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最美的词 李清照最俏皮的一首詞,專門寫來向丈夫撒嬌,卻成了一首千古名作
李清照最俏皮的一首詞,專門寫來向丈夫撒嬌,卻成了一首千古名作
我們都讀過李清照的詞,都說她是婉約派,卻也有“至今思項羽”這樣的英邁氣質。其實一個人的詩詞風格,又怎麼是一個簡單的婉約或者是豪放可以代表的。
我們可以說蘇軾的“大江東去”,也可以在很難受的時候,念一念“十年生死兩茫茫”,或者看看他的“一肚子不合時宜裏的”機鋒,不給詩人貼標籤,這才是詩的打開方式。
蘇軾如此,李清照更是如此。
我們稱李清照是婉約派,婉約詞雖然她寫得極多,也極好,但是不掩她少女的頑皮、對於愛情的執着還有就是憂國憂民的思想。世人都接受李清照婉約的一面,也有很多人欣賞她巾幗不怕鬚眉的英氣。
而我們要說的李清照,則是她調皮可愛的一方面。你們猜猜我們會說她那一首祠呢?你們會想起什麼?是“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還是“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我們今天要說的都不是上面的,而是她一首,可以說是信手塗鴉之作。
《減字木蘭花》
賣花擔上,買得一枝春欲放。淚染輕勻,猶帶彤霞曉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雲鬢斜簪,徒要教郎比並看。
在詞裏的這首詞,寫的時候,正是李清照剛剛結婚的時候,當時也是夫妻兩人琴瑟相和,最爲幸福的時候。
我們可能不覺得,當時她們也可能不覺得,但是在戰火未起,家國未破的時候,往往幸福也只是“道是尋當時只常”了。
這首詞寫的很簡單,就是一個女孩子出門買東西的,回來之後,和丈夫分享的故事。我們不妨想一個場景,陽光正好的一天,新婚未久的她在繁華的汴京街上逛街回來,頂着明媚的春光,心情自然是好得不得了,左看看,右買買,最後選來選去,還是不能辜負這大好春色,又或許是想到了“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便輕輕柔柔的買下一枝花,想回家問問丈夫好不好看。
“女爲悅己者容”,爲什麼從古至今購物一直都是女子喜歡的事情,甚至在當下還有好多女子號稱“剁手黨”,其實也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她們有值得分享的對象。李清照當時也是一個小姑娘,還沒被後世的符號賦予那麼多教科書上意義,就是那些陽光燦爛的日子。
這首詞的裏透露出來的是小女孩子的氣息,“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這句簡直就是當下的直男殺手,簡直就是把女孩子那種可愛的氣質發揮到了極致。也許我沒花好看,也許我沒春光明媚,但是就是想撒個嬌,偏要問問我的那個他,你說,到底是我好看,還是花兒好看。
情誼已經足夠動人了,但是作爲一首詞,不得不說,李清照在這首詞中,充分顯示出了她作爲一個詞人的天才。她巧妙地運用了虛實相間的手法,以花映人,以人襯花,將花和人完美的人結合起來,既在美麗的春光下寫盡了花之美,也寫出了正值豆蔻年華的小女子的可愛。

不妨把鮮花插於雲鬢,讓丈夫來評一評,這就是她的任性和調皮,更是那個少女時代的圓滿回憶。縱觀全詞,不僅是藝術手法出色,李清照在造句和語言的運用上更是別出心裁,一個“徒要”一個“奴”,我們依稀可以看到後面“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的影子,對於口語,俗語入詞的貢獻,她是第一人的。
詞外的世界如果我們對李清照的一生有一個整體的把握,我們可以發現,也許她這一生,這是最幸福的時光了。後面就是靖康之變,宋室南渡,她一人帶着金石玩物苦苦支撐,再後來就是丈夫死去,自己孀居,然後又是改嫁,離婚,冒世俗之大不韙,到了老年,悽悽慘慘獨自一人。
我們很難發現,她這一生之後,有什麼日子,比現在更快樂了。
她喜歡寫詞,去紀念,紀念每一個逝去的日日夜夜。我想,每當她之後去看自己年輕時候寫的那些詞,其實也不只是看的詞,是看的她過往的那一份甜。她也曾經是那個誤入藕花深處的少女,是柳眼梅腮春心已動的思婦,不僅僅是我們平常所知道的那樣,婉約或是豪放,完全不能定義一個詩人的全部人生。
但是在詞外的世界裏,人們看到的只是她不守婦道,看不見那顆執着炙熱的靈魂,曾經嗅青梅的庭院,突然在年老的詞人眼裏,變得好深好深,庭院深深深幾許。
突然想起了之前電視劇《知否》熱播的時候,微博上有一個熱搜叫“李清照 筆給你你來寫”。這個熱搜讓人不禁捧腹大笑,原因來自於一個朋友圈。有人吐槽知否的主題曲矯揉造作,邏輯上非常混亂,甚至沒想到被噴成還不如喊麥。
而好笑的是,那首主題曲的詞,就是李清照的名篇《如夢令》,然後便有了“不懂填詞李清照”的戲謔。
我們好像離我們的傳統文化,越來越遠了。
李清照在詞外的世界,無論是在當時還是在我們現在,好像一直都蠻遠的。當時的人不理解她的改嫁和再離,我們現在的人,不懂她的音律和心境。
結語:我們的歷史上一直都不缺才女,漢代有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卓文君的《白頭吟》,唐代也有薛濤箋的逸事,但是直到李清照,我們的敘事體系,才把他和男性分開。
蔡文姬的故事,我們看到的是一羣像曹操一樣的男人,玩弄她自己的命運,並自以爲仁慈,薛濤我們也不是看的她的詩,而是關注她和中晚唐那些詩人的愛恨情仇,只有李清照,我們第一印象絕對不是一個男人,而是“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她的詞太出色了,讓那些男人都有一種“崔顥詩在上頭”的感覺,傳聞中就有趙明誠狂寫詩詞五十首,印象最深刻的還是她的那幾句“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後來趙明誠看到敵人來襲,棄城逃跑了,也因此被罷了官。後來他們經過烏江的時候,李清照就當着趙明誠的面,念出了那首“生當作人傑,死亦爲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在她的價值觀裏,人活着就要當個人中豪傑,死了也要當鬼中的英雄,如今這樣恍如喪家之犬,又像什麼樣子!
也正是因爲這樣的價值觀,李清照的詞被賦予了強力的精神內核。我一直說,一首好詞,一首好詩,只有作者的閱歷足夠深厚,才能承載的起來。也正是因爲這樣,我們不懂李清照,才會如此讓人看起來可笑又可悲。
明代才子楊慎,就是那個寫“滾滾長江東逝水”的楊慎,曾經發自內心的讚美道“宋人中填詞,李易安亦稱冠絕。”,就連辛棄疾有時填詞也說自己是“效李易安體”,兩位同時代,同樣關注民生國情的詞人,大概也是在用這種方式,表達自己的心心相惜之感吧。
我們應該再多讀讀李清照的。
文/枕貓
相关文章
- 苏东坡与佛印之间的趣事 苏轼因词得福的故事,苏轼因词得福的故事
- 当局者迷当情者困是什么意思 当局者迷的意思是什么?
- 苏轼的词作名篇20首 文同的作品 文同和苏轼的关系
- 苏轼的词作名篇20首 历史上哪些名人也是三国迷?苏轼也喜欢三国历史
- 关于七夕的词苏轼写的 苏轼描写春景的一首词,其中7个字家喻户晓,成为失恋者的口头禅
- 苏轼与张怀民夜游承天寺的情感 《苏轼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译文赏析
- 欧阳修采桑子其一赏析 采桑子·何人解賞西湖好
- 苏轼的词作名篇20首 苏轼一生的成就有哪些? 历史对苏轼的评价
- 苏轼的词作名篇20首 苏轼《一丛花·初春病起》原文及翻译赏析
- 苏轼的词作名篇20首 苏轼《八声甘州·寄参寥子》原文及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