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现在的宁古塔好吗 清朝,宁古塔令人闻之色变,而在宋朝最令人胆寒的地方却在山东
清朝,宁古塔令人闻之色变,而在宋朝最令人胆寒的地方却在山东 「 ”发往宁古塔与披甲人为奴,永世不得入关”得益于无数清宫剧中的这一句台词,宁古塔也让后人人尽皆知。其实在大清朝,虽然流放之刑要好过死刑,但

清朝,宁古塔令人闻之色变,而在宋朝最令人胆寒的地方却在山东
「 ”发往宁古塔与披甲人为奴,永世不得入关”得益于无数清宫剧中的这一句台词,宁古塔也让后人人尽皆知。其实在大清朝,虽然流放之刑要好过死刑,但对于流放犯人而言,宁古塔也绝对是一个令人闻之色变的地方。 无它,宁古塔远离中原,乃是边塞苦寒之地。一句「 ”去京七、八千里。其地重冰积雪,非复世界,中国人亦无至其地者。”便是真实写照。 而在大宋王朝流放犯人的最为可怕的刺配之地却在山东。 刺配之刑法,乃是宋朝承袭五代之法,在脸上刺字,外加仗脊然后在流配的刑法。 而《水浒传》中,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便是遭人构陷,而被「 ”刺配”沧州,几乎丧命之下才不得不,上了水泊梁山。武松则因为杀潘金莲,被判刺配孟州。青面兽杨志则被刺配大名府,及时雨宋江则被刺配江州,而卢俊义则被刺配到了沙门岛。押送的官爷更是说道:「 ”便到沙门岛也是死,不如及早打发了!”可见这个沙门岛的厉害之处。 那么这个刺配流放之地又是如何确定犯人流放的地域的呢? 《宋史·刑法志》中规定,刺配按照犯人所犯的罪责轻重的来确定刺配的远近轻重。于是也便有了《水浒传》中众人的刺配之地的各有不同,而刺配本州、邻州、500里、1000里、2000里、3000里及沙门岛的等级划分便正是由此而来。 而这个沙门岛便是大宋最为可怕的刺配之地。那么沙门岛有位于何地呢?北宋的沙门岛,即现在山东省烟台市庙岛群岛中的庙岛(又称长岛)。 现在的庙岛群岛可谓是养生福地,旅游胜地,环境优美,令人流连忘返。但在宋代之所以成为流放犯人「 ”闻之色变”的最高等级的地方,却与这样的地理环境、囚禁条件不无关系。 宋太祖建隆三年,宋太祖赵匡胤开始下令将犯人流配该岛。而之所以流配该地,就是因为沙门岛远离陆地,流配的犯人不易逃窜,更能够严格控制 。但是最为严重的是这里面犯人众多,早就超出了能够承受范围,沙门岛又因为地理因素导致粮食供应时常短缺,也便有了各种疾病、惨死等五花八门的死因。更甚者主管该岛的主事李庆日常以杀人为乐。 《宋史·马默传》记载,仅仅宋神宗熙宁年间,时任沙门寨寨主李庆以杀害犯人为乐,仅仅主政2年间便被其杀害七百多人。虽然被处决的都是犯人,但此事也引起了时任登州知府马默的不满与叱责,而李庆本人则畏罪自杀。 此事结束后,马默选择上书宋神宗,请求能够按照犯人在平日的日常表现,将超额、表现优异的流放人员送到登州本地的牢狱关押。 宋神宗思虑再三,接纳了马默的意见。而这正是由此,沙门岛的「 ”人间炼狱”状况才得以缓解。更为有意思的是,据说因为此番善举,也感动天地。本无所出的马默,也得以儿女双全。 而即便如此,沙门岛也一直成为北宋犯人们心中的梦魇,闻之无不胆寒。 参考资料:《宋史》 很赞哦! (1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