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下章台 流离失所
流离失所 【成语名字】流离失所 gt 【汉语拼音】liú lí hī uǒ gt 【成语解释】 gt “流离”,流亡离散。◎语出《汉书.卷二四.食货志上》。“失所”,无处安身。语出汉.李陵〈与苏武〉诗

流离失所
【成语名字】流离失所>【汉语拼音】liú lí shī suǒ>【成语解释】> “流离”,流亡离散。◎语出《汉书.卷二四.食货志上》。“失所”,无处安身。语出汉.李陵〈与苏武〉诗三首之一。“流离失所”形容转徙离散,无处安身。>【成语典故】> 1、“流离”:> 一、《汉书.卷二四.食货志上》> 末年,盗贼群起,发军击之,将吏放纵于外。北边及青徐地人相食,雒阳以东米石二千。莽遣三公将军开东方诸仓振贷穷乏,又分遣大夫谒者教民煮木为酪;酪不可食,重为烦扰。流民入关者数十万人,置养澹官以禀之,吏盗其禀,饥死者什七八。莽耻为政所致,乃下诏曰:“予遭阳九之*”,百六之会,枯旱霜蝗,饥馑荐臻,蛮夷猾夏,寇贼奸轨,百姓流离。予甚悼之,害气将究矣。”岁为此言,以至于亡。>【成语注解】> 1、阳九之:灾难、困厄的时运。同“厄”。> 2、百六之会:厄运。见“百六之会”。> 3、 霜蝗:霜害和蝗灾。> 4、 饥馑荐臻:指连年灾荒。荐臻,连续不断。> 5、 猾夏:侵扰华夏。> 6、奸轨:犯法作乱。> 二、《汉书.卷四五.蒯伍江息夫传.蒯通》> 蒯通知天下权在信,欲说信令背汉,乃先微感信曰:“仆尝受人相人之术,相君之面,不过封侯,又危而不安;相君之背,贵而不可言。”信曰:“何谓也?”通因请间,曰:“天下初作难也,俊雄豪桀建号壹呼,天下之士云合雾集,鱼鳞杂袭,飘至风起。当此之时,忧在亡秦而已。今刘、项分争,使人肝脑涂地,流离中野,不可胜数。……。”> 三、《汉书.卷八三.薛宣朱博传.薛宣》> 朕既不明,变异数见,岁比不登,食廪空虚,百姓饥馑,流离道路,疾疫死者以万数,人至相食,盗贼并兴,群职旷废,是朕之不德而股肱不良也。> 2、“失所”:汉.李陵〈与苏武〉诗三首之一(据《文选.卷二九.诗》引)> 良时不再至,离别在须臾。屏营衢路侧,执手野踟蹰。仰视浮云驰,奄忽互相踰。风波一失所,各在天一隅。长当从此别,且复立斯须。欲因晨风发,送子以贱躯。>【成语注解】> 1、典故或见于《三国志.卷一二.魏书.崔毛徐何邢鲍司马传.何夔》。> 2、奄忽:倏忽、忽然。> 3、 踰:越过、超过。> 4、 风波:被风所播荡。> 5、 隅:角落。> 《三国志.卷一二.魏书.崔毛徐何邢鲍司马传.何夔》> 是时太祖始制新科下州郡,又收租税绵绢。夔以郡初立,近以师旅之后,不可卒绳以法,乃上言曰:“自丧乱已来,民人失所,今虽小安,然服教日浅。……愚以为此郡宜依远域新邦之典,其民间小事,使长吏临时随宜,上不背正法,下以顺百姓之心。比及三年,民安其业,然后齐之以法,则无所不至矣。”太祖从其言。征还,参丞相军事。海贼郭祖寇暴乐安、济南界,州郡苦之。太祖以夔前在长广有威信,拜乐安太守。到官数月,诸城悉平。>【成语出处】> 1、宋.朱熹《诗经集注.卷二.国风.兔爰》:“世衰民散,有去其乡里家族而流离失所者,作此诗以自叹。”> 2、《金史.卷九八.完颜匡列传》:“今已四月,农事已晚,边民连岁流离失所,扶携道路,即望复业,过此农时,遂失一岁之望。”> 3、《封神演义.第六○回》:“为君者当爱养百姓,听纳忠言,岂可暴虐无辜,使天下之人流离失所,困苦颠连,各有怨叛之心?”> 4、清.吴炽昌《客窗闲话.卷四.刘智庙》:“刘智者,不知何许人,不事生产,而性好施舍。家资荡然,妻孥无存,流离失所。”> 5、《中国现在记.第二回》:“只指望老师把这件事挽回过来,叫一般念书的不至流离失所。”> 6、《清史稿.卷一二○.食货志一》:“沿海各省所属岛屿,多有内地民人安居乐业。若遽饬令迁移,使数十万生民流离失所,于心何忍。”>【成语用法】> 语义说明 形容转徙离散,无处安身。> 使用类别 用在“困顿漂泊”的表述上。>【流离失所造句】 > 1、政府将流离失所的灾民安顿在临时安置屋中。> 2、要不是因为天灾地变,有谁愿意流离失所呢?> 3、这场战争要是真的爆发,必有成千上万的人会流离失所。> 4、灾变过后首要做的事是安顿灾民,不要让他们流离失所。> 5、当年战祸连年,不知有多少家庭被迫远走他乡,流离失所。> 6、两交战国边境拥入大批流离失所的难民,让联合国官员十分头痛。>【近义词】颠沛流离>【反义词】安居乐业> 辨似:> 形音辨误 > 同 “流离失所”及“颠沛流离”都有流亡离散、到处迁徙的意思。> 异 “流离失所”侧重于无安身之处;“颠沛流离”则侧重于生活困顿受挫。> 流离失所 颠沛流离 辨似造句> 政府将流离失所的灾民安顿在组合屋中。> 他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份安定的工作,希望从此可以结束颠沛流离的生活。>【参考词语】:流移失所>【汉语拼音】:liú yí shī suǒ>【成语解释】:即“流离失所”。见“流离失所”条。> 1、《清史稿.卷五.世祖本纪二》:“自后有流移失所甘心投诚者,有司礼送京师,加恩畜养。” >【参考词语】:流寓失所>【汉语拼音】:liú yù shī suǒ>【成语解释】:即“流离失所”。见“流离失所”条。> 1、元.苏天爵《元朝名臣事略.卷七.丞相史忠武王》:“北渡后,名士多流寓失所,知公好贤乐善,偕来游依。” >【参考词语】:失所流离>【汉语拼音】:shī suǒ liú lí>【成语解释】:即“流离失所”。见“流离失所”条。> 1、清.汤斌〈饥民望赈其迫先动帑赈饥疏〉:“起疮痍于衽席,不致失所流离矣。”>【流离失所的】> “流离失所”系由“流离”及“失所”二语组合而成。“流离”是出自《汉书.卷二四.食货志上》。西汉末年,王莽篡位,建立新朝。先是贬抑外族,开启战端;之后又一味仿古,更改既有的制度法令,一时间天下动荡不安。在位末年,因遇到干旱,谷物歉收,使得百姓生活陷入困境,造成几十万流民转入关中,对此王莽下诏为自己辩护说:自己因为遭到厄运,连带作物遭受霜害和蝗灾,以致连年灾荒,又有外族侵犯,盗贼群起,结果造成百姓流亡离散。“流离”的【成语典故】又见《汉书.卷四五.蒯伍江息夫传.蒯通》、《汉书.卷八三.薛宣朱博传.薛宣》。〈蒯通传〉内容则是表述谋士蒯通为齐王韩信分析天下局势,说到刘邦和项羽相争多年,造成人民惨死,流亡离散荒野。因而建议齐王韩信发挥手握重兵的影响力,进而与楚、汉三足鼎立。〈薛宣传〉内容则是表述汉成帝责备薛宣在六年宰相任内,玩忽职守,导致国家谷仓空虚,使得百姓挨饿,流亡离散各地,几万人因此生病而死。“失所”则是出自汉.李陵〈与苏武〉诗。汉武帝时,将军李陵以五千步兵和匈奴十余万人对抗,战到最后,不敌匈奴,只好投降。家人受到连累,全部被处死,从此他便留在匈奴,到死都没有回到汉朝。这期间,奉命出使匈奴而被拘留的苏武,和他结为好友。苏武回汉朝时,李陵写了三首〈与苏武〉诗,诉说与知心的朋友分别,难再相见的心情。其中,用“云被风吹得四处飘荡,失去了居所”来形容自己飘零的身世和朋友从此分隔两地的无奈。后来“流离”和“失所”被合用成“流离失所”,用来形容转徙离散,无处安身。> 很赞哦! (1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