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帝王表 东汉和西汉的关系,西汉跟东汉有什么关系
东汉和西汉的关系,西汉跟东汉有什么关系
西汉跟东汉有什么关系
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又称前汉,与东汉(后汉)合称汉朝。东汉是西汉被王莽篡权后右,汉太子刘秀建立的新政权,史称汉光武中兴。
西汉末期,在汉平帝当政时外戚王莽正在地主官僚的拥护下,由"安汉公"到"假皇帝",终在公元八年十二月,自立为皇帝,改国号为"新",西汉灭亡。新莽末年爆发绿林赤眉起义,汉朝宗室后裔刘秀趁势而起。公元25年,刘秀称帝,定都洛阳(今汉魏洛阳城遗址),并开创了光武中兴。
扩展资料
王莽为西汉外戚王氏家族的重要成员,古代史学家以“正统”的观念,认为其人虽然谦恭俭让,礼贤下士,实际上却是沽名钓誉之辈。在朝野素有威名。西汉末年,在汉哀帝早亡、皇权旁落的情况下,王莽乘机窃取大权。
公元8年12月,王莽代汉建新,建元“始建国”,宣布推行新政,史称“王莽改制”。王莽统治末期,天下大乱。公元23年(新莽地皇四年),更始军攻入长安,王莽死于乱军之中,新朝灭亡。王莽共在位15年,卒年69岁,而新朝也成为中国历史上的短命朝代之一。
绿林、赤眉大起义推翻新莽政权后,很快又陷入了混战状态。更始帝刘玄进入长安大封功臣,并醉心于皇帝的生活,整日饮酒作乐。此时,赤眉军另立刘盆子为帝,并整顿军队,加紧向长安进军。当绿林、赤眉两支起义大军各立天子、相互混战之际,刘秀乘机壮大自己的势力,最终统一了中国,重建了汉室天下。25年六月,刘秀称帝,沿用汉的国号,年号建武,称光武帝。
王莽更改了官制与官名,建立五均赊贷、六筦政策,把盐、铁、酒、币制、山林川泽收归国有。政府对于经济进行宏观调控,一方面平抑物价,防止富商囤积居奇,另一方面将盐铁等重要行业实行官营,增加政府收入同时加强了重要行业的控制。
王莽清楚看到了社会问题所在:愈发严重的土地兼并,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而土地兼并的根源在于土地买卖。
“今更名天下田曰‘王田’,奴婢曰‘私属’,皆不得买卖。”
“将土地收归国有,仿上古井田制,由国家分发土地。”
但显然西汉末年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无法适应这样的生产关系调整,带来的直接恶果就是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王田令在推行时遇到了空前的阻力。

政府在经济方面的改革举步维艰,不得不依靠富商,结果富商同官僚勾结,以此谋利,政府对于经济的管控进一步下降,普通百姓不得不承受更多的盘剥和压榨。
王莽作为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一道“王田令”,禁止土地私人买卖,等于判了地主阶级的死刑,他彻底站到了地主阶级的对立面上,将自己变成了孤家寡人。
西汉和东汉有什么区别?
1、首先先从国家的建立者上看:西汉,是公元前206年刘邦被封为汉王,后在楚汉之争获胜建立西汉,汉初在消灭异姓王和诸吕之乱后政局趋于稳定。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国号汉,史称西汉。
东汉,是公元8年,王莽篡汉,西汉灭亡,不久爆发绿林赤眉起义。东汉的建立者是刘秀,是西汉皇族的一个分支舂陵候家族,刘秀自己并不认为自己创立的是一个新的朝代,而是光复了汉朝,并自认为是汉宣帝的继承人,继位后,追尊汉宣帝为中宗,当时的官方也不认为东汉和西汉是两个朝代。
公元25年,刘秀称帝,建立东汉,是中国历史上继西汉、新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与西汉合称汉朝。
2、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12月 )是中国历史上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共历十二帝 ,享国二百一十年,史称前汉,与东汉统称为汉朝。
东汉(25年—220年)是中国历史上继西汉之后的大一统王朝,传八世共十四帝,享国一百九十五年,又称后汉,与西汉合称汉朝。
3、其次是从首都上看:西汉的首都是长安,而东汉的首都是洛阳。
扩展资料
汉朝(前202年—220年)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分为西汉、东汉时期,共历29帝,享国四百零七年。因皇室姓刘,故又称刘汉,是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
秦末天下大乱,刘邦在推翻秦朝后被封为汉王。公元前202年,楚汉之争获胜后称帝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汉文帝、汉景帝推行休养生息国策开创“文景之治”;汉武帝即位后攘夷拓土成就“汉武盛世”;至汉宣帝时期国力达到极盛,史称“孝宣中兴”。
公元8年,王莽废西汉末帝,定都常安,史称新朝,西汉灭亡。
公元25年,刘秀称帝建立东汉,定都洛阳,统一天下后息兵养民,史称“光武中兴”;汉明帝、汉章帝沿袭轻徭薄赋,开创“明章之治”;汉和帝继位后大破北匈奴、收复西域,开创“永元之隆” ,东汉国力达到极盛。
公元184年爆发黄巾起义,虽剿灭民乱却导致地方拥兵自重,董卓之乱后东汉名存实亡。公元220年曹丕篡汉,东汉灭亡,后刘备建立蜀汉延续汉室,中国进入三国时期。
参考资料:汉朝-百度百科
汉朝、西汉、东汉是什么关系
人家就叫汉朝,西汉东汉是后世的区分。
但两汉中间,毕竟断代了20几年。 东汉开国皇帝刘秀虽然也是宗室,但是和西汉的亡国之君,血缘关系已经非常远了。 汉景帝之后,皇室一直在武帝刘彻一脉传承。 光武帝刘秀的直系祖先是汉景帝的第六子长沙王刘发。 也就是说 长沙王刘发和汉武帝刘彻是同父异母的兄弟关系。 但是从法理上来讲,东汉政权的合法性,源自刘邦建立的西汉。东汉也是尊刘邦为高祖的。 所以从历史进程上来看,你可以把东西汉看成两个朝代。但是从传承 血缘 法理上来看,两汉也是一个朝代。 补充一下 东汉光武帝和西汉的汉元帝,从辈分上论是叔侄关系,所以东汉时期在太庙里只祭祀到元帝。元帝之后的成帝和光武帝是兄弟辈。在后边的汉哀帝 汉平帝都是光武帝的侄孙辈了,所以并没有放入太庙。 汉元帝的父亲是汉宣帝 汉宣帝的祖父是戾太子刘据。 刘据和汉昭帝刘弗陵是兄弟关系,他们的父亲是汉武帝。 武帝和光武帝的父亲刘发是兄弟。 你可以算算这个血缘关系 隔了多少代了。东汉和西汉之间是什么关系
因刘秀所建汉朝都于洛阳, 刘邦都城长安位于刘秀所建汉室都城洛阳之西,在地理位置上一东一西,为加以区别,故称为“西汉,有时又以都城与刘秀所建汉室的相对位置代称为“西京”,而刘邦建立的汉室在刘秀所建汉室之前,故又称为“前汉”
刘秀是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要说东西汉的关系可以说是一个皇朝的衰兴更替,西汉因外戚篡位而衰败,又因子孙之能而复兴东汉为什么要分东汉与西汉
因为都城变了,一个在长安,一个在洛阳,但都是刘姓建立的政权,中间隔了王莽的新朝。
楚汉之争后,刘邦夺取天下,定都长安,史称“西汉”(从公元前202年开始,到公元8年王莽篡汉结束)。王莽夺取政权后,采取了一系列稳定经济的措施,但效果却适得其反,引发了绿林和赤眉大起义。其中西汉皇族的远亲刘秀通过数年努力,剿灭了其他势力,统一了全国,史称“东汉”。
“西汉”和“东汉”存在前后相继的关系,也称“前汉”和“后汉”,刘秀也不认为自己建立了一个新朝代,而是光复了汉朝。他自认为是汉宣帝的继承人,继位后,追尊汉宣帝为中宗,由于当时长安在战乱中破坏严重,所以定都洛阳。从地理位置上,洛阳位于长安以东,所以人们称刘秀建立的朝代为“东汉”。
扩展资料
东西汉的共同规律可以概括为四句话:一代建国,二三发家,四代打架,后代败家。所不同的是,两汉具体败家的模式不完全一样,而且西汉在败家阶段开始前,还经历了昭宣中兴的阶段,这是东汉没有的。
西汉是汉高祖刘邦,东汉是光武帝刘秀。对于刘邦,大家应该都很熟悉,所以不用介绍太多;而对于刘秀,有些人会感到陌生。简单的来说,刘秀的功绩不比刘邦更小,刘秀统一天下的难度一点不比刘邦简单,而刘秀的为人大多历史学者都认为远超刘邦。
可以这样来设想,如果刘秀只是一个一般优秀的君主的话,那么他顶多做到类似昭宣中兴一样的一次小幅度的刘家历史重振,然而实际上光武中兴之后延续的东汉王朝的持续时间是和西汉基本接近的,自然,光武帝的的历史高度也应该和高祖刘邦大体相当。
东汉和西汉的关系
两汉关系主要讨论的问题主要是,东汉倒底算不算西汉的一部分,是不是西汉的中兴。或者东汉就完全是一个独立的朝代与西汉完全没有关系。这两种说法都有不够全面,下面详细论之。
第一,西、东两汉,不是一个朝代,是两个不同的朝代。东汉不是西汉的中兴,是东汉继承了西汉的管理制度与文明。让两汉看起来更像一体的。 西汉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开创性的朝代,从平民皇帝刘邦创立那天起,就注定了是一个平民阶级政权。虽然到了汉武时期,独尊儒家,这也仅仅是用儒家的思想来包装一下君王的尊严,让皇帝更像皇帝一些罢了。无论是官员的选任,制度的制定,都可以看出这一点。王莽改制,就可以证明这一点。其实,王莽改制,就说明了一个典型的问题。你刘家不行了,我王家来!于是刘姓皇帝下台,禅让给王莽。而且这种想法,不仅在当时的高层认为是合理的,就连普通的百姓也认为是合理的。但随着历史的进步,这种想法慢慢的变得不再合理。因为统治阶级就了,政权的性质也变了。政权性质变化,是从东汉开始的。 到了东汉,政权就有变化了。在很多程度上,东汉的政权是代表世族的。世族起于西汉时期,到了东汉时,就成了一种强大的政治势力。皇帝包括皇权都成了各大世族利益角逐的工具,虽然官员的选拔看上去用的是西汉的方式,但是官员任免却被各大世族内部垄断。所以东汉只是形式上像西汉,实质变了。东汉历史上,多是利益关系的争夺。一个世族倒下,另外一个世族站起来,他们往往是以后戚的形式出现的。政权与利益都让这些世族大家垄断了。三国时期的动乱,是民间对这种情况的一种反抗。最后取得胜利建立三个国家的,都不是资历很高的人。刘备可以说是一穷二白起家,曹操是一个宦官的儿子,孙权家族虽然有点权势,但是也仅仅是一方小势力。 第二,除了政权本质上与西汉不同外,东汉的文化,官员制度,考察制度等等,都是从西汉继承来的。这就让很多人认为,东汉是西汉的一部分。其实王莽改制,是一种对平民政权对理想最高的向往与尝试。是一种对儒家思想最高理念的尝试,最终以失败结束。所以中国的儒家思想也就断绝了,东汉之后,很少再有用儒家思想谈治理国家的言论。有的是权利斗争与帝王心术。在动乱的时候,帝王心术起作用。曹操之奸诈,刘备之虚伪,孙权之隐忍,都是为了利益的帝王心术。在和平时期,就会清谈。西晋那几年太平时间,都拿去清谈了。 第三,不同的制度下,对创造性也是有影响的。西汉是中国文明最璀璨的时期。中华文明也多半是这个时候形成的。东汉一直到东晋,都没有太大的进步。到了后来由于北方少数的东西融合,南北整合,又让中华民族发展了一大步,于是有了盛唐。东汉光武帝刘秀和西汉有什么关系
刘秀是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出自汉景帝子长沙定王刘发一脉,刘秀的先世,因遵行“推恩令”的原则而从列侯递降。到他父亲刘钦这一辈,只是济阳县令这样的小官员了。
刘秀的父亲:
刘钦(公元前?年--公元3年):汉族,南阳郡白水乡(今湖北省枣阳市)人。他是汉高祖刘邦的七世孙、长沙定王刘发的玄孙(四世孙)、舂陵节侯刘买的曾孙、刘外之孙、刘回之子。
在西汉末年,担任南顿(今河南项城)县令,娶樊重之女樊娴都,乃汉光武帝刘秀之父。公元3年,去世,当时刘秀才9岁,遂被叔父刘良抚养。
扩展资料
东汉和西汉:
西汉末年,社会矛盾空前激化。王莽代汉建新朝之后,先后颁布“王田令”、“私属令”等一系列新政,力图缓解日益激化的社会矛盾。然而,王莽改制触动了大豪强与许多上层官僚的既得利益,遭到激烈的反对与排斥,加之改革的理想化与盲目崇古。
终适得其反,反而激化了社会矛盾,且新朝末年水旱灾害不断,终于在新莽天凤年间爆发了绿林、赤眉起义。一时间,四方响应,天下大乱。终于使这场由封建统治阶级自上而下的自救式改革以失败告终。
汉朝宗室后裔刘秀趁势而起。公元25年,刘秀称帝,定都洛阳(今汉魏洛阳城遗址),并开创了光武中兴。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刘秀
西汉和东汉是如何划分的,为什么这么叫?
关于两者的划分,有多种说法,一是两者所处的年份不同: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12月)而东汉(25年—220年);二是两者首都不同,西汉首都长安,东汉首都洛阳,一东一西;三是最重要的历史断代分法,在西汉和东汉中间夹杂着一个“新莽”朝代,而且东汉和西汉之间有着一定的继承关系(血缘关系),并且东汉和西汉的国号都为“汉”。关于为什么这么叫,应该是历史学者为了方便做研讨吧,毕竟中间被“新莽”朝代所隔开。
如果没有划分的话,或者都叫汉朝的话,对于历史的研究讨论会带来一定的麻烦。比如关于蔡伦改进了造纸术这一件事,我们都知道蔡伦是东汉时期的人。历史学家为了研讨蔡伦在什么历史背景下改造造纸术,历史学家们给出的报告是,当时汉朝处于……。这个给人感觉是不知道这个“汉朝”是我们现在所谓的“东汉”还是“西汉”,还得读者自己翻阅资料去查找。在进行学术交流时,说“汉朝”也有一定的麻烦。
根据百度百科介绍:汉朝(前202年-8年,25年-220年)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主要分为西汉、东汉时期,共历29帝,享国四百零五年。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12月)东汉(25年—220年)
然而整个汉朝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汉高祖到汉宣帝的西汉;第二阶段是西汉的元、成、哀、平到王莽的新朝,即两汉的过渡期;第三阶段是整个东汉。
东汉(26)西汉(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