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什么才尽成语 成语: 举军尽没是什么意思?有什么样的典故和故事?

火烧 2021-11-11 06:07:19 1077
成语: 举军尽没是什么意思?有什么样的典故和故事? 成语: 举军尽没 成语简解 编号: 4546成语: 举军尽没注音: ㄐㄩˇ ㄐㄩㄣ ㄐ|ㄣˋ ㄇㄛˋ汉语拼音: jǔ jū jì mò参考词语: 全

成语: 举军尽没是什么意思?有什么样的典故和故事?  

成语: 举军尽没 成语简解

编号: 4546

成语: 举军尽没

注音: ㄐㄩˇ ㄐㄩㄣ ㄐ|ㄣˋ ㄇㄛˋ

汉语拼音: jǔ jūn jìn mò

参考词语: 全军覆没

释义: 义参「全军覆没」。见「全军覆没」条。

Emoji符号: (这是本站原创收集整理的汉字“举军尽没”对应Emoji表情符号“”,为汉字添加生动形象的符号、对照PNG图片及动画GIF图,也方便大家复制粘贴到社交媒体等地方,点击Emoji符号""和图片链接还可以查看该符号在《EmojiAll表情词典》中更详细的介绍。) 成语详解

典故说明: 此处所列为「全军覆没」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全军覆没」原作「举军尽没」。蠕蠕,即柔然,为古代少数民族之一。初属拓拔部,为东胡族的苗裔。北魏时,游牧于今鄂尔浑河和土拉河流域,建立政权。北魏世祖拓拔焘在位年间,屡次想北伐灭之。但是当世祖提出此议,朝中大臣几乎全部反对,认为将会诱引南方刘宋乘隙来伐,恐怕得不偿失。但崔浩却表赞成,他说:「当初刘裕乘后秦内乱率大军北伐,攻下关洛,并留次子刘义真与大批的精兵镇守长安,但后来仍被夏主赫连勃勃攻破,军队全被消灭,创伤至今尚且未平复,怎么敢来攻打我们呢?此时正是北伐的良机,可获一劳永逸的长久之利。」于是世祖大悦,决意北伐。「全军覆没」这句成语,就从这里的「举军尽没」演变而出,用来比喻完全丧失或澈底失败。

典源: 此处所列为「全军覆没」之典源,提供参考。#《魏书.卷三五.崔浩列传》是年,议击蠕蠕,朝臣内外尽不欲行,保太后固止世祖,世祖皆不听,唯浩赞成策略。……既罢朝,或有尤浩者曰:「今吴贼南寇而舍之北伐。行师千里,其谁不知。若蠕蠕远遁,前无所获,后有南贼之患,危之道也。」浩曰:「不然。今年不摧蠕蠕,则无以御南贼。自国家并西国以来,南人恐惧,扬声动众以卫淮北。彼北我南,彼劳我息,其势然矣。比破蠕蠕,往还之间,故不见其至也。何以言之?刘裕1>得关中2>,留其爱子,精兵数万,良将劲卒,犹不能固守,举军尽没。号哭之声,至今未已。如何正当国家休明之世,士马强盛之时,而欲以驹犊齿虎口也?……」 〔注解〕 (1)刘裕:西元356∼422,字德舆,小名寄奴,南朝宋武帝。曾为晋将,讨桓玄之乱。又曾敉平长江上游割据势力,统一江南;并两次北伐,灭南燕、后秦。晋恭帝时篡晋,改国号宋,史称「刘宋」。 (2)关中:地名。位于今陕西省。东至函谷关,南至武关,西至散关,北至萧关,位于四关之中,故名。 〔参考资料〕另可参考:《资治通鉴.卷一二一.宋纪三.文帝元嘉六年》

书证: 01.《魏书.卷三五.崔浩列传》:「刘裕得关中,留其爱子,精兵数万,良将劲卒,犹不能固守,举军尽没。」(源)

成语接龙

“没”字开头的成语

没法没天

“举”字结尾的成语

不胜枚举

不识抬举

轻而易举

不中抬举

不受抬举

不可枚举

什么才尽成语 成语: 举军尽没是什么意思?有什么样的典故和故事?

难以枚举

未能枚举

躁动轻举

按兵不举

“举”字开头的成语

举一反三

举案齐眉

举足轻重

举棋不定

举隅反三

举纲持领

举军尽没

“没”字结尾的成语

全军覆没

神出鬼没

举军尽没

参考《国语大辞典》中成语“举军尽没”分成的单字详解:

举, 军, 尽, 没。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