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两人同归于尽 同归于尽

火烧 2021-09-06 11:01:22 1061
同归于尽 【成语名字】同归于尽 gt 【汉语拼音】tó g guī yú jì gt 【成语解释】 gt 一同毁灭或死亡。语出唐.独孤及〈祭吏部元郎中文〉。 gt 【成语典故】 gt 唐.独孤及〈祭吏

同归于尽  

两人同归于尽 同归于尽
【成语名字】同归于尽>【汉语拼音】tóng guī yú jìn>【成语解释】> 一同毁灭或死亡。语出唐.独孤及〈祭吏部元郎中文〉。>【成语典故】> 唐.独孤及〈祭吏部元郎中文〉(据《全唐文.卷三九三.独孤及》引)> 昨日经过,遽成畴昔,何变化之速,乃至于是!视不及瞬,言不及息,呜呼元君,今已返于机。夫彭祖、殇子同归于尽,岂不知前后相哀,达生者不为叹。公齿发未老,官途方半,相视而笑,冀前路各有所展。岂图间阔数日,而死生间之。>【成语注解】> 1、彭祖:古长寿之人,相传活了八百岁。> 2、殇子:未成年而死之人。> 3、达生者:通达生命的人。>【成语出处】> 1、唐.独孤及〈祭吏部元郎中文〉:“夫彭祖、殇子同归于尽,岂不知前后相哀,达生者不为叹。”> 2、《列子.天瑞》唐.卢重玄.解:“大小虽殊,同归于尽耳。”> 3、宋.刘挚〈乞令苏轼依旧样详定役法奏〉:“此议之所以同归于尽,一人曰可皆曰可,一人曰是皆曰是,信如此又何以议为哉?”> 4、《崇祯本金瓶梅.第一回》:“单道世上人营营逐逐,急急巴巴,跳不出七情六欲关头,打不破酒色财气圈子,到头来同归于尽,着甚要紧!”> 5、《通俗常言疏证.死丧.同归于尽》引《病玉缘剧》:“倘有一毫防备不周,势必同归于尽。”>【成语用法】> 语义说明    比喻一同毁灭或死亡。> 使用类别    用在“一起灭亡”的表述上。>【同归于尽造句】    > 1、他很气愤地说要与仇人同归于尽。> 2、他身绑炸弹,准备冲入敌营,和敌人同归于尽。> 3、你要冷静下来,贸然行动只会和对方同归于尽。> 4、歹徒手握着炸弹的遥控器,威胁警方要和人质同归于尽。> 5、我军唯恐遭到同归于尽式的爆炸攻击,所有人员都提高警备。> 6、那位战士身上绑满炸弹,然后驾车冲入敌营,与敌军同归于尽。> 7、他们为了自身的利益,互相争斗,最后竟落得同归于尽的下场。> 8、同归于尽根本解决不了问题!我们一定要活下去,和对方周旋到底。> 9、我军已经抱定和敌人同归于尽的决心,绝对不会让敌人越雷池一步。> 辨识> 【近义词】:玉石俱焚,芝艾同焚,兰艾同焚> 辨似:> 形音辨误    > 同    “同归于尽”及“玉石俱焚”都有双方一起毁灭的意思。> 异    “同归于尽”适用范围较广,不论好坏,常用于强调与对方拚斗的决心;“玉石俱焚”侧重于强调两方中一方好、一方坏。> 同归于尽    玉石俱焚    辨似造句> 核战一旦爆发,结果必是万物成灰、同归于尽。> 无论员工适任或不适任,如果一概裁退,岂不是玉石俱焚?>【参考词语】:同归于亡>【汉语拼音】:tóng guī yú wáng>【成语解释】:即“同归于尽”。见“同归于尽”条。> 1、唐.白居易〈策林三.议兵〉:“强之兵,先弱敌而后战也,故百战百胜焉;亡之兵,先自败而后战也。故胜与不胜,同归于亡焉。” >【参考词语】:同归尽>【汉语拼音】:tóng guī jìn>【成语解释】:即“同归于尽”。见“同归于尽”条。> 1、唐.白居易〈浩歌行〉:“去复去兮如长河,东流赴海无回波;贤愚贵贱同归尽,北邙冢墓高嵯峨。” >【参考词语】:同归一烬>【汉语拼音】:tóng guī yī jìn>【成语解释】:犹“同归于尽”。见“同归于尽”条。> 1、清.无名氏《杜诗言志.卷二.秋雨叹》:“无忧之稚子,固不能免,即不出之老夫,亦及于难。是君子小人同归于一烬,此诚天地之厄数,莫可如何!”>【同归于尽的】> 独孤及(公元725~777),字至之,河南洛阳人,唐代散文家。独孤及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先驱,以儒家典籍为治学方向,长于议论,强调立范诫世,不以词藻华丽取胜。在〈祭吏部元郎中文〉中,独孤及悼念猝逝的友人,举了彭祖与殇子为例。相传彭祖活了八百岁,殇子则是未成年而死之人,两人活着的时间虽然差距甚大,最后却都必须归于死亡。因此在通达生命的智者看来,死亡不过是人生必经的过程,不需要为此感到叹息。后来“同归于尽”演变为成语,用来指一同毁灭或死亡。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