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四大冤案 李世民制造的四大冤案 李世民为何多次制造冤假错案

李世民制造的四大冤案 李世民为何多次制造冤假错案
唐太宗 唐太宗李世民被称为千古明君,后人对其评价颇高,认为其开创了贞观之治,但是其实李世民多次制造冤假错案,让一些有功之臣蒙受不白之冤,不少贤能之士遭受无妄之灾。 唐太宗被称为“千古一帝”,实行“慎刑宽法”的清明政治。他在位期间,朝廷每处决一名重囚犯,他都要求“三覆五奏”,并把死刑的终审权收归中央,以免出现冤假错案。他还一再告诫大臣们说:“死者不可复生,用法务在宽简。”从贞观六年(632年),他让近400名死囚犯回家过年的创举中,我们就可以领略到他对生命的尊重和对犯人的关怀。对犯人尚且如此,那么对开国功臣和社稷重臣更应当珍惜呵护,但李世民却多次制造冤假错案,让一些有功之臣蒙受不白之冤,不少贤能之士遭受无妄之灾。 李世民制造的“四大冤案”
1、武将盛彦师之死 盛彦师是一员武将,他剿灭李密、平定,是难得的军事奇才,但如果让他当劝降的说客,那他可就是门外汉了。徐圆朗叛乱时,李世民有意选派盛彦师为安抚大使,目的是想借助他的威名让徐圆朗束手就擒,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理想效果。不料盛彦师话还没说上两句,就被徐圆朗活捉。据《旧唐书·盛彦师传》记载,盛彦师被俘后,面对徐圆朗的威逼利诱,始终大义凛然,表现出了对李世民的耿耿忠心。然而,“贼平,彦师竟以罪赐死”。盛彦师落入敌手,有辱使命,罪过不小,但李世民策略失准,用人不当,其罪更甚。李世民赐死盛彦师,与其说是为了发泄对盛彦师的不满,倒不如说是为了推脱自身责任,掩盖自身失误。
2、战功赫赫的李君羡之死 如果说盛彦师被赐死,有其自身过错的因素,那么李君羡的死就不可思议了。一句疑神疑鬼的谶语,一道无中生有的谗言,就轻松地让久经沙场、战功赫赫的李君羡断送了性命。据《资治通鉴》记载,贞观初年,一句“唐三世之后,则女主武王代有天下”的谶语,引起了李世民的高度警惕和对大臣们的猜疑。当他得知李君羡小名叫“五娘子”,其武连郡公、左武卫将军、玄武门守将等一系列封号官职中皆带有“武”字,正好与“女主武王”暗合时,李君羡的霉运便接踵而至。他先是被皇帝“深恶之”,接着被调出京城,不久就被御史弹劾“与妖人交通谋不轨”,最后李世民连审都不审,就下诏“君羡坐诛,籍没其家”。厄运来得如此迅速,如此连贯,恐怕李君羡至死也弄不清楚自己怎么得罪了李世民。
3、刑部尚书张亮被杀 刑部尚书张亮被杀的罪名是“谋反”。因为其为官地相州被人传言是“形胜之地,不出数年有王者起”,因为有人发现了“有弓长之君当别都”的图谶,因为他私下里与几个江湖术士谈论了这些敏感话题,因为其老婆喜欢巫术进而干预政事对他产生了负面影响,所以这位农民出身的凌烟阁功臣成员,很快就被推上了“谋反”的风口浪尖。“谋反”,是皇帝最不愿意听到的字眼,不管是真是假,必欲除之而后快。正当李世民为找不到过硬的证据而焦头烂额的时候,他突然又听到张亮私下里畜养500壮士为义子的事,总算是一个现成的把柄。于是,李世民就来了个主观推断,对侍臣曰:“亮有义儿五百,畜养此辈,将何为也?正欲反耳。”于是,这位当年辅佐李世民争夺帝位的死党,这位刚刚从高丽战场返回长安的沧海道行军大总管,这位临死前还在苦苦哀求宽大处理的刑部尚书,被“下诏处斩,籍没其家”。
相关文章
- 历史上的四大冤案 千古一帝唐太宗李世民制造的“四大冤案”
- 历史上的四大冤案 揭秘:千古一帝唐太宗李世民制造的“四大冤案”
- 历史上的四大冤案 中国历史上的四大冤案,反间计、谋逆案、莫须有、无兵造反
- 中国的冤案到底有多少 大清王朝时期四大冤案隐藏了一些怎样的秘密
- 中国的冤案到底有多少 解密:清朝四大冤案背后到底隐藏了哪些秘密
- 中国的冤案到底有多少 揭开清朝四大冤案背后的秘密 吏治腐化
- 中国的冤案到底有多少 唐太宗李世民制造的“四大冤案”
- 中国的冤案到底有多少 清朝四大冤案背后到底隐藏了哪些秘密
- 中国的冤案到底有多少 揭秘:谁是中国史上制造冤案最多的一个皇帝?
- 法医制造冤案 唐太宗制造的“四大冤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