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昭宗怎么样 李柷下一个皇帝是谁,唐昭宗下一位皇帝是谁
李柷下一个皇帝是谁,唐昭宗下一位皇帝是谁
唐朝一共有多少位皇帝 最后一位是谁,那一年灭亡的
唐共历经21位皇帝(若含武则天),共289年。
最后一位是景宗李柷,天祐四年(907年),朱温逼唐哀帝李柷禅位,唐朝灭亡,享国290年。朱温改国号梁,史称后梁,是为梁太祖,改元开平,定都开封。
五代的李存勖所建的后唐和十国的南唐都自称是唐朝的承继者而用“唐”作为国号。
唐朝(618年~907年),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朝代之一。
扩展资料
1、唐朝的国号是“唐”,原意是晋的古名。唐高祖李渊的祖父李虎为西魏八柱国之一,被追封为“唐国公”, 其后,爵位传至李渊。李渊是隋朝时行宫居晋阳留守,以尊“隋”为名起兵,每战必克,直入长安,在隋恭帝杨侑禅让帝位后便以“唐”为国号。因国君姓李,故又称李唐,尊称为大唐。
2、唐代开创了中国政区史上道和府的建制。贞观元年(627年),唐太宗分天下为10道:关内、河南、河东、河北、山南、陇右、淮南、江南、剑南、岭南等十道,不过这些道没实际权力,唐代城市等级主要是总管府、都督府、节度使等,府以下为州、县。
3、贞观十四年(640年),全国共设360州(府),下辖1557县。开元年间又将山南、江南各分东西,并增置京畿、都畿、黔中三道,形成十五道的格局。道设州、府,州、府下再设县,开元末年,全国共有州、府三百二十八座,县一千五百七十三座。
参考资料唐朝(中国历史朝代)_百度百科
唐朝最后一个灭亡的皇帝是谁 唐朝灭亡后是什么朝代
唐朝最后一个皇帝是唐哀帝李拀,所以唐朝灭亡的皇帝是李柷,唐哀皇帝李柷是昭宗第九子,唐天佑元年(长和安国六年,渤海庆成十二年,904年)至唐天佑四年(长和安国九年,渤海文德二年,蜀天复七年,晋天复七年,西汉金山天复七年,契丹太祖元年,907年)在位。
唐朝的第一至第三个皇帝是谁?
唐二十八帝顺序如下:
1.高祖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李渊,唐武德元年(高句丽婴阳王二十九年,隋天寿元年,隋皇泰元年,高昌义和五年,618年)至唐武德九年(高句丽荣留王九年,高昌延寿三年,626年)在位; 2.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李世民,高祖第二子,唐武德九年(高句丽荣留王九年,高昌延寿三年,626年)至唐贞观二十三年(高句丽宝藏王八年,蒙高祖元年,649年)在位; 3.高宗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李治,太宗第九子,唐贞观二十三年(高句丽宝藏王八年,蒙高祖元年,649年)至唐弘道元年(蒙世宗十年,683年)在位; 4.中宗大和圣昭孝皇帝李显,高宗第七子,唐弘道元年(蒙世宗十年,683年)至唐嗣圣元年(蒙世宗十一年,684年)在位; 5.睿宗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李旦,高宗第八子,唐文明元年(蒙世宗十一年,684年)至唐载初元年(蒙世宗十七年,690年)在位; 6.则天皇后武曌,周天授元年(蒙世宗十七年,690年)至周神龙元年(蒙世宗三十二年,渤海太祖八年,705年)在位; 4.中宗大和圣昭孝皇帝李显复辟,唐神龙元年(蒙世宗三十二年,渤海太祖八年,705年)至唐景龙四年(蒙世宗三十七年,渤海太祖十三年,710年)在位; 7.炀皇帝李重茂,中宗第四子,唐唐隆元年(蒙世宗三十七年,渤海太祖十三年,710年)在位; 5.睿宗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李旦复辟,唐景云元年(蒙世宗三十七年,渤海太祖十三年,710年)至唐延和元年(蒙世宗三十九年,渤海太祖十五年,712年)在位; 8.谯王李重福,中宗第二子,唐中元克复元年(唐景云元年,蒙世宗三十七年,渤海太祖十三年,710年)在位; 9.玄宗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李隆基,睿宗第三子,唐先天元年(蒙世宗三十九年,渤海太祖十五年,712年)至唐天宝十五载(蒙赞普钟五年,渤海大兴二十年,燕圣武元年,756年)在位; 10.肃宗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李亨,玄宗第三子,唐至德元载(蒙赞普钟五年,渤海大兴二十年,燕圣武元年,756年)至唐宝应元年(蒙赞普钟十一年,渤海大兴二十六年,燕显圣二年,762年)在位; 11.岐王李珍,睿宗孙,唐正德元年(唐上元二年,蒙赞普钟十年,渤海大兴二十五年,燕显圣元年,761年)在位; 12.代宗睿文孝武皇帝李豫,肃宗长子,唐宝应元年(蒙赞普钟十一年,渤海大兴二十六年,燕显圣二年,762年)至唐大历十四年(蒙长寿十一年,渤海宝历六年,779年)在位; 13.广武王李承宏,高宗曾孙,唐□□元年(唐宝应二年,蒙赞普钟十二年,渤海大兴二十七年,763年)在位。 14.德宗神武孝文皇帝李适,代宗长子,唐大历十四年(蒙长寿十一年,渤海宝历六年,779年)至唐贞元二十一年(蒙□□×年,渤海正历十二年,805年)在位; 15.顺宗至德大圣大安孝丘帝李诵,德宗长子,唐贞元二十一年(蒙□□×年,渤海正历十二年,805年)在位; 16.宪宗圣神章武孝皇帝李纯,顺宗长子,唐永贞元年(蒙□□×年,渤海正历十二年,805年)至唐元和十五年(吐蕃彝泰五年,蒙全义五年,渤海建兴二年,820年)在位; 17.穆宗睿圣文惠孝皇帝李恒,宪宗第三子,唐元和十五年(吐蕃彝泰五年,蒙全义五年,渤海建兴二年,820年)至唐长庆四年(吐蕃彝泰十年,蒙大丰元年,渤海建兴七年,824年)在位; 18.敬宗睿武昭愍孝皇帝李湛,穆宗长子,唐长庆四年(吐蕃彝泰十年,蒙大丰元年,渤海建兴七年,824年)至唐宝历二年(吐蕃彝泰十二年,蒙保和三年,渤海建兴九年,826年)在位; 19.绛王李悟,宪宗第六子,唐宝历二年(吐蕃彝泰十二年,蒙保和三年,渤海建兴九年,826年)在位; 20.文宗元圣昭献孝皇帝李昂,穆宗第二子,唐宝历二年(吐蕃彝泰十二年,蒙保和三年,渤海建兴九年,826年)至唐开成五年(吐蕃彝泰二十六年,蒙天启元年,渤海咸和十一年,840年)在位; 21.武宗至道昭肃孝皇帝李炎,穆宗第五子,唐开成五年(吐蕃彝泰二十六年,蒙天启元年,渤海咸和十一年,840年)至唐会昌六年(蒙天启七年,渤海咸和十七年,846年)在位; 22.宣宗圣武献文孝皇帝李忱,宪宗第十三子,唐会昌六年(蒙天启七年,渤海咸和十七年,846年)至唐大中十三年(蒙天启二十年,渤海正永三年,859年)在位; 23.懿宗昭圣恭惠孝皇帝李漼,宣宗长子,唐大中十三年(蒙天启二十年,渤海正永三年,859年)至唐咸通十四年(礼建极十五年,渤海宽明三年,873)在位; 24.僖宗惠圣恭定孝皇帝李儇,懿宗第五子,唐咸通十四年(礼建极十五年,渤海宽明三年,873)至唐文德元年(封民大同×年,渤海宽明十八年,888年)在位; 25.襄王李煴,肃宗五世孙,唐建贞元年(唐光启二年,封民承智×年,渤海宽明十六年,871年)在位; 26.昭宗圣穆景文孝皇帝李晔,懿宗第七子,唐文德元年(封民大同×年,渤海宽明十八年,888年)至唐光化三年(长和安国二年,渤海庆成八年,900年)在位; 27.德王李裕,昭宗长子,唐光化三年(长和安国二年,渤海庆成八年,900年)在位; 26.昭宗圣穆景文孝皇帝李晔复辟,唐光化四年(长和安国三年,渤海庆成九年,901年)至唐天祐元年(长和安国六年,渤海庆成十二年,904年)在位; 28.哀皇帝李柷,昭宗第九子,唐天祐元年(长和安国六年,渤海庆成十二年,904年)至唐天祐四年(长和安国九年,渤海文德二年,蜀天复七年,晋天复七年,西汉金山天复七年,契丹太祖元年,907年)在位。唐朝最后一代皇帝是谁
最后一位是李柷,公元907年灭亡
唐朝(公元618年-907年),始于高祖李渊,终于哀帝,共20帝。 1.高祖李渊(566-635)2.太宗李世民(598-649)3.高宗李治(628-683)4.中宗李显(656-710)5.睿宗李旦(662-716)6.玄宗李隆基(685-761) 7.肃宗李亨(711-762)8.代宗李豫(726-779)9.德宗李适(742-805) 10.顺宗李诵(761-806)11.宪宗李纯(778-820) 12.穆宗李恒(795-824)13.敬宗李湛(809-826)14.文宗李昂(809-840)15.武宗李炎(814-846)16.宣宗李忱(810-859)17.懿宗李温(833-873)18.僖宗李儇(862-888) 19.昭宗李晔(867-904) 20.哀帝李拀(892-908)唐代共有几位皇帝?先后顺序是怎样的?
唐朝共历21位皇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
1、唐高祖李渊
唐高祖李渊(566年12月21日—635年6月25日),字叔德,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西北)人 。唐朝开国皇帝、军事统帅,西魏名将李虎之孙。
当时隋朝土崩瓦解,遂杀死太原副留守王威、高君雅,起兵于晋阳。建立大将军府,带领李建成、李世民等率兵南下,攻克霍邑,斩宋老生;招降关中孙华起义军,顺利攻取长安。
拥立隋炀帝之孙代王杨侑为帝,遥尊隋炀帝为太上皇,年号义宁,自领大丞相,加封唐王。义宁二年(618年),隋炀帝遇弑后,逼迫隋恭帝杨侑禅位,建立唐朝,年号武德。
2、唐太宗李世民
中国史上著名的明君,唐太宗李世民(599年1月23日-649年7月10日),是唐朝第二位皇帝,627年9月4日-649年7月10日在位,年号贞观。他名字的意思是“济世安民”。他是杰出的军事家,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发挥了决定性作用,爱好文学与书法,有墨宝传世。
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受封为秦国公,后晋封为秦王,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军阀,最终统一中国。后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自己的兄弟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二人及二人诸子,被立为太子,唐高祖李渊不久被迫让位,李世民即位。
李世民即位为帝之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以文治天下,并开疆拓土,成为中国史上著名的明君。
3、唐高宗李治
唐高宗李治是第三位登基的唐朝皇帝。继承了父亲太宗的辉煌基业。
4、唐中宗李显
唐中宗李显是一代女皇武则天惟一的亲生儿子,因为母亲的权力欲极强,在他当了皇帝不久,便被废了。武则天病死后,李显二度登基。
5、唐睿宗李旦
一生两度登基,两让天下,唐睿宗李旦生活在唐朝中央政权斗争最为残酷复杂的时代。李旦是唐高宗李治第八子。前后两次称帝,共在位2年,禅位于玄宗李隆基,后病死,终年55岁,葬于桥陵。
6、武则天女皇帝
武则天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在统治长达半个世纪的年代,形成强有力的中央集权,成为在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女皇帝。
7、唐玄宗李隆基
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母窦德妃。唐隆元年(710年)六月庚子日申时,李隆基与太平公主联手发动“唐隆政变”诛杀韦后。712年李旦禅位于李隆基,后赐死太平公主,取得了国家的最高统治权。
前期注意拨乱反正,任用姚崇、宋璟等贤相,励精图治,他的开元盛世是唐朝的极盛之世,在位后期宠爱杨贵妃,怠慢朝政,宠信奸臣李林甫、杨国忠等,加上政策失误和重用安禄山等侫臣,导致了后来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为唐朝中衰埋下伏笔。756年李亨即位,尊其为太上皇。762年病逝。
8、唐肃宗李亨
宫廷政变中惊忧而死的乱世天子,唐肃宗李亨可以说是大唐帝国由繁荣昌盛转向衰落的见证者,唐肃宗李亨是唐玄宗的第三个儿子。他是唐朝第一个在京师以外登基再进入长安的皇帝。他登基之日,正是安史叛军攻陷两京之后;
而当他的生命走上终点病逝长安之时,安史之乱仍未荡平。他送走了避乱出逃的父亲唐玄宗,又和唐玄宗在13天内先后永诀人寰,为大唐帝国的盛衰荣辱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影响和耐人寻味的一幕。
9、唐代宗李豫
平定安史之乱,唐代宗是唐朝历史上第一个以长子身份即位的皇帝。唐代宗即位之初,正当安史叛军最后垂死挣扎的关键时刻,为了早日平定叛乱,结束动荡的局面,代宗对安史降将实施了姑息政策,以致形成了河北藩镇割据的局面,给继承者遗留下了难以彻底消除的祸患。
他参与预谋军国大事七年,主持朝政十八年,生活在唐朝由盛到衰急剧变化的历史年代,当时唐王朝轻历着三大转折,一是由统一的我中央集权走向分裂割据,二是阶级矛盾由缓和逐步走向激化,三是唐帝国对周边诸族由主动进攻走向被动挨打。

10、唐德宗李适
11、唐顺宗李诵
12、唐宪宗李纯
13、唐穆宗李恒
14、唐敬宗李湛
15、唐文宗李昂
16、唐武宗李炎
17、唐宣宗李忱
18、唐懿宗李漼
19、唐僖宗李儇
20、唐昭宗李晔
21、唐哀帝李柷
扩展资料
唐朝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
隋末天下群雄并起,617年唐国公李渊于晋阳起兵,次年称帝建立唐朝,以长安为京师。658年置东都洛阳 ,后又陆续增置北都太原 ,南京成都、凤翔等都城。唐太宗继位后开创贞观之治,为盛唐奠定基础。唐高宗承贞观遗风开创“永徽之治”。
690年,武则天改国号为周,705年神龙革命后,恢复唐国号。 唐玄宗即位后缔造全盛的开元盛世,天宝末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导致国力渐衰;中后期经唐宪宗元和中兴、唐武宗会昌中兴、唐宣宗大中之治国势复振。878年爆发黄巢起义破坏了唐朝统治根基,907年朱温篡唐,唐朝覆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唐朝君主
中国历史上一共有多少位皇帝?分别都是什么皇帝,什么朝代?
中国历史上自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称“皇帝”始,到1912年最后一个封建皇帝溥仪在辛亥革命的枪声中宣布退位止:
封建王朝皇帝总数为494人。其中未在位、死后被追尊帝者73人。
边疆少数民族政权君主(单于、可汗、赞普)总数为251人。
历代农民起义建元、立国、称帝(王)者,约100人。
封建割据称帝者(如安禄山)。约有60人。
1、秦朝
秦始皇帝嬴政、二世皇帝嬴胡亥、秦王嬴子婴。
2、西汉
太祖刘邦、孝惠皇帝刘盈、前少帝刘恭、后少帝刘弘、太宗/孝文皇帝刘恒、孝景皇帝刘启、世宗/孝武皇帝刘彻、孝昭皇帝刘弗陵、汉废帝/昌邑王刘贺、中宗/孝宣皇帝刘询、(高宗)/孝元皇帝刘奭、(统宗)/孝成皇帝刘骜、孝哀皇帝刘欣、(元宗)/孝平皇帝刘衎、孺子婴刘婴(王莽摄政。刘婴未称帝,仅为傀儡皇太子)。
3、新朝:新皇帝王莽。
4、玄汉:更始帝刘玄。
5、赤眉汉:建世帝刘盆子。
6、赵汉:汉嗣帝王郎。
7、成家:成家公孙述。
8、东汉
世祖/光武皇帝刘秀、显宗/孝明皇帝刘庄、肃宗/孝章皇帝刘炟、(穆宗)/孝和皇帝刘肇、孝殇皇帝刘隆、(恭宗)/孝安皇帝刘祜、前少帝北乡侯刘懿、(敬宗)/孝顺皇帝刘保、孝冲皇帝刘炳、孝质皇帝刘缵、(威宗)/孝桓皇帝刘志、孝灵皇帝刘宏、后少帝/弘农怀王刘辩、孝献(孝愍)皇帝刘协。
9、三国魏
高皇帝曹腾、太皇帝曹嵩、太祖武皇帝曹操、高祖/文皇帝曹丕(资治通鉴记载为世祖)、烈祖/明皇帝曹睿、齐王曹芳、高贵乡公曹髦、元皇帝/陈留王曹奂。
10、三国蜀
烈祖/昭烈皇帝/先主刘备、仁宗/孝怀皇帝/后主刘禅。
11、三国吴
始祖武烈皇帝孙坚、太祖/大皇帝孙权、废皇帝/会稽王孙亮、太宗景皇帝孙休、末帝/乌程侯孙晧
12、西晋
高祖/宣皇帝司马懿、世宗/景皇帝司马师、太祖/文皇帝司马昭、世祖/武皇帝司马炎、孝惠皇帝司马衷、赵王司马伦(篡位)、孝怀皇帝司马炽、孝愍皇帝司马邺。
13、东晋
中宗/元皇帝司马睿、肃宗/明皇帝司马绍、显宗/成皇帝司马衍、康皇帝司马岳、孝宗/穆皇帝司马聃、哀皇帝司马丕、废帝/海西公司马奕、太宗/简文皇帝司马昱、烈宗/孝武皇帝司马曜、安皇帝司马德宗、恭皇帝司马德文。
14、前凉
恒王张重华、哀王张曜灵、威王张祚、冲王张玄靓、悼王张天锡。
15、后凉
太祖/懿武帝吕光、隐王吕绍、灵帝吕纂、末主吕隆。
16、南凉
烈祖/武王秃发乌孤、康王秃发利鹿孤、景王秃发傉檀。
17、西凉:太祖/武昭王李暠
18、北凉
文王段业、太祖/武宣王沮渠蒙逊、哀王沮渠牧犍。
19、前赵
高祖/光文帝刘渊、废帝刘和、烈宗/昭武帝刘聪、隐帝刘璨、襄宗刘曜。
20、后赵
高祖/明帝石勒、太祖/武帝石弘、正帝石虎、成帝石世、仁武帝石遵、兴武帝石鉴、末帝石袛。
21、前秦
高祖景明帝苻健、越厉王苻生、世祖/宣昭帝苻坚、哀平帝苻丕、太宗/高帝苻登、越厉王苻生。
22、后秦
太祖/武昭皇帝姚苌、高祖/文桓皇帝姚兴、末主姚泓。
23、西秦
高祖/武元王乞伏乾归、太祖/文昭王乞伏炽磐、厉武王乞伏暮末。
24、前燕
高祖/武宣帝慕容皝、烈祖/景昭帝慕容隽、隐宗/幽帝慕容暐。
25、后燕
世祖/成武皇帝慕容垂、烈宗/惠愍皇帝慕容宝、开封公慕容详、赵王慕容麟、中宗/昭武皇帝慕容盛、高宗/昭文皇帝慕容熙、景宗/惠懿皇帝慕容云。
26、南燕
世宗/献武帝慕容德、太祖/穆帝慕容纳、文帝慕容超。
27、北燕
太祖/文成皇帝冯跋、昭成皇帝冯弘。
28、成汉
太宗/武帝李雄、哀帝李班、幽公李期、昭文帝李寿、归义侯李势。
29、南朝宋
高祖/武皇帝刘裕、少帝刘义符、太祖/文皇帝刘义隆、废帝刘劭(史称“元凶”)、世祖/孝武皇帝刘骏、前废帝刘子业、太宗/明皇帝刘彧、后废帝刘昱、顺皇帝刘准。
30、南朝齐
太祖/高皇帝萧道成、世祖/武皇帝萧赜、前废帝/郁林王萧昭业、后废帝/海陵恭王萧昭文、高宗/明皇帝萧鸾、炀皇帝东昏侯萧宝卷、和皇帝萧宝融。
31、南朝梁
高祖/武皇帝萧衍、临贺王萧正德、太宗/简文皇帝萧纲、豫章王萧栋、武陵王萧纪、世祖/孝元皇帝萧绎、闵皇帝/贞阳侯萧渊明、敬皇帝萧方智、废帝萧庄。
32、西梁
中宗宣皇帝萧詧、世宗孝明皇帝萧岿、惠宗孝靖皇帝萧琮、萧铣。
33、南朝陈
高祖/武皇帝陈霸先、世祖/文皇帝陈蒨、废帝陈伯宗、高宗/孝宣皇帝陈顼、长城炀公/后主陈叔宝。
34、北朝北魏
太祖/道武皇帝拓跋珪、太宗/明元皇帝拓跋嗣、世祖/太武皇帝拓跋焘、南安隐王拓跋余、高宗/文成皇帝拓跋濬、显祖/献文皇帝拓跋弘、高祖/孝文皇帝元宏(原名拓跋宏)、世宗/宣武皇帝元恪、肃宗/孝明皇帝元诩、殇皇帝元姑娘(元诩之女)、幼主元钊、敬宗/孝庄皇帝元子攸、废帝/长广王元晔、烈宗/节闵皇帝元恭
35、安定王元朗:显宗/孝武皇帝/出皇帝元修。
36、北朝东魏
孝静皇帝元善见、北朝西魏、文皇帝元宝炬、废帝元钦、恭皇帝元廓(拓跋廓)。
37、北朝齐
高祖/神武皇帝高欢、世宗/文襄皇帝高澄、显祖/文宣皇帝高洋、废帝高殷、孝昭皇帝高演、世祖/武成皇帝高湛、后主高纬、安德王高延宗、幼主高恒。
38、北朝周
太祖/文皇帝宇文泰、孝闵皇帝宇文觉、世宗/明皇帝宇文毓、高祖/武皇帝宇文邕、宣皇帝宇文赟、静皇帝宇文阐、隋朝、高祖/文皇帝杨坚、世祖/明皇帝/炀皇帝杨广、恭皇帝杨侑、皇泰帝杨侗、秦王杨浩。
39、唐朝
高祖皇帝李渊、太宗皇帝李世民、高宗皇帝李治、则天顺圣皇后/则天大圣皇帝武曌/武则天(武周代唐)、中宗皇帝李显、殇皇帝李重茂、睿宗皇帝李旦、玄宗皇帝李隆基、肃宗皇帝李亨、代宗皇帝李豫、德宗皇帝李适、顺宗皇帝李诵、宪宗皇帝李纯、穆宗皇帝李恒、敬宗皇帝李湛、文宗皇帝李昂、武宗皇帝李炎、宣宗皇帝李忱、懿宗皇帝李漼、僖宗皇帝李儇、昭宗皇帝李晔、景宗/昭宣光烈孝皇帝/哀帝李柷。
40、大齐:承天应运启圣睿文宣武皇帝黄巢。
41、五代后梁
太祖 神武元圣孝皇帝朱温、废帝/郢王朱友圭、末帝朱友贞。
42、五代后唐
太祖武皇帝李克用、庄宗光圣神闵孝皇帝李存勖、明宗圣德和武钦孝皇帝李亶(李嗣源)、闵皇帝李从厚、末帝李从珂。
43、五代后晋:
高祖 圣文章武明德孝皇帝石敬瑭、出皇帝/少帝石重贵。
44、五代后汉:
高祖睿文圣武昭肃孝皇帝刘暠(刘知远)、隐皇帝刘承佑。
45、五代后周
太祖圣神恭肃文武孝皇帝郭威、世宗 睿武孝文皇帝柴荣、恭皇帝柴宗训。
46、辽朝
太祖 大圣大明神烈天皇帝耶律亿(耶律阿保机)、太宗 孝武惠文皇帝耶律德光、世宗 孝和庄宪皇帝耶律阮、穆宗 孝安敬正皇帝耶律璟、景宗 孝成康靖皇帝耶律贤、圣宗 文武大孝宣皇帝耶律隆绪、兴宗 神圣孝章皇帝耶律宗真、道宗 仁圣大孝文皇帝耶律洪基、恭宗 恭怀皇帝/天祚帝耶律延禧。
47、北辽
宣宗 孝康皇帝耶律淳、、神宗(梁王)耶律雅里、英宗耶律术烈。
48、西辽
德宗耶律大石、感天皇后萧塔不烟、仁宗耶律夷列、承天皇帝耶律普速完、末帝耶律直鲁古、恭帝屈出律。
49、北宋
太祖皇帝赵匡胤、太宗皇帝赵炅(赵匡义、赵光义)、真宗皇帝赵恒、仁宗皇帝赵祯、英宗皇帝赵曙、神宗皇帝赵顼、哲宗皇帝赵煦、徽宗皇帝赵佶、钦宗皇帝赵桓。
50、南宋
高宗皇帝赵构、简宗赵旉、孝宗皇帝赵昚、光宗皇帝赵惇、宁宗皇帝赵扩、理宗皇帝赵昀、度宗皇帝赵禥、恭宗皇帝赵显、端宗皇帝赵、怀宗皇帝赵昺。
51、西夏
太祖帝李继迁、太宗皇帝李德明、景宗皇帝李元昊、毅宗皇帝李谅祚、惠宗皇帝李秉常、崇宗皇帝李乾顺、仁宗皇帝李仁孝、桓宗皇帝李纯佑、襄宗皇帝李安全、神宗皇帝李遵顼、献宗李德旺、末帝李睍。
52、大理
太祖段思平、文经帝段思英、圣慈文武帝段思良、至道广慈帝段思聪、应道帝段素顺、昭明帝段素英、宣肃帝段素廉、秉义帝段素隆、圣德帝段素真、天明帝段素兴、兴宗孝德帝段思廉、上德帝段廉义、广安帝杨义贞、上明帝段寿辉、保定帝段正明、大中帝高升泰、中宗文安帝段正淳、宪宗段正严、景宗段正兴、宣宗段智兴、享天帝段智廉、神宗段智祥、孝义帝段祥兴、天定贤王段兴智。
53、金朝
太祖皇帝完颜旻(完颜阿骨打)、太宗皇帝完颜晟、熙宗孝成帝完颜亶、废帝/海陵炀王完颜亮、世宗 光天兴运文德武功圣明仁孝帝完颜雍、章宗 宪天光运仁文义武神圣仁孝帝完颜璟、卫绍王完颜允济、宣宗 继天兴统述道勤仁英武圣孝帝完颜珣、哀宗 敬天德运忠文靖武天圣烈孝庄皇帝完颜守绪、昭宗 定文匡武闵怀皇帝/末帝/后主完颜承麟。
54、元朝
烈祖 神元皇帝孛儿只斤·也速该、太祖 法天启运圣武皇帝成吉思汗/孛儿只斤·铁木真、睿宗监国仁圣景襄皇帝孛儿只斤·拖雷、太宗 英文皇帝孛儿只斤·窝阔台、定宗 简平皇帝孛儿只斤·贵由、宪宗 桓肃皇帝孛儿只斤·蒙哥、世祖 圣德神功文武皇帝孛儿只斤·忽必烈、成宗 钦明广孝皇帝/完泽笃汗孛儿只斤·铁穆耳、武宗 仁惠宣孝皇帝孛儿只斤·海山、
仁宗 圣文钦孝皇帝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英宗 睿圣文孝皇帝孛儿只斤·硕德八剌、晋宗 致孝皇帝/泰定帝孛儿只斤·也孙铁木儿、兴宗 德孝皇帝/天顺帝孛儿只斤·阿刺吉八、文宗 圣明元孝皇帝孛儿只斤·图帖睦尔、明宗 翼献景孝皇帝孛儿只斤·和世琜、宁宗 冲圣嗣孝皇帝孛儿只斤·懿璘质班
惠宗 宣仁普孝皇帝/顺帝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昭宗 武承和孝皇帝孛儿只斤·爱猷识理答腊。
55、明朝
明太祖朱元璋、惠宗皇帝朱允炆、成祖皇帝朱棣、仁宗朱高炽、宣宗朱瞻基、英宗朱祁镇、代宗皇帝朱祁钰、宪宗皇帝朱见深、孝宗皇帝朱祐樘、武宗皇帝朱厚照、世宗皇帝朱厚熜、穆宗皇帝朱载垕、神宗皇帝朱翊钧、光宗皇帝朱常洛。
56、清朝
太祖皇帝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太宗皇帝爱新觉罗·皇太极、世祖皇帝爱新觉罗·福临、圣祖皇帝爱新觉罗·玄烨、世宗皇帝爱新觉罗·胤禛、高宗皇帝爱新觉罗·弘历、仁宗皇帝爱新觉罗·颙琰、宣宗皇帝爱新觉罗·旻宁、文宗皇帝爱新觉罗·奕詝、穆宗皇帝爱新觉罗·载淳、德宗皇帝爱新觉罗·载湉、废帝(宣统皇帝)爱新觉罗·溥仪。
唐朝最后一个皇帝是谁,唐朝怎么灭亡的
唐哀帝李拀(892年-908年),原名祚。唐昭宗第九子,唐朝末代皇帝(第二十代,去武则天以外,904年—907年在位),在位3年,被废。次年死,享年17岁,葬于温陵。
皇帝(411)唐昭宗下(1)相关文章
- 朱温唐昭宗 朱温率军向唐将王重荣归降,绝不是唐王朝的福音
- 朱温唐昭宗 朱温代唐简介:中国历史上从此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 唐昭宗怎么样 傀儡皇帝唐昭宗,不过是诸臣棋盘上的棋子,也曾被囚禁
- 朱温唐昭宗 揭秘:史上悲情皇帝唐昭宗被部下幽禁三年内幕
- 朱温唐昭宗 残唐而亡:我花开时百花杀,朱温篡唐,山河裂变
- 唐昭宗怎么样 李柷下一个皇帝是谁,唐昭宗下一位皇帝是谁
- 新唐书·刘崇望 朱温率军向唐将王重荣归降 绝不是唐王朝的福音
- 朱温唐昭宗 唐昭宗在位时唐朝进入了一个无解困局!为什么这么说?
- 唐昭宗怎么样 唐昭宗在位时有何成就?他最后怎么死的?
- 唐昭宗怎么样 帝国惯性前行,唐昭宗铩羽而归,制度命脉已毁,看强藩耀武扬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