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你认为韩信是一个怎样的人 韩信最“狠”招数,用几万人击败20万敌军,千年来竟无人敢再用

火烧 2022-12-15 23:09:18 1066
韩信最“狠”招数,用几万人击败20万敌军,千年来竟无人敢再用 提到名将韩信,大家都可谓是耳熟能详,韩信在秦末汉初的风云时期算是最耀眼的杰出将领。在战场上韩信指挥的陈仓之战、安邑之战、潍水之战和垓下之战

韩信最“狠”招数,用几万人击败20万敌军,千年来竟无人敢再用  

提到名将韩信,大家都可谓是耳熟能详,韩信在秦末汉初的风云时期算是最耀眼的杰出将领。在战场上韩信指挥的陈仓之战、安邑之战、潍水之战垓下之战等一系列重要战役都是我国古代战争史上的佳作,可以说韩信用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高超的统兵智谋创造了世界战争史上的无数奇观,令后人只能高山仰止。

在当时韩信的军事韬略是世人有目共睹的,所以后人多以“兵仙、神帅”来称赞。在短短四年楚汉战争中,大将韩信也是战功无数,为大汉王朝的建立可谓是立下了不世之功。作为统帅韩信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将每个计谋都能发挥淋漓尽致。其中,早年的韩信就曾使过最“狠”招数大败对手,用几万人击败20万敌军。而更为神奇的是,此后的千年来竟无人敢再用此计谋!

楚汉战争中,韩信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汉二年(公元前205年),刘邦在老家彭城(徐州)遭到了自起兵以来的最大的惨败,当时楚军依靠项羽坚毅果敢的指挥,在半日之内以三万之师击溃汉军五十六万联军。可以说此彭城一战将刘邦的主力全部损失殆尽,让刘邦陷入“发关中老弱未傅悉诣荥阳”的危机局面。幸好此时身为大将军的韩信迅速收集残兵败将与刘邦在荥阳会师,阻挡楚军的攻势,使汉军得以重振旗鼓。

彭城之战汉军元气大伤,几乎全军覆没,依附于刘邦的诸侯纷纷背汉投楚。其中,反楚同盟的齐王田荣赵王歇也反叛并与楚媾和,后来魏王豹以探母病为由回到封国后,就封锁了河关阻断了汉军退路,叛汉与楚约和。同年八月,刘邦求和不成只能派韩信率兵伐魏。韩信以声东击西之计,率汉军渡过黄河,奇袭魏国重镇安邑,俘虏了魏王豹平定了魏国,这才为刘邦打通退路。(需要指出的是声势浩大的彭城之战,大将韩信并未指挥

汉三年(公元前204年),刘邦面对极其不利的形势下采纳韩信的建议“北举燕、赵,东击齐,南绝楚之粮道,西与大王会于荥阳”,对楚实施战略包围的建议。当时刘邦在坚持对楚正面作战的同时,还给韩信增兵,命其率军东进,开辟北方战场。同年十月,韩信、张耳统兵欲过太行山井陉口进攻赵国,赵王歇见状与成安君陈余统兵20万在井陉口抗击汉军。在当时可以说,赵军率先到达战场占据有利地形,随时准备与韩信决战。

而即将发生的这场战争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井陉之战,亦是成语“背水一战”的出处。韩信率军长途跋涉到达战场,麾下兵力多是新募之卒,千里行军人困马乏,处于劣势和被动地位。《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信与张耳以兵数万,欲东下井陉击赵。赵王、成安君陈馀闻汉且袭之也,聚兵井陉口,号称二十万。”在这种情况下,韩信如何“向死而生”的呢?

你认为韩信是一个怎样的人 韩信最“狠”招数,用几万人击败20万敌军,千年来竟无人敢再用

如今在很多人看来,背水一战似乎还挺有道理,人到绝境可不就要拼死战斗么,这和项羽的破釜沉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啊。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简单的复制韩信恐怕会是凶多吉少。要知道韩信使用此计策之前,刘邦就在彭城之战中:“汉军皆走,相随入谷、泗水,杀汉卒十余万人。楚又追击至灵壁东睢水上,汉卒十余万人皆入睢水,睢水为之不流。”同样是背水一战,汉高祖刘邦以多打少还被淹死了二十万!

其实,当时的赵军本可以稳拿胜利的,副将李左车(李牧之孙)就曾献计认为:“韩信千里而来,粮草不足,补给肯定在部队后方,到时候他带领三万兵马,从小道断了韩信的粮草。不出十日,韩信的部队不战自溃,可以全歼汉军。”而主将陈余却自恃义军,不屑于使用奇谋诡计,说:“韩信这么点人马,我竟然避而不战,如此胆小怯懦,那以后天下诸侯还不都来攻打我?”根本不听李左车的计谋。

此时韩信派人暗中探听得知李左车的计策,没被采纳非常高兴。《史记》记载:“韩信使人间视,知其不用,还报,则大喜,乃敢引兵遂下。”韩信得到情报后大胆引兵前来应战,在离井陉口三十里驻扎下来宿营。到了半夜,韩信又挑选出两千骑兵,每人拿一面红旗,去山上观察赵国的军队,并让他们在赵军倾巢出动后,将红旗插到赵军的营地。同时命令副将传令大家:“今天打败赵军之后会餐。”当时的将士们谁都不相信,只好假意称是。

次日天刚亮,韩信亲自率领一万先头部队,打着大将的旗帜,背靠河水摆开阵势。《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赵军望见而大笑。”赵军见状,果然踌躇满志,离营迎战。同时,赵军对潜伏的汉军毫无觉察,望见汉军背水列阵,无路可以退兵,都禁不住窃窃哂笑,认为韩信置兵于“死地”,根本不懂得用兵的常识,因而对汉军更加轻视。今天看来,当时赵军的嘲笑不是没有理由的。因为兵法上明确规定,布阵要“右倍山陵,前左水泽”,韩信反其道而用之,岂不是可笑之至?

战事一开打,韩信就佯装战败扔掉旗鼓仪仗,向绵蔓水方向后撤,与事先在那里背水列阵的部队迅速会合。赵军见状都争夺汉军的旗鼓、追逐韩信。此时韩信预先派出去的两千轻骑兵,已经火速冲进赵军空虚的营垒,把赵军的旗帜全部拔掉,竖立起汉军的两千面红旗。在这种情境下汉军殊死抵抗,赵军久战不胜,遂想退回营垒,却见营中遍是汉军红旗,大惊失色,认为汉军已经把赵王及其将领全部俘虏了,于是阵势大乱,四散奔走逃告。

最终在汉军两面夹击,大破赵军,在泜水斩杀成安君陈余,活捉了赵王歇。可以说在井陉战场上韩信使用最“狠”招数,用区区几万人击败20万敌军名扬千古。后来唐代诗人王涯在《从军行》里就盛赞韩信在背水之战的高超谋略和指挥艺术:“戈甲从军久,风云识阵难。今朝拜韩信,计日斩成安。”而千年来,基本没有几个将领能将韩信的背水战术在战场上还原,可以说是无人敢再用!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