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秦国先后灭了哪六国 戰國時期的六國,為什麼稱秦國為虎狼之國?
戰國時期的六國,為什麼稱秦國為虎狼之國? 「虎狼之國」這個形容秦國的稱謂,出自大詩人屈原之口:《史記·屈原賈生列傳》:"秦,虎狼之國,不可信,不如無行。"之所以稱呼秦國為虎狼之國,無外乎有兩層含義:一
戰國時期的六國,為什麼稱秦國為虎狼之國?

「虎狼之國」這個形容秦國的稱謂,出自大詩人屈原之口:
《史記·屈原賈生列傳》:"秦,虎狼之國,不可信,不如無行。"
之所以稱呼秦國為虎狼之國,無外乎有兩層含義:一是指秦國做事不講信義,沒有底線;二是指秦軍作戰勇戰、殘忍,一場大的戰爭往往伴隨著恐怖的砍頭行動。
一、秦國做事不講信義,沒有底線
春秋時期的戰爭是比較講究原則的,倘若沒有巨大的家仇國恨,通常不會滅其國,比方說公元前712年,鄭國、魯國、齊國攻打許國,聯軍佔領國都後,許國認罪,表示願意痛改前非,魯隱公、齊僖公、鄭莊公並沒有瓜分許國的意思,反而很快就退出了許國。春秋時期類似的案例還很多,比方說齊桓公在幫助燕國打敗山戎後,為了講究禮儀,還把一大塊國土送給了燕國。
反過來看秦國,就完全不是那麼回事了。公元前581年,秦桓公渡過黃河,和晉國國君訂立和平盟約,沒想的是,剛剛返回秦國國境,他就毀約了,這在中原諸侯的眼裡,實在是太沒品了,說話跟那什麼一樣。他的兒子秦景公繼承了他這一點,也是說過話後就違約了,引起眾諸侯鄙視,公元前559年,晉國聯合了中原十幾個國家,討伐秦國,聯軍一路攻到涇河流域,秦軍狼狽不堪,之後更做出了在涇河上游投毒的損招,聯軍被迫撤軍。
秦軍的這一行為,對秦軍的形象產生了極為惡劣的影響:一是不講誠信,二是不擇手段。當時參戰的中原諸侯很多,秦國的壞名聲傳遍了天下。以至於秦國邀請楚懷王到武關會盟時,屈原說出了「秦,虎狼之國,不可信」。實踐證明,秦國還真是虎狼之國,楚懷王去了後就被扣押了。
二、秦軍作戰以斬首為目標,極為殘忍
到了戰國時期,諸侯間的戰爭規模變大了,除了秦國外,其他國家很少有斬首的記錄,通常做法是:打敗對方後,要求對方割地賠款。秦國就不一樣了,他是以消滅敵國軍人肉體為目標,簡單粗暴:斬首、坑殺!
公元前364年,秦國突襲魏國,斬首6萬;公元前318年,修魚之戰,秦軍斬首8萬;公元前307年,宜陽之戰,秦軍斬首6萬;公元前293年,伊闕之戰,秦軍斬首24萬;公元前275年~前274年,秦國攻打魏國,前後兩次斬首8萬;公元前260年,長平之戰,秦軍坑殺趙國降卒40多萬(應該是先斬首,並非活埋)。
以上僅是一些大的秦軍斬首行動,小規模的還有很多,和其他國家作戰有明顯的不同,秦軍的砍頭行為令諸侯聞風喪膽,恐懼不已,在大家的眼裡,兇殘的秦軍和猛虎野獸沒什麼區別!
做事不講究,沒信譽,手段又殘忍,久而久之,在諸侯眼裡,秦國就成了「虎狼之國」。
很赞哦! (1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