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快雪时晴帖题跋 梁诗正 跋王羲之《快雪时晴帖》,这个小楷写绝了

火烧 2022-01-20 15:48:02 1065
梁诗正 跋王羲之《快雪时晴帖》,这个小楷写绝了 梁诗正(1697―1763),清朝大臣。字养仲,号芗林,又号文濂子,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幼有异禀,五岁始能言,授以四五言诗,略上口,即能诵。长擅文学,
快雪时晴帖题跋 梁诗正 跋王羲之《快雪时晴帖》,这个小楷写绝了

梁诗正 跋王羲之《快雪时晴帖》,这个小楷写绝了  

梁诗正(1697―1763),清朝大臣。字养仲,号芗林,又号文濂子,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幼有异禀,五岁始能言,授以四五言诗,略上口,即能诵。长擅文学,偕同杭世骏、陈兆嵛等六人结“月课诗社”,有《质韦集》行世。二十七岁,从院长万(太史)经念书敷文书院。雍正四年(1726年)中举,雍正八年(1730年)一甲三名进士(探花),授翰林院编修,旋充《大清一统志》纂修官。雍正十二年(1734年)选入上书房。

乾隆初为南书房行走,迁户部侍郎。建议八旗应行边屯,住手募补绿营,以补国用。乾隆十年(1745年)擢户部尚书。上疏皇帝要以俭约为要。乾隆十三年(1748年),调兵部尚书。次年,为刑部尚书,翰林院掌院学士,协办大学士。乾隆十五年(1750年),调吏部尚书。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丁父忧,召署工部尚书,调署兵部尚书。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仍命协办大学士,兼翰林院掌院学士。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授东阁大学士,寻卒,谥文庄。

梁诗正常随乾隆帝出巡,朝廷主要文稿多出其手。任内有寻奏“八旗闲散人丁宜分置边戈,以资生产;缘营兵丁,宜量停募补以减冗额”之策疏;又有“每岁世界租赋,以供官兵俸饷各项经费,皇上宜以俭约为要,勿兴土木之工,黩武之师,庶以持盈保泰”之安国政论。工书法,初学柳公权,继参赵孟,晚年师颜真卿,编历代名家信法真迹《三希堂法帖》。著有《矢音集》。

梁诗正的文章近南丰(曾巩),诗骨苍秀。擅长书法,清人吴修在《昭代函牍小传》称“诗正工书。”清人李元度《国朝先正事略》书中说到梁诗正的书法:“公书初学柳成宫(柳公权),继参文(征明)、赵(孟),晚师颜(真卿)、李(北海)。”清人王昶在《春融堂集》中评梁诗正书法:“公常言,往在上书房为高宗作擘窠大字,适宪皇驾至,诸臣鹄立以俟,宪皇命作书,墨渍於袖,又命高宗拽之。”另据传,梁诗正与张照曾配合为乾隆帝联句《澄海楼联句》。《诗话》赞美梁诗正的应制诗“庄雅雍容,天然合节,情文相生之妙。专家吃力吟不外如是。”“公(梁诗正)则以稳惬胜。枚速马工,各擅能事。”

梁诗正历久修撰官书。乾隆十五年主修《钦定叶韵汇辑》十卷。乾隆十六年,主修《西清古鉴》四十卷,附《钱录》十六卷。后续《西清续鉴》二编,各二十卷。乾隆十七年,衔命修《西湖志纂》十五卷,还曾介入编撰《石渠宝籍》、《秘殿珠林》。此外,梁诗正将与乾隆帝奉和的诗作集,《恭和御制太液冰嬉元韵》。

梁诗正跋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的书法气势很显着是受到唐颜真卿的《多浮图碑》的影响,骨骼秀挺,气息连贯,气质文雅,长短不一,疏朗分明,作为梁诗正行书代表作,在馆阁体盛行的清代,相对可贵地呈现出了雄厚的小我笔意。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