,唯人为贵。”“天地之性人为贵”出自《孝经》,体现了儒家的人本精神,也是教化之所以可能和必须的哲学依据。接着提出教化的内容: “夫化者,贵能扇之以淳风,浸之以太和,被之以道德,示之以朴素。使百姓亹亹,中迁于善,邪伪之心,嗜欲之性,潜以消化,而不知其所以然,此之谓化也。然后教之以孝悌,使民慈爱;教之以仁顺,使民和睦;教之以礼义,使民敬让。慈爱则不遗其亲,和睦则无怨于人,敬让则不竞于物。三者既备,则王道成矣。此之谓教也。” 以上两条充分体现了德治的精神,牢牢抓住了政治的纲要。即使现在读来,依然句句精彩。宇文泰将《六条诏书》立于座右,令百官习诵,规定不通计帐法及六条者,不得为官。 苏绰虽非醇儒,但颇有德养;宇文泰虽然枭雄,能高度尊儒,其强盛和成功无疑得力于儒家文化的支持,而绝非靠对贪官的利用---苏绰不可能那样说,宇文泰不可能那样做。 宇文泰执政期间勤政爱民很有作为,在苏绰的辅助下整饬吏治并进行了一系列制度改革。如创建府兵制,改良选官制,根据《周礼》把辅政大臣分成六官,成为后来隋唐三省六部制的基础,“租庸调制”影响直至隋唐。李光地说:“唐太宗事事料理过,又承苏绰之后,所以治效为三代以下所仅见。”(《榕村语录》) 宇文泰苏绰以后,北朝政治高度儒化,吏治也相当清明。儒家文化对于强盛北魏军政和消化民族矛盾,起到了决定性作用。钱穆说:“自宇文泰、苏绰以来,北朝君臣大体均能注意吏治。隋承其风而弗替。”、“苏绰、卢辩诸人,卒为北周创建了一个新的政治规模,为后来隋唐所取法。将来中国全盛时期之再临,即奠基于此。”云(《国史大纲》)这才是历史的真相。
北周开国的奠基者宇文泰向苏绰讨教治国之道的对话是什么?
原文:
宇文泰,北周开国之君。向来慕曹操之术。有苏绰者,深谙治国之道,孔明之流也。宇文泰以治国之道问苏绰,二人闭门密谈。 宇文泰问曰:国何以立? 苏绰曰:具官。 问:何为具官? 曰:用贪官,反贪官。 问:既是贪官,如何能用? 曰:为臣者,以忠为大。臣忠则君安。然,臣无利则臣不忠。但官多财寡,奈何? 问:奈何? 曰:君授权与之官,使官以权谋利,官必喜。 问:善。虽官得其利,然寡人所得何在? 曰:官之利,乃君权所授,权之所在,利之所在也,是以官必忠。官忠则江山万世可期。 叹曰:善!然则,既用贪官,又罢贪官,何故? 曰:贪官必用,又必弃之,此乃权术之密奥也。 宇文泰移席,谦恭求教曰:先生教我! 苏绰大笑:天下无不贪之官。贪,何所惧?所惧者不忠也。凡不忠者,必为异己,以罢贪官之名,排除异己,则内可安枕,外得民心,何乐而不为? 此其一。其二,官若贪,君必知之,君既知,则官必恐,官愈恐则愈忠,是以罢弃贪官,乃驭官之术也。若不用贪官,何以弃贪官?是以必用又必弃之也。倘若国中皆清廉之官,民必喜,则君必危矣。 问:何故? 曰:清官以清廉为恃,直言强项,犯上非忠,君以何名罢弃之?罢弃清官,则民不喜,不喜则生怨,生怨则国危,是以清官不可用也。 宇文泰大喜。 苏绰厉声曰:君尚有问乎? 宇文泰大惊,曰:尚……尚有乎? 苏绰复厉色问曰:所用者皆为贪官,民怨沸腾,何如? 宇文泰汗下,再移席,匍匐问计。 苏绰笑曰:下旨斥之可也。一而再,再而三,斥其贪婪,恨其无状,使朝野皆知君之恨,使草民皆知君之明,坏法度者,贪官也,国之不国,非君之过,乃贪官之过也,如此则民怨可消。 又问:果有大贪,且民怨愤极者,何如? 曰:杀之可也。抄其家,没其财,如是则民怨息,颂声起,收贿财,又何乐而不为?要而言之: 用贪官,以结其忠, 罢贪官,以排异己, 杀大贪,以平民愤, 没其财,以充宫用。 此乃千古帝王之术也。 宇文泰击掌再三,连呼曰:妙!妙!妙! 而不觉东方之既白。宇文泰用苏绰为行台郎中,居岁余,泰未知之也。
周文帝就把苏绰召来,任命为行台郎中。苏绰在位一年多,没有被周文帝赏识。不过行台的各位官员遇到疑难的问题,都是向苏绰请教后再决 定。各部门发布的公文,苏绰又为它们拟定条款格式。行台中的官员都称赞苏绰的才干。周文帝与仆射周惠达讨论政事,惠达不能回答,请求出外面找人商议。于是 叫来苏绰,把讨论的事情告诉他,苏绰立即为他酌情裁定。惠达进入里面呈报,周文帝叫好,问:“谁为你出这个主意的?”惠达说出苏绰的名字,于是称赞他有辅佐帝王的才能。周文帝说:“我也听说他很久了。”不久就任命苏绰为著作佐郎。有一次,苏绰跟随周文帝和公卿们去昆明池看鱼,走到城西汉代原来的仓池,周文帝回头问随从的人,没有一个知道的。有人说:“苏绰知识渊博,见多识广,请允许问问他吧。”周 文帝就叫来苏绰询问,苏绰将有关情况全部作了回答。苏绰既有口才,应对如流。周文帝更加赞赏他,于是留住苏绰一直到夜里,继续询问治理国家的方略。周文帝 整理衣裳端正地跪坐着,不觉膝行移坐到了坐席的前端。就这样一直谈论到天亮也不觉得厌倦。第二天一早上朝,周文帝对周惠达说:“苏绰真是个奇才,我现在要任命他处理政事。”立即授予苏绰大行台左丞职位,参与主管机要事务。从此对苏绰的宠信日益深厚。 而苏绰创制的文案程式朱出,墨入,以及其记账和管理户籍的方法,多为后人所用。
为什么一定用贪官治国,千古帝王术,你懂吗
贪污是一种文化构成

人世间发生的任何一种现象,究其根源皆是其民族文化的结果,中国历代贪官为什么那么多,而西方文化中贪官相对较少,其根本原因在于文化。我们想一下中华传统文化讲求的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这是儒家的君子之道。风雷以为是世界真理,但随着礼崩乐坏,人心日下,中国历代能做到这十二个字的,都在曲阜孔庙里供着,历代的读书人,也只是当做理想,做到几乎不可能。 汉代以前天下大乱,当权都是直接掠夺,向下层人民宣传礼义,用不着贪污,直接拿来就是了。到了汉武帝以后,儒家登上历史大舞台,帝王以文治天下,都号称圣人门徒,皇帝也是人,也要钱也要女人,而且比一般人要的更多,皇帝为达到自己的目的,可是又怕百姓造反。这时候就要使用官员,问题来了,用什么官,贪官还是清官,作为百姓当然要用清官,但作为皇帝是断然不会多用清官的,能清浊同用已经是好皇帝了。 贪官与帝王心术 贪官能用吗?回答是:“能用,好用。”我们来看一段苏绰与宇文泰的对话,我敢肯定你会懂很多。 宇文泰问:如何治理国家? 苏绰答:用官。 宇文泰问:如何用? 苏绰答:用贪官,反贪官。 宇文泰感觉不可思议,不解地问道:“怎么能用贪官?” 苏绰答:“做为帝王,大臣们的忠心是第一位的,臣忠则君安,君安则国安,想让人家死心踏地跟随您,必须给人家好处。官多钱少怎么办?给他们权利,让他们以权谋私,权利是您给的,贪官们自然会维护您。” 宇文泰又问:“既然用贪官,为什么又要反贪?” 苏绰道:“贪官必用,又必反,此乃权术的奥妙所在。 其一,天下没有不贪污的官,官不怕贪,怕他不忠,以反贪为名除去异已,内可安枕,外可得民心,何乐而不为。 其二,官员只要贪,把柄就在您的手里,您有把柄,贪官们就害怕,越害怕越忠心,所以说,反贪是驭官之道。不用贪官,何来反贪?如果国内清一色清官,君就危险了。” 宇文泰道:“用清官怎么会危险?” 苏绰解释说:“清官自恃清廉,如果不听话,你能罢免吗?如果弃清官,百姓就不高兴,百姓不高兴就有怨气,人民有怨气国必危亡,所以,清官不可用。” 宇文泰似乎明白其中的道理,说道:“如果所用贪官激起民怨怎么办?” 苏绰道:“发文即可,一而再,再而三,做出愤怒之状,不断强调不许贪,使全国上下都知道您恨贪官入骨髓,使老百姓都以为您是英明之主,而贪官才是罪恶之源,国之不国,非君之罪,乃贪官的罪过,民怨就可以消啦。如果有大贪,民愤极大,怎么办呢?” 苏绰自问自答道:“抄其家,没其财,民怨平息,老百姓会歌颂您,简而言之,用贪官换忠心;反贪官除异已;杀大贪平民愤;没收贪官们的财产充实国库,此乃千古帝王之术”。 苏绰的这一段话影响了中近2000年,你们仔细想想。
如何破解“苏绰定律?”
苏绰,字令绰,西魏京兆武功人(今陕西武功),汉族。出身世宦豪门。苏绰少好学,精通算术。供职北周太祖大行台左丞。草拟《六条诏书》,宇文泰立于座右,以为座右铭。 (在线律师网—提供律师免费咨询) 史载,宇文泰曾向苏绰讨教治国之道,二人密谈了三日三夜,才有了让人回味无穷的“苏绰定律”。 “苏绰定律”的核心是乃是用贪官反贪官,在他看来这是江山永祚的法宝。这个理论的起点是的人自私性:要想让人给你卖命,必须给他好处,你又没有那么多钱,就只有让他们用给的权去贪贿。这样他们的把柄就攥在你的手上,他就不敢的异志,就得死心跟随你。用贪官反贪官,可以清除异己,可以让他们人人自危,与你同心同德。一旦民怨沸腾,那就杀之以谢天下,抄其家,没其财,颂声起,天下太平。一番对话,让宇文泰自以为得到了千古帝王之术。 苏绰有思想,他的理论有着几千年的历史事实做为支撑。几乎所有的皇帝都反贪官,但也都在用贪官,即如盛世乾隆不也是养着一个历史上最大的贪官和坤吗?贪官像春天的韮菜,割掉一茬,又生一茬,生生不息,朱无璋最恨贪官,反腐败也最坚决,最彻底,最无情:官吏赃满银六十两者,杀。甚至把贪官“剥皮实草”,置于新官的公座之旁,也仍然没能阻止贪官一无反顾的贪腐步伐。朱无璋曾无奈地感叹:“我欲除贪赃官吏,奈何朝杀而暮犯?” 由此让人想到今天的贪官的前赴后继。现如今,反贪的力度不可谓不大,杀的高官也是一个接着一个,前几天最高法院一天就核准两个地市级的领导干部的死刑,严厉程度有过而无不及。然而现在反腐败形势如何?任何人都不会乐观! 在延安窑洞里,毛泽东与黄炎培也有过一个对话,就是如何如何跳出人亡政息的周期律,毛的回答就是:让人民监督政府。我们也是天天在让人民监督政府,但是效果并不明显。根本还在于:我们的政治还是官场政治。官员不是人民选的,而是更大的官任命的,虽然形式有所不同,但是这个要命的症结依然没有破解。外国的官员怕人民,因为人民可以选择他,也可以抛弃他。我们的官员怕领导,因为领导可以让他当官,也可以让他下台。这个问题不解决,苏绰定律就永远不会过时。如此说来,“苏宇对”要比“毛黄对”更直接,更有深意,更值得思考。 以下摘录《北史卷六三·苏绰》) (宇)问曰:国何以立? (苏)曰;具官。(即配备官员) 问:何以具? 曰:用贪官,弃贪官。 问:贪官何以用? 曰:为君者,以臣忠为之大。臣忠则君安,君安则社稷安矣。然无利则臣不忠,官多财寡,奈何? 曰:为之奈何? 曰:予其权,以权谋财,官必喜。 曰:虽然,官得其利,寡人何所得? 曰:官之利,乃君权所授,权之所在,利之所在也,是以官必忠。天下汹汹,觊觎御位者不知凡几,臣工佐命而治,江山万世可期。 上叹曰:善!然则,贪官既用,又罢弃之,何故? 曰:贪官必用,又必弃之,此乃权术之髓也。 (宇)移席,谦恭就教曰:先生教之! (苏)笑对:天下无不贪之官,贪墨(指贪污)何所惧?所惧者不忠也。凡不忠者,异己者,以肃贪之名弃之,则内可安枕,外得民心,何乐而不为?此一也。 其二,官有贪渎,君必知之,君既知,则官必恐,恐则愈忠,是以弃罢贪墨,乃驭官之术也。不用贪官,何以弃贪官?是以必用又必弃之也。倘或国中之官皆清廉,民必喜,然则君危矣。 问:何故? 曰:清官或以清廉为恃,犯上非忠,直言强项,君以何名弃罢之?弃罢清官,则民不喜,不喜则生怨,生怨则国危,是以清官多不可用也。…… 绰复厉色问曰:所用者皆贪渎之官,民怨沸腾,何如? (宇文泰)上再移席而匍匐问计。 绰笑曰:斥之可也。斥其贪墨,恨其无状,使朝野皆知君之恨,使草民皆知君之明,坏法度者贪官也,国之不国,非君之过,乃官吏之过也,如此则民怨可消。 又问:果有大贪,且民怨愤极者,何如? 曰:杀之可也。检其家,没其财,如是则民怨息,颂声起,收贿财,又何乐而不为?遂言之:用贪官以结其忠,弃贪官以肃异己,杀大贪以平民愤,没其财以充宫用,此乃千古帝王之术也。(在线律师网—提供律师免费咨询) 上称善。[法界评论] “天津彭宇”案引发关注 专家点评二审值得期待
宇文(15)泰和(1)- 上一篇
安稳的工作真的好吗 在上海我想找份安稳的工作,工资在5000元左右,包吃包住。请你们帮我介绍一下吧!非常感谢!
在上海我想找份安稳的工作,工资在5000元左右,包吃包住。请你们帮我介绍一下吧!非常感谢! 在上海我想找份安稳的工作,工资在5000元左右,包吃包住。请你们帮我介绍一下吧!非常感谢!找物业公司当保安,
- 下一篇
世界上最顶尖最好的名言名句 帮给我一个最著名的名人名言只要一句跪求!
帮给我一个最著名的名人名言只要一句跪求 帮给我一个最著名的名人名言只要一句跪求勤勉类精选列举: 1.学问勤中得,萤窗万卷书。三冬今足用,谁笑腹空虚?─辛志杰 2.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