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龙泉窑有哪些窑口 2020最新元朝的龍泉窯瓷器,為何崇尚點彩?

火烧 2021-12-20 20:13:27 1057
2020最新元朝的龍泉窯瓷器,為何崇尚點彩? 龍泉窯以青瓷聞名,起源於魏晉南北朝時期,興於宋而終結於清,是中國歷史上時間最長的一個瓷窯系。龍泉人利用當地優越的自然條件,製造出來的青瓷,每個時代都呈現出
龙泉窑有哪些窑口 2020最新元朝的龍泉窯瓷器,為何崇尚點彩?

2020最新元朝的龍泉窯瓷器,為何崇尚點彩?  

龍泉窯以青瓷聞名,起源於魏晉南北朝時期,興於宋而終結於清,是中國歷史上時間最長的一個瓷窯系。
龍泉人利用當地優越的自然條件,製造出來的青瓷,每個時代都呈現出不同的特點,今天茶童就帶大家走進龍泉窯青瓷之美。
南宋龍泉窯穿帶貫耳瓶的製作由三部分組成:器身、貫耳、圈足。該器在作出器身後再堆貼貫耳和圈足,這種分塊作法的器多為高檔陳設器,該瓶整器為橢園形穿帶貫耳,口外撇,長頸,豐腹,高圈足,圈足在器身正面對稱置兩橢園形穿帶,整器莊重尤如青銅重器。貫耳瓶為高雅的粉青釉,薄胎,圈足露胎處呈紅褐色。這類貫耳瓶以往被許多中外學者認為是南宋官窯。著名的陶瓷巨著《世界陶瓷全集》也把日本博物館收藏的同類器物定名為十二—十三世紀的「官窯」(見附圖)。事實上,這件貫耳瓶稱其為「官窯」也是正確的,但它不是特定的南宋官窯,而應該是龍泉窯為官方生產的陳列器,故準確地講這是一件南宋龍泉窯官式穿帶貫耳瓶,是龍泉窯中的官器。此瓶品相完美,是距今為止中外拍賣史上最為完整的同類器物,其收藏價值不言自明。
此瓶小口、短頸,寬圓肩,斂腹,修長腹身,最寬徑略低垂,下腹斜收,至近底端微外侈。全器滿施釉,釉色青翠,釉層凝潤,可與翡翠媲美,尤為難得。近底處刮削一圈,足端並無釉,胎色灰白,與釉接觸呈朱褐色。平底內挖為圈足,底釉色淺淡。此瓶既無精美繁複的雕飾,也無艷彩濃抹的圖案,唯以其造型之秀美,釉色之純凈取勝,顯示出迷人的藝術魅力。它的釉色為典型的梅子青色,其色澤和質地之美,代表了我國歷史上青釉燒制的最高水準。
龍泉窯開創於晚唐時期,以燒造青瓷而聞名,但燒造規模不大,經過五代、北宋早期的不斷發展,至北宋中期開始即已初具規模。南宋時,龍泉窯結合南北技藝,迅速走向成熟,並形成了自己的風格,當時燒造的器物釉色純正,粉青釉和梅子青釉,達到青瓷釉色之美的頂峰,進而大量進入皇宮,成為宮廷御用之物。元明時期的龍泉青瓷各有特點,元代光澤沉練,明代多浮光瀲灧,然胎厚、釉厚、體型健碩是其共同的特徵。龍泉瓷器難以辨別確切的年代,是這種大窯廠的一項特性,此件龍泉窯瓷釉層肥厚潤澤,有淡雅如冰似玉的美感,應是南宋至元時期的作品。
此類大型青釉瓷盤,光華瑩潤,屬十四世紀末,明代朝廷委託龍泉窯所造,尺寸巨碩,作陳設用,有光素無紋如同現例者,或模印、刻劃紋飾等。蔡玫芬,〈導論: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明代龍泉窯青瓷〉,《碧綠·明代龍泉窯青瓷》,國立故宮博物院,台北,2009年,頁2-20,述及明初時期,景德鎮與龍泉窯均受命燒造官瓷。浙江省處州龍泉官窯遺址出土一件相類大型青瓷盤,錄於葉英挺與華雨農,《發現·大明處州龍泉官窯》,杭州,2005年,頁254,圖版6。
拍品口微侈,長直頸,扁圓腹,下承圈足。瓷胎頸部薄,腹底厚重,內外施釉,釉色粉青,勻凈純粹,釉汁玉質感強,器足根處積釉明顯,足尖露胎,瓶形巧拙,敦厚端莊,頗具道骨仙氣,陳設絕佳。龍泉釉是石灰鹼釉的一種,高溫粘度大,不易流釉,可以施厚釉,而且釉層中含有大量小氣泡和未熔石英顆粒,它們使進入釉層的光線發生強烈散射,從而使其在外觀上獲得一種和普通玻璃釉完全不一樣的視覺效果。拍品造型端方穩重,釉色淡雅柔和,令人賞心悅目。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