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元朝皇帝列表 唐朝真事:25年太子,186天皇帝,和自己的兒子成了「兄弟」

火烧 2022-03-30 22:56:14 1068
唐朝真事:25年太子,186天皇帝,和自己的兒子成了「兄弟」 俗話說得好,林子大了什麼雞都有,歷史長了什麼事都有。而唐朝就屬於歷史上的長壽王朝,距離300年那道坎,已經非常接近。所以在唐朝期間,湧現出
元朝皇帝列表 唐朝真事:25年太子,186天皇帝,和自己的兒子成了「兄弟」

唐朝真事:25年太子,186天皇帝,和自己的兒子成了「兄弟」  

俗話說得好,林子大了什麼雞都有,歷史長了什麼事都有。而唐朝就屬於歷史上的長壽王朝,距離300年那道坎,已經非常接近。所以在唐朝期間,湧現出了很多奇葩的帝王,論他們的光輝往事,只有明朝才能和其匹敵。今天駱駝就來聊一個非主流的大唐一把手,他的名字叫李誦,即使愛好歷史的,對他也未必了解,因為他僅當了不到200天的皇帝,基本沒給後世留下什麼貢獻,除了他自己的傳奇經歷。
25年的太子生涯
李誦自打出生,點就比較背,因為他出生時,「安史之亂」還風韻猶存,未來的「二帝四王」之亂卻已經準備披掛上陣。要根據馬克思的唯物主義辯證法來說,亂世並非對所有人都是壞事,因為大唐集團的建立,就是沾了亂世的光,而李世民能接替李淵當一把手,也應該感謝當時的混亂,否則憑他一個排名第二的皇子,是很難覬覦那把一般只留給老大的椅子的。
機會只有面對勇於抓住它的人才是機會,而面對怯懦的人,它就只是一次無法勝利的挑戰,而李誦應該屬於後者。作為老李家繼承人中的長孫長子,李誦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不過他沒能把這個優勢轉化。根據歷史記載,李誦多才多藝,尤其是書法,更是一枝獨秀,不過這種憑藉對於一個帝王來說,就差點意思了,如果是個明君雄主,那麼多點才藝,那是錦上添花,但是對於碌碌無為的帝王來說,那就是影響學習的手機遊戲了。
李誦當太子之前的事迹不祥,估計是因為大家都忙著應付藩鎮叛亂,沒有人把關注點放到他身上,而且此時的皇位,也已經沒有那麼香了。李誦當太子時,是19歲,和今天剛進校園的大學生年齡相仿。不過他更成熟一點,一方面是因為,他在前一年已經喜當爹了,另一方面是因為,宮廷毒打要比社會毒打來的更早也更狠。
少年的老成的李誦,除了在「二帝四王」之亂時,有過領兵殿後的壯舉外,一般情況下,他都把自己變成小透明,除了和光同塵就是堅持兩個凡是,凡是德宗(他親爹)說的他都支持,凡是德宗不說的,他就保持沉默。即使這樣,他還差點翻了船。他的姑奶奶(德宗的姑姑),因為搞封建迷信(巫蠱),把德宗給惹惱了,連帶著李誦也差點吃了掛勞,要不是白衣宰相李泌勸說,德宗可能就把自己的侄子立為太子了。
(這個奇葩的帝王,還曾過繼了自己兒子的兒子給自己當兒子,因此李誦也就有了一個親生的「兄弟」。)在巫蠱事件以後,李誦更是把兩個凡是貼在心頭,做任何事之前,都要拿出來看兩眼。這麼個壓抑的生活方式,摧殘了他的精神,連帶著,他吃飯也不香了,也沒力氣鍛煉了,最終竟然一病不起,到了德宗臨終時,李誦竟然連盡孝的能力都沒了,只能躺在病榻上,祝福他的父王早日康復。
186天的皇帝
不久之後,德宗去世,李誦在病榻上當上了大唐的一把手。本來以李誦的身體狀況,在新君繼位之前,他的處境其實是非常危險的,不過他在太子時,暗藏了「倆王」,在關鍵時刻,給他幫了不少忙。「倆王」一個叫王伾,另一個叫王叔文,這倆人本來一個是陪李誦下圍棋的,另一個是陪李誦讀書學習的。但是他們卻心有猛虎,有心把李誦培養成一代明君,這樣自己也能光宗耀祖。
他們知道僅憑他們倆,人單勢孤很難成事,就有團結了一批志同道合的之人,這裡面就有後世著名的柳宗元和劉禹錫。因為他們這個小團伙,後來都有被貶為司馬的經歷,所以後人也稱他們為「二王八司馬」。他們當初團結在一起的目的很單純,就是擁立明君,開創盛世,所以在李誦登基後,他們在新君的支持下,開展了轟轟烈烈的「永貞革新」。
「永貞革新」的核心是加強朝廷的權力,削弱藩鎮的實力,打壓宦官的勢力。想法很美好,但是在執行時,卻出現了問題。當時的大唐,如同久染沉珂的病人,無法服食虎狼之葯,只能先慢慢調養,但是這幫人有雄心大志,卻沒有深謀遠慮。在打壓宦官時,沒有遵循團結一大部分,打擊一小部分的原則,連李誦的擁護者也沒有放過,這就在君臣間,產生了裂隙。
而在削藩等問題上,步子又邁得太大,打擊面太廣,動了很多既得利益者的既得利益,所以引起了不必要的反彈。當兩個錯誤相加時,產生了化學反應,導致的直接結果是,李誦被逼內退,當了無權無勢的太上皇,而「二王八司馬」也隨後紛紛被貶。在當了太上皇不久,李誦就及時的「病故」了。
小結
李誦在位時,雖然沒有留下什麼值得紀念的政績,但是他的人生經歷,卻提醒我們,當個人能力太弱時,機會往往也會變成事故。所以在機會來臨之前,不要去抱怨,不要去等待,而要盡心儘力去做準備。一開始可以先從小事做起,比如看完文章後,可以點個贊,留個言。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