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挥之不去去了又来意思 譚家橋之役:戰神粟裕一生中揮之不去的陰影

火烧 2021-06-10 21:06:04 1033
譚家橋之役:戰神粟裕一生中揮之不去的陰影 這是曾經的一段悲壯歷史,時間定格在87年前的烽火歲月。1934年7月初,中共中央、中央軍委為掩護紅軍長征,決定以紅7軍團為主組建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尋淮洲任軍
挥之不去去了又来意思 譚家橋之役:戰神粟裕一生中揮之不去的陰影

譚家橋之役:戰神粟裕一生中揮之不去的陰影  

這是曾經的一段悲壯歷史,時間定格在87年前的烽火歲月。
1934年7月初,中共中央、中央軍委為掩護紅軍長征,決定以紅7軍團為主組建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尋淮洲任軍團長、粟裕任參謀長。
抗日先遣隊從江西瑞金出發,向閩、浙、贛、皖等省出動,經過數場激烈戰鬥,終於在10月下旬與閩浙贛蘇區的紅10軍勝利會師,隨之與紅10軍及新升級的地方武裝組建紅軍第10軍團。紅7軍團為19師,紅10軍為20師,新升級的地方武裝為21師,劉疇西任軍團長,尋淮洲任19師師長,粟裕被調任閩浙贛軍區參謀長。後來中央決定由方誌敏、劉疇西等五人組成軍政委員會,方誌敏任主席,粟裕改任10軍團參謀長。
蔣介石調兵遣將,以飛機作為掩護,11個團20餘萬人兵分4路「圍剿」紅10軍團。12月24日,紅10軍團在烏泥關至譚家橋伏擊王耀武的補充第一旅前衛團,不知是出於何種考慮,軍團竟用20師、紅21師打攻堅,戰鬥力最強的19師卻留做預備隊。
補充第一旅前衛團受到紅軍的伏擊後,後衛部隊立即跟上,並佔領了烏泥關這個關鍵的制高點,尋淮洲率主力19師趕到烏泥關後,身先士卒企圖奪回烏泥關,據說王耀武在望遠鏡中看到尋淮洲手持機槍奮不顧身沖在最前面,情不自禁地讚歎道:「真虎將也!」。
雙方激戰到天黑,19師損兵折將,尋淮洲小腹負傷,流血不止,因傷勢過重搶救無效,於16日不幸犧牲,年僅22歲,政委樂少華等8名師級以上幹部負傷,87團團長黃英特陣亡。
戰鬥結束後,王耀武派士兵挖出尋淮洲的遺體,只見他上身無寸縷遮體,可見當年紅十軍團裝備是何等奇缺,犧牲同志的衣服,戰友穿上繼續戰鬥。實際上當時有不少年輕姑娘將自己滿頭長發剪下來,編成衣服送給紅軍戰士。國軍對尋淮洲的遺體照相後又殘忍地割下頭顱去邀功請賞
,尋淮洲錚錚鐵骨嘯傲疆場、壯烈捐軀的悲壯,閃耀著共產黨人遠大革命理想的光輝!
2009年,尋淮洲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傑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之一。
譚家橋之戰是王耀武和粟裕兩位翹楚的第一次交手,結果王耀武大獲全勝。不過粟裕時任參謀長,沒有真正的決策權,但他高超的軍事謀略引起了王耀武的關注,此後王耀武開始研究粟裕。
對粟裕來而言,兵敗譚家橋,是他一生揮之不去的陰影,也是中國共產黨黨史、軍史上的一觸摸即劇痛不已的淚點。
譚家橋戰鬥失利,國軍各部接踵而至,方誌敏部已無法在皖南立足,只能在寒冷的山區風餐露宿,依託這裡的有利地形打游擊,逢敵必戰,逢戰必退,部隊戰鬥意志大大削弱。1935年1月,天降大雪,給養日益困難,方誌敏電請中央同意,欲率部隊轉移至贛東北休整,由於通訊不暢,方誌敏和中央蘇區當時都不知道彼時贛東北蘇區已經大部喪失。
1935年1月16日下午6時,在今天浙、皖、贛三省交界的江西上饒市玉山縣隴首村,方誌敏與粟裕率領的先頭隊伍整裝待發, 可軍團長劉疇西卻突然決定大部隊就地休息,明天再出發。方、粟二位認為情況緊急,今晚必須衝出敵圍,最終商定粟裕率先頭部隊先走,方誌敏與大部隊匯合後追趕先頭部隊。
不料這竟成了二人的永別。
後來得知大部隊在懷玉山地區,遭到國軍近10萬人包圍,幾經血戰,最後400餘人犧牲,方誌敏、劉疇西、師長鬍天桃及2000餘人被俘, 三人寧死不屈英勇就義。
方誌敏在獄中寫下了《可愛的中國》《清貧》等文字,流傳至今。
原國防大學金一南少將在《苦難輝煌》中詳述了王耀武審問胡天桃的情景:
「時值嚴冬,天寒地凍,這位紅軍師長上身穿著3件補了許多補丁的單衣,下身穿著兩條破爛不堪的褲子,腳上穿著兩隻不同色的草鞋,背著一個很舊的乾糧袋,袋裡裝著一個破洋瓷碗,除此之外,再無他物。」
紅軍北上先遣隊指戰員表現出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已與長征中的大大小小的激烈戰役一起載入中國工農紅軍長征鬥爭的光輝史冊!
皖贛蘇區和皖南地區是國民黨政府的心腹要地,紅10軍團猶如一把鋼刀插入敵人心臟,面對蔣介石瘋狂的圍追堵截,紅10軍團與敵人大小戰鬥有30餘次,大軍曾挺進到距杭州不足百公里,距南京150公里處,以1萬人牽制敵人近20萬兵力,有力地策應中央主力紅軍進行戰略轉移,這歷史功績必須永世留存。
1978年,粟裕將軍回到譚家橋憑弔犧牲的戰友,不禁潸然淚下說:「我死後,要和戰死在這裡的戰友們長眠在一起。」1984年2月5日,將軍因病在北京逝世,是年4月28日,將軍家人將粟裕將軍的部分骨灰埋在譚家橋黃山布水峰下,石門峽谷口左邊山坡上的蒼松之下,將軍與長眠在這裡的戰友們永遠相伴,這裡也成為將軍全國八處長眠地點之一。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