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抗日战争红军在干嘛 几年几月几日中国红军赢得了抗日战争胜利

火烧 2023-03-26 01:26:45 1078
几年几月几日中国红军赢得了抗日战争胜利 几年几月几日中国红军赢得了抗日战争胜利日本在中国投降是8月15日,但是这并不是抗战胜利日;9月3日,日本对同盟国各国递交降书,成为抗战胜利日,同时也是世界反法西

几年几月几日中国红军赢得了抗日战争胜利  

几年几月几日中国红军赢得了抗日战争胜利

日本在中国投降是8月15日,但是这并不是抗战胜利日;9月3日,日本对同盟国各国递交降书,成为抗战胜利日,同时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日。需要说明的是,不是中国红军,而是中国军民才对,事实上主要的抗战力量是国民党军队,其次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如果加上人民群众,那就是主要的抗战力量了。

几年几月几日中国红军赢得了胜利

工农红军
中国工农红军是中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简称“红军”。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前身。1928年5月25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决定,全国各地工农革命军正式定名为红军。1930年后,又逐渐改称中国工农红军。在国共内战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不断发展壮大,先后组成了第一方面军(曾经称中央红军)、第四方面军、第二方面军和西北红军等红军部队,建立了中央革命根据地和湘鄂西、鄂豫皖、琼崖、闽浙赣、湘鄂赣、湘赣、左右江、川陕、陕甘、湘鄂川黔等革命根据地,连续粉碎了国民党军多次“围剿”和“清剿”。
全国红军发展到最多时达到约30万人。由于王明“左”倾错误的战略指导,中央红军未能打破国民党军的第五次“围剿”,被迫于1934年10月撤离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长征。在长征中,红军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战胜了无数艰难险阻,于1935年9月、10月和1936年10月先后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和甘肃南部地区会师。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根据中共中央同国民党政府达成的协议,主力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在江西、福建、浙江、广东、湖南、湖北、河南、安徽8省13个地区坚持斗争的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
历史沿革
南昌起义与井冈山会师
1927年8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爆发了“南昌起义”。1928年4月,朱德领导的南昌起义的队伍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的队伍与在井冈山会师,组成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
广州起义首举旗帜
1927年12月11日凌晨,爆发了震惊中外的广州起义。起义领导机关在发布的《红旗号外》中宣布组织“工农红军”,并公布了工农红军领导人名单,参加起义的工农兵在起义爆发的当天就打出了“工农红军”的旗帜。
当日凌晨2时左右,张太雷、叶挺等领导人来到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第四军军官教导团北较场四标营驻地举行誓师大会。在誓师大会上,广州起义总指挥部公开举起了“工农红军”的旗帜,将参加起义的部队统称为工农红军,工农红军总司令由叶挺担任。参加起义的部队包括国民革命军第四军教导团全部、警卫团一部和广州工人赤卫队七个联队以及市郊部分农民武装。
虽然广州起义不久便遭到了失败,但“工农红军”的响亮名称却在全国不胫而走。从此,“红军”的称号在各地的革命武装中开始陆续使用。
中共中央第51号通报
1928年5月25日,中共中央发出《中央通告第五十一号——军事工作大纲(采用广东省委扩大会议军事问题决议案内容)》。大纲规定:“建立红军已成为目前的要务,不一定要等到一省或一国暴动成功,只要能建立一割据区域,便应当开始建立红军的工作。在割据区域所建立的红军,可正式定名为红军,取消以前工农革命军的名义。”“红军中政治工作,必须特别注意”。“红军应由苏维埃派政治委员监督军官,并负责进行政治工作。政治委员应即为党代表”。
此后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中共中央颁布
《中国工农红军政治工作暂行条例草案》
1930年10月,中共中央颁布《中国工农红军政治工作暂行条例草案》。这是中国工农红军政治工作的第一个正式条例,分别为总则、政治指导员、政治委员、各级政治机关、党支部、党务委员会、青年团及红军政治机关与地方党的关系等10个具体条例。
条例的总则规定:在红军中建立政治工作的目的,"就是要巩固无产阶级先锋队-中国共产党在红军中的领导,要使红军成为有力的工农革命的武装力量"。红军中的政治机关"是苏维埃政权的一部分",是"党在红军政治路线及纪律的执行者",是"红军中的政治指导员。政治工作的任务,是"实施无产阶级的阶级教育",使红军的指战员明了红军所担负的阶级的政治责任和与敌人作战的意义。要把红军的指战员训练成为"有军事技术的战士",成为"建立苏维埃政权巩固苏维埃政权有阶级觉悟的公民",还要成为"完成世界革命的国际主义者"。
因此,条例作了具体的规定。其中主要的有以下几点:
一、政治指导员是红军战士政治工作的指导员和进行者。
二、政治委员会是中国共产党在红军中全权代表,他是代表政权及党的双重意义,在执行行党在红军政治路线及纪律方面,是完全负责者。政治委员在政治方面有单独发行命令之权,并在与同级军事指挥员发生争执时,有停止军事指挥员命令之权。
三、团及独立营设立政治处,师以上各级设立政治部。
四、连队党支部"是党在红军中的基本单位的组织,每连中有党员三人以上者均得组织支部"。
此外,条例还规定:军团、军、师政治部均设立党务委员会。这是一个维护党纪,发展党员等有关党务工作的部门。
一反“围剿”
1930年12月上旬,国民党鄂豫皖三省“围剿”军共集结8个师3个旅近10万兵力,发动了对鄂豫皖根据地的第一次“围剿”。12月30日红一军属部红一师和红二师痛击敌四十六师与六安香火岭,为粉碎第一次“围剿”奠定了胜利的基础。红一军与红十五军于1月中旬在麻城福田河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邝继勋任军长,余笃三任政治委员。2月退守六安国民党第四十六师以第一、第二营为骨干武装起义,捣毁了六安县政府,取得胜利。至此国民党对皖西苏区发动的第一次“围剿”被彻底粉碎。
二反“围剿”
1931年3月下旬,蒋介石限令5月下旬“完全肃清” 鄂豫皖区红军。围攻兵力达11个师,约13万人。4月13日国民党军占领独山,14日占领诸佛庵,15日占领麻埠。25日红十一师及红十师第二十九师猛攻独山镇,全歼守敌。诸佛庵、麻埠守敌逃回霍山。至5月下旬,共歼敌5000余人,取得第二次反“围剿”斗争的胜利。
三反“围剿”
1931年10月在六安麻埠成立了红二十五军,邝继勋任军长,王平章任政治委员。11月7日红二十五军和红四军合编成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徐向前任总指挥,陈昌浩任政治委员,近3万人。
红四方面军成立后于1931年11月10日发起黄安战役,历时43天,歼敌15000余人;1932年1月19日发起商潢战役,历时10多天,歼敌5000余人。1932年3月21日,徐向前率部包围了六安苏家埠等敌据点,用围点打援的战术,历时48天,歼敌30000余人,生擒总指挥厉式鼎,解放了淠河以东的广大地区,取得了第三次反“围剿”斗争的胜利。
四反“围剿”
1932年,鄂豫皖中央分局在六安县燕子河(今属金寨县)召开会议,讨论红四方面军战略转移问题,图为会议遗址。
1932年6月,蒋介石抽调30余万兵力,对鄂豫皖根据地发动了第四次“围剿”。根据地军民奋战三个月,打破敌人的“围剿”,鄂豫皖中心区霍邱、红安、新集、金家寨均未落入敌手。10月12日,张国焘率鄂豫皖中央分局和红四方面军主力西移川陕,只留下鄂豫皖省委和在皖西的红七十四师、七十五师及各独立师团由沈泽民负责,在根据地继续坚持斗争。
五反“围剿”
1933年7月17日,蒋介石调8个师10万余人,以刘镇华为司令,第五次进攻鄂豫皖根据地。9月10日,敌以7个师向皖西北根据地中心合围。鄂豫皖省委组织反击,因寡不敌众失利。26日省委令红二十五军返回鄂东北,  留部分部队坚持皖西北苏区斗争。10月初,红二十五军与红八十二师合编,重建红二十八军,军长徐海东,政委郭述申。
长征
1934年10月,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主力被迫战略撤退,史称“长征”。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在会宁会师之后,出于打通对苏联的国际交通线的战略部署,一方面军第五军团加上第四方面军主力组成"西路军",渡过黄河之后,继续向甘肃河西走廊地区前进.遭受重大损失.剩余四百人最后返回陕北根据地.
改编
抗日战争爆发后,迎来了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1937年8月25日,中国工农红军和西北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中国工农红军番号从此撤销。根据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协议,将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南方8省的红军游击队,集中整编为国民革命军[5]陆军新编第四军。
编制变迁
红一方面军
1930年8月24日,红一军团和红三军团在湖南浏阳永和会师,组成红一方面军(也称中央红军)。总司令朱德,总政治委员毛泽东。当时红一军团辖红三、四、十二军,红三军团辖红五、八、十六军。1931年8月,张云逸、邓小平的红七军编入三军团。1931年12月24日,宁都起义的国民党军(26路军)编为红五军团。1932年6月改称红一方面军。1933年编成为红一、三、五军团和江西军区独立师,其中,一军团辖四、十四、十五军(十四、十五军原为五军团编制),三军团辖一、二、三、四、六、七师,无军一级,五军团辖三、二(原一军团十二军)军。红七军团原为1930年赣东北红军部队扩编而成的红十军,1933年1月与中央红军会师,划归一方面军,1933年7月20日改为红七军团,红九军团于1933年10月28日由红一军团三师、红五军团十四师合编而成。红八军团由红七军团二十一师和中央红军直属二十三师,在1934年9月合编而成,兵力最高达24个军共7万余人。1933年编成为,一、三、五、六、七军团,1934年7月红七军团北上,改名“抗日先遣队”,10月与1933年初成立的新红十军合编为红十军团,后失败;六军团作为长征先遣队先前进至湘西和二军团会师。
红一方面军
1934年长征开始时,一方面军编成为红一、三(各三个师)、五、八、九(各两个师)军团,其中八、九军团为长征前最后一次“扩红”时组建,多为新兵,装备及战斗力较差。湘江之战时,八、九军团被打散。湘江之战后,八军团番号撤销。余部编入五、九军团一直是作为全军后卫。九军团在贵州曾经单独作战,以掩护主力进行机动作战。
1935年毛儿盖会议之后,红一方面军离开红四方面军向陕北前进,其时五、九军团因驻地在四方面军中,未能随军北上,编入红四方面军。俄界会议后,一、三军团与干部团编乘中央纵队至陕北组成陕甘支队,到达陕北前全军整编为红一军团,1935年11月与红十五军团汇合,合编为红一方面军。
红二方面军
原为红二、六军团,1935年接中央命令编为红二方面军,后来和四方面军会师后编成中还包括九军团和三十三军一部整编为三十二军(和四方面军的九军区分)。总指挥贺龙,副总指挥萧克,政治委员任弼时,副政治委员关向应。
1936年7月,红二、六军团到达甘孜与四方面军会师,奉命组成红二方面军,并将原属一方面军的三十二军(三十二军就是原一方面军的九军团)编入。
红四方面军
红四方面军渊源最早可以追溯到1927年黄麻起义后成立的红七军,黄麻起义失败后余部以后发展成红11军31师。加上在六霍起义和商南起义中诞生的红32师和红33师改编成红1军。1930中红15军与红1军合并成红四军,军长为邝继勋,政委曾中生,参谋长徐向前。1931年11月,以红4军和红25军正式成立红4方面军。四方面军总指挥为徐向前,政委为陈昌浩,政治部主任为刘士奇。
鄂豫皖时期:在鄂豫皖根据地时,包括红四军及红七十三师。后四次“围剿”后红四军转移向川陕发展,留红七十三师于鄂豫皖坚持。后徐海东率部向陕北突围而去,到达陕北后编为红二十五军,与当地的二十六、二十七军编为红十五军团。
川陕时期(一、四方面军会合前):红四、九、三十、三十一、三十三军。
毛尔盖会议之后,南下时:红四、五、九、三十、三十一、三十二军,与国民党大战之后,损失惨重。一、四方面军会师时,四方面军已有三十三军,在当时左路军编制内三十三军是川东游击队改编的。南下受挫后也没有取消建制,至少在四方面军西渡黄河被分隔时还有三十三军。
长征会师之后:
西路军:红五、九军及三十军一部。
东路军:红二、六军团及三十二军。
此外还有红四军及三十军一部。
红一方面军:红一、十五军团。
关于没有红军第三方面军的问题
1936年10月,红四方面军、红二方面军与前来接应的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地区会师,宣告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结束!那为什么没有红军第三方面军?
比较流行的说法是:
中央原计划将红军1、2、3、4军团依次扩编为四个方面军,后来因为3军团总指挥彭德怀主动提议3军团和1军团合编为第一方面军,放弃了单独扩编为第三方面军的计划,遂造成第三方面军缺编。其实,据历史档案资料考证,缺编是另有原因的。
红军由军发展到方面军,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在1930年1月以前,中央还没有统一编制红军的计划。那时中央认为:“目前中国,只有朱、毛、彭德怀的部队可以称为红军,其余如贺龙等都不能叫做红军”,只能算作游击队[5]。因此,各地红军的编制及番号也就各行其是了。
1930年1月,中央军事部召开会议,决定统一全国红军的番号和编制,将几支较大的红军编为一至八军。4月15日,中央军委决定将红军按地域组成三个军团。5月间,全国红军代表会议对该计划作了调整,决定组成四个军团,即三、四军为第一军团,二、六军为第二军团,五、八军为第三军团,十一、十二军为第四军团。六七月间,第一、二、三军团分别成立,只有第四军团没有成立。从目前所见到的史料看,在那期间,中央及中央军委并没有发出成立方面军的指示。
同年8月23日,朱德、毛泽东所领导的红一军团,和彭德怀所领导的红三军团在湖南浏阳永和市会师。随即根据第二次攻打长沙的需要,为了便于统一指挥,自发组成了第一方面军,朱德为总司令,毛泽东为总政治委员。中央在得知此情后,仍然没有发出组织方面军的指示。8月29日,中央在给长江局的信中提到:“关于红军问题……在现时一、二、三军团上应成立总司令部组织”,并没有指示其组成红一方面军。这年9月党的六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央要求全国红军的军团和方面军都取
红二方面军
消,统编为一至七军,鄂豫皖地区的红军按统一规划编为红四军。中央在此期间的多次指示中,仍然坚持取消军团和方面军的意见。
1931年11月,红四军和新成立的红二十五军合攻黄安县城,为了便于统一指挥,成立了第四方面军,徐向前任总指挥,陈昌浩任政委。可见,红四方面军的成立也不是中央统一规划的。诚然,1931年底中央也曾有过组织方面军的计划。按照该计划,全国较大的红军部队将基本上被编入第一、二方面军。可是,由于种种原因,此计划未能实行。因为鄂豫皖地区没等到与湘鄂西及鄂北等处打通,早已成立了红四方面军(中央本来的计划是让他们成立红二方面军)。后来,他们得知中央这一指示后,也曾打算改称红二方面军,可是这个打算却一直没有付诸实行。造成红三方面军缺编,不能不说这是一个重要原因。
尽管一、四方面军的成立不是中央统一规划的,但毕竟已成事实。在那个年代,中央与各地的联系因交通不便而造成很多困难,各地的情况也是瞬息万变,因而发生这种现象并不奇怪。中央在后来的指示中,也承认了这些组织。作为主力红军,除此两大部外,尚有红二、六军团。1936年7月,这两个军团遵照中央的指示,合编为红二方面军,贺龙任总指挥,任弼时任政委。于是,第三方面军只好缺编。
另外一个说法:
红军方面军是由开始第几军演变而来。关于第四军开始是1930.5黄公略5000人的第三军(后加入朱毛的第一方面军)。1931年贺龙成立10000人的第三军,1934.10.26改称第二军团和第六军团合并成为第二方面军。第一方面军领导第一军团林彪、第三军团彭德怀、第五军团季振同、第八、第九军团。而红四军成为第四方面军。第三方面军准备让第七军团寻维洲6000人、第十军团方志敏10000人领导,但是北上损失惨重,未能合并成为第三方面军。如果不北上,在南方根据地,将成为一大主力,这就是历史。
还有一个说法:
1930年5月,党中央召开了全国苏维埃区域代表会议和全国红军代表会议,决定将活动于闽西和赣南以及湘鄂西、湘鄂赣、鄂豫皖等革命根据地的红军,分别改编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军团;还准备在这四个军团的基础上继续扩大红军,然后再把它们编为四个方面军。同年6月,红四军、红十二军和红三军在福建汀州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朱德任总指挥,毛泽东任政治委员。红五军、红八军在湖北大冶合编为第三军团,彭德怀任总指挥,滕代远任政治委员。随后,湘鄂赣边部分地方红军组成红十六军,也编入第三军团。7月,由湘鄂边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改编的红四军与红六军在湖北公安会师,组成第二军团,贺龙任总指挥,周逸群任政治委员。鄂豫皖的红军当时则未编成第四军团。
1930年8月下旬,一、三军团在湖南浏阳会师后,在两个军团的前委联席会上,以彭德怀为书记的三军团前委则提议成立第一方面军和总前委,三军团编进一方面军建制。这就是说,三军团不再扩编为第三方面军。彭德怀说:“从战略方针来看,我赞成三军团编为第一方面军的建制,统一指挥,这是革命的需要。”一、三军团前委联席会议通过三军团前委的这一提议,并一致同意朱德为总司令,毛泽东为总政委和第一方面军总前委书记。这样,第三方面军就没有成立。
1931年1月,鄂豫皖根据地的红一军与红十五军在河南商城城南的长竹园会师后,合编为红四军。同年11月,红四军与红二十五军在湖北黄安七里坪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徐向前任总指挥,陈昌浩任政治委员。
1934年10月,第二军团和第六军团在贵州印江的木黄会师,成立了以贺龙、任弼时为首的总指挥部。1936年7月初,二、六军团及其总指挥部和第三十二军(原为第一方面军第九军团)在长征途中奉命组成第二方面军,贺龙任总指挥,任弼时任政治委员。
1933年秋,中央军委也曾有过把新成立的七、八、九、十这四个军团合编为第三方面军的计划,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由于这四个军团一部分组成北上抗日先遣队,一部分跟第一方面军参加长征,所以合编计划未能实现。
序列
概述
红一方面军:第一、三、五、七、八、九军团(长征前)。
红二方面军:第二、六军团,第三十二军(原九军团)。(二、四方面军会师时)
红四方面军:第四、九、三十、三十一、三十三军。(一、四方面军会师前)
红四方面军在鄂豫皖根据地时,包括第四、二十五军,后四军转移开辟川陕苏区,二十五军留在鄂豫皖,后来长征至陕北与红二十六、二十七军会师,组编为红十五军团。
1935年11月——1936年10月
直罗镇战役结束后,中共中央成立中华苏维埃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简称中革军委。1935年11月组成军委后方办事处,统一领导前、后方的供给、运输、医院、学校和地方武装。1935年11月恢复红一方面军番号(1936年2月,主力东征时,曾用“中国人民红军先锋军”称号)。第4方面军(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朱德、总参谋长刘伯承随同第4方面军行动)
1936年12月——1937年7月
1936年9月,党中央批准成立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团,同年12月,扩大组织,组成中央军委。1936年10月组成前敌总指挥部,下设司令部、政治部、供给部、卫生部,辖第1方面军(西征期间称西方野战军,之后,所辖部队统归前敌总指挥部指挥)、第2方面军、后方司令部。1937年1月,红军大学改称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
相关改编
关于红军改编成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的命令
为着实现共产党中央给国民党三中全会红军改名之保证,特依据与国民党及南京政治谈判结果,宣布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抗日战争红军在干嘛 几年几月几日中国红军赢得了抗日战争胜利

抗日战争胜利是几月几日?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世界的抗日战争胜利是1945年8月15日。 中国战场的日本投降是九月九日九点(3九大吉,所以选的这个日子)在南京,何应钦上将代表中国接受了代表日本的冈村宁次的投降。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第几年?

1945年9月3日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日。2012年是抗日战争胜利67周年。

中国红军多少人参加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中,八路军、新四军、华南游击队由抗战初期的5万多人发展成为拥有最多主力部队发展到120余万人,民兵260余万人,自卫队1200多万人。但不包括在中国东北地区的中共武装力量。

2012年是抗日战争胜利几周年( ⊙ o ⊙ )啊?

1945年8月15日正午,日本裕仁天皇通过广播发表《终战诏书》,宣布无条件投降。
所以2012年是过了67周年

今天是抗日战争胜利几周年

亲,今年是抗日战争69周年

1945年几月几日抗日战胜利

楼上别误导
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是二战结束的标志
抗日战争结束的标志是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结束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红军总共死了多少人?

红军?红军的伤亡连国军的10分之一都不到!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