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最难理解的十大成语典故 成语: 破竹之势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典故及故事?
成语: 破竹之势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典故及故事? 成语: 破竹之势 成语简解 编号: 1728成语: 破竹之势注音: ㄆㄛˋ ㄓㄨˊ ㄓ ㄕˋ汉语拼音: ò zhú zhī hì参考词语: 势如破竹释义
成语: 破竹之势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典故及故事?
成语: 破竹之势 成语简解 编号: 1728成语: 破竹之势注音: ㄆㄛˋ ㄓㄨˊ ㄓ ㄕˋ汉语拼音: pò zhú zhī shì参考词语: 势如破竹释义: 义参「势如破竹」。见「势如破竹」条。Emoji符号: (这是本站原创收集整理的汉字“破竹之势”对应Emoji表情符号“”,为汉字添加生动形象的符号、对照PNG图片及动画GIF图,也方便大家复制粘贴到社交媒体等地方,点击Emoji符号""和图片链接还可以查看该符号在《EmojiAll表情词典》中更详细的介绍。) 成语详解 典故说明: 此处所列为「势如破竹」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据《晋书.卷三四.杜预列传》载,杜预是西晋时的著名大将,他的学识渊博,时人称为「杜武库」。蜀汉灭亡之后,孙吴偏安江东。于是晋武帝派杜预为「镇南大将军」,统军攻打东吴。战事进展得很顺利,短短数日就攻占吴国许多城池,吴军都督孙歆等人被俘。杜预想要趁胜追击,但有官员表示反对。他们认为吴国立国已久,一下子很难攻下;而且南方正是雨季,容易河水氾滥,行军不易;加上天气炎热,疫病容易流行。不如暂停进攻,等到冬天再说。但杜预举出当年乐毅的济西之战为例,认为「我军现在士气旺盛,如果趁机伐吴,就像用刀劈开竹子一样,只要劈开前面几节,下面也会顺着刀势轻易地劈开了」。后来晋军继续进攻吴国,果然节节顺利,很快地灭了吴国。「势如破竹」这句成语就从原文中的「譬如破竹」演变而出,用来比喻作战顺利,毫无阻碍;亦用来比喻事情进展顺利。典源: 此处所列为「势如破竹」之典源,提供参考。《晋书.卷三四.杜预列传》时众军会议1>,或曰:「百年之寇2>,未可尽克3>。今向暑4>,水潦5>方降,疾疫将起,宜俟6>来冬,更为大举。」预7>曰:「昔乐毅8>藉济西一战9>以并10>强齐11>,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12>,无复着手处也。」遂指授13>群帅,径造14>秣陵15>。所过城邑,莫不束手16>。议者乃以书谢17>之。 〔注解〕 (1)会议:聚在一起商议。。 (2)百年之寇:东吴自孙权(西元182∼252)建国至孙皓(西元264∼280)时,立国约一百年,故称「百年之寇」。 (3)克:战胜。 (4)向暑:接近夏天。向,接近。 (5)水潦:大水。潦,音ㄌㄠˋ。通「涝」。 (6)俟:等待。 (7)预:杜预(西元222∼284),字元凯,西晋京兆杜陵人。晋武帝任命为镇南大将军,率兵灭吴,结束三国鼎立局面,后封为当阳县侯。 (8)乐毅:战国时人,生卒年不详。燕国名将,昭王时拜为上将军,曾率燕、赵、楚、韩、魏五国兵伐齐,下齐七十余城,封昌国君。 (9)济西一战:指战国时,乐毅率燕、赵、楚、韩、魏五国兵伐齐,大败齐军于济水西岸,齐泯王亡走莒城。乐毅趁势攻入齐国首都临淄,总计攻下七十余城。 (10)并:通「并」,兼并。 (11)齐:国名,战国七雄之一。故址在于今山东省北部、河北省东南部一带。周武王封姜太公于此,传至战国时,君位被权臣田氏篡夺。后为秦国所灭。 (12)迎刃而解:比喻事情很容易解决。见「迎刃而解」。 (13)指授:指点传授。 (14)径造:直接进攻。径,通「迳」,直接。造,至。 (15)秣陵:地约当今南京市附近,三国吴孙权于汉献帝建安十年得秣陵,改名为建业。西晋统一后,则又恢复以秣陵为名。 (16)束手:无计可施,无法抵抗。 (17)谢:赔罪、认错。书证: 01.《北史.卷一○.周本纪.高祖武帝》:「然后乘破竹之势,鼓行而东,足以穷其窟穴。」 02.《资治通鉴.卷一八六.唐纪二.唐高祖武德元年》:「吾虑之久矣,破竹之势,不可失也,舅勿复言。」 成语接龙“势”字开头的成语
势如破竹势不两立势均力敌势成骑虎势不可当势不并立势不两存势极必反势不可遏势如劈竹势不可抑势可炙手势钧力敌“破”字结尾的成语
颠扑不破一语道破天惊石破一口道破颠簸不破“破”字开头的成语

破镜重圆破釜沈舟破天荒破釜沉舟破竹之势破浪乘风破镜重合
“势”字结尾的成语
虚张声势趋炎附势装腔作势拿班做势破竹之势拿腔做势趋权附势趋炎奉势捉班做势拿腔作势虚作声势虚张形势伪张声势炙手之势拿班作势装腔做势妆乔作势妆腔作势妆么做势参考《国语大辞典》中的成语:破竹之势。
参考《国语大辞典》中成语“破竹之势”分成的单字详解:
破, 竹, 之, 势。
很赞哦! (1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