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崂山的特点 崂山简介

火烧 2021-05-19 02:29:46 1048
崂山简介 洞天福地 十洲三岛 十大洞天 三十六小洞天 七十二福地 名山 泰山 衡山 华山 恒山 嵩山千山 武夷山 武当山 青城山 茅山 崆峒山 终南山 合皂山 齐云山 崂山 龙虎山 庐山罗浮山崂山古称

崂山简介  


洞天福地 十洲三岛 十大洞天 三十六小洞天 七十二福地 名山 泰山 衡山 华山 恒山 嵩山

千山 武夷山 武当山 青城山
茅山 崆峒山 终南山 合皂山
齐云山 崂山 龙虎山 庐山
罗浮山

崂山古称劳山、牢山、辅唐山、鳌山,位于山东半岛西南,青岛市东部。主峰名巨峰,又称崂顶,海拔1100余米。崂山背负平川,面对大海,巨石巍峨,群峰峭拔,既雄旷泓浩,又不失绮丽俊秀。因此古人说:「泰山虽云高,不及东海崂。」

崂山历来被誉为「神仙之宅,灵异之府」。远在秦代,方士徐福率童男、童女各三千,赴瀛洲三岛,为秦始皇寻求长生不老药,即从距此不远的「徐福岛」而登程入海。汉太初四年(前101年),武帝到崂山「祀神人于交门宫」。汉唐以来,屡有道士真人来崂山栖居修行,宋代有道士乐正子长、刘若拙、甄栖真等隐居崂山。其时崂山已建有大批宫观,著名的有太清宫、上清宫、太平宫。

元代是崂山道教的兴盛时期,有大批道士先后来此山修道。最著者为全真道北七真之一的丘处机。元代崂山又增建了迎真观、华楼宫等宫观。明清时期,崂山道教续有发展,相继有张三丰、徐复阳、李守真等道士入山修道。明代道士孙玄清自幼在崂山出家,后创立法派金山派,亦称崂山派。

崂山道教在最盛时,曾拥有9宫、8观、72庵。保存至今者主要有太清宫、上清宫、太平宫、华楼宫、明霞洞等。

崂山植被良好,花木繁多,雨量适度,气候怡人,为避暑胜地。来到崂山,听海涛,观日出,游宫观,访高人,定会收获不浅。

目录

1主要宫观2参考资料

主要宫观

太清宫

亦称下宫,位于崂山东南部下宫湾畔。共分三个独立院落:东南院是三官殿,殿前院内有两棵干粗合抱的耐冬(山茶花),据说是明永乐年间道士张三丰从海岛上移植于此。蒲松龄在《聊斋志异》的《香玉》篇里所描写的香玉和绛雪,就是院中的一棵红牡丹和白耐冬的化身。中间的院落是三清殿,西院是三皇殿。

上清宫

上清宫坐落在太清宫西北。有前后二处庭院和偏院,前殿祀三清,后殿祀玉皇,左右偏殿祀三官和七真。

太平宫

太平宫位于仰口湾畔的上苑山麓。正殿旧祀三清和玉皇,配殿东祀三官,西奉真武,近年修整时,又重塑了一些神像。

华楼宫

华楼宫位于崂顶西北。有老君殿、玉皇殿、关帝殿各三间。

明霞洞

明霞洞在上清宫北约三里的玄武峰近山巅处。主要建筑为斗母宫。

崂山的特点 崂山简介
卿希泰主编:《中国道教》(上海:知识出版社,1994年),第四卷,第197至200页。 顾军、朱耀庭:《长生久视的胜境:古代仙山道观》(沈阳: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第42至45页。 《中国道教》编辑部编:《洞天胜境》(北京:中国道教协会,1987年),第80至81页。 戴国斌:《崂山道教与太清宫》,载《中国道教》1988年第1期,第23至24页。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