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125年前,那個刺殺李鴻章,讓清朝少賠1億兩的日本人,結局如何?
125年前,那個刺殺李鴻章,讓清朝少賠1億兩的日本人,結局如何?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曾如此評價過李鴻章:大清帝國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強一爭長短之人。甲午戰爭失敗之後,李鴻章在1895年3月遠赴日本談判

125年前,那個刺殺李鴻章,讓清朝少賠1億兩的日本人,結局如何?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曾如此評價過李鴻章:大清帝國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強一爭長短之人。甲午戰爭失敗之後,李鴻章在1895年3月遠赴日本談判,商量割地、賠款等一系列具體事宜。然而,不知是嘲諷還是怎樣,連續3輪談判下來,李鴻章沒有在伊藤博文手中佔到任何便宜,在伊藤博文提出要清廷賠償3億兩白銀的那一刻起,李鴻章的臉上就沒有綻放過笑容。1895年3月24日,談判結束之後,李鴻章面對日本的索賠,已經沒有任何辦法了,儘管他搬出了英國,但日本就是不買賬。然而,正當李鴻章坐著轎子返回接引寺的途中,人來人往的街道上突然出現了一個日本青年,他站在轎子前,抬手就是一槍。也許是不幸中的萬幸,這一發子彈沒有要了李鴻章的命,只是打傷了他的左臉。
不過,儘管李鴻章滿臉是血,但他在被及時送到醫院之後,保住了一條性命。至於兇手,日本警察也很快抓到了,他名為小山豐太郎,是個典型的日本軍國主義者。接受審問時,小山豐太郎被問到為何行刺?結果他卻說:「一路追擊毫無骨氣的支那兵,鐵鞭遙遙北指……用不了半年,就能讓四億支那人在北京城的日章旗下跪倒了。」
小山豐太郎的本意是通過刺殺李鴻章,迫使戰爭繼續進行,只是他沒想到,李鴻章不但沒死,日本還反倒因為此事陷入被動。李鴻章清醒之後,不但沒有回國,反而藉助「槍擊案」製造國際輿論,化被動為主動,使害怕西方國家干預的日本,不得不將賠款由3億倆白銀減為2億倆。最後,隨著《馬關條約》的簽署,中日甲午戰爭也自此被畫上了句號。
伊藤博文在槍擊事件後,曾對小山豐太郎破口大罵:罔顧國家大計,簡直是愚不可及!小山豐太郎一心只想著侵略,卻忽視了日本自身條件的限制,日本畢竟是個小國,資源貧乏、市場狹小是永遠也擺脫不了的。甲午一戰,日本已經盡了全力,再打下去,就會受國內資源的限制,後繼乏力,舉步維艱。因此,通過和談獲取利益,是目前最明智的做法。
為了平息心中的怒火,伊藤博文堅持處死小山豐太郎,但是根據日本法律,小山豐太郎罪不至死。最後,小山豐太郎被判了無期徒刑,關押在北海道的網走郡。可是在12年之後,也就是1907年,日本天皇卻特赦小山豐太郎出獄,他將小山豐太郎擺在了一個「英雄」的位置,號召全體國民向他學習。
1938年,在日本發動全面侵華的前夕,小山豐太郎還在《日本與日本人》雜誌上開了個專欄,以連載的方式撰寫回憶錄《舊夢譚》,詳細描寫了自己刺殺李鴻章的前因後果,其中有這樣一段描述:「比起照片上的形象,(李鴻章)眼光更是炯炯射人……真不愧是睥睨東洋的眼睛!」日本雜誌選擇這個時間點刊登他的回憶錄,顯然是有深意的,明眼人都能看出來。最終,小山豐太郎在1947年去世,終年78歲。他在去世前,日本已經投降了,就是不知他的心裡,是否後悔之前的所作所為。
很赞哦! (1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