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红色记忆馆 红色记忆·追忆先烈丨陆宗岐:把生的希望留给战友

火烧 2021-09-10 20:55:40 1063
红色记忆·追忆先烈丨陆宗岐:把生的希望留给战友 红色档案 陆宗岐,又名陆炳坤,1905年8月出生于江苏武进。1944年春参加新四军,并加入gcdzg。同年秋天,被日军杀害,时年39岁。他的一生是短暂的
红色记忆馆 红色记忆·追忆先烈丨陆宗岐:把生的希望留给战友

红色记忆·追忆先烈丨陆宗岐:把生的希望留给战友  

红色档案 陆宗岐,又名陆炳坤,1905年8月出生于江苏武进。1944年春参加新四军,并加入gcdzg。同年秋天,被日军杀害,时年39岁。他的一生是短暂的,但自接受党的教育开始,他就把自己的一切,乃至生命都献给了党的事业。 红色故事 在戚墅堰街道研究所新村,住着一位81岁的老人陆汉章,他是陆宗岐的小儿子。家中书房的书架上,摆放着父母唯一一张黑白合影。从稚嫩的孩童到两鬓斑白的老人,大半个世纪以来,他从未停止对父亲的思念与牵挂,每日都要将镜框擦拭好几遍。烈士陆宗岐的四个孩子如今都已高龄,为了纪念父亲,他们一起写下了对父亲的回忆录。「 ”这就是父亲年轻时候的样子,有那个时代特有的英气勃发,他的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代,也同样令我们为之自豪。”陆汉章说。 读书学医 老实勤劳简朴 1905年,陆宗岐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父亲陆济川是一位中医,育有8个子女,陆宗岐是家里最小的儿子。 在那个年代,农村要抚养这么多孩子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一家人常年缺吃少穿。没有条件读书,哥哥姐姐的文化水平都不高,但陆宗岐上学时间最长,还跟随父亲学习了医药知识。在与人的交往中,他真诚宽厚,人缘极佳。乡邻都知道,陆家小儿子忠厚老实、勤劳简朴,同时又具备文化人的气质。 陆宗岐爱好文学又喜欢历史。陆汉章回忆,听哥哥姐姐们说,父亲常常会给孩子们讲述岳飞精忠报国和孟母三迁之类的故事,教育晚辈做人的道理,干活的时候还教孩子们唱《松花江上》《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等抗日歌曲。「 ”我对父亲的唯一一缕记忆,是一起做脚踏糕,我在打米的时候望向在灶旁烧火的父亲,相视的那个笑容,几十年来都不曾散去。”陆汉章说,父亲离家时,他只有6岁,之后关于父亲的所有了解,都来自母亲和身边人的讲述。但就是这位几乎毫无印象的父亲,却成为陆汉章一辈子的牵挂。 离家奔赴革命一走成永别 黎明前夕的夜,总是最黑暗。而带着刺破这黑暗的强烈渴望,一个青年离开了位于礼嘉的家,毅然投身于未知的命运。他的目的地是新四军游击纵队,他要去杀敌卫国。从决定的这一天开始,他为自己原本平静顺遂的人生选择了另一种道路。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打响,在日军铁蹄之下,群众的抗日救国热情被极大地激发。在革命形势鼓舞下,各地青年踊跃应征,投身战争,陆宗岐就是其中一个。1944年的春天,国共联合抗战时期,陆宗岐通过一个在国民党军队行医的朋友介绍,在当地以医生的身份进入了部队,开始了自己的革命生涯。 当年5月的一天,天空下着雨,陆宗岐所在的部队驻扎在离洛阳不远的乡下,他悄悄回了一趟家。「 ”当时我正在后门口打草鞋,忽然进来一个人,我一看是父亲,激动得想去和他拥抱,父亲却拉着我上了阁楼,塞给我一张委任状,就又匆匆地走了。”这是大儿子在回忆录中写下的与父亲最后一面。从此,他再也没有感受过父亲的温暖。 4个多月过去了,9月的一天下午,一个陌生人来到陆家,自称是陆宗岐的朋友。他带消息来说:陆宗岐被日军抓走,关在据点里严刑拷打。就在全家一筹莫展之时,又有人带来了陆宗岐已被日军杀害的消息。听到丈夫被害牺牲了,陆汉章的母亲顿时脸色苍白,一下子瘫坐在地上说不出话来。 经过多方打听,终于听说在附近的河滩边有日本人在埋尸,全家人立即划着小船过去寻找。「 ”当时,我一眼就认出了我的父亲,头上和身上全是血肉模糊的伤痕。”陆汉章说,「 ”我和母亲的泪水哗哗地往下流,又怕被日军找麻烦,只能强忍着悲伤,把父亲的尸体运回来埋在田里。” 危难生死时刻 让战友先走 战争结束后,一位知情人说出了陆宗岐的光荣事迹。当时,日军豢养了大量的汉奸卖国贼,汉奸探子争相抢功,新四军稍有不慎,就会暴露行踪。因汉奸告密,日军得知洛阳西桥附近有新四军活动的消息,借着夜幕降临进行抓捕,陆宗岐和两名战友不幸被捕,被日军关押在院子里。 在危难生死时刻,陆宗岐让战友踩在自己的肩膀上翻墙逃离,而他却在最后关头被日军扣押下来,毒打拷问,逼他说出组织和上级领导人的信息。陆宗岐一身傲骨,宁死不屈,任凭气急败坏的日军用刺刀一刀刀地刺向自己,直到死去也坚守着民族气节。生命,就此定格在39岁。 「 ”这是父亲牺牲的证明书,也是他参加战争留下的唯一见证。”陆汉章指着证明书上泛黄的字迹说,父亲在哪一支部队也无从而知,觉得很是遗憾,但后辈会永远记着他战斗的精神。「 ”参加革命,不仅改变了他,也如烙印一般印刻在孩子们的血液里。正是无数与我父亲一样的热血青年,抛家弃业,毅然入伍,最终换来了抗战的胜利。” 红色感悟 红色感悟 于妍妍 礼河实验学校六(7)班学生、武报小记者 陆宗岐一身傲骨,即使被敌人伤害得千疮百孔,也在所不惜。 就算他已英勇献身,那又如何?这种精神,定会代代相传。烈士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安全墙,用一条条鲜活的生命,谱写了一首首振奋人心的凯歌。即使他们已壮烈牺牲,也依旧活在我们心中!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