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对现代社会的影响作用 《论语》对后世的影响
《论语》对后世的影响
一、《论语》是中国读书人的基础语言,并影响着全社会的思维结构。
中国文化是儒、道、佛三教的合流,但是,这三教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决不是三足鼎立的,儒家文化绝对是中国文化的主流,从汉代开始,它就是无可争议的主流意识形态。
二、中和思想,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根据。
《论语》中强调的德、礼是和谐社会的杠杆。
在今天社会,保持发扬这一优秀传统,让德、礼与法相互协调,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三、《论语》中蕴含的哲学思想。
比如仁、中庸、乐知天命、出世有为等思想,对古今中外,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
也正因为如此,赵普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钱穆说:"《论语》自西汉以来,为中国识字人一部人人必读书。"
四、20世纪80年代末,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相约法国巴黎,联袂宣言:“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到2500年前汲取孔子的智慧。”
五、《论语》 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
扩展资料: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之作,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
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其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孔子去世以后,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代代传授他的言论,并逐渐将这些口头记诵的语录言行记录下来,因此称为“论”。
《论语》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称为“语”。
清朝赵翼解释说:“语者,圣人之语言,论者,诸儒之讨论也。
”其实,“论”又有纂的意思,所谓《论语》,是指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载下来编纂成书。
现存《论语》20篇,492章,其中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约444章,记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48章。

作为儒家经典的《论语》,其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论语》的思想主要有三个既各自独立又紧密相依的范畴:伦理道德范畴——仁、社会政治范畴——礼、认识方法论范畴——中庸。
仁,首先是人内心深处的一种真实的状态,折中真的极致必然是善的,这种真和善的全体状态就是“仁”。
孔子确立的仁的范畴,进而将礼阐述为适应于仁、表达仁的一种合理的社会关系与待人接物的规范,进而明确“中庸”的系统方法论原则。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