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秦始皇和甘肃有什么关系 專家稱秦始皇祖籍山東濱州

火烧 2022-11-08 02:08:23 1041
專家稱秦始皇祖籍山東濱州 11月29日,山東省闖關東文化研究會成立大會暨第一屆會員大會在章丘舉行。濱州市政協文史委副主任李象潤應邀參加,在論證薄姑氏在3100年前開始闖關東的同時,李象潤通過多年文史研

專家稱秦始皇祖籍山東濱州  

專家稱秦始皇祖籍山東濱州
11月29日,山東省闖關東文化研究會成立大會暨第一屆會員大會在章丘舉行。濱州市政協文史委副主任李象潤應邀參加,在論證薄姑氏在3100年前開始闖關東的同時,李象潤通過多年文史研究與歷史文物考究發現推斷:秦始皇四次東巡都來過山東境內,秦始皇祖籍是東夷族人,也就是現在的山東。 秦始皇祖籍東夷人屬薄氏後裔 眾所周知,秦始皇,贏姓,名政。出生於趙國首都邯鄲,也就是今天的河北邯鄲市。祖籍是祖輩生活過的地方,對於他的祖籍眾說紛紜,有的說是咸陽,有的說是濮陽,還有的說是甘肅。李象潤通過遠古姓氏源流和先秦歷史的研究論證、考究認為,秦始皇嬴政祖籍應為東夷人,即今天的山東濱州人。 從上個世紀到現在的歷史學家在歷史文獻和新出土的文物考證中,描繪出了商末薑尚滅蒲姑遺族四方逃散、生生不息的蛛絲馬跡。其中有一支沿齊(濟)水、河水流域西行的路線遷移,西行的還有一支到達隴西,形成蒲戎氏族,亦嬴姓,是秦嬴王朝的遠祖之一。最近,北京大學李零教授也提出,秦始皇元祖應為東夷人,西北地區的薄氏,應是其後裔,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李學勤先生對清華的整理成果支持了這一論斷。 李象潤說,秦始皇做到秦朝大一統,是從陜西征服到東方。過去說,周公是山東人,秦始皇是陜西人,秦滅六國,齊地最後,這是陜西人打山東人。但司馬遷說,周公的老家在岐山,嬴姓的祖庭在東夷。周公才是陜西人,秦始皇應是山東東夷人。最近,「清華簡」研究成果也證實了司馬遷的說法。 四巡「山東」來濱尋師祭祖 李象潤說,商代的薄姑氏(薄丘),亦稱勃姑,是薄姑部落的氏族方國,是炎帝族的後裔,薄族嬴(營)姓,和商王朝宗室有親戚關係,是殷商時期的東夷土著大國。李學勤說,這個氏族方國應是薄姑,遠古時「薄」與「蒲」通假。薄姑氏族主要活動區域在泰岱至渤海岸邊一帶,其活動範圍因時有大有小,多有變化,但其中心區域在古齊(濟)水入海處,比今濱州市區域還要大的多,近似於老渤海區的范疇,應是符合歷史的。 「茅焦是秦始皇的老師。是秦始皇統治時期著名的一位敢諫之臣。後茅焦受到秦始皇的尊敬,被立為太傅,尊為上卿。」李象潤說,秦始皇東巡途中,前往原齊國故地來尋找茅焦,以期借用茅焦之力振國興幫。茅焦返齊國後遭到奸佞誣陷,北上來到渤海沿岸,隱居蒲柳台西部。為紀念茅焦,後人在茅焦隱居的地方建起茅焦祠以示紀念。現在盡管茅焦祠已不復存在,但是,茅焦祠的遺址高台仍舊挺立著,這就是今天濱城東北城垣內附近的茅焦台。 「其實,商周之際有大遷徙。商末,秦人的祖先離開山東,先去山西,後去陜、甘。周初,周公封曲阜,只是占了嬴姓的一地而已。他們正好調了個兒。」李象潤介紹,秦始皇首次東尋在公元前219年,去了咸陽、泰山、梁父、黃月垂、成山、之罘、瑯邪等地;再巡在公元前218年,曾去咸陽、之罘、瑯邪等地;三巡在公元前215年,到咸陽、碣石等地;四巡在公元前210年,再去咸陽、瑯邪、榮成山、之罘、平原津、沙丘等地。不難發現,四次東巡,三次都以齊地為主要目標,足見他是如何關注齊地了。 薄姑故城在博興東北十五裡 在美國舊金山亞洲美術博物館的展廳中,安放著舉世聞名的周公鼎。這件歷史文物除了銘刻著周公東征的功績外,還為我們留下了關於一個東夷大國的珍貴記載。「隹周公征伐東夷,豐白、甫古咸?。……」銘文中的「甫古」即當時一個重要的東夷諸侯方國——「薄姑國」(現濱州)。 李象潤說,《(讀史)方輿紀要》:薄姑故城,在博興縣東北十五裡。許多文獻都說明薄姑故城的位置,一是處在濟水海邊,是海港;二是在博興、蒲台一帶,應當說史籍記載是清楚的。齊水入海處便是薄姑氏族方國,當時天下最大的入海港口,便是齊水入海的薄姑城邦。薄姑氏族,嬴姓,「嬴」與「營」上古為通假字,即薄姑「嬴地」又稱「營地」或「營州」,城邦高地即為「營丘」。 殷末周初從中原流向山東半島的大河是齊水,即後來的濟水(大清河),這在當時是中原文明流向大海的航運通道,在齊水入海處居住著一個重要的東方氏族就是蒲姑方國,唯一的大海港便是薄姑城,古勃海灣的意思就是薄姑人環繞的海洋。 薄姑氏族方國遺跡在博興、濱城有,在古濟水以北,現惠民、陽信的東部,到徒駭河西岸也是薄姑氏族存在和活動的重要區域。(齊魯晚報 郗運紅)本文來源:手機騰訊網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