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天文学家 元朝天文学家扎马鲁丁简介,扎马鲁丁是哪里人?
元朝天文学家扎马鲁丁简介,扎马鲁丁是哪里人?
简介
扎马鲁丁是西域人。天文学家,,生卒年不详,以制造天文仪器及编纂历法闻名于世。元世祖继位初,任职司天台,1267年(至元四年)进万年历,颁行全国,同年在元大都(今北京)设观象台,并创制浑天仪等7种天文仪器,用来观测天象和昼夜时刻,确定季节他制造的地球仪,早于德国地理学家马丁·贝海姆225年。1286年(至元二十三年)主持编纂全国地理图志《至元大一统志》。扎马鲁丁毕生致力于天文历算事业,他把波斯、阿拉伯的天文历算科学介绍到中国,并进行新的创造,在中国第一次建立了研究天文学的中心,创造了许多新颖的天文仪器,为中国天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从而使元代中国的天文历算科学居于世界领先水平。
生平
扎马鲁丁是汉文音译,在历史文献中就有不同译法。《元秘书监志》译作扎马鲁丁或扎马剌丁。《元史·天文志》作扎马鲁丁。根据中国现存的史料,扎马鲁丁是元世祖忽必烈即位以前到中国的。《元史·百官志六》有记载:“世祖在潜邸时,有旨征星学者扎马鲁丁等,以其艺进,未有官署。”1271年(至元八年),元朝政府建立了回回司天台,任命扎马鲁丁为提点(台长),运用科学的天文仪器观测天象,编制回回历。后来科学家郭守敬编制更先进的《授时历》时,曾参用了回回历法(伊斯兰历),有了新历之后,《回回历》仍与之并行天下。李约瑟评价扎马鲁丁制造的地球仪说:“除公元前2世纪马洛斯的克拉特斯古地球仪(已失传)外,没有比马丁·贝海姆1492年的纪录更早的了。但是,扎马鲁丁的地球仪却诞生于1267年,比马丁·贝海姆的记录整整早了225年!”中国著名气象科学家竺可桢也曾指出:“元朝的时候,我们的天文学和历法,从西域各国吸收了不少经验。而这些经验的吸收,正是在扎马鲁丁这样的天文学家的努力下完成的。”
贡献
忽必烈继位后,札马鲁丁任职于司天台,主持制定《万年历》。1267年(至元四年),他依据伊斯兰教历法撰著《万年历》,由忽必烈颁行天下,在元代一直为人民所采用。同年,他在元大都(今北京)设观象台,并创制出7种天文观测仪器:
①咱秃哈喇吉(波斯名,汉译为浑天仪、多环仪),是用来观测太阳运行轨道的仪器;

②咱秃朔八台,汉译为方位仪,是观测星球方位的仪器;
③鲁哈麻亦凹只,汉译斜纬仪,是用来观测日影,定春分、秋分的仪器;
④鲁哈麻亦木思塔余,汉译平纬仪,观测日影,定夏至、冬至的仪器;⑤苦来亦撒马,汉译天球仪,或译为浑天图,即天文图像模型;
⑥苦来亦阿儿子,汉译地球仪;
⑦兀剌都儿剌不定,汉译观察仪,今译为星盘,观察昼夜时刻的仪器。这些仪器设计巧妙新奇,准确精密,反映了回回天文学的研究达到了很高水平,尤其是他制造的地球仪,是我国第一架地球仪,在地学上体现了一个环球思想,也促进了中外天文学方面的交流。
1271年(至元八年),元世祖忽必烈在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五一牧场境)建立了回回司天台,将上述回回天文仪器安放在上面,任命札马鲁丁为提点(相当于今台长),职责是用西域仪器观测天象,编制回回历。这里成了13—14世纪中国研究阿拉伯天文学的中心,对中国天文学的发展起了积极推动作用。后来科学家郭守敬编制更先进的《授时历》时,曾参用了回回历法,有了新历之后,《回回历》仍与之并行天下,仅1328年官府印制出售的《回回历》就达5257册之多。札马鲁丁等人传入中国的《积尺诸家历》48部、《速瓦里可瓦乞必星纂》4部、《海牙剔穷历法段数》7部等回回天文书,也都是郭守敬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