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狄仁杰历史上是否存在 历史上狄仁杰工资

火烧 2022-08-22 19:02:37 1056
历史上狄仁杰工资 请问历史上的狄仁杰真有那么神奇吗 中国古代名相狄仁杰 中国封建社会的盛唐早期,出现了一位睿智机敏,刚正不阿,政绩卓著,极具远见卓识的政治家,他就是显赫于世,海内外闻名遐尔的千古名相-

历史上狄仁杰工资  

请问历史上的狄仁杰真有那么神奇吗

中国古代名相狄仁杰 中国封建社会的盛唐早期,出现了一位睿智机敏,刚正不阿,政绩卓著,极具远见卓识的政治家,他就是显赫于世,海内外闻名遐尔的千古名相--狄仁杰。

狄仁杰(630--700年),字怀英,唐代并州太原(今大原南郊区)人。 至今,其故里狄村尚有一株古槐,枝叶繁茂,世代相传为狄母手植。

而古槐旁仍有石碑一通,上刻"狄梁公故里"。 垂拱四年(688年),是武氏则天废中宗李显之后,以太后身份临朝称制的第五个年头。

是年七月,唐朝贵族、博州刺史越王李贞、豫州刺史琅玡王李冲等,起兵讨伐武氏,图谋匡复中宗。 然而,李贞、李冲起兵不数日便告兵败。

豫州官民听说由宰相张光辅为统帅的唐军将要到达,纷纷出城降迎。而张光辅所率的三十万唐军,却不论青红皂白,贪功抢掠,屠杀无辜百姓。

之后,又以查寻李贞党徒为名,四出抄家掠物抓捕人众,连坐者六、七百家,籍没者五千余口。 一时间冤狱甚起,受害者无数。

这时,狄仁杰赴豫州任刺史之职。到了豫州,他看到哀鸿遍野,无辜受累者甚众,内心非常不安。

于是,一面命令部下给那些死囚开释刑具,一面秘密上书武则天,奏明原案的"诖误",请求武氏"仁恤"。武后深知仁杰刚正,相信所奏属实,遂下诏改杀为流,全部流放丰州。

当这批囚徒流往丰州,途经狄仁杰曾经治理过的宁州时,宁州父老热情迎接安慰他们,并感慨地说:"我狄使君活汝辈矣!"当时豫州囚徒和宁州父老,相携同往,痛哭于为狄仁杰所树的德政碑下,以示感激之情。 立废太子是中国每个封建王朝的举国大事。

圣历元年(698年),武则天的侄儿武三思、武承嗣,数次使人游说武氏,争立已为太子。 仁杰素知"二武"之心,遂以国家前途为重,从中阻止,对武氏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甚至直谏:"你为元首,我为宰相,立太子是国家之本,岂能不预知乎?"他还以传统的人伦之情劝武则天说:"姑侄与母子那个亲?陛下若立庐陵王,则千秋万岁常享宗庙;而要立侄,没听说过侄为天子,而祭姑于庙者也?"狄仁杰语重心长的劝告,终于使武氏省悟,召庐陵工李显回宫,立为太子。

粉碎了"二武"妄想争当太子的美梦,防止了一次动乱。 武则天晚年,信任狄仁杰愈重。

武则天常称仁杰为"国老","仁杰好而引廷争,太后每屈意从之"。仁杰也曾多次以年老告退,则天从不允许。

仁杰每入见,则天"常止其拜",并说:"每见公拜,朕也身痛。 "这年秋九月,狄仁杰病故,享年71岁。

武氏则天悲恸异常,失声叹道:"朝堂空矣!""'天夺吾国老何太早矣!"遂赠仁杰为文昌右相,并宣布废朝三日,以示哀悼。逮至唐睿宗时,又追封仁杰为梁国公。

历史上狄仁杰官至几品

初任大理丞 改任侍御史- 都属从六品下 后历任宁州、豫州刺史 正四品下 冬官(工部)侍郎 地官(户部)侍郎-正四品上 中间被贬为复州(今湖北沔阳西南)刺史,入为洛州司马。

691年回京任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开始了他短暂的第一次宰相生涯-同三品 长寿二年(693年)正月,武承嗣勾结酷吏来俊臣诬告狄仁杰等大臣谋反 后被贬为彭泽令-正七品 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十月 武则天起用狄仁杰为魏州(今河北大名一带)刺史 而后升任幽州都督-从三品 神功元年(697年)十月,狄仁杰被武则天招回朝中,官拜鸾台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加银青光禄大夫,兼纳言,恢复了宰相职务-从三品 久视元年(700年),狄仁杰升为内史(中书令)-正三品 武则天时,只有中书令和侍中为真宰相 因为唐朝一二品都为虚衔 正三品中书令为三省长官 已属极品!。

历史上的狄仁杰为什么这么受武则天的重用

狄仁杰才能出众,且对当时的女性当权没有过多的歧视,没有受封建传统思想根深蒂固的思想,另一方面,武则天在当时的环境约束下,需要培养自己的政治力量,而狄仁杰的才干正好吸引了她,在无残酷竞争的压力下,唯属狄仁杰最受武则天重用,因此也正好提供了一个平台给狄仁杰发挥才能,名留至今。

武则天、狄仁杰主题纪念馆随着狄仁杰通天帝国的热播,网络祭拜在广大网民的推崇下,掀起了一片心潮,各大祭拜网站纷纷效仿,中国清明网新建的主题纪念馆更是吸引了上千网民献花、上香, 模拟传统祭拜模式进行祭拜。

狄仁杰其人历史上狄仁杰是怎样的一个人

狄仁杰,生于唐贞观四年(630年),卒于武则天久视元年(700年),字怀英,唐代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

武则天时期宰相,杰出的封建政治家。 狄仁杰出生于一个官宦之家。

祖父狄孝绪,任贞观朝尚书左丞,父亲狄知逊,任夔州长史。狄仁杰通过明经科考试及第,出任汴州判佐。

时工部尚书阎立本为河南道黜陟使,狄仁杰被吏诬告,阎立本受理讯问,他不仅弄清了事情的真相,而且发现狄仁杰是一个德才兼备的难得人物,谓之“河曲之明珠,东南之遗宝”,推荐狄仁杰作了并州都督府法曹。在此任内,狄仁杰通晓了吏治、兵刑等封建典章和法律制度,这对他一生的政治活动都有重大影响。

唐高宗仪凤年间(676——679年),狄仁杰升任大理丞,他刚正廉明,执法不阿,兢兢业业,一年中判决了大量的积压案件,涉及到1.7万人,无冤诉者,一时名声大振,成为朝野推崇备至的断案如神、摘奸除恶的大法官。为了维护封建法律制度,狄仁杰甚至敢于犯颜直谏。

仪凤元年(676年),武卫大将军权善才误砍昭陵柏树,唐高宗大怒,命令将其杀死。狄仁杰奏罪不当死,唐高宗疾言厉色地说:“善才斫陵上树,是使我不孝,必须杀之!”狄仁杰神色不变,据法说理:“犯言直谏,自古以为难。

臣以为遇桀、纣则难,通尧、舜则易。今法不至死而陛下特杀之,是法不信于人也,人何措其手足!”“今陛下以昭陵一株柏杀一将军,千载之后,谓陛下为何主?此臣不敢奉制杀善才,陷陛下于不道”。

终于迫使唐高宗改变了主意,赦免了权善才的死罪。 不久,狄仁杰被唐高宗任命为待御史,负责审讯案件,纠劾百官。

任职期间,狄仁杰格守职责,对一些巧媚逢迎,恃宠怙权的权要进行了弹劾。调露元年(679年),司农卿韦弘机作宿羽、高山、上阳等宫,宽敞壮丽。

狄仁杰上奏章弹劾韦弘机引导皇帝追求奢泰,韦弘机因此被免职。左司郎中王本立恃恩用事,朝廷畏之。

狄仁杰毫不留情的揭露其为非作歹的罪行,请求交付法司审理。唐高宗想宽容包庇王本立,狄仁杰以身护法:“国家虽乏英才,岂少本立辈!陛下何惜罪人以亏王法。

必欲曲赦本立,请弃臣于无人之境,为忠贞将来之戒!”王本立最终被定罪,朝廷肃然。 后来,狄仁杰官迁度支郎中,唐高宗准备巡幸汾阳宫,以狄仁杰为知顿使,先行布置中途食宿之所。

并州长史李冲玄以道出妒女祠,征发数万人别开御道。狄仁杰说:“天子之行,千乘万骑,风伯清尘,雨师洒道,何妒女之害耶?”,俱令作罢,免除了并州数万人的劳役。

唐高宗闻之赞叹说“真大丈夫矣!” 武则天垂拱二年(686年),狄仁杰出任宁州(今甘肃宁县、正宁一带)刺史。 其时宁州为各民族杂居之地,狄仁杰注意妥善处理少数民族与汉族的关系,“抚和戎夏,内外相安,人得安心”,郡人为他勒碑颂德。

是年御史郭翰巡察陇右,宁州歌狄刺史者盈路,郭翰返朝后上表举荐,狄仁杰升为冬官(工部)侍郎,充江南巡抚使。狄仁杰针对当时吴、楚多淫词的弊俗,奏请焚毁祠庙1700余所,唯留夏禹、吴太怕、季札、伍员四祠,减轻了江南人民的负担。

垂拱四年(688年),博州刺史琅琊王李冲起兵反对武则天当政,豫州刺史越王李贞起兵响应,武则天平定了这次宗室叛乱后,派狄仁杰出任豫州刺史。当时,受越王株连的有六、七百人在监,籍没者多达5000人。

狄仁杰深知大多数黎民百姓都是被迫在越王军中服役的,因此,上疏武则天说:“此辈咸非本心,伏望哀其诖误。 ”武则天听从了他的建议,特赦了这批死囚,改杀为流,安抚了百姓,稳定了豫州的局势。

其时,平定越王李贞的是宰相张光弼,将士恃功,大肆勒索。狄仁杰没有答应,反而怒斥张光迅杀戮降卒,以邀战功。

他说:“乱河南者,一越王贞耳。今一贞死而万贞生。”

“明公董戎三十万,平一乱臣,不戢兵锋,纵兵暴横,无罪之人,肝脑涂地。 ”“但恐冤声腾沸,上彻于天。

如得上方斩马剑加于君颈,虽死如归。”狄仁杰义正辞严,张光迅无言可对,但怀恨在心,还朝后奏狄仁杰出言不逊。

狄仁杰被贬为复州(今湖北沔阳西南)刺史,入为洛州司马。 但是,狄仁杰的才干与名望,已经逐渐得到武则天的赞赏和信任。

天授二年(691年)九月,狄仁杰被任命为地官(户部)侍郎、同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平章事,开始了他短暂的第一次宰相生涯。身居要职,狄仁杰谨慎自持,从严律己。

一日,武则天对他说:“卿在汝南,甚有善政,卿欲知谮卿者乎?”狄仁杰谢曰:“陛下以臣为过,臣当改之;陛下明臣无过,臣之幸也。 臣不知谮者,并为善友。

臣请不知。”武则天对他坦荡豁达的胸怀深为叹服。

狄仁杰官居宰相,参与朝政之时,也正是武承嗣显赫一时,踌躇满志之日。他认为狄仁杰将是他被立为皇嗣的障碍之一。

长寿元年(693年)正月,武承嗣勾结酷吏来俊臣诬告狄仁杰等大臣谋反,将他们逮捕下狱。 当时法律中有一项条款:“一问即承反者例得减死。”

来俊臣逼迫狄仁杰承认“谋反”,狄仁杰出以非常之举,立刻服了罪:“反是实!”来俊臣得到满意的口供,将狄仁杰等收监,待日行刑,不复严备。狄仁杰拆被头帛书冤,置棉衣中,请狱吏转告家人去其棉。

历史上狄仁杰几岁死的,生前破过什么案子,怎么破的

狄仁杰(630年-700年),字怀英,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唐代、武周政治家。

狄仁杰早年考中明经科,历任汴州判佐、并州都督府法曹、大理丞、侍御史、度支郎中、宁州刺史、冬官侍郎、文昌右丞、豫州刺史、复州刺史、洛州司马,以不畏权贵著称。天授二年(691年)九月,狄仁杰担任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成为宰相。

但不久就被来俊臣诬陷下狱,平反后贬为彭泽县令,契丹之乱时被起复。神功元年(697年),狄仁杰再次拜相,任鸾台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纳言、右肃政台御史大夫。

他犯颜直谏,力劝武则天立庐陵王李显为太子,使得唐朝社稷得以延续。久视元年(700年),狄仁杰进封内史,并于同年病逝,追赠文昌右相,谥号文惠,后又追赠司空、梁国公。

《大唐狄公案》断指案 据载,狄仁杰任官期间,屡破奇案,惩凶雪冤,在民间广为传颂。 传说,狄仁杰早年在洛阳任洛州刺史,一次他带着马、乔二人外出微服私访。

途中经过一个松滕交织、群猴嬉闹的山坡,他发现一只猴子在摆弄一只戒指。出于职业敏感,狄仁杰留心察看,在不远处的一个山洞里发现一具男尸。

验尸结果发现:男尸左手四指均被切断,其中一指上留有戴过戒指的痕迹。狄仁杰断定:那只猴子弄的戒指,必与这具男尸有关。

为查明案情,狄仁杰一行三人沿山路继续前行。不久他们到了洛阳城外,狄仁杰猛然看到路边一家药材店正在加工药材。

他看到一名药工正在用锋利的切刀切药,心里一动就走过去,想试用一下切刀,老板董掌柜立刻说:“别动它!一不小心,就会把手指切断的!”狄仁杰一惊,直觉告诉他,这切刀可能刚刚切断过指头,很可能与男尸的断指有关。 于是狄仁杰就在药店附近展开调查,逐渐使案情大白:原来,一位在东都卖艺的女艺人,被从长安来的后生贾公子爱上了。

她要求贾公子断去小指一截,以表真情。正在两人谈情之时,恰恰药店老板董掌柜的公子经过这里。

董公子也看上了这位女艺人,便上去调戏纠缠,贾公子见状,怒打董公子一顿,两人从此成了死对头。 几天以后,贾某来到药店,请董掌柜为他断去一截小指,以表达对女艺人的忠心。

这时恰巧被董公子撞见,出于报复。他抓起药杵从背后猛击贾公子头部。

不想,一下子竟把贾公子打死了。黄掌柜在惊慌之中,一刀下去切断了贾公子的四个手指。

他们父子为了掩盖罪行,连夜抛尸山洞中,抛尸中,贾公子所戴的戒指掉到地上,被玩耍的猴子拾到。 最后,黄公子在人证物证面前认罪伏法,被斩首示众。

狄仁杰历史上是否存在 历史上狄仁杰工资

漆屏案 传说,狄仁杰在御史任上,曾审理过一个发生在江夏的奇案。故事是这样的。

巡按御史狄仁杰到江夏时,正好碰到衙门血案交接审理。案情是:江夏县令滕侃,酒后人室内休息时,忽觉头晕目眩,昏倒在地,醒来后发现,夫人的胸口插着自己的雕花匕首,惨死在床;而外间的丫环对此情此景却全然不知。

滕县令见狄御史后,就请他代理自己审理夫人被杀一案。 狄仁杰接案以后,就到滕夫人墓地祭奠。

在墓地,他隐约看到滕夫人出现于他面前。一会儿就变成了死后的惨状。

狄仁杰觉得案情复杂,就决定先和县令谈谈关于夫人的情况。在县令的书房内,滕侃向狄仁杰讲述了自己书房内四扇漆屏的故事。

第一扇是一位书生梦见四位仙女,他想娶其中最美丽的一位为妻;第二扇是书生赴京赶考;第三扇是书生考中进士,衣锦荣归,路过一座阁楼,楼上小姐与他梦中的美丽仙女一模一样,后来后俩成了亲;第四扇是洞房花烛。这四漆屏就是县令生活的写照。

后来,第四扇漆屏被修改了。书生手中的笔换成了一把匕首,直插夫人的前胸。

县令解释说,他患有一种癫狂症,第四扇是他病发时亲手修改的,他极害怕这一切成为现实,但最终还是在他病发时出现了“衙内血案”。 狄仁杰发现案情中有很多疑点,就开始围绕疑点开展调查。

他首先查清,县令所说全是谎言,是在为自己开脱,因为他知道,根据唐代法律,精神病者杀人不偿命。接着,他慢慢查清了真凶,真凶孔三猫见案情即将败露,就前来行刺,被乔泰擒获。

大堂上,孔三猫招供了犯罪经过,原来孔三猫一天夜里去县衙行窃,先吹迷魂药迷倒夫人和丫环,在偷窃时又想强奸夫人,夫人反抗,孔三猫就抓起床头匕首刺死夫人后逃后。此时,县令酒后回房,闻到迷魂药而晕倒。

醒后见夫人被杀,就误以为是自己酒后所为,便向狄仁杰编造了“四漆屏”的故事。 跛腿乞丐 元宵佳节,浦阳县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团聚欢宴,偏巧这时,街上死了个跛腿乞丐。

正月十五是传统的元宵佳节,浦阳满城百姓喜气洋洋。大街小巷都挂起了彩灯,官府还扎起了鳌山,花灯十里,欢声飞扬。

通衢市里更是熙熙攘攘,车水马龙。路上行人,比肩摩踵,个个穿扮光鲜,喜笑颜开。

下午,来衙舍拜贺的客人一批接一批,狄公苦于应酬,弄得疲惫不堪,加上多饮了几盅水酒,又觉头疼隐隐,心神烦躁。最后一位贺客金银市行首林子展拜辞后,他感到浑身一轻松。

这时月出东山,清光团圆,行院里外已挂出了各色灯笼,五彩缤纷,一派节日气象。 他的三个孩子正在花园里为一个大灯笼点火,灯笼形呈八角,上镶金丝掐花,下垂缨络流苏,八面宫绢上彩绘着传说中的八。

在唐朝的狄仁杰活了多少岁

狄仁杰活了70岁 狄仁杰(630年-700年),字怀英,唐代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狄村人。

出生于一个官宦之家,祖父狄孝绪,任贞观朝尚书左丞,父亲狄知逊,任夔州长史。唐朝武则天时期著名宰相。

他执法刚正廉明,执法不阿,以身护法,甚至敢于犯颜直谏。 力劝武则天立唐嗣。

他很有知人之明,也常以举贤为意,凡举之臣,皆为唐朝中兴之臣。 武则天垂拱二年(686年),狄仁杰出任宁州(今甘肃宁县、正宁一带)刺史。

当时宁州为各民族杂居之地,狄仁杰注意妥善处理与少数民族的关系,深得人心。 垂拱四年(688年),张光迅奏狄仁杰出言不逊被贬为复州(今湖北沔阳西南)刺史,入为洛州司马。

天授二年(691年)九月,狄仁杰被任命为地官(户部)侍郎、同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平章事,开始了他短暂的第一次宰相生涯。 长寿元年(693年)正月,武承嗣勾结酷吏诬告狄仁杰等谋反,将他们逮捕下狱,被释后贬为彭泽令(今江西彭泽)。

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十月,契丹攻陷冀州(今河北临漳)。 为了稳定局势,武则天起用狄仁杰为与冀州相邻的魏州(今河北大名一带)刺史。

神功元年(697年)十月,狄仁杰被武则天招回朝中,官拜鸾台(门下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加银青光禄大夫,兼纳言,恢复了宰相职务,成为辅佐武则天掌握国家大权的左右手。 圣历元年(698年),狄仁杰以政治家的深谋远虑,劝说武则天顺应民心,还政于庐陵王李显。

武则天听从了狄仁杰的意见,亲自迎接庐陵王李显回宫,立为皇嗣,唐朝得以维系。 圣历元年(698年)秋,突厥南下骚扰河北。

武则天命太子为河北道元帅、狄仁杰为副元帅征讨突厥,很快恢复了河北的安定。 久视元年(700年),狄仁杰病故,朝野凄恸,武则天哭泣着说“朝堂空也”。

赠文昌右丞,谥文惠。唐中宗继位,追赠司空。

唐睿宗又封之为梁国公。 狄仁杰出生于一个官宦之家。

祖父狄孝绪,任贞观朝尚书左丞,父亲狄知逊,任夔州长史。狄仁杰通过明经科考试及第,出任汴州判佐。

时工部尚书阎立本为河南道黜陟使,狄仁杰被吏诬告,阎立本受理讯问,他不仅弄清了事情的真相,而且发现狄仁杰是一个德才兼备的难得人物,谓之“河曲之明珠,东南之遗宝”,推荐狄仁杰作了并州都督府法曹。在此任内,狄仁杰通晓了吏治、兵刑等封建典章和法律制度,这对他一生的政治活动都有重大影响。

唐高宗仪凤年间(676——679年),狄仁杰升任大理丞,他刚正廉明,执法不阿,兢兢业业,一年中判决了大量的积压案件,涉及到1.7万人,无冤诉者,一时名声大振,成为朝野推崇备至的断案如神、摘奸除恶的大法官。为了维护封建法律制度,狄仁杰甚至敢于犯颜直谏。

仪凤元年(676年),武卫大将军权善才误砍昭陵柏树,唐高宗大怒,命令将其杀死。狄仁杰奏罪不当死,唐高宗疾言厉色地说:“善才斫陵上树,是使我不孝,必须杀之!”狄仁杰神色不变,据法说理:“犯言直谏,自古以为难。

臣以为遇桀、纣则难,通尧、舜则易。今法不至死而陛下特杀之,是法不信于人也,人何措其手足!”“今陛下以昭陵一株柏杀一将军,千载之后,谓陛下为何主?此臣不敢奉制杀善才,陷陛下于不道”。

终于迫使唐高宗改变了主意,赦免了权善才的死罪。 不久,狄仁杰被唐高宗任命为待御史,负责审讯案件,纠劾百官。

任职期间,狄仁杰格守职责,对一些巧媚逢迎,恃宠怙权的权要进行了弹劾。调露元年(679年),司农卿韦弘机作宿羽、高山、上阳等宫,宽敞壮丽。

狄仁杰上奏章弹劾韦弘机引导皇帝追求奢泰,韦弘机因此被免职。左司郎中王本立恃恩用事,朝廷畏之。

狄仁杰毫不留情的揭露其为非作歹的罪行,请求交付法司审理。唐高宗想宽容包庇王本立,狄仁杰以身护法:“国家虽乏英才,岂少本立辈!陛下何惜罪人以亏王法。

必欲曲赦本立,请弃臣于无人之境,为忠贞将来之戒!”王本立最终被定罪,朝廷肃然。 后来,狄仁杰官迁度支郎中,唐高宗准备巡幸汾阳宫,以狄仁杰为知顿使,先行布置中途食宿之所。

并州长史李冲玄以道出妒女祠,征发数万人别开御道。狄仁杰说:“天子之行,千乘万骑,风伯清尘,雨师洒道,何妒女之害耶?”,俱令作罢,免除了并州数万人的劳役。

唐高宗闻之赞叹说“真大丈夫矣!” 武则天垂拱二年(686年),狄仁杰出任宁州(今甘肃宁县、正宁一带)刺史。 其时宁州为各民族杂居之地,狄仁杰注意妥善处理少数民族与汉族的关系,“抚和戎夏,内外相安,人得安心”,郡人为他勒碑颂德。

是年御史郭翰巡察陇右,宁州歌狄刺史者盈路,郭翰返朝后上表举荐,狄仁杰升为冬官(工部)侍郎,充江南巡抚使。狄仁杰针对当时吴、楚多淫词的弊俗,奏请焚毁祠庙1700余所,唯留夏禹、吴太怕、季札、伍员四祠,减轻了江南人民的负担。

垂拱四年(688年),博州刺史琅琊王李冲起兵反对武则天当政,豫州刺史越王李贞起兵响应,武则天平定了这次宗室叛乱后,派狄仁杰出任豫州刺史。当时,受越王株连的有六、七百人在监,籍没者多达5000人。

狄仁杰深知大多数黎民百姓都是被迫在越王军中服役的,因此,上疏武则天说:“此辈咸非本心。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