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汉景帝七国之乱是哪七国 汉文帝给汉景帝留下了七国之乱的隐患,也给他留下了一个定国大将
汉文帝给汉景帝留下了七国之乱的隐患,也给他留下了一个定国大将 汉朝初期的时候,一个相对比较安定富足的时代就是有名的「 ”文景之治”,在汉文帝即位之后,因为天下初定,人民的日子过得还比较苦,所以汉文帝不

汉文帝给汉景帝留下了七国之乱的隐患,也给他留下了一个定国大将
汉朝初期的时候,一个相对比较安定富足的时代就是有名的「 ”文景之治”,在汉文帝即位之后,因为天下初定,人民的日子过得还比较苦,所以汉文帝不仅仅延续了之前休养生息的政策,而且在这个基础上对待民众更加宽松。除此之外,为了减少战乱,对外面的匈奴采取和亲政策,对内部的诸侯国则采取安抚态度,同时将众多皇室子弟也分封到了地方去,各个诸侯王的子孙也是在他们自己的封地上一封再封。 这样下来,整个国家确实是安定了许多,但是一个隐患也渐渐的凸现出来,那就是地方诸侯掌握的地盘太多了,此消彼长,诸侯们占领的地盘大了,中央控制的地盘就小了。而且地方诸侯的权力是很大的,可以自己征税,训练自己的军队,几乎就是相当于一个小国家了。 而且在汉文帝的时候对地方诸侯一向采取安抚的态度,犯了什么过错也就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再加上都姓刘,基本上都是同胞兄弟叔伯,所以就算是真的犯了什么错误,只要不是原则上的问题,糊弄一下也就过去了。时间久了,有的诸侯王心里就不安分了。 比如说吴王刘濞,就总感觉朝廷好像也并不是那么强啊,而且大家都姓刘,都是高祖刘邦的子孙,为什么我就不能当当皇帝过过瘾呢?所以就开始有一些小动作了。虽然有这个心思,但是刘濞到底还是有些理智的,知道自己单独对抗中央肯定不行,因此想联合其他诸侯一块进攻,但是苦于没有理由和机会,正心里想着呢,仅仅即位两年的汉景帝就给自己送上来了一个好机会。 这个好机会,就是汉景帝采取了御史大夫晁错的建议,下令削藩。汉景帝先是削去了楚王的东海郡,然后又削去了赵王的河间郡,胶西王的六个县。吴王刘濞正担心这会不会削到自己这里来呢,汉景帝的诏书就下来了,下令要削去刘濞的豫章郡和会稽郡。 这一下算是彻底惹急了刘濞了,本来刘濞就蠢蠢欲动,不去主动找朝廷的麻烦就不错了,现在刚刚即位没几年的汉景帝还要削藩,于是刘濞立即谋杀了吴国境内由中央直接任命的二千石以上官吏,联合了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昂、胶东王刘雄渠等六王,招募了三十万军队,公开反叛朝廷。 要说刘濞还是有些头脑的,为了增加自己的胜算,还联合了匈奴、东越等等势力,打着「 ”清君侧,杀晁错”的名义,起兵作乱。汉景帝一看事情不受自己的控制了,于是听从了谋臣的劝告,腰斩了晁错,希望能够以此让诸侯们退兵,但是汉景帝还是太天真了,刘濞等诸侯联军并没有退兵,反而越大越狠,最后连成了一片,占据了汉朝的半壁江山,和朝廷分庭抗礼。 汉景帝这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于是下定决心平乱,这个时候,汉文帝给汉景帝留下的后手,终于登上了历史舞台,这个人就是太尉周亚夫。汉文帝早就知道朝廷和诸侯王的一战是不可避免的,但是自己之所以没有首先出手实在是因为时机不成熟,另一个原因,就是实在是没有什么特别出色的大将。虽然如此,汉文帝还是发掘了一个很不错的将军,这就是周亚夫,并且非常看重他,就是为了以被不时之需。 现在,终于要使用这个定国大将了,汉景帝派周亚夫率领三十六名将军带领军队前去平定叛乱。战争的过程说起来比较短暂,首先是梁王向周亚夫求救,周亚夫不为所动,梁王无奈之下只能死扛,竟然扛住了,而周亚夫这边也大败吴楚联军。 而另外受到三国联军攻打的齐国,也扛住了联军的进攻,同时汉将栾布率军前来支援,一举逼退了三国联军,到了这个时候,诸侯的叛乱基本上就已经被平定了。前前后后仅仅用了三个月的时间。 之所以能够如此快的平定,一来是梁王齐王拼命抵抗住了诸侯联军的进攻,二来周亚夫的确算是一名出色的指挥者,而第三,恐怕就是天下的民心了,好不容易安定了,恐怕没有多少人真的愿意跟着这些诸侯王去做乱。 七国之乱被评定之后,中央的权力大大加强,并且进一步削弱了地方诸侯的权力,后面中央对地方诸侯的地盘控制实际上和汉朝的郡县已经没有什么太大的分别,中央的地位也很大程度上变得稳固为后来汉武帝的盛世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参考资料:《汉书》、《史记》 很赞哦! (1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