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苏轼与张怀民夜游承天寺的情感 《苏轼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译文赏析
《苏轼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译文赏析 苏轼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系列:唐宋八大家文选 苏轼 记承天寺夜游【原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
《苏轼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译文赏析
苏轼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系列:唐宋八大家文选 苏轼 记承天寺夜游

【原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1。怀民亦未寝2,相与步于中庭3。 庭下如积水空明4,水中藻荇交横5,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6。
【注释】 1张怀民:即张梦得,清河(今属河北)人,当时也贬居黄州。 2寝:睡觉。 3相与:共同,一起。中庭:院子里。 4空明:形容水清澈、透亮。 5藻荇(xinɡ)交横:水藻与荇菜交织。藻、荇均为水生物。荇:荇菜,根生在水底,叶子浮在水面上。 6但:只是。闲人:清闲的人。
【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里,我脱了衣服正要睡觉,忽然看见月光透进门窗,睡意全消便高兴地起身走出来。想到没有一个同我共享这月夜乐趣的人,就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正好怀民也没睡,我们就一同在寺院里散起步来。 院子里像贮满了水一样,澄澈透明,水里面的藻、荇枝叶,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哪儿的夜里没有月亮?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少有像我和怀民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评析】 这篇游记,仅有八十五字,寥寥几笔,就点染出一个明净幽静的夜景,传达出一种恬淡自适的心境。月色如水,上下空明,幽人漫步,竹柏弄影,宛如一幅用淡墨挥洒的月夜游人图。天上有明月,庭中有竹柏,身边有知己,作者把自己政治失意后的孤高情怀寄托于其中,情与景如水乳交融,实难分辨。他的情怀也像天光月影一般,表里澄澈,纤尘不染,无忧无虑,潇洒自如。此情此景,岂是嚣嚣官场可与相比?
很赞哦! (1088)
相关文章
- 苏东坡与佛印之间的趣事 苏轼因词得福的故事,苏轼因词得福的故事
- 当局者迷当情者困是什么意思 当局者迷的意思是什么?
- 苏轼的词作名篇20首 文同的作品 文同和苏轼的关系
- 苏轼的词作名篇20首 历史上哪些名人也是三国迷?苏轼也喜欢三国历史
- 关于七夕的词苏轼写的 苏轼描写春景的一首词,其中7个字家喻户晓,成为失恋者的口头禅
- 苏轼与张怀民夜游承天寺的情感 《苏轼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译文赏析
- 欧阳修采桑子其一赏析 采桑子·何人解賞西湖好
- 苏轼的词作名篇20首 苏轼一生的成就有哪些? 历史对苏轼的评价
- 苏轼的词作名篇20首 苏轼《一丛花·初春病起》原文及翻译赏析
- 苏轼的词作名篇20首 苏轼《八声甘州·寄参寥子》原文及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