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英军战斗力 请知道英军侵略中国这段历史的人进来谢谢

火烧 2022-11-11 12:42:51 1054
请知道英军侵略中国这段历史的人进来谢谢 具体战争过程如下: 公元1840年6月-1840年9月 英军的进侵路线1839年9月4日,中英在九龙发生冲突,英军首先开炮,英方参战五艘非正规舰只;清军出动三艘

请知道英军侵略中国这段历史的人进来谢谢  

具体战争过程如下: 公元1840年6月-1840年9月 英军的进侵路线

1839年9月4日,中英在九龙发生冲突,英军首先开炮,英方参战五艘非正规舰只;清军出动三艘战船,有岸炮支援。

战斗持续四个小时,双方损失轻微。

1839年11月3日,中英穿鼻之战,关天培率领的水师被击退,英军无人员伤亡。

关天培

1840年6月22日,英军部分主力准备完毕,按计划开始以主力北上舟山。

只留少数舰船在虎门执行封锁。

英军战斗力 请知道英军侵略中国这段历史的人进来谢谢

1840年6月28日,英国侵华军后续部队到达广州海面,至此第一批侵华英军到齐,共计海军战舰16艘,东印度公司武装轮船4艘,地面部队4000人,海陆合计7000左右。

(另有辅助舰只)第一次鸦片战争

1840年6月30日,第一批英军到达舟山。

1840年7月2日,英军后续舰队9艘(其中战舰三艘)途径厦门,英远征军司令命一艘战舰向厦门官员递交《致中国宰相书(副本)》,该舰驶入厦门南水道下锚。

1840年7月3日,驶入厦门南水道的英舰派翻译驾小艇登岸送信,被清军武力阻止,英战舰则向岸上开炮,引发了一场小规模炮战。

(此役双方损失轻微,上报到朝廷时变成了一场胜仗) 1840年7月5日,舟山海面英军开始进攻定海,战至黄昏,英军停止进攻。

1840年7月6日晨,英军攻入定海。

定海知县投水自尽,总兵张朝发已于昨日战死。

是役,清军参战仅1540人,伤、亡各仅13人。

定海水师在九分钟内覆没,英军所有舰船仅中弹三发,无人员伤亡。

1840年7月20日,定海失守的消息到达北京。

1840年8月11日,英军抵达天津,并沿途留兵封锁中国沿海。

直隶总督琦善与英军司令咨会,随后将《致中国宰相书》进呈道光帝。

1840年8月19日,道光帝收到公文。

道光帝本无战心,又由于严重的误译,道光以为英军此来是为了“申焚烧鸦片之冤”,所以道光帝允许为之伸冤,“以折服其心”(所以罢免了林则徐,但英方并无此要求);拒绝赔偿鸦片损失;拒绝割让岛屿。

并令其:“反棹南还,听候办理”。

英军当然不肯答应,双方继续交涉。

但由于翻译和文化差异等诸多问题,双方无实质进展。

1840年9月15日,英军感到在北京地区作战并无把握,季风也将结束,同意返航。

要求到广东继续谈判。

1840年9月28日,英舰队回到舟山,得知先前留在定海的英军疫病严重(至年底此处共计病死448人)。

②公元1841年8月-1842年8月 英军的进侵路线

1841年8月10日,璞鼎查到任。

从伦敦到澳门,只用了67天,其中还有十天在孟买处理公务,所以路上只用了57天。

1841年8月22日,英军主力北上厦门,奕山隐瞒不报(他吹牛说英军已退)。

幸亏奕山的牛皮早被厦门的颜伯焘识破,故颜伯焘一直抗旨不撤防。

并且在厦门投巨资建立了中国沿海最坚固的防线——厦门石壁。

炮台的火力也相当强大,有火炮四百余门,守军5680人(仅次于虎门,但远远比虎门炮台坚固)。

1841年8月26日,英军围攻厦门。

英军战术无非是正面佯攻,侧面迂回,轻松绕开石壁。

如此简单的战术,英军已用过多次,但是由于瞒报严重,颜伯焘和道光帝并不知情。

守军一的开始抵抗也较为激烈,但是腹背受敌,且炮台失去作用,很快不支。

到了黄昏,清军外围阵地已全部失守。

英军也停止进攻。

1841年8月27日,英军攻打厦门城。

守军已于夜里逃散,厦门失守。

此役,清军阵亡总兵一名,副将以下军官7员。

士兵减员324名。

英军战死一人,受伤16人。

战后英军对石壁炮台的防御力评价相当高。

战后道光帝首次得知:此次来华的英军中还有陆军。

1841年9月5日,主力英军(海陆军共计四千人)北上浙江。

此时浙江由头号主战派裕谦主持,浙东防务与战前相比也已得到全面加强,降职的林则徐曾一度在镇海协助组织防务,经历了几次战斗的林则徐认识到定海必然守不住,应该主动放弃。

这个建议当然不可能被采纳。

1841年9月25日,英军本来打算攻击镇海的主力海陆军四千余人受到风力影响,集结于镇、定之间的海面。

随后的几天,定海清军与英军屡有交火,均损失轻微。

1841年10月1日晨,英军向定海发动总攻,至下午2时,五千多守军全部被击败。

定海三总兵牺牲。

英军战死2人,伤27人。

1841年10月10日,英军向镇海发起攻击,几小时后,外围阵地纷纷失守。

此时战斗虽未结束,正在镇海东城墙指挥的两江总督裕谦已经知道希望全无,遂跳水自尽。

1841年10月13日,英军逼近宁波,负责此处的太子太保余步云弃城逃跑,宁波失守。

1841年10月30日,“协办大学士吏部尚书步军统领正黄旗满洲都统崇文门监督正红旗宗室总族长雍正帝四世孙前黑龙江将军前盛京将军”奕经受封为扬威将军,调集八省援军入援浙江。

1842年3月10日凌晨,经过四个多月的准备之后,鸦片战争中唯一一次收复失地的反攻在奕经的指挥下打响,四小时后,规模庞大的反攻宣告失败。

1842年3月21日,浙江巡抚刘韵珂上“十可虑”折,虽未明说,但暗示战争已毫无希望,且充满危险。

1842年5月7日,英军撤离宁波,集结兵力准备沿长江向内地进攻。

1842年5月18日,英军2000人攻破乍浦,此役清军抵抗激烈,战败自杀者甚众。

英军阵亡9人(其中一名中校),受伤55人。

1842年6月16日凌晨,乍浦的英军全部出动攻击吴淞。

吴淞是江苏海防重点,新任两江总督牛鉴亲自坐镇于此。

但战斗至中午12点,清军全部逃散。

清军阵亡江南水路提督陈化成以下88人,英军被击毙两人,受伤25人。

同日,英军第二期增援部队到达吴淞口,在华英军总兵力达到20000人。

与清军相比,不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这都算是一支空前强大的军队。

1842年6月19日,英军占领上海。

1842年7月5日,英军战舰十二艘,轮船十艘,运输船51艘,士兵7000人组成舰队从上海出发,直扑镇江。

1842年7月13日,清军开始增援镇江。

1842年7月21日,英军开始攻城。

此时镇江城内驻军仅有1600人,城外2700人,火炮很少。

而英军仅参加攻城的兵力就达6905人,英军占绝对优势。

战斗开始后,英海军组织火力猛轰城外清军,城外清军缺少掩护也没有任何反击手段,很快便溃散。

英军组织火力轰击城墙,可是城内驻军有1185人是驻防在此的京口八旗。

他们安家此地已经200多年,所以仍然节节阻击。

同时英海军组织小船沿水路攻击镇江西门,遭到城墙上清军火炮的有效轰击,狼狈退出。

最后,占尽火力优势的英军从北、西、南三个方向突入城内,守军一直坚持巷战到深夜。

城内清军的伤亡率达30%。

镇江的火力兵力远远不及虎门,城墙坚固远远不及厦门,战前动员远远不及定海,准备周密远远不及浙东,但是此役英军有39人毙命,130人受伤,3人失踪。

多于上述四战役所毙伤敌军的总和。

1842年8月2日,英军离开镇江,准备进攻南京。

在此之前,清方决定求和。

1842年8月31日,道光帝正式下旨同意签订条约。

可是29日,摸透道光心思的前方大臣已经签署了《中英南京条约》。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