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一统天下攻略 从弼马温到一统天下:大秦帝国是怎样一步步强大起来的?
从弼马温到一统天下:大秦帝国是怎样一步步强大起来的? 卑微的出身 秦国的出身很卑微,其他诸侯国祖上都有着辉煌的历史,秦国的老祖宗恶来却是殷商朝的大奸臣,被周天子砍了脑袋。 恶来之后的第五代秦非子,善于

从弼马温到一统天下:大秦帝国是怎样一步步强大起来的?
卑微的出身 秦国的出身很卑微,其他诸侯国祖上都有着辉煌的历史,秦国的老祖宗恶来却是殷商朝的大奸臣,被周天子砍了脑袋。 恶来之后的第五代秦非子,善于养马(就是弼马温),周天子看在他辛苦有功的份上,就把秦邑封给了他,秦成了周的附庸国。 秦国老祖宗:秦非子 看来在任何时候,有一技之长都很重要啊。 玩命奋斗期 秦起步晚,起点低,要想进步,就要玩命努力,简单地说,就是跟西戎拼命。 一、秦钟战死 秦非子去世后,儿子在位3年就去世了,传位给秦钟。当时镐京附近的西戎很猖獗,周天子就令秦钟为大夫,率军进攻西戎,结果不幸战败,秦钟战死。 秦钟的长孙世父本来是可以继承君位的,对爷爷的战死很伤心,就主动放弃宝座,亲自到前线跟西戎拼命。 艰难的环境,塑造了老秦人坚强勇敢、不贪恋权势的优良品格。 二、秦庄公击败西戎,开拓土地 秦钟战死后,儿子秦庄公继位,周天子很够意思,派给了他7000名士兵,继续攻打西戎。公元前821年,秦庄公击败西戎,周天子封他做西垂大夫,并将犬丘一带赐给了他,秦的领土大增。 秦庄公率军攻打西戎 三、秦襄公护送周天子东迁有功,得封诸侯 公元前778年,秦庄公被犬戎所杀,次子秦襄公继位。 公元前771年,周室动乱,周天子被迫东迁洛阳,秦襄公亲自护送。东迁后的周天子无法控制岐山以西的地盘,就做顺水人情,送给了秦。从此之后,秦国成了名副其实的诸侯国。 秦襄公雕像 这一路走来,颇不容易:秦钟战死,秦庄公战死,稍后不久秦襄公也战死,秦国得以封侯,是拿命搏来的。秦国这一段奋斗史,和当初的刘玄德颇为相似,到处去拼命打仗,壮大实力。 野蛮成长期 周天子东迁后,关中地区就剩下老秦人和戎狄了,秦国压力大增,好处也不少:可以继承周王室留下来的大量人口和地盘。 一、巩固关中地区 周天子东迁洛阳后,无力管辖关中地区,就下了道命令:戎人不讲道义,秦人如果能赶走他们,得到的土地就是他们自己的了。 老秦人拿到这条王命,就开始了野蛮的成长: 公元前762年,秦文公开始在汧水、渭水的会合地修建城邑; 公元前750年,秦文公击败西戎,把周朝的遗民汇聚起来,地盘扩大到岐山; 公元前714年,秦宪公从西新邑迁居平阳(陈仓区),消灭荡社,之后俘虏芮国国君芮伯万; 公元前697年,秦武公继位后,先后征服、并吞了绵诸、邶戎、冀戎、义渠戎、翟和貘等戎族,初设县制以管理所得之地,秦国势力达到关中渭水流域。 二、秦穆公广招贤才,拓地千里 秦国扩张的步伐不停,到秦穆公登位时,已经和东方大国晋国接壤了,为扩大地盘,秦穆公做了三方面的努力: 秦穆公,春秋五霸之一 1、秦晋和好 晋献公通过「 ”假道伐虢”的计谋,牢牢地控制了崤函通道,阻断了秦国东进的步伐。 秦国选择和亲,与晋国和好。秦国先是嫁了个公主给公子夷吾,并帮助他登上宝座,可惜回国后就反悔了,秦国白忙活一场;之后把宝压到重耳身上,也没占到实质的便宜。 2、武力东迁 晋文公去世后,秦穆公决定效仿祖宗的方法,武力进攻中原。结果在公元前627年崤之战和公元前625年彭衙之战中两次被晋军击败,秦东进的路仍然被晋牢牢地扼住。 3、向西拓展 东出不顺,秦穆公决定向西扩张,在由余的帮助下,逐渐灭掉戎人国家12个,开辟国土千余里,称霸西戎。 秦穆公招揽由余的故事颇有意思:由余本来是晋国人,后来逃到了西戎,西戎看他会说中原话,就派他到秦国考察。秦穆公很欣赏他的才华,就打算招他入麾下,可惜由余不肯,秦穆公很不甘心。大臣蹇叔就给他出了个主意,送给西戎王很多声乐美女,西戎王长期游牧漂泊,哪见过如此多的美女,渐渐就不管朝政了,由余失望至极,就投奔秦国。 秦穆公十分好才,不拘一格招揽、使用贤才:用5张羊皮换取贤相百里奚,用美人计招来了由余…… 百年死磕期 秦穆公去世后,用了很多贤才陪葬,秦国开始陷入人才枯竭境地。但秦国并没有放弃东进的步伐,与晋国、后来的魏国死磕了两百多年,虽然是越打越穷、越打越落后(中原士子视秦为虎狼之地、蛮夷之地,不敢入秦),但晋、魏最多也只是到泾河流域,无力进一步向西拓展。期间有很多惊心动魄的战事: 秦晋死磕近百年 公元前620年--公元前605年,秦晋大战5次,各有胜负; 公元前581年,秦军在麻隧之战中大败,晋国率联军攻到泾阳后撤退; 公元前564年--公元前547年,秦晋大战4次,双方伤亡都很惨重,之后宣布罢兵; 公元前505年,秦军出关救楚,打败吴王阖闾,可见秦国实力还很强; 公元前475年--公元前440年,蜀国、楚国、晋国均向秦国进攻,期间讨伐西戎大荔、绵诸、义渠,并与公元前444年,俘虏义渠国王; 公元前389年,秦惠公率领50万大军进攻魏国吴起,意图夺取河西之地,大败,秦国陷入谷底。 秦国在这两百多年里,虽然和晋国死磕多次,国力受损,但综合实力仍然很强悍,对付西边的戎狄部落绰绰有余;三家分晋后,魏国率先变法改革,秦国丢失河西之地,即使率倾国之力,也无法夺回失地,一方面是魏国实力非常强,另一方面则是秦国陷入了四代乱政,民心不齐。不过不要担心,这只是黎明之前最黑暗的时刻,大秦帝国马上就会苏醒过来,焕发出无限的耀眼光芒。 茁壮成长期 一、扭转局势 公元前384年,长期流亡魏国的秦献公上位,通过以下几个举措,扭转了秦国持续衰退的局面: 影视中的秦献公 1、废除人殉,吸引人才、人口入秦; 2、迁都栎阳,将国都迁到前线,图谋中原的野心暴露无遗; 3、开启变法,为商鞅变法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4、打败韩魏联军,解救周天子,插手中原事务; 5、河西之战,斩首魏军6万,秦国开始崭露头角。 秦献公为什么能够扭转局面?一是早期颠沛流离,磨练了心智;二是在魏国多年,学了不少李悝变法的经验;三是登位时已经快40岁了,正是心智成熟、精力旺盛的黄金年龄;四是国君宝座本来很不容易,知道珍惜。 二、商鞅变法 秦献公去世后,嫡子嬴渠梁继位,开启了商鞅变法,秦国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通道。 商鞅变法 重点谈一下军功爵制,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要想获得爵位、官位,只有一条路,就是为国家立下战功。战场上每杀甲士一名,就可以升爵一级,不关你是奴隶还是贵族子弟。爵位提高,意味着更多的财产和更高的社会地位,甚至是家人获罪都可以得到赦免。 这项政策打破了长久以来的世卿世禄制,空前激起了秦人的战斗热情,平民出身的老秦人有了上升的空间,比方说后世的武安君白起就是秦国平民出身。 从激烈战场中拼杀出来的将士自然比含着金钥匙出生的贵族更有战斗力。 商鞅开始变法 商鞅变法十几年后,秦国就成了一流强国;之后的历代国君,延续了新法的精髓。 三、攻打巴蜀 公元前316年,秦惠文王在司马错的建议下,秦军翻山越岭,灭了巴国、蜀国,秦国土地面积扩大了一杯以上,人口、粮食产量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为秦昭襄王时期的连续鏖战提供了经济、后勤保障。 秦灭巴蜀 秦国灭巴蜀,作用不仅体现在经济上,对攻打楚国也有很大的军事意义。巴蜀处于长江上流,秦军沿江直下,不仅能袭击楚国的后方,还能避免其他国家的袭扰。 四、长平之战 秦昭襄王时期,秦国连续对外作战,虽然没有灭掉任一大国,但楚国、韩国、魏国、赵国在秦国的一连串打击下,实力已被严重削弱。其他两个大国,燕国、齐国互殴,基本废了武功。 尤以长平之战最为惨烈,白起率领的秦军击败赵军,坑杀降卒40万,诸侯为之胆寒。 白起坑杀40万降卒 长平之战后,秦国统一天下就只是时间问题了。 五、一统天下 公元前230年,秦国迈出了统一天下的步伐: 秦王嬴政统一六国顺序 公元前230年,内史腾率领秦军攻克新郑,俘虏韩王,设置颍川郡; 公元前225年,秦将王贲引大沟之水冲灌大梁城,经3个月战争,城垣崩塌,魏王出降,魏国灭亡,秦以其地建为东郡; 公元前223年,王翦率领大军攻破楚都寿春,俘虏楚王负刍,楚亡。秦在楚地设立楚郡,不久,又分为九江郡、长河郡和会稽郡; 公元前222年,秦灭燕、赵(之前已经消灭了主力部队); 公元前221年,齐王建投降,齐亡。 短短十年,秦王嬴政奋六世之余威,一统天下。 总结 大秦帝国从小小的弼马温起步,期间颇多磨难,最终一统天下,有几个道理值得品味: 1、出身低微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不要失去前进的动力; 2、成功没有捷径,脚踏实地才是王道;伟大的功绩需要持久的努力奋斗; 3、想要成就一番事业,首先要学会笼络人才; 4、穷则思变,没有一成不变的方法可以解决所有难题; 5、磨难是一种财富,不要害怕吃苦。 你认为哪一位秦君的贡献最大? (单选) 0人 0% 秦非子 0人 0% 秦襄公 0人 0% 秦孝公 0人 0% 秦昭襄王 0人 0% 秦王嬴政 0人 0% 其他 投票 很赞哦! (1064)
相关文章
- 司马家一统天下多少年 西游记到底写得是啥?竟是如来一统天下的奋斗史
- 司马家一统天下多少年 秦始皇“一统天下”的糊涂账
- 司马家一统天下多少年 靠战争一统天下的秦朝,在战争后,还剩多少人口?
- 司马家一统天下多少年 古代最让人讨厌王朝,虽一统天下,但让中华做了300年亡国奴
- 司马家一统天下多少年 曹魏占尽优势资源却无法一统天下,缺少哪一点?
- 司马家一统天下多少年 百越之战简介:大秦帝国一统天下最艰苦的一仗
- 司马家一统天下多少年 一统天下什么意思?
- 一统天下攻略 没有绯闻的秦始皇怎么一统天下
- 一统天下攻略 从弼马温到一统天下:大秦帝国是怎样一步步强大起来的?
- 司马家一统天下多少年 秦朝能一统天下,竟然得益于这四支军团,秦朝灭亡后竟消失无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