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讳疾忌医的人怎么开导 讳疾忌医

火烧 2022-04-09 18:48:56 1046
讳疾忌医 【成语名字】讳疾忌医 gt 【汉语拼音】huì jí jì yī gt 【成语解释】 gt 名医扁鹊谒见过蔡桓公好几次,都看出桓公有病,而且一次比一次严重,但桓公却不肯承认,也不肯就医,终至

讳疾忌医  

讳疾忌医的人怎么开导 讳疾忌医
【成语名字】讳疾忌医>【汉语拼音】huì jí jì yī>【成语解释】> 名医扁鹊谒见过蔡桓公好几次,都看出桓公有病,而且一次比一次严重,但桓公却不肯承认,也不肯就医,终至丧命。本指不承认有病,害怕去治疗。可用来比喻问题本小不予处理,终致无法收拾。典出《韩非子.喻老》。后亦用“讳疾忌医”比喻掩饰过失而不愿听人规劝。△“文过饰非”>【成语典故】> 《韩非子.喻老》> 有形之类,大必起于小;行久之物,族必起于少。……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闲。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公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故良医之治病也,攻之于腠理,此皆争之于小者也。夫事之祸福,亦有腠理之地,故曰:“圣人蚤从事焉。”>【成语注解】> 1、扁鹊:姓秦,名越人,生卒年不详,春秋战国时名医。唯《史记》所载扁鹊故事,则非一人,而以扁鹊为良医的代称。因居于卢国,故亦称为“卢医”。> 2、蔡桓公:蔡国君主,生卒年不详。蔡,国名。周代诸侯国之一。地约在今河南省新蔡、上蔡、汝南一带。> 3、腠理:肌肉的纹理,指皮肤。> 4、还走:返走。> 5、针石:一种以石针刺经脉穴道的治病方法。> 6、司命:传说为主管人的寿命的神仙。> 7、索:找。> 〔参考数据〕> 另可参考:《史记.卷一○五.扁鹊仓公列传.扁鹊》>【成语出处】> 1、宋.朱熹〈与田侍郎书〉:“此须究其根原,深加保养,不可归咎末节,讳疾忌医也。”> 2、元.胡助〈月食遇雨〉诗:“或疑上天公,讳疾忌医深閟埋;目盲出涕泗,化为霖雨来。”> 3、《醒世姻缘传.第九三回》:“这诚庵替职的时候,已是鱼口方消,天泡疮已是生起。他却讳疾忌医,很命要得遮盖,一顿轻粉,把疮托得回去,不上几个月期程,杨梅疯毒一齐举发。”> 4、清.钱谦益〈天启元年浙江乡试程录.第五问〉:“夫庸医之诊病也,一言而中,则病者改容而听之。何也?以为庸医不足信,而讳疾忌医者,其病必不可为也。”>【成语用法】> 一、> 语义说明    不承认有病,害怕去治疗。> 使用类别    用在“有病不医”的表述上。>【讳疾忌医造句】    > 1、有病就要看医诊治,一味讳疾忌医,只会让病情加重而已。> 2、医生说这位病人本来有救,但因讳疾忌医,等到病情恶化后,终致药石罔效。> 二、> 语义说明    比喻问题本小不予处理,终致无法收拾。> 使用类别    用在“规避问题”的表述上。>【讳疾忌医造句】    > 1、现在社会有个通病,那就是讳疾忌医,得过且过。> 2、在工作上,讳疾忌医的人,往往会把问题弄得更严重。> 3、既然已经知道技术有缺失,就要立即改善,假如讳疾忌医,只会把问题变得更严重。> 三、> 语义说明    比喻掩饰过失而不愿听人规劝。> 使用类别    用在“拒谏掩过”的表述上。>【讳疾忌医造句】    > 1、为求进步,遇有缺点就要改进,切莫讳疾忌医。> 2、新任的总经理要大家指出公司经营的弊端,他绝不会讳疾忌医。> 3、我们要求进步,就不可以抱着讳疾忌医的态度,而是要面对缺失,力求改善。> 4、他明明犯了技术上的错误,还讳疾忌医,宁可当驼鸟,也不愿接受别人的协助。> 辨识>【近义词】:文过饰非,拒谏饰非>【反义词】:改过不吝,知过必改,退思补过> 辨似:> 形音辨误    > 同    “讳疾忌医”及“文过饰非”都有明知有错却不愿改正的意思。> 异    “讳疾忌医”侧重于不承认错误;“文过饰非”侧重于以各种理由来掩饰错误。> 讳疾忌医    文过饰非    辨似例句> 既然已经知道技术有缺失,就要立即改善,假如讳疾忌医,只会把问题变得更严重。> 你明明做错事,还找这么多理由辩解,这样文过饰非,只会让大家更难原谅你。>【参考词语】:匿病不医>【汉语拼音】:nì bìng bù yī>【成语解释】:犹“讳疾忌医”。见“讳疾忌医”条。> 1、汉.焦延寿《焦氏易林.卷一○.大畜》:“匿病不医,乱政伤灾;纣作淫虐,商破其墟。”>【参考词语】:护疾忌医>【汉语拼音】:hù jí jì yī>【成语解释】:犹“讳疾忌医”。见“讳疾忌医”条。> 1、宋.周敦颐《周濂溪集.卷六.通书二.过》:“仲由喜闻过,令名无穷焉;今人有过,不喜人规,如护疾而忌医,宁灭其身而无悟也。噫!”>【讳疾忌医的】> 根据《韩非子.喻老》的记载,扁鹊曾经谒见蔡桓公,接连几次他都说蔡桓公生病了。第一次见面他是说:“君王!你有病,病在皮肤上,不治疗的话恐怕病情会加深。”隔了十天,第二次见面又说:“君王!你的病已经侵入肌肉,不快点治疗,病情会更严重。”蔡桓公还是不加以理会。又过了十天,扁鹊又谒见桓公,说:“君主您的病现在蔓延到肠胃了,不医治病情会更加严重。”蔡桓公依然不理他,心里更加不高兴了。又再过了十天,扁鹊看了蔡桓公一眼,转身就走,于是桓公派人去问扁鹊原因。扁鹊回答说:“疾病在皮肤时,热敷就可以治好;侵入到肌肤时,用针灸就可以医好;等侵入到肠胃时,吃几服汤药就可以根治;可是一旦蔓延到骨髓里头,那就要神仙才管得了,我已没有办法医治了。”五天之后,蔡桓公觉得身体不舒服,派人去请扁鹊,但扁鹊已经逃到秦国去了。蔡桓公也就病死了。后来这个故事浓缩成“讳疾忌医”,指不承认有病,害怕去治疗,可用来比喻问题本小不予处理,终致无法收拾;亦用来比喻掩饰过失而不愿听人规劝。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