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剖什么什么流成语 成语: 四分五剖什么意思?有什么样典故及故事?
成语: 四分五剖什么意思?有什么样典故及故事? 成语: 四分五剖 成语简解 编号: 2491成语: 四分五剖注音: ㄙˋ ㄈㄣ ㄨˇ ㄆㄡˇ汉语拼音: ì fē wǔ ǒu参考词语: 四分五裂释义:
成语: 四分五剖什么意思?有什么样典故及故事?
成语: 四分五剖 成语简解 编号: 2491成语: 四分五剖注音: ㄙˋ ㄈㄣ ㄨˇ ㄆㄡˇ汉语拼音: sì fēn wǔ pǒu参考词语: 四分五裂释义: 义参「四分五裂」。见「四分五裂」条。Emoji符号: 4️⃣5️⃣剖 (这是本站原创收集整理的汉字“四分五剖”对应Emoji表情符号“4️⃣5️⃣”,为汉字添加生动形象的符号4️⃣5️⃣、对照PNG图片及动画GIF图,也方便大家复制粘贴到社交媒体等地方,点击Emoji符号"4️⃣5️⃣"和图片链接还可以查看该符号在《EmojiAll表情词典》中更详细的介绍。) 成语详解 典故说明: 此处所列为「四分五裂」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四分五裂」原指四方受敌,国土易被分解割裂。这个成语出自《战国策.魏策一》。战国时张仪在秦国任相国,受秦惠王重用,主张以连横之策游说六国,打算让六国背叛合纵之约以事秦。张仪到魏国游说魏王,想让魏国首先事秦,让其他各国效法跟进。张仪告诉魏王说:「魏国土地纵横不到一千里,士兵不超过三十万。四周地势平坦,畅通四方的诸侯国,又没有名山大川的阻隔。从新郑到大梁只有二百多里,兵马飞驰,不用花多少力气就可以到达。南边和楚国接境,西边和韩国接境,北边和赵国接境,东边和齐国接境,士兵必须驻守四面边疆,总计防守边塞堡垒的人不下于十万。剩下可以和敌人对垒,保护国家安全的部队就不多了。魏国的地势,本来就是个战场。假使魏国向南与楚国友善而不和齐国友善,那么齐国就会攻打魏国的东面;向东与齐国友善而不和赵国友善,那么赵国就会攻打魏国的北面;与韩国不合,那么韩国就会攻打魏国的西面;不亲附楚国,那么楚国就会攻打魏国的南面;这就是所谓的四分五裂的地理形势啊!」张仪以告诉魏王,魏国正处于四方受敌的情势,国土容易被分解割裂,游说魏背弃合纵,加入连横以事秦。后来「四分五裂」被用来形容分散而不完整、不团结。典源: 此处所列为「四分五裂」之典源,提供参考。《战国策.魏策一》张仪为秦连横,说魏王曰:「魏地方不至千里,卒不过三十万人。地四平,诸侯四通,条达辐凑,无有名山大川之阻。从郑至梁,不过百里;从陈至梁,二百余里。马驰人趋,不待倦而至梁。南与楚境,西与韩境,北与赵境,东与齐境,卒戍四方,守亭障者参列。粟粮漕庾,不下十万。魏之地势,故战场也。魏1>南与2>楚3>而不与齐4>,则齐攻其东;东与齐而不与赵5>,则赵攻其北;不合于韩6>,则韩攻其西;不亲于楚,则楚攻其南。此所谓四分五裂之道也。……为大王计,莫如事秦,事秦则楚、韩必不敢动;无楚、韩之患,则大王高枕而卧,国必无忧矣。」 〔注解〕 (1)魏:战国时的一国。其故址约在今河南省北部、山西省西南部一带,后灭于秦。 (2)与:接近、亲近。 (3)楚:周成王封熊绎于楚,春秋时称王,为战国七雄之一。领有今湖南、湖北、安徽、浙江及河南南部,后为秦所灭。 (4)齐:战国七雄之一。故址在今山东省北部、河北省东南部一带。 (5)赵:战国时七雄之一。约统有今河北省南部及山西省北部一带。 (6)韩:战国时晋大夫韩氏与赵、魏分晋后建立的国家,其地在今河南省中部,及山西省东南部一带。介于魏、秦、楚三国之间,为兵家必争之地,后为秦所灭。书证: 01.《汉书.卷八七下.扬雄传》:「往者周罔解结,群鹿争逸,离为十二,合为六七,四分五剖,并为战国。」 02.清.曾国藩〈李忠武公神道碑铭〉:「四分五剖,精锐星散。」 成语接龙“剖”字开头的成语
剖腹藏珠剖腹藏宝剖肝沥胆“四”字结尾的成语
朝三暮四“四”字开头的成语
四面楚歌四海为家四通八达四分五裂四分五落四通五达四德三从四壁立四分五剖“剖”字结尾的成语

四分五剖
参考《国语大辞典》中成语“四分五剖”分成的单字详解:
四, 分, 五, 剖。
很赞哦! (1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