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理发用的剃刀会不会传染 一手用剃刀,一手绘草图:连队理发员轻松绘出洛阳城防图
一手用剃刀,一手绘草图:连队理发员轻松绘出洛阳城防图 作者:德衡术 声明:兵说原创,抄袭必究 广西龙胜县越城岭观音岩的一处石壁上,镌刻着一首五言绝句:「 ”朱毛过瑶山,官恨吾心欢;甲戌孟冬月,瑶胞把家

一手用剃刀,一手绘草图:连队理发员轻松绘出洛阳城防图
作者:德衡术 声明:兵说原创,抄袭必究 广西龙胜县越城岭观音岩的一处石壁上,镌刻着一首五言绝句:「 ”朱毛过瑶山,官恨吾心欢;甲戌孟冬月,瑶胞把家还。”下方落款写的是「 ”黄孟矮乙亥正月时遇恩人朱毛 周彭”。 1934年10月,也就是甲戌年的孟冬月,长征途中的红三军团计划从兴安县翻过越城岭前往龙胜县。兴安县与龙胜县的交界处,是瑶民祖祖辈辈聚居的地方。当地一些瑶民受蒋军长期宣传影响,以为红军是洪水猛兽,听说红军要来,弃寨逃到了山上。红三军团到了这里,马上动员瑶民回家。红军向瑶民宣传政策,不拿瑶民任何东西、与瑶民公平交易,而且对生活困难的瑶民还给钱给物帮助干活。饱受蒋军欺凌的瑶民,对比了蒋军的种种行为,深感红军纪律严明、关爱民众,纷纷想方设法帮助红军。 红军写在石头上的宣传标语:红军绝对保护瑶民、继续斗争,再寻光明 1935年2月,也就是乙亥年的正月,当地瑶民送走红军后,将这首诗刻在观音岩上。由于越城岭周边有三个瑶族大寨子,分别是黄家寨、孟山、矮岭,他们联合署名黄孟矮,意指越城岭周边所有瑶民,而这首诗也成为红军与瑶民情谊的见证。 军爱民、民拥军的故事,在我军军史上不胜枚举。1948年3月,华东野战军与中原野战军在攻克洛阳的战役中,发生的故事尤其让人感动。 洛阳战役前,部队渡过伊河 1947年6月,刘邓大军胜利挺进大别山,牵制了大量蒋军,蒋军在中原地区的兵力捉襟见肘。1948年3月,陈毅、粟裕领导的华东野战军和陈赓、谢富治领导的中原野战军一部,发现蒋军防守洛阳的兵力只有一个206青年师后,果断决定攻取洛阳。 驻守洛阳的206师 虽然驻防的兵力不多,但洛阳作为九朝古都,城防体系相当完备和坚固。再加上1947年12月到1948年3月,洛阳守军紧急征用了十几万民工,再次加固了洛阳城防,所以,此次陈粟兵团与陈谢兵团想在蒋军援军到来之前迅速拿下洛阳,也并不是容易的事。 蒋军206师司令部院内的地下工事 当时洛阳的城防主要分三层。第一层是城外区。蒋军将城外区所有民房拆除,防止我军利用视界死角隐蔽接敌。而后在城外区修筑三层地堡群作为防御骨干,并在地堡与地堡之间设置大量的鹿砦、铁丝网和地雷。第二层是瓮城区。瓮城原本是洛阳古城为了保护城门而设计的城外套城。守军不仅在外城区与翁城区之间挖了一条瓮城外壕,而且用装满沙土的汽油桶将瓮城城门堵住。再加上翁城区有大量的明暗地堡守卫,城内与城外的通道几乎被完全割据。第三层是城墙区。在洛阳城墙内外80米的纵深,不仅有6米高的城墙耸立其间,而且城门口也码上了沙袋,设置了大量的明暗火力点与工事。 华东野战军三纵八师负责主攻洛阳东门,师长王吉文将突击东门的任务交给了善于攻坚、作战英勇的23团一营。 原华东野战军3纵8师师长,在1948年9月解放济南战役中牺牲,时年32岁 当时,洛阳早已封城,城内地下党无法将敌人工事部署传递出来;而城外区与瓮城的存在,导致我军侦察员也难以摸清,所以刚接到突击任务时,一营虽然因为任务光荣而兴奋,但是也因为情况不明而忐忑。 如何才能摸清敌情?这成了一营官兵随纵队开赴洛阳途中萦绕心头的一个问号。 「 ”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一营营长张明分析,洛阳是大城市,周围十里八乡的老百姓很可能到洛阳城里干过活、走过亲戚、做过买卖,对洛阳城的情况多多少少有所了解,所以他决定发动全营官兵在沿途村庄找老百姓打听洛阳东门的城防情况。 张大山是一营一连的兼职理发员。我军自红军时代开始,每到一处就常常给百姓打水、砍柴做好事,张大山则负责给百姓理发。营长的号召一传达,张大山理发时嘴巴也就不闲着,他一边摆弄剃刀、剪刀帮百姓理发,一面向他们打听洛阳城的情况。 八路军战士为老百姓挑水 事情真如一营长所料,在洛阳东门外一连宿营的大庄,确实有很多百姓去过洛阳,了解东门的情况。 张大山刚张嘴问,一个常去洛阳城卖鸡蛋的大娘就热心地说,她对洛阳城最了解,张大山赶忙把大娘领到连长那里。 大娘告诉连长和张大山:洛阳东门口,有两个四面都有洞的「 ”坟包”,在「 ”坟包”前面30多米的地方,用铁丝拉着两间屋子宽的篱笆墙,其他地方还有「 ”朝天炮”和「 ”两条腿的枪”……听了大娘的话,把连长乐坏了。「 ”坟包”当然是地堡,篱笆墙就是铁丝网,「 ”朝天炮”是迫击炮,「 ”两条腿的枪”就是机关枪。连长赶忙安排张大山详细记录下来。 考虑到张大山在庄子里帮百姓理发打听情况方便,为节约时间,也为了不耽误张大山做好事,连长让张大山不用一有情况就来报告,而是让他把打听到的情况画在纸上,最后一起交给连长。 张大山立刻忙碌起来。他找来纸和笔,利用理发的时机,前后在30多个老乡那里打听到有关东门的情况,然后用圆的代表地堡,方的代表工事,线条代表铁丝网,叉叉代表地雷,在纸上画得密密麻麻。最后,连长拿着这满纸的涂鸦,听着张大山的解释,对敌人东门的防御部署越来越清楚。连长让张大山把其他人在百姓那里打听的情况也加注到图里,这张图竟然成了敌人东门的防御部署图。 有了这张图,一营在突击东门前已基本掌握敌人的防御部署,特别是敌人在桥上设置地雷以及部分铁丝网通电的情况尤为重要。 根据敌人在桥上设置地雷,一营长判断敌人察觉我军进攻东门时,一定会安排桥头堡士兵炸毁桥梁。于是,一营长安排机枪手在进攻过程中持续以火力压制桥头堡,成功阻止了敌人妄图炸毁桥梁的企图。由于铁丝网通电,我军官兵在突击过程中也不再使用破坏钳剪断铁丝,而是直接用火炮或者炸药炸,减小了不必要的伤亡。 我军用木梯攻城 正是因为百姓提供的详细情报,一营顺利完成了突击任务,为三纵突入洛阳打开了突破口,为我军攻克洛阳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淮海战役中,群众用小推车给我军前运物资 毛主席早在《论持久战》中,就有「 ”军队须和民众打成一片,使军队在民众眼睛中看成是自己的军队,这个军队便无敌于天下”的论断。陈毅在淮海战役胜利后,发出「 ”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的感慨。我军在历次战争中能够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屡屡绝处缝生,打败一个又一个强敌,靠得正是人民群众的支持! 很赞哦! (1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