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领导批阅文件样本 领导在文件上画“圈阅”是谁发明的?

火烧 2023-03-06 02:55:18 1038
领导在文件上画“圈阅”是谁发明的? 原标题:领导在文件上画“圈阅”是谁发明的?“圈阅”是md生前阅文经常使用的方法。在gcdzg内,首创“圈阅”的是叶子龙。叶是md的“五大秘书”之一。关于“圈阅”的由

领导在文件上画“圈阅”是谁发明的?  

原标题:领导在文件上画“圈阅”是谁发明的?

“圈阅”是md生前阅文经常使用的方法。在gcdzg内,首创“圈阅”的是叶子龙。叶是md的“五大秘书”之一。关于“圈阅”的由来,叶子龙回忆道:

领导批阅文件样本 领导在文件上画“圈阅”是谁发明的?

1948年2月,md亲自主持制定《中共中央关于土地改革中各阶级的划分及其待遇的规定》,随即发往全国。中央要求各地认真讨论并将意见迅速汇报中央。此后,md就等着关注各地的反映。3月的一天,md突然问起东北方面调查土改和讨论规定的材料来了没有。担任秘书的胡乔木回答说早就来了。md追问道:“来了为什么不及时送给我看?”

叶子龙连忙去找,结果从文件堆里翻了出来。他见电文上画了许多钩,因为当时领导人阅看电报、文件后,就在头一页上画上钩,所以叶子龙说:“这份电文您已经看过了。”md听了有些不悦,说:“我根本就没有看过!”

由于上面只有钩钩,从钩钩上的确看不出究竟是谁画的,所以到底谁看过了谁没看过,难以分辨。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叶子龙想了个办法:送传电报、文件前,先在上面署好各位领导的名字,哪位领导看过了,就在自己的名字上画一个圈。这样一来,谁看了谁没看就一目了然了。

从此,领导人的“圈阅”制度就开始实施,并一直沿用到今天。

md生前“圈阅”的文件不计其数。但是“圈阅”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曾是“中央文革”成员的王力说:“依我跟主席多年的经验,感到凡是主席只在文件上画了一个圈的(即所谓‘圈阅’),并不表示完全同意,只是大家赞成,他才同意的。如他觉得写得好,往往批:很好,照发。至少还批一个‘同意’。如果明确反对,他就压住不发了,或者批上不同意见。我跟总理议论过,总理也有这个经验。他说:凡是主席只是画圈的,说明他是在考虑之中,还值得我们思考。”

此种说法有事例为证:1970年7月23日和25日,中央政治局开会讨论纪念“八一”建军节社论草稿时,发生了争论。当时,越来越接近bl的陈伯达主张将“伟大领袖md亲自缔造和领导的,md和林副主席直接指挥的人民解放军”一句中的“md和”几个字去掉。主持会议的ze最后表示,这事“要请示主席”。md当时在杭州,正患白内障,视力模糊。汪东兴将信念给md听,他听后没有表态,说:“你画个圈退回去!”汪东兴考虑此事他不好画圈,就搁下了。随后,md问汪东兴:“怎么搞的?不是让你画圈吗?”汪东兴回答说:“这样大的事,我不敢圈。”并问:“两种意见,您到底赞成哪一种?”md正点燃一支香烟,抽了几口,然后说:“两种意见,我都不赞成。缔造者不指挥能行吗?缔造者也不光是我,还有许多人。”听了这番话,汪东兴仍然按照md讲的“画个圈退回去”的意思,画了个圈,把稿子交给ze。

由此可见,md“圈阅”并不意味着同意,而是表示“看过了”。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