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叶文玲的简介 魄简介

火烧 2023-04-04 08:56:58 1094
魄简介 魄,是道教乃至整个中国宗教文化的重要概念,也是道教经典和其他中国古籍经常使用的字词,在汉语中经常与「魂」字相联使用,既可指人之形体本身,也可指依附于人体的某种独立的东西,还可指游离于人体之外而

魄简介  

叶文玲的简介 魄简介

魄,是道教乃至整个中国宗教文化的重要概念,也是道教经典和其他中国古籍经常使用的字词,在汉语中经常与「魂」字相联使用,既可指人之形体本身,也可指依附于人体的某种独立的东西,还可指游离于人体之外而存在的某种与「灵魂」相似的实体。其含义比较复杂,分述如下:

指人的形体本身,如《太平御览》卷五四九引唐成伯璵 《礼记外传》言:「人之精气曰魂,形体谓之魄。」由此,又可以引申来指人体所具有的精力或胆识,如言「体魄」、「气魄」等。 指依附于人之形体的精气(物质性的)或精神(精神性的),这种精气或精神虽然属于相对独立的实体,但却又有别于可游离人体之外而存在的「魂」。如《左传•昭公七年》言:「人生始化曰魄。既生魄,阳曰魂。」孔颖达疏曰:「人之生也,始变化为形,形之灵者,名之曰魄也……附形之灵为魄。」这里,作为「附形之灵」的「魄」即是一种相对独立的实体,但却又不同于「魂」。此外,《说文•鬼部•魄》桂馥义证引傅逊曰:「左氏所谓魄,不专指形而言。如下文所云『魂魄能凭依于人』及前所云『夺伯有魄』,皆非形也。」清朝戴名世 《程偕柳稿》〈序〉言:「余尝推其意而论之曰:『凡有形者谓之魄,无形者谓之魂,有魄而无魂,则天下之物皆僵且腐,而无复有所为物矣。』」石和阳注《黄庭经》云:「魄为一身阴神之首领,魂为一身阳神之首领。魄之为炁,主一身有形之知觉也。魂之为炁,主一身无形之知觉也。故七阴(七窍)之知觉,魄统之;三奇(精、气、神)之知觉,魂统之。魄主乎下,魂主乎上。」薛生白注《内经》「魂魄毕具,乃成为人」句言:「气形盛则魂魄盛,气形衰则魂魄衰。魂是魄之光焰,魄是魂之根抵。魄阴,主藏受,故魄能记忆在内;魂阳,主运用,故魂能动作发挥。二物本不相离。精聚则魄聚,气聚则魂聚,是为人物之体。至于精竭魄降,则气散魂游,而无所知矣。」这些说法,俱表明「魄」非但「非形也」,而且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主宰」形体;不过,它最终还是依附于形体的,并不能像「魂」一样可以「气散魂游」。 指可以游离于人体之外而存在的某种与「灵魂」相似的实体,这种实体可以是物质性的,也可以是精神性的。如魏伯阳《参同契》言:「阴阳为度,魂魄所居,阳神日魂,阴神月魄,魂之与魄,互为室宅。」《性命圭旨》又言:「圣人以魂运魄,众人以魄摄魂。魂昼寓目,魄夜舍肝。寓目能见,舍肝能梦。梦多者魄制魂,觉多者魂胜魄。盖因魄有精,因精有魂,因魂有神,因神有意,因意有魄。」这里的「日魂」、「月魄」以及「因意有魄」,俱表明「魄」可以游离于人体之外而存在。此外,俗语「魂飞魄散」也能形象地表达这层意思。除了以上与宗教观念有关的含义外,「魄」字在汉语里还有征兆、征象的意思,并可指月初出或将没时的微光(一说指月初生或圆而始缺时不明亮处),或直接指月与月光。 胡孚琛主编:《中华道教大辞典》(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 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香港:商务印书馆,2002年)。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