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故事《年》 年的传说故事
年的传说故事
年的传说故事
相传:中国古时侯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尖角,凶猛异常,”年”兽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爬上岸来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伤害.
今年的除夕,乡亲们都忙着收拾东西逃往深山,这时候村东头来了一个白发老人对一户老婆婆说只要让他在她家住一晚,他定能将”年”兽驱走.众人不信,老婆婆劝其还是上山躲避的好,老人坚持留下,众人见劝他不住,便纷纷上山躲避去了.
当”年”兽象往年一样准备闯进村肆虐的时候,突然传来白发老人然响的爆竹声,”年”兽混身颤栗,再也不敢向前凑了,原来”年”兽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大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哈哈大笑,”年”兽大惊失色,仓惶而逃.
第二天,当人们从深山回到村里时,发现村里安然无恙,这才恍然大悟,原来白发老人是帮助大家驱逐”年”兽的神仙,人们同时还发现了白发老人驱逐”年”兽的三件法宝.从此,每年的除夕,家家都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灯火通明,守更待岁.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过年”.
年的传说
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野兽。比现在的大象还大几倍,比老虎还凶几十倍。专门吃人,而且一吃就是几十个人,被它吃的人数也数不过来。老百姓可遭了殃。有一天,“年”又来了,有个年轻人恨极了,说:“与其让它吃掉,还不如和它拼了,反正都是一死。”他拿把劈斧冲了上去,好多年轻也跟着冲了上去。可他们不是“年”的对手,年轻人都被“年”吃掉了。此后,“年”变得更凶恶了,老百姓个个怨气冲天,恨声震地。
冲天的怨气惊动了天上的太白金星,震地的恨声惊动了地下的地王菩萨。太白金星和地王菩萨一商量,就派神农老祖到大地收“年”。神农手执打兽鞭,对准“年”的屁股就是一鞭。凶猛的“年”竟乖乖伏地不动了。神农奔上几步,一只脚踏在“年”头上,怒吼道:“畜牲,你吃人无数,作孽极深,今天你的末日到了。”说罢,从腰间拿下两片瓜钵,对准“年”就一合。比象还大的“年”竟一下合在瓜钵里了。神农把装“年”的钵埋在地底下,临走时他再三叮嘱说:“这钵埋在地下,将来会长出瓜来,这瓜不能破,一定要说它不破。”后来,那个埋钵的地方真的长出瓜来,百姓就按照神农“不”的话音,把它叫成“北瓜”。神农除“年”的那天正巧是农历十二月三十日,百姓便把这一天叫做“过年”,即避过“年”和除去“年”的意思。这天,北瓜供在堂上,以示压邪,并敲锣打鼓,鸣竹张灯,以纪念神农老祖的功德。
新年的传说故事求大神帮助
春节和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来自农业,古时人们把谷的生长周期称为“年”,《说文。禾部》:“年,谷熟也:。在夏商时代产生了夏历,以月亮圆缺的周期为月,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月,每月以不见月亮的那天为朔,正月朔日的子时称为岁首,即一年的开始,也叫年,年的名称是从周朝开始的,至了西汉才正式固定下来,一直延续到今天。但古时的正月初一被称为“元旦”,直到中国近代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为了顺应农时和便于统计,规定在民间使用夏历,在政府机关、厂矿、学校和团体中实行公历,以公历的元月一日为元旦,农历的正月初一称春节。 春节到了,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万象复苏草木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人们刚刚度过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着春暖花开的日子,当新春到来之际,自然要充满喜悦载歌载舞地迎接这个节日。 1949年9月27日,新中国成立,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通过了使用世界上通用的公历纪元,把公历的元月一日定为元旦,俗称阳历年;农历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后,因而把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俗称阴历年。 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有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春节传说之一:熬年守岁 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探究这个习俗的来历,在民间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 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就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 守岁习俗兴起于南北朝,梁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岁的诗文。“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人们点起蜡烛或油灯,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 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风俗被人们流传至今。 春节传说之二:万年创建历法说 相传,在古时候,有个名叫万年的青年,看到当时节令很乱,就有了想把节令定准的打算。但是苦于找不到计算时间的方法,一天,他上山砍柴累了,坐在树阴下休息,树影的移动启发了他,他设计了一个测日影计天时的晷仪,测定一天的时间,后来,山崖上的滴泉启发了他的灵感,他又动手做了一个五层漏壶,来计算时间。天长日久,他发现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四季就轮回一次,天时的长短就重复一遍。 当时的国君叫祖乙,也常为天气风云的不测感到苦恼。万年知道后,就带着日晷和漏壶去见皇上,对祖乙讲清了日月运行的道理。祖乙听后龙颜大悦,感到有道理。于是把万年留下,在天坛前修建日月阁,筑起日晷台和漏壶亭。并希望能测准日月规律,推算出准确的晨夕时间,创建历法,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 有一次,祖乙去了解万年测试历法的进展情况。当他登上日月坛时,看见天坛边的石壁上刻着一首诗: 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复始从头来。 草木枯荣分四时,一岁月有十二圆。 知道万年创建历法已成,亲自登上日月阁看望万年。万年指着天象,对祖乙说:“现在正是十二个月满,旧岁已完,新春复始,祈请国君定个节吧”。祖乙说:“春为岁首,就叫春节吧”。据说这就是春节的来历。 冬去春来,年复一年,万年经过长期观察,精心推算,制定出了准确的太阳历,当他把太阳历呈奉给继任的国君时,已是满面银须。国君深为感动,为纪念万年的功绩,便将太阳历命名为“万年历”,封万年为日月寿星。以后,人们在过年时挂上寿星图,据说就是为了纪念德高望重的万年。 春节传说之三:贴春联和门神 据说贴春联的习俗,大约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时期,这是有史为证的。此外根据《玉烛宝典》,《燕京岁时记》等著作记载,春联的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相传有一个鬼域的世界,当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 到了宋代,人们便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一则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二则表达自己美好心愿,三则装饰门户,以求美观。又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上写对联,新春之际贴在门窗两边,用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的美好心愿。 为了祈求一家的福寿康宁,一些地方的人们还保留着贴门神的习惯。据说,大门上贴上两位门神,一切妖魔鬼怪都会望而生畏。在民间,门神是正气和武力的象征,古人认为,相貌出奇的人往往具有神奇的禀性和不凡的本领。他们心地正直善良,捉鬼擒魔是他们的天性和责任,人们所仰慕的捉鬼天师钟馗,即是此种奇形怪相。所以民间的门神永远都怒目圆睁,相貌狰狞,手里拿着各种传统的武器,随时准备同敢于上门来的鬼魅战斗。由于我国民居的大门,通常都是两扇对开,所以门神总是成双成对。 唐朝以后,除了以往的神荼、郁垒二将以外,人们又把秦叔宝和尉迟恭两位唐代武将当作门神。相传,唐太宗生病,听见门外鬼魅呼号,彻夜不得安宁。于是他让这两位将军手持武器立于门旁镇守,第二天夜里就再也没有鬼魅搔扰了。其后,唐太宗让人把这两位将军的形象画下来贴在门上,这一习俗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
姓氏的传说故事
传说后稷的母亲叫姜原,有一次她到野外去,看见一个巨大的人的脚印,她感到很好奇,因为她从来没见过这么巨大的脚印。她走过去,踩在那个巨大的脚印上,想看看它比自己的脚大多少。谁知这一踩就怀了孕,后来居然生下一个男孩。姜原以为这个男孩不是吉祥之兆,便把他扔在大街上,想让过往的牛马把他踩死。不料牛马见了这个孩子全都绕道而行。姜原又想把他扔在森林里,但她走到哪里哪里都有人,又没扔成。最后姜原来到一条水渠旁,当时正值冬天,渠水结了冰,姜原就把他放在冰上,想把他冻死。就在这时候,又飞来一只大鸟,它卧在冰上,用自己巨大的翅膀护翼温暖着这个孩子。姜原以为这个孩子有神灵保护,不是个普通的人,就放弃了把他抛弃的打算,抱回家去把他抚养成人。因为当初这个孩子曾经被抛弃,所以这个孩子名字就叫弃。
弃因为善种五谷,在帝尧时被举为农师。舜继位后,又把他封在邰(今陕西省武功县西南),号为后稷,赐姓为姬。
后稷以后的第三代,姬姓部族出了一个名叫公刘的人使姬姓部族迅速发展起来。这时正是殷商王朝建立的初期。
公刘以后的第九代,姬姓部落又出了一个名叫古公亶父的人。在那个时候,当地戎狄之人经常侵扰姬姓部族,为了避免与他们发生冲突,古公亶父便率领部族从豳(今陕西省旬邑县西南)迁徙到岐山(今陕西省岐山县东北)脚下。古公宣父带领部族在这里建筑城郭房屋,并建立了官僚机构管理部族事务,从而具备了国家的规模。
古公亶父的孙子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周文王姬昌。当时正值商纣王残暴统治时期,姬昌大行仁德,礼贤下士,与之成了鲜明的对比。姬周的力量不断发展,接连征服了周边的一些小国,又把都城向东迁到了丰邑(今陕西省长安县西北沣河西岸)。到了周武王姬发的时候,终于推翻了殷商建立了周朝。
周武王的兄弟众多,其中有一个弟弟名高,是文王的第15子。姬高在武王灭商及周初政治生活中都曾发挥过重要作用。武王灭商后,举行了庄重的进入商都的仪式,入城以后,姬高又奉命打开殷商的监狱,释放出关押在那里的百姓。接着又接管了商朝掌管音乐礼仪的机构。因此,当武王分封诸侯的时候,姬高被分封于毕(今陕西省咸阳西北),所以又称毕公高。武王死,成王立。成王临死的时候,又把召公、毕公召来,让他们辅佐太子钊。成王死,太子钊立,是为康王。
不知过了几代,毕公高的后代们失去了封爵和封地,变成了平民,有的还跑到了少数民族居住区。只有他们因地而改的姓氏——毕。在春秋中期的时候,毕公高的后代中有一个叫毕万的人来到了晋国,再一次使毕公高这一支姬姓家族兴旺起来。当时晋国正是晋献公在位,毕万在晋献公手下当差。晋献公十六年(公元前661年),毕万和赵夙一起统兵进攻霍、耿、魏三国,将它们灭掉。
毕万因功被晋献公授予大夫之位,封在了魏(今山西芮城县北)地。从此,毕万及其后代又以封地作为自己的姓氏而改姓魏了。在一次次的政治斗争中,魏氏协助了晋室,却也壮大了自己。最后终于导致了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灭亡。
由魏氏建立的魏国始终是战国七雄之一。魏国的最后一位君主魏王假被秦军俘获,魏国亡。魏国亡后的第4年,秦朝就统一了天下,魏王假的子孙们也分散到各地,被人们称为王家。从此,他们便以王作为自己的姓氏。
郭璞的传说故事
在惠帝、怀帝之际,河东出现了骚乱。当时郭璞卜卦之后长叹:百姓将要陷入异族统治,故乡也将受到匈奴蹂躏。于是他联络了数十家亲朋,准备到东南避难。他们到达将军赵固那里时,正逢赵固的一匹好马死了,将军都是爱马的,赵固非常痛惜,不愿接待郭璞他们。郭璞明白怎么回事之后便对守卫说:“我能让死马复活”,守卫听了很吃惊,连忙告诉赵固,赵固也很好奇,于是马上出来见了他。赵固问他如何能让死马复活,郭璞对他说:让二三十个健壮的士兵美人手持一根长竿,向东走三十里,然后在山丘树林里的土地庙用长竿拍打,之后会出来一物,迅速捉住带回来,马就可以复活了。赵固将信将疑,不过也照办了。之后果然捉到一个像猴子一样的东西,此物一见了死马便对着马鼻子呼吸,过了一会马就站了起来嘶鸣,吃起草料跟没事一样。但是那个像猴子一样的东西却不见了。军士们连连称奇,赵固也十分欣喜,还送了很多钱财给郭璞作为报答。
郭璞到了庐江时,但是江淮还太平。当时的太守胡孟康被丞相召为军谘祭酒,胡孟康却不想冒险去江南。郭璞为他占卦得到的结果是“败”,但他却不信。郭璞便准备离开,但是当时郭璞看上了胡孟康的一个婢女,可是难于启齿对胡孟康说。一时也没有好办法,便取了三斗赤豆,洒在了胡宅周围,第二天早上,胡孟康突然发现数千个红衣人包围了他家,可是一走进看久消失了。一直都这样,胡觉得很奇怪便告诉了郭璞,郭璞乘机就说:这是因为你家中的那个婢女的原因,把她送到东南二十里外卖了就可以了,并且不能讨价还价。之后就会没事了。胡太守依言照办,郭璞早早就让人在该处等着了,于是低价就将那婢女带走了。然后画符丢到井中,太守便看见红衣人一个个跳进去了,非常高兴。不过郭璞走后数旬庐江就沦陷。正应了之前卦象。
郭璞沿途也有许多事迹流传,因为才学出众也很受赏识,当时王导非常器重郭璞,引他任自己的参军。曾经让他占卦,郭璞说:“你有被雷震的灾厄,可以起驾向西走数十里,找一棵柏树,截取和身子一般长的一段,放置到睡觉的地方,其灾祸可以消除。”王导照此办理。数日后果然发生了雷击,柏树被震得粉碎。这些事迹都在《晋书·卷第七十二·列传第四十二》中有所记载。
三峡的传说故事
我们的先民,也力图对长江三峡的成因和峡中千奇百怪的自然景象的由来作出他们的回答。但在那时,人们的知识水平有限,很难作出科学的解释,他们却发挥丰富的想象力,把一切都寄托在神或神人身上,把万事万物想象成是某种超自然力量的结果,"大禹治水与疏浚三峡"的传说便是三峡神话传说中的代表。
相传在五、六千年前,神州大地发生了一次特大的水灾。滔天洪水包围了群山,淹没了平原,大地一片汪洋,人们只好栖身于山洞,或者在树上结巢而居。
当时,正处于原始部落联盟时代,部落联盟的首领尧,派鲧去治理这次洪水。鲧治水9年,他采取水来土挡、堵塞水路的办法,结果水愈堵愈高,堤破决口,洪水再次泛滥,鲧的治水以失败告终。尧终舜继,舜又派鲧的儿子禹继承其父亲未竟的事业,继续治理洪水,还派了契(商族的祖先)、后稷(周族的祖先)、皋陶等人去协助他。
作为传说中的人物,禹是哪里人一直没有定论,有的说他是安徽涂山人,有的说他是四川汶川县石纽人(即今汶川县西)。禹总结父亲治水失败的教训,领导人民疏通江河,兴修沟渠,发展农业。后人记载,禹治理水害是从岷江开始的。他首先在汶山县的铁豹岭一带疏导岷江,然后凿开金堂峡口,《尚书·禹贡》说:"岷山导江,东别为沱",也就是分岷江水入沱江,使其在泸县流入长江,从而减少进入成都平原的洪水。
整治好眠江后,禹又顺江东下到了江州(今重庆市)一带,娶涂山氏为妻,生了一个儿子取名启。至今,重庆朝天门长江南岸的那块"夫归石"或称"望夫石",还在向人们诉说着许多关于大禹与涂山氏之间的动人故事。
禹从江州东下来到了三峡,便开始疏浚三峡的工程。晋郭璞《江赋》云:"巴东之峡,夏后疏凿《淮南子·修务》说,禹先是"决巫山,令江水得东过",即凿开了堵塞江水的巫山,使长江之水能够顺畅东流。然后,他又凿开瞿塘峡"以通江",开西陵峡内的"断江峡口"(见《水经注·江水》),终于使长江顺利通过三峡,向东流注大海,解除了水患对长江中下游的威胁,而上游的四川盆地终成粮仓,号称"天府之国"。
传说,禹在疏浚三峡时,还曾得到神女瑶姬的帮助。人们说,大溪宽谷中的"锁龙柱"和"斩龙台",即为瑶姬帮助夏禹治水凿峡时锁龙斩姣的地方;巫峡中的"授书台",是瑶姬向大禹授治水黄绫宝卷的地方,而不愿回天庭的神女也变马了那座令人向往的神女峰;西陵峡内的黄牛峡,就是因神女留下来看守三峡的神牛而得名。
在神女的帮助下,经过禹和各部落人民的共同努力,终于凿通三峡,江河畅通,水流大海,湖泊疏浚,能蓄能耕。禹在治水13年中,非常繁忙,竟至三过家门而不入。由于禹治水有功于人民,舜便推荐禹为自己的继承人,担任部落联盟的首领。后人遂称禹为"大禹"--伟大的禹。
对大禹疏浚三峡的传说,古人大多是相信的。这不仅从各种文献记载上可以得到证明,而且诗人们多以赞颂的诗句予以讴歌。杜甫的《瞿塘怀古》诗曰:"疏凿功虽美,陶钧力大哉。"而任夷陵县令的欧阳修,只相信禹王开山之功,不信神牛凿峡之说,所以他将"黄牛庙"改名"黄陵庙",庙中祭祀的黄牛神改为祭祀夏禹王。范成大的《初入巫峡》诗,结句以咏叹出之,直抒胸臆,倍有神致:"伟哉神禹迹,疏凿此山川!"
但是,神话毕竟不能代替科学。大禹与神女开凿三峡的传说,只能是人们美好的想象,要想真正了解三峡的形成原因,我们还得暂时回到那久远而又动荡的地质历史年代。
星座的传说故事
白羊:传说古希腊玻俄提亚国王阿塔玛斯有个王子佛里克索斯。国王阿塔玛斯听信他所宠爱的、名叫伊诺的坏女人的谗言,欲把王子佛里克索斯置于死地。幸好,这个阴谋被天神使者赫尔墨斯知道,就用一只浑身长满金毛的飞羊,将王子送到远方的科尔喀斯。那里的国王热情的款待王子,并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佛里克索斯为了感谢上天救命之恩,将飞羊宰杀后献给了天神宙斯,宙斯就把这只立下大功的飞羊,高高地列在众星之间,让它在夜空中闪耀,这就是白羊座的来历。
宝瓶:代表青春用驻的赫贝女神,是宙斯与天后希拉的女儿,担任天神宴飨时的斟酒侍女。一天,正值青春年华的赫贝,想起自己空有动人容貌,却因神职而无法寻觅伴侣,不小心打翻了水瓶,被免去神职。没人能够代替这项工作,宙斯非常苦恼。一天,阿波罗神来到特洛伊城,看到俊美的王子格尼梅罗斯正在和宫女游玩。他心想,人间竟然有如此俊美的王子,回到神界报告给宙斯听,宙斯觉得不可思议,很想亲眼目睹特洛伊王子。当宙斯看过特洛伊王子之后,每天就朝思暮想,一天,等特洛伊王子单独行动时,宙斯变成一只大老鹰,把王子抓回了神界。王子非常想念家乡、家人,同时特洛伊国王也非常思念王子,不知他到哪儿去了。宙斯觉得渐愧,不忍王子一天天消瘦,于是托梦给国王,告诉他王子在神界中的情形,并让王子回特洛伊城看国王,然后再回神界做倒酒的工作。格尼梅罗斯于是成了神界唯一的凡人,他死后,宙斯将他和水瓶一起升到天上,成为“水瓶座”。
大熊:传说美丽的希腊姑娘卡利斯托为天神宙斯所爱,生了个十分逗人喜爱的儿子阿卡斯。因而受到天后赫拉的嫉妨,就用法力惩罚卡利斯托,把这个心地温柔又美丽的卡利斯托变成了一只大熊。后来,宙斯把大熊提升到天上一个很显眼的位置,成为大熊座。
金牛:传说古代腓尼基国王有位美丽的公主欧罗巴,天神宙斯很早就想向她求爱,可是很难如意。一天乘公主和侍女们在海边玩耍的时候,宙斯化作一只白色的牡牛,把公主带到克里特岛,与她结了婚。由于欧罗巴是第一位到这块土地上来的人,后人把这块土地称为“欧罗巴”。而宙斯所化的那只牡牛升到天上,就是现在的金牛座。
巨蟹:传说宙斯的儿子赫拉克勒斯征服了狮子精后,就开始去征服水蛇怪许德拉。正当他与水蛇怪酣战时,天后赫拉派了一只巨大的螃蟹去帮助水蛇怪。这只大螃蟹用双螯紧紧夹住赫拉克勒斯的脚,这位英雄立刻用棒把这只螃蟹击得粉碎。后来,赫拉心疼巨蟹,把它升到天上成为巨蟹座。
摩羯:传说山林之神潘是天国使者赫尔墨斯的儿子,他的头上长着两只山羊的细角,上半身是多毛的人,下半身却是羊身,是一个半人半羊的怪物。但他爱好音乐,经常用自己制作的芦笛,吹奏出旋律美妙、悦耳动听的乐曲。有一次,正当众天神在尼罗河畔举行宴会时,潘又吹起芦笛为之助兴。这时突然出现一只可怕的半人半蛇的恶魔,向他们扑来。众神来不及防御,纷纷化身逃去,正在演奏的潘也随着他们逃走。但因为过于惊慌,无法控制自己,结果他在水下的部分变成鱼形,而水上部分却变成了羊的形状,匆忙逃跑。后来,宙斯想起山林之神潘逃跑时的怪样子,觉得印象很深,便将这个化身留在天上,这就是摩羯座的来历。
狮子:传说在涅墨亚山谷里有一只凶恶的狮子精,它是怪物厄喀德娜的儿子。这只狮子精到处危害百姓和牛羊。天神宙斯的儿子英雄德拉克勒斯用他的神力扼死了这头刀枪不入的狮子精,为百姓除去了一大害。宙斯为纪念赫拉克勒斯的功绩,把狮子精提到天上,成为狮子座。
双鱼:传说有一次,爱和美的女神阿佛洛狄忒和她的儿子小爱神厄洛斯在一条大河边散步,突然有一个喷火巨人向他们奔袭而来,阿佛洛狄忒知道打不过这个巨人,急中生智将自己和儿子变成两条鱼,从大河中逃走了。后来,智慧女神雅典娜将他们母子俩变的鱼形提到天上,这就是双鱼座的来历。
双子:传说美丽的公主勒达生了一对孪生子,哥哥叫“卡斯托尔”,弟弟叫“波吕丢克斯”。他们不仅本领高强,而且兄弟俩友爱亲谊,形影不离。后来,在一次混战中哥哥牺牲了,弟弟感到十分悲痛。于是弟弟苦苦哀求天神宙斯,让他们兄弟永远生活在一起。宙斯为褒奖他们兄弟间的友爱,将他们一起升到天上,成为万人注目的双子座。
天秤:传说主管农业的女神得墨忒尔还是兼司真理和正义的女神。她常用天秤来衡量人的善恶,给以公正的评判。因而当她升到天界成为室女座后,天神就将她那把称量善恶的天秤也升到天上,那便是紧靠室女座的天秤座。
天蝎:传说善于狩猎的猎户奥里翁自夸天下无敌,奥林匹斯众神听到后,很不高兴。就在奥里翁来往的路上,天后赫拉放了一只大毒蝎,让在毒蝎去咬死他,但没有成功。后来,这只毒蝎被提到天上成为天蝎座。猎户座则是奥里翁的化身。因为猎人和毒蝎生前是冤家,一旦互相靠近,就又会打起架来。所以猎户座是冬天夜晚最美丽的星座,而座则是夏天夜晚星空中的佼佼者,两者永不同时出现在星空之中。
中秋的传说故事
1、嫦娥奔月
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后羿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没有外出。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持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已逃走,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嫦娥,这时他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后羿思念妻子,便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嫦娥平时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2、吴刚折桂
相传月宫里有一个人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把他贬谪到月宫,每天都砍伐月宫前的桂树,以示惩处。这棵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会立即合拢。李白在《赠崔司户文昆季》一诗中写道:“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
3、玉兔捣药
嫦娥身边有只玉兔。据说嫦娥身体变轻,开始升空时,惶恐中抱起了一直喂养的白兔。白兔便随她一起上了月亮。玉兔在月宫有一只捣药杵,夜晚在药臼中捣制长生不老的灵药。这个神话传到日本后,变成了玉兔在捣年糕。
4、玄宗故事
相传唐玄宗与申天师及道士鸿都中秋望月,突然玄宗兴起游月宫之念,于是天师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云,漫游月宫。但宫前有守卫森严,无法进入,只能在外俯瞰长安皇城。在此之际,忽闻仙声阵阵,唐玄宗素来熟通音律,于是默记心中。这正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日后玄宗回忆月宫仙娥的音乐歌声,自己谱曲编舞,创作了历史上有名的“霓裳羽衣曲”。
5、月饼起义
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
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之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黎族的传说故事
黎族主要的传说有《大力神》、《天狗》、《洪水的故事》、《葫芦瓜》、《姐弟俩》等。
黎族社会的发展,和别的民族一样,都经历过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进程。而洪荒时代的黎族口头文学,便有了关于远古时代的神话和传说。这些神话与传说,叙述宇宙万物和人类起源,解释洪荒时代充满神奇的世界,塑造出战胜自然的理想化的英雄人物。她以鲜明的主题,淳朴的风格,生动的形象,构成了独具一格的民族艺术特色。
神话传说《大力神》在黎族中广为流传。神话说:“古时天地相距很近,天上有七个太阳和月亮,人类深受其苦,难以为生。有个叫大力神的人,在一夜之间把天拱上高空,第二天又做了一张很大很大的弓箭,把太阳和月亮各射下了六个,为民除了害。那时,大地一片平坦,大力神用七彩虹作扁担,从海边挑来大量沙土造山垒岭,继而又用脚踢出深溪大河,而大力神洒下的汗水,则成了奔腾不息的河水。大力神完成了开创世界大业后,便溘然长逝。”在人类蒙昧时期,黎族的先民在万物有灵论的观念支配下,通过天真奇幻的想象,对世界的生成作了浪漫的解说,把一切的自然力都人格化了,希望世界上有一个非凡的英雄,按照人们的理想,驱除灾害,创造一个适合人类的自然环境。“大力神”这个形象,闪耀着劳动创造世界的思想光辉,是黎族人民勇敢与智慧的化身。
神话传说《天狗》,讲述的是人类起源的故事。这种以动物为始祖的神话,反映了一个简单朴素的进化观念:人不是由天帝创造而来的,而是由动物变化而来的。
人是万物之灵长,是世界体系的核心。人类是怎样起源的?这个关于人类自身的神秘问题,曾使黎族先民驰骋丰富的幻想和想象,创造了许许多多足以令今人依然着迷的神话。
兄弟姐妹结婚的神话传说,各民族都极为相似,并且大都与洪水故事相联系。在我国,大约有十多个少数民族广泛流传着关于兄妹结婚的神话传说。这里所谓的兄弟姐妹,不仅包括同胞兄妹,还包括从(表)兄弟姐妹、再从(表)兄弟姐妹和血统更远一些的(表)兄弟姐妹。黎族也有一些反映兄妹婚配,繁衍人类的故事。这反映黎族对远古血缘家庭婚姻的朦胧记忆。黎族关于人类起源的传说主要有《洪水的故事》、《葫芦瓜》、《姐弟俩》等。这些神话的中心也是造人。神话通过一个共同的情节:正当人类濒临灭绝之际,顺从“天意”,有血缘关系的兄妹不得不婚配,以繁衍人类。此类神话内容,尽管各地流传不一,但主题和中心情节是不变的。这充分说明了人类社会出现之前,有过“盘古开天地”的时期,同时在人类发展史上,也曾有过群婚的阶段,具有很高的民族学价值。可以想见,这些神话是黎族脱离群婚制,进入人类文明时期而逐渐形成的非血缘婚配观念的产物。亲近血缘通婚是一种为天理所不容的恶行,但为着人类延殖永存,又别无他法。聪明的黎族先民(神话编者们),仍然通过“天意”,来解决这种貌似不能解决的尖锐矛盾。于是,在“天神”——或玉帝,或雷公(天之威力的化身)的准许下,兄妹、姐弟便“合法”结合,为繁衍人类立下了第一大功。
凤和凰 的传说故事
凤凰的传说
1、 相关的神话传说最早是流传于东方,因此有东方神鸟、长生鸟之称。
西方神话传说中亦有关于神鸟的叙述。郭沫若所作诗歌《凤凰涅盘》中的凤凰,即指西方传说中的phoenix。
古埃及传说认为,凤凰和鹰一般大小,全身长有金色的羽毛,闪闪发光光的翅膀、斑斓的外表、鸣声悦耳,能给人降福添寿;同时认为世界上只有一只凤凰,而寿命为五百年。在临死之时,凤凰会采集芳香植物的树枝、香草筑成一个巢,然后点火自焚,在熊熊火焰中,一只幼凤凰诞生了。新生的幼凤凰就将老凤凰的骨灰装进药蛋中,在蛋上涂上防腐的香料油,带着它飞到太阳神那里,由太阳神将它放在太阳庙的神坛上。
以上所指的“凤凰”,与中国传说中凤凰有一定差别。西方传说中的凤凰与鹰相象,而中国传说中的凤凰更近似于孔雀的形象。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似无凤凰自焚之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