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李叔同在哪里出家 弘一法师出家,妻子抱着孩子跪了三天三夜,得到一句:就当我死了

火烧 2021-12-06 03:34:09 1074
弘一法师出家,妻子抱着孩子跪了三天三夜,得到一句:就当我死了 有这样一个人,他叫李叔同时,是艺术全才,是天津首富之子、新文化运动先驱。 当他被叫弘一法师时,他成了民国期间最为出名的高僧。 林语堂说:「
李叔同在哪里出家 弘一法师出家,妻子抱着孩子跪了三天三夜,得到一句:就当我死了

弘一法师出家,妻子抱着孩子跪了三天三夜,得到一句:就当我死了  

有这样一个人,他叫李叔同时,是艺术全才,是天津首富之子、新文化运动先驱。 当他被叫弘一法师时,他成了民国期间最为出名的高僧。 林语堂说:「 ”他曾经属于我们的时代,却终于抛弃了这个时代,跳到红尘之外去了。” 一、世间再无李叔同,只有弘一法师 1916年,李叔同在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教授音乐、图画。 一天,同事夏丏尊与李叔同聊天,说他在一本日本杂志上,看到关于断食的介绍,称断食可使人身心更新,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 李叔同记下这个细节,遂生入山断食之念,看能否缓解自己的肺病和神经衰弱。 当年冬季,他到杭州大慈山下的虎跑定慧寺中暂住,前后断食共21天。 返校后,李叔同开始素食。 这一时期他接触了很多佛经,由此感到世间名利原是如此虚妄。 1917年1月8日,李叔同在写给学生刘质平的信中说: 「 ”鄙人拟于数年之内入山为佛弟子,或在一二年亦未可知……现已陆续结束一切。” 1917年11月14日,李叔同又到虎跑定慧寺听法轮禅师说法,回来后写了书联,落款是「 ”婴居士”。他为自己改名为「 ”李婴”,寓意婴儿般新生。 他把自己多年来视若珍宝的书籍、字画、折扇、金石都赠送给了友人,连衣服也没留几件,真正做到断舍离。 1918年春,李叔同虎跑定慧寺客房习静一个月,恰逢儒学大家、他的好友马一浮,带朋友彭逊之到虎跑定慧寺出家。李叔同目睹彭逊之剃度全过程,深受震撼,欲拜为彭逊之剃度的弘祥法师为师。 弘祥法师认为自己资历尚浅,请来自己的师父了悟法师,了悟法师收李叔同为其在家弟子,取名演音,号弘一。 1918年8月19日,农历七月十三日,李叔同在虎跑定慧寺正式剃度出家。 从此再无杂念,世间再无李叔同,只有弘一法师。 二、抛妻弃子,足够心狠 李叔同的一生,可谓是人生赢家,但他却在人生巅峰时,意外地选择皈依佛门。 那时的李叔同,早已结婚,他的妻子是一个日本女子,名叫雪子。 李叔同的妻子温婉可人,孩子也天真可爱。 大好人生为何要皈依佛门? 妻子听到李叔同剃度出家的消息,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在那段日子里,妻子发疯似的找他,可是找到又如何? 李叔同避而不见,妻子抱着还不会说话的孩子,在门口一跪就是三天三夜,李叔同却不为所动。 李叔同足够心狠,他出家时便是立下誓言,不再念红尘,也不再想妻子。他给妻子捎信说:你就当我死了吧,不要再想我。 雪子心灰意冷,带着儿子,离开中国回到日本。 夫妻二人就这样,再也没能见面。 可能妻子到死也不会明白,她的丈夫为何薄情寡义如此。 对于妻子来说,他不是一个合格的丈夫;对于孩子来说,他不是一个合格的父亲。 很多人都觉得李叔同薄情寡义,抛妻弃子。 但是没人能反驳他一生中所作出的贡献。 李叔同皈依佛门之后,苦心向佛,精研律学,弘扬佛法,为世人留下了无尽的精神财富。 可能李叔同有太多的爱,对人世间有太多的眷恋,他爱妻儿、爱学生,可是他又知道人生无常,他所喜爱的东西终将逝去,眷恋越深,受到的折磨越多。 作为艺术家的李叔同,艺术和生活已经无法安放他的心灵,因此他选择宗教,以此来超度他的痛苦。 三、出家是必然的 对于李叔同出家,历史上有不同版本的解释。 他的弟子丰子恺的话,似乎更加贴切。 弘一法师是丰子恺学艺术的教师,又是他信宗教的导师,是他生平最崇拜的人。 他的一生,受法师影响很大。 丰子恺认为老师一生的最大特点是「 ”凡事认真”,他对于一件事,不做则已,要做就非做得彻底不可。 所以,在丰子恺看来,老师出家其实是一种必然。 丰子恺曾说,人的生活可以分为三层: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物质生活就是衣食,精神生活就是学术文艺,灵魂生活就是宗教。 弘一法师的「 ”人生欲”非常之强。 他早年对母尽孝,对妻子尽爱,安住在第一层楼中。中年专心研究艺术,发挥多方面的天才,便是迁居在二层楼了。 强大的「 ”人生欲”不能使他满足于二层楼,于是爬上三层楼去,做和尚,修净土,研戒律,这是当然的事,毫不足怪的。 世俗之事,无论是在世还是出世,李叔同都从没放在心上,那么出家对于他来说,或许是离他想要的灵魂更近一步的选择吧。 爱他的人,无不为他悲伤,但懂他的人,并不觉他薄情。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