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蒙古与中原王朝的战争 從長城歷史看中原王朝與游牧民族的關係

火烧 2022-09-10 04:42:02 1071
從長城歷史看中原王朝與游牧民族的關係 導語2000多年前,北方的游牧民族便於草原上誕生,他們善於騎馬射箭,演變出具有極強戰鬥力的騎兵,馳騁在草原上,無人能擋。而位於黃河流域的中原王朝,是典型的農耕社會

從長城歷史看中原王朝與游牧民族的關係  

蒙古与中原王朝的战争 從長城歷史看中原王朝與游牧民族的關係
導語
2000多年前,北方的游牧民族便於草原上誕生,他們善於騎馬射箭,演變出具有極強戰鬥力的騎兵,馳騁在草原上,無人能擋。而位於黃河流域的中原王朝,是典型的農耕社會,面對具有強大衝擊力且兇狠的騎兵隊伍,自然難以招架。於是,中原王朝便想出了修建長城這個方法來抵禦外敵。自秦始皇連接和修繕戰國長城抵禦匈奴至明朝大修長城抵禦蒙古人,長城在這漫長的歷史時期里一直巍然矗立在那裡,見證著北方民族與中原王朝錯綜複雜的關係。
誰第一個修建長城?
說到誰第一個修建長城,很多人聯想到秦始皇,其實事實並非如此。秦始皇只是將原有的長城連接在一起,長城在這之前早就出現了,並且各個地方都存在,所以這個問題還真不太好回答。戰國時期各個國家其實都有自己的長城,比較久遠的有楚長城。再往前追溯,《烽火戲諸侯》這個故事大家都聽說過吧,這說明長城在西周末年便已經存在了,並且得到了運用。西周時期,北方少數民族已經是周朝的心腹大患了,例如北方的狄族,所以周朝修建長城也是合情合理的。
長城對於中原王朝和北方游牧民族的影響
在秦始皇未將長城修繕之前,北方的騎兵想要入侵中原是非常簡單的,並且可以在中原停留大量時間,等到掠奪夠了再回去,沒有什麼能夠阻止他們,例如在春秋戰國時期,匈奴族便經常大舉進攻趙國,燕國。尤其是趙國,因為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被游牧民族騷擾得十分厲害。趙武靈王胡服騎射,就是為了抵禦如此強大的外敵。在那一段時間裡,趙國至少有幾十萬人死於匈奴人的屠刀之下,無數趙國婦女被掠走當作生育和洩慾的工具。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軍隊戰鬥力應是非常強大的,可是面對北方的匈奴,心中還是有些畏懼,因而秦始皇決定要修建一座萬里長城,將匈奴困於長城之外。萬里長城的修建,確實起到了不錯的效果。首先,北方游牧民族不能再像以前一樣大搖大擺的入侵中原。長城上的烽火台可以將敵人來犯的訊息以極快的速度傳出,這樣一來長城上的守軍便可以快速阻止防禦。其次,修繕後的長城的高度得到了增加,即使北方游牧民族的士兵能夠翻越長城,他們所攜帶的車輛和重型器械也不能跟隨他們一同翻越長城,這樣一來就延緩了北方游牧民族進攻中原的速度。
最後一點,就算他們突破了長城,也不能在中原逗留太長的時間,因為守軍能再次掌控長城,並與關內的軍隊配合,上演一出瓮中捉鱉,這樣一來入侵者很有可能有去無回。因而入侵者並不能像以前那樣肆無忌憚的掠奪。例如明清交際時的皇太極,曾經多次帶兵突破長城,但尷尬之處在於他無法在中原立足,這便體現出了長城的功效。而對於中原王朝來說,長城的作用不言而喻,是非常重要的了。
首先,它使居住在鄰近北方的居民能過安心耕作,不必過於擔心游牧民族的掃蕩,其次,中原王朝也能放下心來經營自己的國家。最重要的一點在於中華民族的精神得到了洗禮,它使我們不再畏懼北方的游牧民族。漢武帝甚至派衛青,霍去病大舉討伐匈奴,取得了漠北大捷,基本上解決了匈奴南下騷擾的問題。總之,長城就是一顆定心丸,中華民族因為有了它,性格上變得更加堅毅。
長城的輝煌與沒落
長城修建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抵禦北方異族的侵略,所以只有當中原王朝和北方少數民族對抗的時候,長城才有存在的意義。因而當關內關外為一家,或者處於多國混亂征伐的時候,長城便會不可避免的沒落。長城最輝煌的時期,一般都是北方游牧民族強大的時期,例如秦漢交替之際,明朝時期。秦漢不必詳說,這裡我們來看看明朝,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大修長城的朝代。
而且明朝也不得不修,雖然明朝將元爭權趕到了北方,但是並沒有完全解決蒙古人的威脅。況且明朝的京師也在北京,所以大修長城是必要的。蒙古人雖然撤回草原,但是它的戰鬥力和野心更是絲毫不減,還想著回大都去繼續統治漢人。所以當時明長城是發揮了很大的作用,長城上的守軍數量也是超過了前幾個朝代。
但在歷史上,長城沒落的時期也有許多。例如西晉時期的五胡亂華,匈奴,鮮卑,羌,羯,氐五個少數民族佔領黃河至長城的區域,這樣長城就完全沒有了意義。再比如元朝和清朝,這兩個朝代都是少數民族統一了全中國,關內關外都是一家人,那麼長城還有什麼必要呢。除了這種情況之外,我國的唐朝時期對於長城也沒那麼重視,這是因為唐朝對自己的軍事優勢非常自信,而且唐朝與周邊國家的關係也十分友好,所以歷任皇帝自然而然地輕視長城了。不過到了末年,唐朝也吃到了不修長城的苦果,這是後話。
長城對於民族融合的意義
幾千年來,來自中原的漢族不斷地在與北方的少數民族融合,形成更為強大的中華民族。長城在這其中也發揮了很大的作用。長城所在的區域是多民族雜居的區域,他們既相互對抗,又互相學習,乃至在一起共同生活,久而久之,他們便融合到了一起。因而從短期看來,長城緩和了各個不同民族對抗的局面,改善了各民族之間的關係;從長遠來看,長城促進了民族的大融合,它成為了維繫漢族和其他少數民族的紐帶。
結語:長城對於中華民族來說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修建之初,長城或許只是單純的防禦工事,可是當歷史的車輪走過,我們才發現它的意義不在於對抗,不在於進攻,而是「和」。因為它,中原王朝與北方少數民族的關係才會越來越緊密,才會越來越和平。家以「和」為貴,天下以「和」才能興,這就是長城帶給我們的道理。
參考資料:
《不斷有新發現的長城》《萬里長城的歷史興衰與輝煌再創》等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