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皂角和小皂角的区别 皂角在历史上什么时候开始有的
皂角在历史上什么时候开始有的
宋代时就出现了一种人工合成的洗涤剂,是将天然皂荚(又名皂角、悬刀、肥皂荚,通称皂角)捣碎细研,加上香料等物,制成桔子大小的球状,专供洗面浴身之用,俗称「肥皂团」。
宋人周密「武林旧事」卷六「小经纪」记载了南宋京都临安已经有了专门经营「肥皂团」的生意人。
明人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记录了「肥皂团」的制造方法:「肥皂荚生高山中,树高大,叶如檀及皂荚叶,五六月开花,结荚三四寸,肥厚多肉,内有黑子数颗,大如指头,不正圆,中有白仁,可食。
十月采荚,煮熟捣烂,和白面及诸香作丸,澡身面,去垢而腻润,胜於皂荚也。
」。
除了天然皂荚,如无患子等类的植物,也流传於民间,成为一种很好的洗涤剂。
「台湾府志」中有这样的记载:「黄目树,即无患树。
高二、三丈,实如枇杷,色黄,皮绉,用以澣衣,浆若肥皂。
」,它的果皮用水搓揉后会产生泡沫,台湾人以之用来洗衣,至少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由於含有黄色素,衣服洗久了可得小心被染黄。
另相传以此搓洗头发,可常保青丝乌黑亮丽,兼具清洁与润丝的功效喔。
在西方,可能要追溯到4000年前古希腊的一个叫勒斯波斯的小岛。
当地人用动物祭天,由于焚烧动物时要用木材,木材的灰烬和动物脂肪混合产生了肥皂样的黄色物质。
大雨把这些东西冲刷到当地妇女经常洗衣的河流中,她们发现因此衣服洗的更乾净。
虽然从古希腊开始,就可以发现使用类似肥皂的痕迹,历史上记载有一个叫萨佛(Sappho, aponification)的女诗人,记载了这些故事。

后来的人为了纪念她,就把这个过程叫作皂化,化学名称是制皂(Soap Making)。
另外,西元前 3000 年 , 美索布达米亚人发现 , 植物燃烧后的灰烬类的碱性物质 , 与油混合后 , 具有去污力 , 这亦是肥皂的来源之一。
不过高卢人应该是尝试去制做香皂且成功的第一人,他们当时称香皂为「sapo」,当时的皂类是一种含有动物油脂和植物灰烬混和而成的软膏状物质。
当sapo的制作手法渐渐地被传入到地中海地区时,阿拉伯人就将sapo加以改良成橄榄油及苏打制成的硬质肥皂。
这时,肥皂开始被大量制造。
而真正普遍使用肥皂还是18世纪和19世纪的事。
在18世纪末工业革命工业问世后,获得了大量的价廉的碳酸钠,促使肥皂工业有了新的发展。
但是到了20世纪中期,合成化学和石油化工的发展为洗涤剂提供了廉价的化工原料,促使了合成洗涤剂的兴起,使得肥皂工业的发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近年环保意识抬头己被忽略的手工皂才又兴起,由於手工皂有其天然特有的性能,各种组成极易被生物降解且易於被污水处理过程中的微生物分解,因此不会引起河流、湖泊和水道的污染问题。
- 上一篇
英语谚语作文常用 英语谚语:Time past never returns, amoment lost, lost for ever 中文翻译是什么?
英语谚语:Time a t ever retur , amome t lo t, lo t for ever 中文翻译是什么? 英语谚语:Time a t ever retur amome t lo
- 下一篇
观察门标准 依合会门观察处非处什么意思?如何解释?!
依合会门观察处非处什么意思?如何解释? 依合会门观察处非处 瑜伽五十七卷二页云:云何第二处非处门差别?谓无处无位,光明黑闇,一时合会,无有是处。若有一处、无第二生;斯有是处。无处无位,麤分水火,一时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