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介绍 長平之戰,一場改變了戰國走勢的戰役
長平之戰,一場改變了戰國走勢的戰役
趙武靈王
公元前306年,趙國國君趙武靈王推行胡服騎射國策,趙國逐漸強大起來,被譽為“戰國七雄之一”。
趙國西面的秦國也是強國,秦昭襄王在位時期,悍然發動了兼並六國的戰爭。
前270年,秦軍借道韓國,進攻趙國。
秦軍出師不利,被趙國大將趙奢大敗於瘀與(今屬山西和順)。
秦軍敗退後,采取范雎“遠交近攻”的策略,轉而攻打魏國、韓國。
前262年,秦國攻佔韓國的野王(河南沁陽),使得上黨郡與韓國本土割裂,韓桓惠王命上黨郡守馮亭把城池獻給秦國,以此求得秦國罷兵。
馮亭討厭秦國,和城中父老商議,最終決定獻十七城給趙國。
趙孝成王找來平陽君趙豹商議對策,趙豹認為不可,接受韓國的城池將會遭致災禍。
趙王又召見平原君趙勝、趙禹商議,兩人認為這是千載難逢的機會,不可放棄。
趙孝成王於是接受了馮亭獻城,封馮亭為華陽君,同時派遣大將廉頗鎮守長平(山西高平西北部),防止秦軍偷襲。
秦國得知趙國接受了韓國的領土,極為不滿。
前260年,三月,秦昭王派左庶長王齕[hé]攻佔韓國的上黨,郡中百姓紛紛跑到趙國避難,趙國派兵接應上黨百姓。
四月,秦將王齕發兵攻打長平,廉頗奉命迎擊,雙方互有傷亡。
六月,秦軍攻破趙軍陣地,奪取尉城、故谷城。
七月,趙軍主將廉頗以逸待勞,堅守城池,趙孝成王認為廉頗怯懦畏戰,多次派使者斥責廉頗。
廉頗不以為然,打算挫殺秦軍的銳氣,等待有利時機出戰。
廉頗
秦軍主將王齕原打算速戰速決,想不到趙軍堅守不出,秦軍逐漸失去耐心,加之遠道而來,糧草接濟不上,士兵多有傷病,秦軍士氣低迷。
趙孝成王四處求援的時候,秦國丞相范雎派人散布謠言,聲稱廉頗很容易擊敗,而馬服君趙奢之子趙括很難對付。
趙孝成王早就對廉頗堅守不戰感到惱火,於是不顧丞相藺相如和趙括母親的勸阻和反對,堅持派遣趙括接替廉頗為趙軍主將。
趙括“紙上談兵”誇誇其談有一套,到了戰場上就不靈了。
趙括率趙軍主動出擊,秦軍新任主將白起派一路兵馬佯裝敗退,誘使趙軍進入峽谷,另一路人馬切斷趙軍的後路,而後全線包圍趙軍。
《史記》記載:“九月,趙卒不得食四十六日,皆內陰相殺食。”
趙軍失去糧道,也失去了城中的馳援,受困於長平一處山谷,長達四十六天得不到糧草供應,以至於出現相互殘殺“人相食”的地步。
趙軍連續五次突圍而均遭失敗,趙括親率精兵奮力突圍,被秦軍士兵射殺,無奈之下,四十餘萬趙軍將士選擇投降了白起。
秦將白起害怕趙軍再次作亂,於是下令,釋放其中二百四十個年齡較小計程車兵,其余全部坑殺。
白起
趙國前後損失四十五萬人,此後國勢轉衰,元氣大傷。
趙王后悔沒有聽信平陽君趙豹的建議,但為時已晚。
前229年,秦國滅掉趙國。
兩千多年以後,位於山西晉城高平城西五華裡處——谷口村長平之戰遺址內,曾出現大量重疊交錯的屍骸,埋葬在天然的溝壑內。
這些屍骸,有的胸腔內有箭鏃,有的四肢斷裂,有的屍骸沒有頭顱。
可見,當時“坑殺”一說不符合史實,這些趙國士兵顯然是被殺之後,投入溝壑之中。

《高平縣志》記載:因為白起殺人太多,當地百姓把這裡稱作“殺谷”。
唐玄宗在位時期,路過此地,詔令當地官員修建“骷髏廟”,用以祭奠趙國士兵的亡靈。
明朝萬歷年間、清朝光緒年間曾先後對骷髏廟進行了修葺。
相关文章
- 真实的长平之战和赵括 第十八节 同根相煎――长平之战弱强赵
- 真实的长平之战和赵括 秦赵长平之战:赵括纸上谈兵 白起“封神”
- 真实的长平之战和赵括 秦昭襄王赢稷,长平之战大破赵军,灭东周,奠定秦国统一战争胜利
- 真实的长平之战和赵括 长平之战赵军死得有多惨?看看尸骨发掘现场就全明白了
- 白起和赵括之战在哪里 名将白起长平之战坑杀四十万赵军?最多二十万,很可能只有十四万
- 历史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的影响是什么长平之战的历史意义
- 真实的长平之战和赵括 中国古代史上“长平之战”是指哪两个国家交战
- 真实的长平之战和赵括 长平之战赵括为帅,早在十年前马服君赵奢阏与破秦时就埋下了伏笔
- 真实的长平之战和赵括 为什么长平之战30多年后,赵国才被秦国所灭?原因不简单!
- 长平之战介绍 長平之戰,一場改變了戰國走勢的戰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