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蔡侯申盘 江淮吉金——蔡侯銅方壺
江淮吉金——蔡侯銅方壺 江淮吉金——蔡侯銅方壺蔡侯蓮瓣蓋銅方壺,通高80公分,口寬27.5公分,1955年壽縣西門蔡侯墓出土,現藏安徽省博物館。 直口,長頸,圓角方腹,圈足。蓋頂作鏤空八瓣蓮花,頸部置
江淮吉金——蔡侯銅方壺

江淮吉金——蔡侯銅方壺蔡侯蓮瓣蓋銅方壺,通高80公分,口寬27.5公分,1955年壽縣西門蔡侯墓出土,現藏安徽省博物館。 直口,長頸,圓角方腹,圈足。蓋頂作鏤空八瓣蓮花,頸部置龍耳套環,腹部作十字分欄。壺身飾蟠螭紋和竊曲紋,圈足下置四只張嘴伸舌,向上仰視的小獸,仿佛已不堪重負。壺頸內有「蔡侯紳之飤壺」2列6字銘文。全器修長清秀,高大華麗。 本件方壺1955年出土於壽縣西門蔡侯墓,蔡國是西周初年分封的姬姓諸侯國之一,是周王朝東南門戶,隨著楚國的崛起,春秋中期時完全成了楚國的附屬。蔡昭侯十年(-509)蔡國背楚就吳,二十六年(-493)遷都州來(今壽縣),公元前447年滅於楚。蔡國原本是周文化在淮河流域的代表,自春秋中期以後的百餘年間,隨著蔡國逐漸為楚所制,其文化面貌逐漸發生變化,蔡器中楚文化因素越來越濃,春秋晚期時已達到相當的程度。 蔡侯墓1955年於壽縣縣城西門內治淮工地發現,墓主蔡昭侯紳(公元前518-公元前491在位),出土器物主要為青銅器,禮器中多數有銘文,重要器物有蔡侯編鐘大孟姬尊盤、吳王光鑒等,反映了蔡與楚、吳大國之間的關係。 蔡侯方壺瘦長,頸與腹分段,腹部十字分欄,大獸耳,具有楚器風格,蓋握設計成蓮瓣狀,與河南新鄭出土蓮鶴方壺相同,蓮瓣飾還見於長治分水嶺春秋墓。蔡侯方壺反映出它融合了中原和楚文化的因素,也印證了歷史文獻關於蔡國歷史演進的記載。本文來源:中國古玩網
很赞哦! (1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