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学文体学的重要性 收藏!吴承学教授带您了解中国古代文体学

火烧 2023-02-19 23:56:25 1067
收藏!吴承学教授带您了解中国古代文体学 (本文由3xm中文网书店(香港)有限公司(ID:joi t u li hi ghk)、北京大学出版社(ID: ku- re )、凤凰出版社(ID:fhc 201

收藏!吴承学教授带您了解中国古代文体学  

(本文由3xm中文网书店(香港)有限公司(ID:jointpublishinghk)、

北京大学出版社(ID:pku-press)、

凤凰出版社(ID:fhcbs2014)微信平台联合出品)

2019年11月22日至24日,由中山大学中文系、北京大学中文系联合举办的“第六届中国文体学研讨会”,将在珠海中山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召开,届时有来自国内外的五十余位学者就文体形态与文体学理论研究、各体文学研究、跨文体现象与理论研究、文体史与文体学史料研究等议题展开讨论。

会议议程与会议相关综述,将在“中国文体”(ID:sysuwtx)微信平台推送

从20世纪80年代起,在新的学术意识推动下,古代文体学研究成为古代文学研究的新视角之一。经过许多学者的共同努力,古代文体学逐渐从冷门成为热点,时至今日,不论是专业的研究者,抑或是对中国古代文学感兴趣的读者,都无法忽视这一领域。

关注会议之前,赶紧看看吴承学教授的书和文章,来补充一下文体学的相关知识点吧!

吴承学

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著有《中国古代文体学研究》、《中国古典文学风格学》、《中国古代文体形态研究》等。

什么是中国古代文体学?

不同于西方的文体学(stylistics),中国古代文学语境下的文体是一个内涵深厚的概念,如果要细致区分的话,文体大致可以包括:体裁或文体类别;具体的语言特征和语言系统;章法结构和表现形式;体要或大体;体性、体貌,文章或文学之本体等等。

“文体”的内涵非常复杂,但简要而言,即在体裁与体貌二端:体裁就像人的身体骨架,是实在的、形而下的;体貌如人的总体风貌,是虚的、形而上的。体貌含义近乎现代的“风格”一词。

(吴承学:《中国早期文体观念的发生》

第一章 早期文体观念研究的学术史意义)

为什么要研究中国古代文体学?

一方面,近代以来,西学东渐的过程打破中国文体学原先相对固定甚至封闭的系统,极大地开拓传统文体学研究领域,带来迥异于传统的研究方法与国际视野。

另一方面,外来文化的冲击也具有破坏性甚至颠覆性。在这个复杂而长期的转型过程中,存在两种倾向:一是过分接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其流弊是不切合中国实际语境,以西方的“文学文体”粗疏地代替或遮蔽了中国传统的“文章文体”;一是受社会学与文化学的影响,其流弊是徘徊在文学本体的外部。当代中国文体学的复兴与繁盛,恰好是对这种倾向的调整,即向本土文体传统和文学本体的回归。

回归中国古代文学的本体,是对把文学当作社会学与文化学附庸之倾向的纠偏。

总而言之,中国古代文体学的百年之路,是从衰落到复兴的过程,但本质则是从中国传统文体学向现代意义的中国文体学转型的过程。

吴承学 :《中国文体学研究的百年之路》

吴承学教授文体学著作

(按初版时间顺序排列)

《中国古典文学风格学》

1993年广州花城出版社出版

2011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再版

风格学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一份极其丰厚的遗产。本书首次对中国古典文学风格学进行全面、深入的总结和研究,对其理论渊源、理论体系、理论特色及批评方式,对体性论、人品文品论、时代风格论、文体风格论、语言风格论及地域风格论等方面,都作了追源溯流的考察和实事求是的评析。在研究中,以翔实的史料为基础进行严谨的理论分析,以历史的演绎和逻辑的归纳相结合,是一部有很高学术价值的专著。本书对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史与文学批评史,对建构中国当代本土文学理论都有积极意义。

《中国古代文体形态研究》(第三版)

2000年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

2013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增订版

本书是对中国古代文体及文体形态的系列个案研究。作者从先秦至明清一些具有重要文体史意义而在文学史研究中未受到足够重视的文体与形态入手,对文体形态的语言形式、体制、渊源、流变及文体形态之间相互影响与融合等问题作历史的考察,在此基础上研究文体形态所反映出来的人类的感受方式、审美心理以及文化心态和文学史意义。本书为考察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演变提供了独特的视角,是新世纪以来中国古代文体学研究的代表性著作之一。

中国文体学研究二辑:

《中国文体学与文体史研究》

《古代文学的文体选择与记忆》

吴承学、何诗海编

凤凰出版社2011、2015年出版

《中国文体学与文体史研究》主要内容简介:两汉的“歌诗”与“诗”——再论五言诗的起源、鲍照“代”乐府体探析——兼论汉魏乐府创作传统的特征、南朝的文体分类与“文笔之辨”、南朝公文体俳谐文的文体学意义、唐前七体讽谏功能发微、论韩、孟联句等。

《中国文体学研究第二辑:古代文学的文体选择与记忆》为“中山大学中国文体学研究中心”主编的中国文体学研究第二辑,本辑以“古代文学的文体选择与记忆”为主题,收入精心挑选的与中国古代文学文体学相关的研究论文三十余篇,这些论文涵盖了从先秦、汉魏以及唐宋明清直至民国的各个时段,对辞赋、小说、墓志铭、新乐府等各类文体流变的讨论,体现了这个领域学术研究的新成果,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中国古代文体学研究》

人民出版社 2011年出版

《中国古代文体学研究》分为上下两编,共24章,分别从学科论纲、文体学考察、文体功能、人品与文品、地域对文体的影响、文体形态,以及中国古代各时期学者对文体学的研究著作等方面出发,论述了中国传统文体学研究的各项基本问题,宏观地再现了中国古代文体学的发展轨迹,凸显了文体学在中国文化体系中的重用,是一部文体学研究的优秀作品。

(点击封面即可预购,或淘宝搜索“中国早期文体观念的发生”)

《中国早期文体观念的发生》

3xm中文网书店(香港)有限公司

2019年 10月出版

吴承学教授最新研究成果。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追溯文体观念的发生,从政治、历史、哲学、语言学等多方入手,从文体与制度、文体与汉字相结合的横向机制切开,探讨了早期文体观念与早期文字、早期文辞称引、早期文章的名篇与命体、早期职官以及“九能说”的关系。此书不仅是文体学领域的重要成果,对于其他学科亦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关文章——

“吴承学说文体”系列

“文体”与“得体”

读《文体明辨序说》二书献疑

从偈颂到童谣 ——谈古今文体之关联性

文本语境与文体语境

文章总集与文体学研究

儒家经典中的文体与文体观念

浅谈中国古代文体价值谱系

类书与文体学研究

早期字书与文体学

古代文体学要籍叙录(一)

古代文体学要籍叙录(二)

古代文体学要籍叙录(三)

文体学研究丛书

“中国文体学研究丛书”由中山大学吴承学教授、彭玉平教授两位长江学者共同主编,自2011年起在北京大学出版社陆续出版。丛书目前包括四辑十六种,收录了当下中国古代文体学研究的代表性著作,反映了这一学术领域内学者的努力及最新研究成果。

第一辑

学文体学的重要性 收藏!吴承学教授带您了解中国古代文体学

吴承学《中国古典文学风格学》

林岗《口述与案头》

何诗海《汉魏六朝文体与文化研究》

刘湘兰《中古叙事文学研究》

第二辑

彭玉平《诗文评的体性》

许云和《乐府推故》

林岗《明清小说评点》

孙立《日本诗话中的中国古代诗学研究》

唐雪莹《民国初期上海戏曲转型研究》

第三辑

吴承学《中国古代文体形态研究》

戚世隽《中国古代剧本形态论稿》

第四辑

蔡宗齐《汉魏晋五言诗的演变》

吴晟《中国古代诗歌与戏剧互为体用研究》

余意《明代词史》

李南晖、伏煦、陈凌《中国古代文体学论著集目(1900—2014)》

李光摩《明代八股文形态研究》

祝大家在文体学的海洋中畅游!

三聯出版物購買渠道

香港

.全線三聯書店、中華書局及商務印書館門市

.超閱網

.superbookcity

.各大書店

內地

.又日新圖書專營店

://yrxts.world.tmall

.深圳本來書店

深圳福田深業上城小鎮T3030號

.中華商務圖書專營店

://zhswts.world.tmall(天貓)

://shop.dangdang/13536(當當)

://mall.jd/index-53449.(京東)

.聯合圖書音像專營店

://lianhetsyx.world.tmall

.廣州聯合書店

://mall.jd /index- 133203.

台灣

.博客來

://.books

.三民網絡書店

://.sanmin

.各大書店

中国(179)中国古代(28)文体(1)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