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唐代李白《春夜洛阳城闻笛》全文翻译赏析)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唐代李白《春夜洛阳城闻笛》全文翻译赏析)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春夜洛阳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赏析 洛城就是现在河南的洛阳,在唐代是一个很繁华的都市,称为东都。一个春风骀荡的夜晚,万家灯火渐渐熄灭,白日的喧嚣早已平静下来。忽然传来嘹亮的笛声,凄清婉转的曲调随着春风飞呀,飞呀,飞遍了整个洛城。这时有一个远离家乡的诗人还没入睡,他倚窗独立,眼望着「白玉盘」似的明月,耳听着远处的笛声,陷入了沉思。笛子吹奏的是一支《折杨柳》曲,它属于汉乐府古曲,抒写离别行旅之苦。古代离别的时候,往往从路边折柳枝相送;杨柳依依,正好藉以表达恋恋不舍的心情。在这样一个春天的晚上,听着这样一支饱含离愁别绪的曲子,谁能不起思乡之情呢?于是,诗人情不自禁地吟了这首七绝。 这首诗全篇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这笛声不知是从谁家飞出来的,那未曾露面的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并不准备让别人知道他,却不期然而然地打动了许许多多的听众,这就是「谁家玉笛暗飞声」的「暗」字所包含的意味。「散入春风满洛城」,是艺术的夸张,在诗人的想像中,这优美的笛声飞遍了洛城,仿佛全城的人都听到了。诗人的夸张并不是没有生活的依据,笛声本来是高亢的,又当更深人静之时,再加上春风助力,说它飞遍洛城是并不至于过分的。 笛声飞来,乍听时不知道是什么曲子,细细听了一会儿,才知道是一支《折杨柳》。所以写到第三句才说「此夜曲中闻折柳」。这一句的修辞很讲究,不说听了一支折柳曲,而说在乐曲中听到了折柳。这「折柳」二字既指曲名,又不仅指曲名。折柳代表一种习俗,一个场景,一种情绪,折柳几乎就是离别的同义语。它能唤起一连串具体的回忆,使人们蕴藏在心底的乡情重新激荡起来。「何人不起故园情」,好像是说别人,说大家,但第一个起了故园之情的不正是李白自己吗? 热爱故乡是一种崇高的感情,它同爱国主义是相通的。自己从小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作为祖国的一部分,她的形象尤其难以忘怀。李白这首诗写的是闻笛,但它的意义不限于描写音乐,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这才是它感人的地方。 译文:阵阵悠扬的笛声,从谁家中飘出?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就在今夜,听到哀伤的《折杨柳》,能不钩起思乡之情吗?
相关文章
-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何红:映日荷花别样红
- 梦回江南烟雨路 画船听雨眠――梦回江南_2000字
-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思和全诗
- 一寸丹心 一寸丹心什么意思?
-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元代白朴《天净沙·秋》全文翻译赏析)
- 8句风雪夜归人全诗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唐代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全文翻译赏析)
- 竹杖芒鞋轻胜马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诗句竟暗藏血腥过往!揭秘一场求婚失败引爆的大屠杀
-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唐代许浑《谢亭送别》全文翻译赏析)
- 月下独酌 表示思念家乡的诗句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 碧树西风 晁端礼《黄鹂绕碧树》原文及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