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胆破了是什么样的图片 鱼胆破了鱼还能吃吗
鱼胆破了鱼还能吃吗
鱼胆破了怎么办(鱼胆有毒吗?)
我国的中医药认为鱼胆和蛇胆为苦寒之药,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对目赤肿痛的实热证有效,可以清热明目和退翳消肿,还有人认为鱼胆可以止咳平喘,所以有些患有眼病或视力不佳的人,以及一些哮喘病患者就希望通过服用鱼胆来治愈自己的疾病,然而这些人吃了鱼胆以后不但没有治好自己的疾病,反而因鱼胆中毒而住院治疗甚至由此丧生。
家住湖南长沙的季先生买了不少鱼准备腌制咸鱼,宰杀鱼的时候他看到一个个鱼胆被扔掉觉得十分可惜,过去听老人们说鱼胆可以清热明目,对眼睛有好处,所以季先生就把鱼胆就着一杯老酒给吃掉了,没想到不多久就开始呕吐、恶心、腹泻并且肚子痛,家里人急急忙忙把季先生送到了医院,经过医生检查被确诊为急性肾功能衰竭,经过血液透析才算是捡回了一条命。
另外据报道,湖北一位妇女因患慢性支气管炎哮喘多年无法治愈,就尝试用吃鱼胆的偏方以求治病,谁知吃下鱼胆后很快就感觉不对劲,出现腹痛恶心的情况,并且感到胸闷心慌上不来气,脸色苍白,被医院诊断为急性肾功能衰竭,经医院紧急抢救后才脱离了生命危险。
据专家介绍,鱼胆为有毒之药,必须严格遵照中医药学的禁忌来使用,在使用鱼胆入药的时候,应严格掌握使用剂量和配伍,《中华本草》中明确注明鱼胆的使用剂量为1 ~2.5 克,而且不宜单独使用,应与其他中药配伍,制成丸药后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使用。
鱼胆切不可直接服用,肝肾功能不全者严禁服用。
吃鱼胆能引起急性中毒,这是一个生活常识,特别是青鱼、草鱼、白鲢、鲈鱼、鲤鱼等淡水鱼,其鱼胆中含有毒性很强的胆汁毒素。
因胆汁毒素不易被加热和酒精所破坏,因此不论生吞、熟食或用酒送服,成年人一次摄食超过2.5克,就极有可能导致中毒,甚至死亡。
一条1-2公斤的鱼,鱼胆就能达到、甚至超过这个剂量。
鱼胆导致中毒的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明了。
现在研究表明,鱼胆中胆汁毒素的主要有毒成分是水溶性鲤醇硫酸酯钠(5-a-鲤醇),其耐热性强,主要损害肾及肝脏,也可以造成脑及心脏等脏器的损害。
民间流传着食鱼胆可以治病的说法,民间素有以“生吞鱼胆”治疗眼疾、高血压病及气管炎等疾病的做法,结果却事与愿违,常常有人因此而中毒,医院每年都会收治多例因生吃鱼胆而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病人,甚至有人因出现了严重的并发症而抢救无效死亡。
专家提醒市民,鱼胆中的毒素可以直接作用于肾,严重者可引起多器官衰竭,千万不要自己吃鱼胆来治病,若身体不适,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
鱼胆中毒有什么症状表现呢?人吃鱼胆后半小时至1小时之后,会突然发生腹痛、呕吐、腹泻等类似急性胃肠炎的症状,但这只是鱼胆急性中毒的首发临床表现。
接下来,在12~24小时内,患者会因急性肾功能衰竭、肝损害等组织器官受损而出现少尿或无尿、肝肿大和黄疸,肝区触痛、扣击痛,皮肤、眼巩膜发黄,血清转氨酶升高;肾脏的表现如腰痛,肾区扣击痛,少尿、无尿、蛋白尿、显微镜下见到尿中有红细胞和管型等;心血管系统的损害,如血压升高或降低,面部、下肢或全身的水肿;神经系统的损害,如头痛、嗜睡、神志模糊、谵语、抽搐昏迷等等。
有些鱼胆中毒者还可能出现发热、休克、DIC(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病理过程。
如果不能得到及时、妥善的临床救治,往往会危及患者的生命。
因此,对于鱼胆急性中毒,应强调预防为主,人们须从根本上改变吃鱼胆能治病的理念,充分意识到吃鱼胆的危险性。
那么,吃鱼胆中毒后应该怎么办呢?一旦发现有人误食鱼胆,应当尽早给予催吐,以温水洗胃,如果有条件可以给予活性炭灌胃吸附毒物,给予药物导泻,尽可能减少毒物的吸收。
对于已经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肝损害的患者,应当适度控制液体入量,尽早给予血液灌流和血液透析等血液净化治疗,这是救治成功的关键措施。

只要能够早期识别并进行及时有效的临床救治,绝大多数鱼胆急性中毒患者,可以获得彻底治愈。
另外,我们平时宰杀鱼的时候,尽量注意不要把鱼苦胆弄破,而且一定要把鱼苦胆扔掉。
有人问,不是说鱼胆有毒吗?那么如果鱼胆破了怎么办呢?宰杀鱼时候鱼苦胆被弄破了,可以用苏打粉涂抹在鱼的身上,特别是鱼肚子里面一定要涂抹,这是因为纯碱能与胆汁酸发生反应,生成物是胆汁酸钠,它可溶于水。
所以弄破了鱼胆,只要在沾了胆汁的鱼肉上抹些纯碱粉,等20-30分钟后再用水冲洗干净即可。
如果胆汁污染面积较大,可把鱼放到稀碱液中浸泡30分钟,然后再冲洗干净即可。
我们在宰杀鱼的时候,也可以注意一下鱼胆的位置,搞清楚鱼胆在什么位置,以免把鱼胆弄破。
——大河明月的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