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历史简介 历史的群像
历史的群像
1.求看过历史群像《千年》的大神,帮忙发下里面人说的经典台词,就是
姜子牙:水澹澹兮,世浊浊兮,正宜我姜太公钓鱼
姬发:代天伐纣,兵发朝歌

周幽王:敌兵未曾入侵,大家请回吧
齐桓公:寡人拜管仲为相
管仲: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牙
老子:天下莫弱于水,而攻坚者莫之能胜,上善若水啊
孔子:先生微言大义,吾道一以贯之
秦孝公:秦国厉行变法,初见成效,如此大功,舍卫鞅其谁
商鞅:公族犯法,与庶民同罪
xx:恭送李冰大人
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廉颇:我廉颇身背荆杖,前来请罪
蔺相如:从今往后,你我一心一意效忠国君,并同保我赵国的江山
嬴政:寡人嬴政,秦国第三十三代诸侯王,继承六世先祖之伟业,前后十年,荡平六国,四海归秦,天下一统。寡人是天下唯一的君王。大秦江山将万年,万万年。
还有。。等等。
2.人物群像描写
诸葛亮:诸葛亮治国治军的才能,济世爱民、谦虚谨慎的品格为后世各种杰出的历史人物树立了榜样。
历代君臣、知识分子、人民群众都从不同的角度称赞他,歌颂他,热爱他。可以说,诸葛亮在历史上的巨大影响已超过了他在三国历史上的政治军事实践。
《三国演义》虽然突出了诸葛亮一生性格、品德、功业等的积极方面,但又把它无限夸大,把他描写成智慧的化身、忠贞的代表,并将其神化成了半人半神的超人形象。鲁迅评论说:“状诸葛亮之智而近于妖。”
因此,《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不是真实的历史人物,而是历史小说人物。刘备:陈寿对刘备的评价是:“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
及其举国托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二,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机权干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狭。”
但他“折而不挠,终不为下”。在《三国演义》中,作者把刘备描写成“仁”的代表,汉室皇权正统的继承者,因而对刘备的仁爱、宽厚和知人善任的性格特征着力描画,极尽夸张,但在突出其“仁爱”时却又落入了“无能”一面,给人以“无能”和“虚伪”的感觉。
电视剧中的刘备常常以泪洗面,哭与泪虽然表现了刘备的“仁”,但又给人以刘备的天下是哭出来的印象,扭曲了刘备是“枭雄”、“人杰”的真实形象。关羽:历史上的关羽为“万人之敌”一虎将,傲上而不悔下,恩怨分明,以信义著称,但“刚而自矜”,勇猛有余,智略不足。
马超投降刘备后,封为平西将军。时关羽督荆州,修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诸葛亮答信时,称马超虽为一世之杰,但不如关羽的“绝伦逸群”,关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
这是典型的有勇少谋的武将性格。但在《三国演义》中,因为他是刘备阵营中的人,又有讲信义的特点,所以,就被塑造成“义”的化身。
他跟随刘备,不避艰险。下邳被俘,投降曹操,但心系刘备,只是有感于曹操待他甚厚,因而在离曹归刘前为曹操杀了袁绍的大将颜良,解白马之围。
但是《三国演义》中写关羽下邳投降时相约三事、曹操以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的厚礼待他等却是子虚乌有。总之,在《三国演义》中,作者是不惜笔墨,把关羽刻画成“义重如山之人”,因而其形象也被严重的扭曲了。
曹操:历史上的曹操性格非常复杂,陈寿认为曹操在三国历史上“明略最优”,“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曹操御军三十余年,但手不释卷,登高必赋,长于诗文、草书、围棋。
生活节俭,不好华服。与人议论,谈笑风生。
“勋劳宜赏,不吝千金;无功望施,分毫不与”。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流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但是,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性格品德中这些好的方面被忽略了,而对他残忍、奸诈的一面又夸大了。因此,罗贯中笔下的曹操是奸诈、残忍、任性、多疑的反面人物典型。
周瑜:历史上的周瑜“性度恢廓”,谦让服人,有“雅量高致”。刘备称他“文武筹略,万人之英”。
孙权则赞他有“王佐之资”。但在《三国演义》中,周瑜成了诸葛亮的垫底人物。
写周瑜,是为了抬高诸葛亮。因此,《三国演义》中的周瑜气量狭小,智谋也总是逊诸葛亮一筹,根本不像苏轼所歌颂的周瑜“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千古风流人物”,成了《三国演义》中蒙受最大冤屈的人物。
鲁肃:如果说在《三国演义》中,曹操、刘备、诸葛亮、关羽等人的性格、形象虽被扭曲,但多少还有些根据的话,那么,鲁肃这个人在《三国演义》中除了名字外几乎就全是杜撰了。历史上的鲁肃“虽在军阵,手不释卷”,“思度宏远”,“有过人之明”。
他初见孙权,就提出了建国方针:鼎足江东,北拒曹操,待机剿除黄祖,进发刘表,竟长江而有之,然后建号称帝以图天下。这与诸葛亮的《隆中对》有相似之处。
曹操大军南征荆州时,孙权部属都主降,唯独鲁肃主张抗曹,劝孙权召回周瑜,共商战守大计。赤壁战后,他又力主扶刘抗曹。
在东吴历史上,鲁肃实为诸葛亮式人物,孙权对他也极为欣赏。吴国的建立和发展基本上是按照鲁肃提出的政略、战略方针进行的。
但在《三国演义》中,鲁肃成了诸葛亮与周瑜两人智斗的牺牲品,被愚弄、受欺侮的典型。张飞,刘备义弟,五虎大将中第二位。
少时即与关羽共事刘备。曾在虎牢关与关羽、刘备一起迎战吕布。
长坂坡桥头上一声吼,吓退曹操五千精骑,入川义释严颜,分定州县,率精兵万多人,败张合大军,刘备称王后,拜为右将军,称帝后,拜为车骑将军,封西乡侯。公元221年为替关羽报仇,同刘备起兵攻伐东吴。
临行前,因被部将范疆、张达刺杀,死时只有五十五岁。三国演义中有诗叹道:安喜曾闻鞭督邮,黄巾扫尽佐炎刘。
虎牢关上声先震,长坂桥边水逆流。义释严颜安蜀境,智欺张飞定中州。
伐吴未克身先死,秋草长遗阆地愁赵云身长八尺,姿颜雄伟,善骑射,闻名乡里[1]。初平二年(公元191年),赵云受常山郡人民推举,率领本郡义从吏兵投奔公孙瓒。
公孙瓒对赵云说:“听说冀州的人都想要依附袁绍,怎么唯独你能迷途知返呢?”赵云回答说:“天下大乱,不知道谁是明主。
3.有关历史的书的内容简介
1甲午悲歌--北洋水师的覆没 本书以明快而严肃的笔调记述了1894年至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陆海各战役的经过,特别对北洋舰队覆灭记述尤详,读之令人可歌可泣。
本书着重记述细节,有情节有故事,摆脱了历史教科书枯燥乏味的老一套。 2走向共和 以晚清民初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的社会政治生活为主要内容,以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精英为中华民族寻找出路为主题线索,塑造出一批逼近历史真实的人物群像,写出走向共和历史进程中的几个重要台阶。
3血战(国民党军正面战场抗战纪实) 本书真实地记述了八年抗日战争期间,国共两党合作抗日,国民党军在正面主战场以及八路军、新四军开辟敌后战场,所经历的重大战役、战斗、历史人物与事件的长篇纪实文学,全面地反映了抗日战争的始末和艰难曲折,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部史诗般的壮丽画卷。 希望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