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林语堂 林语堂简介_老子的智慧 林语堂简介_林语堂简介

火烧 2022-04-10 02:03:04 1044
林语堂简介_老子的智慧 林语堂简介_林语堂简介 林语堂 -简介林语堂祖籍漳州市芗城区天宝镇五里沙(今珠里村)。父亲林至诚在五里沙度过了青少年时代,曾做过小贩,24岁时入教会神学院,后来成为牧师,被派去

林语堂简介_老子的智慧 林语堂简介_林语堂简介  

林语堂 -简介

林语堂祖籍漳州市芗城区天宝镇五里沙(今珠里村)。父亲林至诚在五里沙度过了青少年时代,曾做过小贩,24岁时入教会神学院,后来成为牧师,被派去平和县坂仔乡传教。林语堂在兄弟中排行第五。

林语堂6岁时进坂仔乡教会办的铭新小学读书。10岁时,到厦门鼓浪屿养元小学读书,13岁小学毕业后进寻源书院读书。1912年,17岁的林语堂以第二名的成绩考进上海圣约翰大学。在圣约翰大学读书时,爱上大家闺秀陈锦瑞,因陈家嫌其家贫而未能成眷属。后来,林语堂与鼓浪屿商人的女儿廖翠凤结婚。

林语堂1936年8月去美国从事写作活动,1940年5月至8月曾回国。抗日战争期间,林语堂在国外利用自己的知名度,写文章宣传抗日。发表《日本征服不了中国》、《日本必败论》等许多著名文章,对中国人民抗日斗争起了激励作用。他与旅美华侨一起,以各种方式支援祖国人民的正义斗争。支持妻子廖翠凤参加救亡工作,为她出谋划策,还曾捐款4000多法郎抚养六个中国孤儿。这一时期创作的小说《京华烟云》主人公就是抗战前线的人民、勇士。小说结尾处一段歌词“不到山河重光,誓不回家乡”,正是林语堂当时的心声。

林语堂在鲁迅生前虽曾和鲁迅交恶,被鲁迅骂过。但在鲁迅死后数十年间,林语堂对鲁迅却一直保持尊敬。林语堂骂过不少人,却始终不骂鲁迅,而且在各种场合都高度评价鲁迅。他曾为文礼赞鲁迅说:“德国诗人海涅曰:我死时棺中放一剑,勿放笔,是足以语鲁迅。”

林语堂性格乐观、幽默,一生又提倡幽默文章,中文中的“幽默”二字,就是由他首先从英文HUMOUR翻译过来的“新词”而为国人接受,因此,林语堂有“幽默大师”之称。

20世纪60年代后期,用中文撰写发表了三百多篇文章,其间的作品大多收入《无所不谈合集》。曾先后出席国际大学校长协会、国际笔会大会等重要会议,被推举为国际笔会副会长,并因《京华烟云》一书被提名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1972年,林语堂主编的《当代汉英词典》出版。1976年3月26日病逝于香港,终年81岁。

林语堂 -生平

1912年,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在清华大学任教。

1919年,秋赴美哈佛大学文学系。

1922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同年转赴德国入莱比锡大学,专攻语言学。

1923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务长和英文系主任。

1924年,后为《语丝》主要撰稿人之一。

1926年,到厦门大学任文学院长写杂文,并研究语言。

1927年,任外交部秘书。1932年主编《论语》半月刊。

1934年,创办《人间世》。

1935年,创办《宇宙风》,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凋”的小品文,成为论语派主要人物。

1935年后,在美国用英文写《吾国与吾民》、《京华烟云》、《风声鹤唳》等文化著作和长篇小说。

1936,年旅居美国。

1944年,曾一度回国到重庆讲学。

1945年,赴新加坡筹建南洋大学,任校长。

1947年,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术与文学主任。

1952年,在美国与人创办《天风》杂志。

1954年,任新加坡南洋大学校长。

1966年,定居台湾。

1967年,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研究教授。

1975年,被推举为国际笔会副会长。

1976年3月26日,在香港逝世。

林语堂 -婚姻

林语堂婚前曾有两位恋人。初恋情人赖柏英,最爱的人是泉州女子陈锦端,最终和廖翠凤结婚。廖翠凤是鼓浪屿的首富廖家的二小姐,而当二人拟订终身时,廖翠凤的母亲却有异议,说:“和乐(林语堂的本名)是牧师的儿子,家里很穷。”廖翠凤却坚决果断地说:“贫穷算不了什么。”就是这句话一锤定音,成就了林语堂与她的婚姻。

1919年1月9日林语堂与廖翠凤结婚。结婚后,他征得廖翠凤的同意,将结婚证书烧掉了,他说“结婚证书只有离婚才用得上”。烧掉结婚证书,表示了他们永远相爱、白头偕老的决心。

经济困难时,廖翠凤只得变卖首饰以维持生活。终其一生,林语堂在操守上也是绝对纯洁的。美色当前,欣赏一番,幽他一默,亦不讳其所好,惟不及乱耳。林语堂于逝世香港后,灵柩运回台北,埋葬于阳明山麓林家庭院后园,廖翠凤仍与他终日厮守。

林语堂 -个人作品

С˵

《京华烟云》(Moment in Peking)林语堂简介,又名《瞬息京华》,张振玉译,1940年,上海若干出版社

《风声鹤唳》

《赖柏英》

《朱门》The Vermillion Gate (1953)

《啼笑皆非》Between Tears and Laughter,1947年(5版),商务印书馆

《唐人街家庭》

《逃向自由城》

《红牡丹》

散文和杂文文集

《人生的盛宴》

《吾国与吾民》(My Country and My People),又名《中国人》

《剪拂集》,1928年

林语堂 林语堂简介_老子的智慧 林语堂简介_林语堂简介

《欧风美语》林语堂简介,1933年

《大荒集》,1934年

《我的话》(第1卷,又名《行素集》),1934年

《我的话》(第2卷,又名《拙荆集》),1936年

《生活的艺术》 “The Importance of Living”,1937年

《孔子的智慧》“The Wisdom of Confucius”,1938年

《新生的中国》,1939年,林氏出版社

《俚语集》,1940年,上海朔风书店

《锦秀集》,1941年,上海朔风书店

《中国圣人》,1941年,上海朔风书店

《语堂文存》,1941年,林氏出版社

《讽颂集》蒋旗译,1941年,国华编译社

《拨荆集》,1941年,香港光华出版社

《爱与刺》,1941年,明日出版社

《有不为斋文集》,1941年,人文书店

《雅人雅事》,1941年,上海一流书店

《第一流》,1941年,上海地球出版社

《文人画像》,1947年,上海金屋书店

《无所不谈》(1一2集,1969年,文星书局);(1—3合集,1974年,开明出版社),又名《无所不读》

教育

《开明英文读本》,开明出版社

《开明英文文法》,开明出版社

《语言学论丛》,1932年,开明出版社

《最新林语堂汉英辞典》,正中书局

《当代汉英辞典》,1972年

《当代汉英辞典》电子版,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