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后面是什么朝代 五代十国后面是什么朝代,五代十国之后是什么朝代
五代十国后面是什么朝代,五代十国之后是什么朝代
五代十国之后是什么朝代
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是宋朝。
960年,后周诸将发动陈桥兵变,拥立宋州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为帝,建立宋朝,五代十国结束。
赵匡胤为避免晚唐藩镇割据和宦官专权乱象,采取重文抑武方针,加强中央集权,并剥夺武将兵权。宋太宗继位后统一全国,宋真宗与辽国缔结澶渊之盟后逐渐步入治世。1125年金国大举南侵,导致靖康之耻,北宋灭亡。
其后,宋室赵构南下称帝,是为宋高宗,经过一连串战争后,定都杭州临安,史称“南宋”。南宋在公元1141年与金达成绍兴和议,以秦岭淮河为界,此后维持至江南偏安统治的局面。
公元1276年,都城临安陷落,南宋大部分领土落入元朝手中。惟残余势力陆秀夫、文天祥和张世杰等人陆续拥立端宗赵昰、帝昺继续抵抗元朝。公元1279年,崖山海战宋军全军覆灭,宋末帝赵昺随大臣陆秀夫跳海殉国,南宋正式灭亡。
扩展资料
宋朝经济高度发达,中国历史学家邓广铭和漆侠认为宋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经济与文化教育最繁荣的时代,唐宋八大家六位出自宋朝,儒学复兴,社会上弥漫尊师重道之风;商业经济发达,科技发展非常进步(详见宋朝科技),四大发明在宋代也得到了改良。
在政治上相对开明,对忤旨或党争失势的刑罚极少;宋太祖立下祖训要求其子孙不得杀害文人及上书谏议之人,文人的地位在宋代得到提升,有说法认为是“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时代。
宋朝文学十足发达,秉诗、词、散文都有伟大成就。让宋朝散文走向兴盛并承接古文运动的大师是欧阳脩。欧阳修的散文主旨明确、内容充实、平易自然,为宋朝散文的风格奠定基调。
三苏之中,苏洵的文章以议论见长,文风雄奇劲简。苏轼的文章洒脱自然,清新豪放之中又带些忧郁,前后《赤壁赋》等文章确定他在文坛上不可撼动的地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宋朝
五代十国大约在哪个朝代?就是五代十国之前是什么朝代,之后是什么朝代~给个大约的时间
五代十国的时间是(907年—979年),五代十国之前是唐朝,五代十国之后是北宋。
五代是指907年唐朝灭亡后依次定都于中原地区的五个朝代,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
公元907年,唐朝灭亡后,朱温在中原地区建立后梁,定都东京开封府(今河南开封),五代十国开始。960年,后周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篡后周建立北宋,五代结束。
在唐末、五代及宋初,中原地区之外存在过许多割据政权,其中前蜀、后蜀、南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等十余个割据政权被《新五代史》及后世史学家统称十国。
北宋建立后先后统一了尚存的荆南、武平、后蜀、南汉、南唐、吴越、北汉等政权,基本实现了全国的统一。
扩展资料:
1、后梁
后梁(907~923年),即梁朝,是五代的第一个朝代。907年,梁王朱温篡唐称帝,国号大梁,史称后梁,唐朝正式覆灭,中国历史进入五代十国时期。后梁实行两京制,东都开封(今河南开封),西都洛阳(今河南洛阳)。
梁王朝自梁太祖朱温开国之前就长期与后唐前身即河东的晋国争霸直至亡国,共历三帝,前后17年。因为皇帝姓朱,为与南北朝时的南梁相区别,故又称朱梁。
2、后唐
后唐(923年—936年)是五代十国时期由沙陀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定都洛阳(今河南洛阳),传二世四帝,历时一十四年。
后唐是五代十国时期统治疆域最广的朝代。“五代领域,无盛于此者”。“时梁晋吴蜀四分天下,后唐以一灭二,天下四分已得三分”。
891年河东节度使李克用被封晋王,建立前晋,从此割据河东。907年朱全忠篡唐,建立后梁,晋国成为北方最大的割据势力,期间晋国视梁朝为闰朝,仍奉唐朝正朔。
909年李克用去世,子李存勖即晋王位。923年李存勖在魏州(今河南安阳)称帝,改元同光,沿用“唐”国号,升魏州为东京兴唐府。
同年底李存勖灭后梁,定都洛阳,史称后唐;926年灭前蜀王衍;928年南平高从诲内附;930年南楚马希声内附;936年石敬瑭以燕云十六州为代价,借辽兵攻入洛阳,称帝建立后晋,后唐灭亡。
3、后晋
后晋(公元936年—947年)是中国历史上五代十国时期的一个朝代,从公元936年后晋高祖石敬瑭灭后唐开国,到契丹947年灭后晋,一共经历了两帝,十二年,另别称为石晋,初定都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后迁都南京(今河南省开封)。
后唐清泰三年(公元936年)夏,太原留守、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勾结契丹,认契丹皇帝耶律德光为父,并以幽云十六州为代价,在契丹扶持下于太原登基称帝,国号为晋,史称后晋。
不久攻入洛阳,灭后唐,石敬瑭割地称儿的做法受到许多人的反对,包括他自己过去的亲信。石敬瑭死时,立侄石重贵为继承人。
登基后,石重贵决定渐渐脱离对契丹的依附,他首先宣称对耶律德光称孙,但不称臣。公元944年契丹伐晋,双方在澶州(今河南濮阳南)交战,互有胜负。
公元945年契丹再次南征,石重贵亲征,再次战败契丹。947年,契丹第三次南下,后晋重臣杜重威降契丹,这样后晋的主力就丧失了。石重贵被迫投降,全家被俘虏到契丹。后晋覆灭。
4、后汉
后汉是五代十国时期由沙陀族建立的中原王朝,都城东京开封府(今河南开封)。
后唐覆灭后,石敬瑭建立后晋,任命刘知远为河东节度使。公元947年,契丹灭后晋后占据中原,但因契丹兵在中原烧杀抢掠,大失民心,只好北撤。刘知远抓住时机,在太原称帝,国号汉,史称后汉,后攻克并定都于汴州。
公元948年,刘知远第二子刘承佑嗣位,即汉隐帝。950年李守贞等藩镇发生叛乱,汉隐帝命郭威平之,但汉隐帝猜忌郭威,欲杀之,郭威不得已而反叛,汉隐帝为溃军所杀,后汉就此灭亡。
5、后周
后周(951年—960年)是五代的最后一个中原王朝,从951年正月后周太祖郭威灭后汉建国,定都东京开封府(今河南开封),至960年赵匡胤陈桥兵变建立宋朝,共计历经三帝,享国10年。
后周开国皇帝郭威是后汉的开国功臣,受后汉高祖刘知远重任。郭威是刘知远临死时指定的顾命大臣之一,他奉后汉隐帝刘承祐命,多次平定藩镇叛乱。
郭威登基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减轻和免除了许多徭役,同时整顿军纪和管理机构内部的腐败。柴荣继位后不久亲自领兵抵抗北汉的进攻。
在高平之战中他亲临战场,在出师不利、己方右翼溃退的情况下扭转战势,击败北汉军队。随后乘胜追击,一直攻到太原。
从955年到958年他三次亲征南唐,迫使南唐取消皇帝称号、几乎将所有长江以北地区割给后周。959年柴荣再次北上攻辽,军队在两个月的时间里几乎攻到幽州。
不久柴荣病逝,其幼子柴宗训登基。殿前都点检赵匡胤结镇、定二州将谎报说辽国和北汉联合进犯,领兵到陈桥驿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北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五代十国
五代十国是什么时期,在哪个朝代后面
五代十国在唐朝与北宋建立之间的时期。
五代十国是发生在唐代后面,宋朝的统一结束了这种分裂局面。
拓展资料:
五代世系表
十国简表
后梁(公元907--923年,朱姓) 太祖(温)-郢王-末帝(友贞,为后唐所灭)
后唐(公元923--936年,沙陀部,李姓) 太祖(克用)-庄宗(存勖)-明宗(嗣源,李克用养子)-闵帝(从厚)-末帝(从珂,李嗣源养子,为后晋所灭)
后晋(公元936--946年,沙陀部,石姓) 高祖(敬瑭)-出帝(重贵,石敬瑭养子,为契丹所灭)
后汉(公元947--950年,沙陀部,刘姓) 高祖(知远)-隐帝(承佑,为后周所灭)
后周(公元950--960年) 太祖(郭威)-世宗(柴荣,郭威养子)-恭帝(柴宗训,禅于赵匡胤)
五代十国最终统一为哪个朝代
五代十国最终统一为北宋。
960年禁军领袖赵匡胤以镇定二州遭北汉、辽朝入侵为由率军北御,而后在开封的陈桥驿发生陈桥兵变,受禁军拥护为帝。赵匡胤回师开封,废黜后周恭帝,后周灭亡,五代结束。他建立宋朝,即宋太祖。
宋太祖继位之时,十国仍有后蜀、北汉、南唐、吴越、南汉、荆南与湖南武平军周行逢、闽南清源军留从效等,这些国家或藩镇大多奉宋朝为宗主或臣服之。

宋太祖面对辽朝的威胁,采赵普“先易后难,先南后北”的策略统一中国地区。
扩展资料
北宋发展
北宋疆域东北以今海河、河北霸州、山西雁门关为界;西北以陕西横山、甘肃东部、青海湟水为界;西南以岷山、大渡河为界。宋神宗时通过熙河开边收复河湟,宋徽宗时期于青海北部置陇右都护府,并重金赎回幽云七州。
宋朝政治体制大体沿袭唐朝,采用分化事权方式,宰相职位由多人担任,还实行官衔与实际职务分离的官吏任用制度,这些对维护国家统一,起了重要的作用,也造成了“积贫积弱”的局面。
有人认为北宋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经济文化最繁荣的时代,儒学得到复兴,科技发展突飞猛进,政治也较开明,经济文化繁荣。
咸平三年(1000年)GDP为265.5亿美元,占据世界比重的22.7%,人均GDP为450美元,超过当时西欧的400美元。北宋时期,因推广占城稻,人口从太平兴国五年(980年)的3710万迅速增至宣和六年(1124年)的12600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五代十国
东晋完了是什么朝代,说的详细一点,五代十国又是怎么回事
东晋完了是南北朝,五代十国是唐和北宋之间的一段分裂时期。
1、南北朝
南北朝(420年—589年)是南朝和北朝的统称。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民族大融合时期,上承东晋十六国下接隋朝,由公元420年刘裕代东晋建立刘宋始,至公元589年隋灭陈而终。
南朝(420年—589年)有刘宋、南齐、南梁、南陈四朝。北朝(386年—581年)则包含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五朝。南北两方虽各有朝代更迭,但长期维持对峙形势,故称为南北朝。
南北朝前期仍是士族政治,社会阶层分为士族、齐民编户、依附户及奴婢,对外交流也很兴旺,东到日本和朝鲜半岛,西到西域、中亚、西亚,南到东南亚与南亚。
此时也出现民族大融合的趋势,比如北魏孝文帝改革,进一步加速少数民族封建化(汉化)的步伐。
2、五代十国
五代十国(907年—979年 )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这一称谓出自《新五代史》,是对五代(907年—960年)与十国(902年—979年)的合称。
五代是指907年唐朝灭亡后依次定都于中原地区的五个朝代,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
公元907年,唐朝灭亡后,朱温在中原地区建立后梁,定都东京开封府(今河南开封),五代十国开始。960年,后周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篡后周建立北宋,五代结束。
在唐末、五代及宋初,中原地区之外存在过许多割据政权,其中前蜀、后蜀、南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等十余个割据政权被《新五代史》及后世史学家统称十国。
北宋建立后先后统一了尚存的荆南、武平、后蜀、南汉、南唐、吴越、北汉等政权,基本实现了全国的统一。
扩展资料:
1、南朝
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是东晋灭亡之后隋朝统一之前存在于中国南方以建康(今南京)为都城的四个朝代的总称,陪都中京(今河南洛阳)。
公元420年东晋灭亡,刘宋取代东晋,在中国南方地区相继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汉人政权,史称“南朝”,嫡传华夏文化之正朔,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奉南朝为正统。
南朝与鲜卑人或鲜卑化汉人在中国北方地区建立的北魏、东魏(北齐)、西魏(北周)等北朝政权对峙,合称南北朝。
南北朝是一个战事频发、同时英雄辈出的时代,也是一个各民族融合的高潮时期,中华民族在这个时期经历了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南朝继承了东晋的疆土,其范围为中国南方——秦岭、淮河以南的地区。其中:刘宋最大,北疆达到黄河;南陈最小,只有江陵以东、长江以南的狭小国土。
南朝是继东晋之后,由汉族在南方建立起来的朝廷。虽然南朝的4个政权各自存在都只有几十年,但作为汉族政权在南方的统治,为汉族文化在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传播作出贡献,同时在南方兴起了建康、江陵、扬州、成都等大城市,中国南方取得了很大发展。
南朝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客观上为华夏文明的延续、发展和传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南朝时期的建康城和同时期的罗马城并称为“世界古典文明两大中心”,以建康为代表的南朝文化,在人类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2、北朝
北朝(386年—581年),指中国南北朝时期存在于北方五个朝代的总称。
北朝包括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五朝(继承北周疆域的隋由于灭亡南朝陈,完成了统一大业,所以没被称作北隋,而是被后世称为隋朝)。
从北魏统一北方开始到隋文帝建立隋朝为止,与南方地区相继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对峙,合称南北朝。唐朝官修正史尊奉南北朝共为正统。
北周大定元年(公元581年)二月,周静帝帝位禅让于杨坚,即隋文帝,建立隋朝,北朝结束。
北朝结束了中国从八王之乱起将近一百五十年的中原混战的局面。后世的隋唐两朝都是继承了北朝,他们的开国皇帝们的祖先都是北朝名贵,并且又从军事和政治制度等各个领域都沿袭北朝并加以更好的发展和创新,奠定了隋唐盛世和民族大融合的基础。
3、五代
唐朝灭亡之后,在中原地区相继出现了五个朝代和割据于西蜀、江南、岭南和河东的十几个政权,合称五代十国。中国古代以正统史观为主,因五代建立于中原地区,占据着原唐朝都城的中央地区,以正统自据,故后来的史学家著五代史。而十国及其余政权被称为割据势力。
除后梁、后晋短暂时期以及后唐都洛阳外,后梁、后晋大部分时期和其他两代都以开封为首都。五代为期五十四年,有八姓称帝,共十四君。
后梁和后周的君主是汉族人,后唐、后晋、后汉的君主是沙陀族人。他们都建国于华北地区,疆土则以后梁最小,后唐最大。
4、十国
十国(902年——979年)是在唐朝之后,与五代几乎同时存在的十个相对较小的割据政权的统称。其中南方有九个,即南吴、南唐、吴越、南楚、前蜀、后蜀、南汉、南平(荆南)、闽国,北方一个为北汉。
江南以南吴最强,而后被李昪篡位,建立南唐,其次有吴越与闽国等。湖广则被荆南、楚国与南汉等占据。南唐国力最强,先后攻灭闽国、楚国,但多次用兵使得国力衰退,最后败于后周。
蜀地有前蜀、后蜀,国家富强,是仅次于南唐的强国,然而耽于安乐,最后亡于中原。北汉是十国中唯一在北方的,是后汉刘氏后裔所建。
赵匡胤建立宋朝(史称北宋)后,与其弟宋太宗相继扫荡群雄,于979年统一除交州与幽云十六州外的中国本土地区,十国结束。
唐朝灭亡之后,中国历史再一次进入了大分裂时代。在北方广大地区,军阀混战的结果是先后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五个较强大的王朝。
与此同时,南方各地出现过九个相对较小的割据政权,即:南吴、南唐、吴越、南楚、前蜀、后蜀、南汉、南平及闽国,加上北方的北汉,是为十国。
十国的特征是:除了北汉,九国尽在南方:出现的时间,先后参差不齐;建国之地,有相承、有独立:版图大小不等,相差悬殊;存在的时间,一般都比五代各朝长;领袖名号,称帝、称王不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南北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五代十国
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那五代十国后面是什么朝代?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王朝至此完。这是我初中时背诵过的历史朝代口诀中的一段。
你所说的五代十国就是隋唐五代传中的那个五代和其后很短暂的一些个建立的小国家五代十国的年代顺序是怎样的啊
五代十国(907~960年),一般是指介于唐末宋初的这一段历史时期。黄巢起义后,唐朝名存实亡,形成了藩镇割据局面。907年,朱温建立后梁,历史进入五代十国时期;960年,赵匡胤取代后周建立北宋;979年灭北汉,自此基本结束了自晚唐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五代是指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次第更迭的中原政权;十国是指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等十几个割据政权,十国乃称其“大”者,实际上还有不少割据政权
五代基本情况一览表 序号 朝代 都城 统治年代 开国皇帝 1 后梁 汴州(今河南开封) 907年——923年 太祖朱温 2 后唐 洛阳(今河南洛阳) 923年——936年 庄宗李存勖 3 后晋 汴州 936年——946年 高祖石敬瑭 4 后汉 汴州 947年——950年 高祖刘知远 5 后周 汴州 950年——960年 太祖郭威 2.十国基本情况一览表 序号 朝代/政权 都城/首府 统治年代 开国君主 1 吴国 广陵(今江苏扬州) 892年——937年 太祖杨行密 2 南唐 金陵(金江苏南京) 937年——975年 烈祖李昪 3 前蜀 成都府(今四川成都) 891年——925年 高祖王建 4 后蜀 成都 925年——965年 高祖孟知祥 5 闽国 长乐府(今福建福州) 893年——945年 太祖王审知 6 楚国(南楚) 长沙府(今湖南长沙) 896年——951年 武穆王马殷(无庙号) 7 南汉 兴王府(今广东广州) 905年——971年 高祖刘䶮 8 南平(荆南) 江陵府(湖北荆州) 907年——963年 武信王高季兴(无庙号) 9 吴越 西府/杭州(今浙江杭州) 893年——978年 太祖钱镠 10 北汉 太原府(今山西太原) 951年——979年 世祖刘崇 3.五代十国时期其余割据政权情况一览表 序号 政权名称 都城/首府 称号/地位 姓名 统治时间 1 赵国 镇州(今河北正定) 赵王 王镕 883年-921年 2 北平国 定州(今河北定州东) 北平王 王处直 907年—921年 王都 921年—929年 3 晋国 太原府(今山西太原) 晋王 李克用 891年—908年 李存勗 908年—923年 4 岐国 凤翔府(今陕西凤翔) 岐王 李茂贞 907年—923年 5 定难 夏州(今陕西靖边北) 定难节度使、夏国公 李思谏 895年—908年 李彝昌 908年-909年 定难节度使、朔方王 李仁福 909年-933年 定难节度使、夏国公 李彝超 933年-935年 李彝殷 935年-967年 李光睿 967年-978年 6 卢龙、燕国 幽州(今北京) 卢龙节度使、燕王、皇帝 刘守光 907年—913年 7 殷国 建州(今福建建瓯) 皇帝 王延政 943年—945年 8 武平(湖南) 潭州(今湖南长沙) 武平节度使 刘言 950年—953年 王逵 953年—956年 周行逢 956年—962年 周保权 962年—963年 9 清源(泉漳) 泉州(今福建泉州) 泉漳都指挥使、清源节度使 留从效 945年—962年 清源节度使、泉漳留守 留绍镃 962年—962年 清源节度使 张汉思 962年—963年 陈洪进 963年—978年 10 朔方(灵武) 灵州(今宁夏灵武) 朔方节度使、颍川郡王 韩逊 900年—914年 朔方节度留后、灵武节度使 韩洙 914年—928年 朔方节度留后 韩澄 928年—929年 朔方节度使 康福 929年—932年 朔方节度留后 张希崇 932年—939年 陈留王、朔方节度使 冯晖 939年—952年 灵州大都督府长史、朔方留后 冯继业 952年—?年 西平王、灵州知州 裴济 ?年—1002年 11 静海(交趾) 交州(今越南河内) “静海”政权定位有争议,此略,详情参见“静海节度使” 12 归义( 西汉金山国) 敦煌(今甘肃敦煌) “归义”政权定位有争议,此略,详情参见“归义军节度使” 13 河西 凉州(今甘肃武威) “河西”政权定位有争议,此略,详情参见“河西节度使”唐朝后面是什么朝代
唐朝后面是五代十国时期。
五代:
依次为梁、唐、晋、汉、周五个朝代,即“朱李石刘郭,梁唐晋汉周”。史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与后周。
公元907年,朱温篡唐建立后梁,这是五代十国的开始。
公元923年,盘踞太原的晋王李克用之子李存勖灭后梁,后唐建国。后唐之后的五代君王均出自李克用的子孙与部属。
后唐历经后唐明宗的扩张与整顿,国力强盛,但发生内乱后,被石敬瑭引契丹军攻灭,后晋建立。 不久契晋关系恶化,契丹军南下灭后晋,建立辽朝。
柴宗训即位后不到半年,就被赵匡胤所篡,建立北宋,五代结束。
十国:
十国为南吴、吴越、前蜀、后蜀、闽、南汉、南平、马楚、南唐、北汉,即“吴唐吴越前后蜀,南北两汉闽平楚”十国中方面,江南地区有南吴、南唐、吴越国、闽国等。
湖广则被荆南、南楚、南汉等占据。南唐国力最强,先后攻灭闽国、楚国,但多次用兵使得国力衰退,最后败于后周。
两川地区有前蜀、后蜀,国家富强,是仅次于南唐的强国,然而耽于安乐,最后亡于中原。北汉是十国中惟一在北方的一国,是后汉高祖刘知远的弟弟刘祟所建。
赵匡胤建立宋朝(史称北宋)后,与其弟宋太宗相继扫荡群雄,最后于979年攻灭北汉,基本统一全国,十国结束。
扩展资料:
五代十国 ,包括五代与十国等众多割据政权,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时期。
自唐朝灭亡开始,至宋朝建立为止也可以定义为到宋朝统一十国剩余政权为止。
唐末黄巢起义后,藩镇割据才普遍出现,部分实力雄厚的藩镇先后被封为王,所建立的封国实际上已是高度自主的王国。
唐朝灭亡后,各地藩镇纷纷自立,其中地处华北地区、军力强盛的政权控制中原,形成五代,其中有些是沙陀族所建立的。
这五个依次更替的中原政权虽然实力强大,但无力控制整个国家,只是藩镇型的朝廷。 而其他割据一方的藩镇,有些自立为帝。
有些奉五代为正朔而称王称藩,其中十个历时较长且称王或称帝的政权被《新五代史》及后世史学家统称为十国。
该时期时常发生地方实力派叛变夺位的情况,使得战乱不止,统治者多重武轻文。中国的内乱,也带给契丹南侵的机会,辽朝得以建立。
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的重要时期,其间定难军逐渐独立,而静海军自此脱离中央统治。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五代十国
朝代(83)十国(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